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8.48 [2024/10/17 09:26] – host | bg18.48 [2024/10/21 01:13]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सहजं कर्म कौन्तेय सदोषमपि न त्यजेत् । | + | <WRAP center box >18 章 48 節</ |
+ | |||
+ | सहजं कर्म कौन्तेय सदोषमपि न त्यजेत् ।\\ | ||
सर्वारम्भा हि दोषेण धूमेनाग्निरिवावृता: | सर्वारम्भा हि दोषेण धूमेनाग्निरिवावृता: | ||
- | saha-jaṁ karma kaunteya | + | >saha-jaṁ karma kaunteya |
- | sa-doṣam api na tyajet | + | >sa-doṣam api na tyajet |
- | sarvārambhā hi doṣeṇa | + | >sarvārambhā hi doṣeṇa |
- | dhūmenāgnir ivāvṛtāḥ | + | >dhūmenāgnir ivāvṛtāḥ |
- | saha-jam——同時地產生;karma——工作;kaunteya——啊,琨提之子;sa-doṣam——有缺點;api——雖然;na——永不;tyajet——要放棄;sarva-ārambhāḥ——任何冒險;hi——肯定地;doṣeṇa——有缺點;dhūmena——有煙;agniḥ——火;iva——如;āvṛtāḥ——被遮蓋。 | + | |
- | 48. 「如煙蔽火,毎項努力都爲某種缺點籠罩。因此,琨蒂之子呀! 一個人不該放棄由本性而來的工作,即使工作充滿缺點。 | + | |
- | 要旨 | + | == 字譯 == |
+ | <fs medium> | ||
+ | == 譯文 == | ||
+ | 「如煙蔽火,毎項努力都爲某種缺點籠罩。因此,琨蒂之子呀! 一個人不該放棄由本性而來的工作,即使工作充滿缺點。 | ||
+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在受條件限制的生命中,一切工作都受自然的物質型態汚染。即使是婆羅門,也得進行需屠宰動物的犧牲祭祀。同樣,刹帝利無論怎樣虔誠,也得跟敵人戰鬥。他不可逃遁。同樣,商人無論怎樣虔誠,爲了繼續經營,有時也得隱滿利潤,或者有時需進行黑市買賣。這一切都是必要的;一個人無法逃避。同樣,即使一個人是戍陀,爲一個很壞的主人服務,他須執行主人的命令,雖然命令不應該執行,雖然賦定責任有種種缺點,也該繼續履行,因爲賦定責任來自人的本性。 | 在受條件限制的生命中,一切工作都受自然的物質型態汚染。即使是婆羅門,也得進行需屠宰動物的犧牲祭祀。同樣,刹帝利無論怎樣虔誠,也得跟敵人戰鬥。他不可逃遁。同樣,商人無論怎樣虔誠,爲了繼續經營,有時也得隱滿利潤,或者有時需進行黑市買賣。這一切都是必要的;一個人無法逃避。同樣,即使一個人是戍陀,爲一個很壞的主人服務,他須執行主人的命令,雖然命令不應該執行,雖然賦定責任有種種缺點,也該繼續履行,因爲賦定責任來自人的本性。 | ||
+ | \\ \\ | ||
+ | 這裡提出了一個良好的例子。雖然火很純粹,但仍有煙。不過,煙並沒有使火不純粹。即使火中有煙,火仍被認爲是一切元素中最純粹的。如果一個人想放棄刹帝利的工作,從事婆羅門的工作,他並不能保證婆羅門的工作沒有令人不快的職責。那麼,他應得到這樣的結論:在物質世界,誰也不能遠離物質自然的汚染。就此而論,火煙的例子十分恰當。在冬天的時候,我們從火中取出石子,有時煙會使眼睛或軀體的其他部份不適,不過,雖然如此,我們仍繼續使用火。同樣,一個人不該放棄由本性而來的職業,雖然他的職業有某些地方令他不快。他反而該一心一意在 Krishna 知覺中以他的職責爲至尊主服務。這是完美的境界。當履行某類職責是爲了滿足至尊主時,該類職責的一切缺點就獲得淨化。工作成果一旦跟奉獻服務發生關係而獲得淨化,工作者就會很完美地看到內在的自我;這就是自覺。</ | ||
- | 這裡提出了一個良好的例子。雖然火很純粹,但仍有煙。不過,煙並沒有使火不純粹。即使火中有煙,火仍被認爲是一切元素中最純粹的。如果一個人想放棄刹帝利的工作,從事婆羅門的工作,他並不能保證婆羅門的工作沒有令人不快的職責。那麼,他應得到這樣的結論:在物質世界,誰也不能遠離物質自然的汚染。就此而論,火煙的例子十分恰當。在冬天的時候,我們從火中取出石子,有時煙會使眼睛或軀體的其他部份不適,不過,雖然如此,我們仍繼續使用火。同樣,一個人不該放棄由本性而來的職業,雖然他的職業有某些地方令他不快。他反而該一心一意在 Krishna 知覺中以他的職責爲至尊主服務。這是完美的境界。當履行某類職責是爲了滿足至尊主時,該類職責的一切缺點就獲得淨化。工作成果一旦跟奉獻服務發生關係而獲得淨化,工作者就會很完美地看到內在的自我;這就是自覺。 | ||
- | == 字譯 == | ||
- | == 譯文 == | ||
- | == 要旨 == | ||
<- bg18.47|上一節 ^ bg|目錄 ^ bg18.49|下一節 -> | <- bg18.47|上一節 ^ bg|目錄 ^ bg18.49|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