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8.50 [2024/10/05 03:03] – 建立 host | bg18.50 [2024/10/21 01:13]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50.「琨蒂之子呀丨好好聆聽,讓我簡單地向你說明如何以我就要撮述的方法,達到至高無上的完美境界,也即梵境。 | + | <WRAP center box >18 章 50 節</ |
- | 要旨 1 | + | सिद्धिं प्राप्तो यथा ब्रह्म तथाप्नोति निबोध मे ।\\ |
+ | समासेनैव कौन्तेय निष्ठा ज्ञानस्य या परा ॥ ५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爲阿尊拿描述,只要履行自己的職責,爲至尊性格神首而進行活動,就可到達最完美的境界。一個人只爲了滿足至尊主而棄絕工作的成果,就能達到至高無上的梵境。這就是自覺之途。知識的眞正完美境界就是達到 Krishna 知覺。下面的詩節會對此加以說明。 | ||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fs> | ||
+ | |||
+ | == 譯文 == | ||
+ | 「琨蒂之子呀丨好好聆聽,讓我簡單地向你說明如何以我就要撮述的方法,達到至高無上的完美境界,也即梵境。 | ||
+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主爲阿尊拿描述,只要履行自己的職責,爲至尊性格神首而進行活動,就可到達最完美的境界。一個人只爲了滿足至尊主而棄絕工作的成果,就能達到至高無上的梵境。這就是自覺之途。知識的眞正完美境界就是達到 Krishna 知覺。下面的詩節會對此加以說明。</ | ||
+ | |||
+ | |||
+ | |||
+ | <- bg18.49|上一節 ^ bg|目錄 ^ bg18.51-53|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