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6.11-12 [2024/10/05 01:31] – 建立 host | bg16.11-12 [2024/10/20 20:54]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11/12. 「他們相信,追求感官享樂,至死方止,就是人類文明最基本的需要。因此,他們的焦慮,無時或已。他們爲千千萬萬的欲望束縛,爲性欲束縛,爲嗔怒束縛,唯有以不法的手段攫取金錢,以滿足感官。 | + | <WRAP center box >16 章 11 - 12 節</ |
- | 要旨 | + | चिन्तामपरिमेयां च प्रलयान्तामुपाश्रिता: |
+ | कामोपभोगपरमा एतावदिति निश्चिता: | ||
+ | आशापाशशतैर्बद्धा: | ||
+ | ईहन्ते कामभोगार्थमन्यायेनार्थसञ्चयान् ॥ १२ ॥ | ||
- | 邪惡的人相信,感官享樂是生命的終極目標,並堅持這信念到死爲止。他們不相信死後的生命;也不相信,一個人按照現世的業報,獲得不同的軀體。他們在生活中的計劃,無時或已;他們不斷計劃,一個接着一個,無時或已。我們有這樣的個人經驗:一個心態邪惡的人,臨死時,請求醫生延長他的壽命四年,因爲他的計劃仍未完成。這些愚蠢的人並不知道,醫生甚至不能延長生命一刹那。大限臨頭,不會考慮人的欲望。自然的規律不容許任何人享受多一秒鐘。 | + | >cintām aparimeyāṁ ca |
+ | > | ||
+ | > | ||
+ | >etāvad iti niścitāḥ | ||
- | 邪惡的人,不信仰神也不相信心裡的超靈,做各種各類罪惡行爲,就是爲了感官快樂。他們不知道,在他們的心裡,安坐着一位見證。超靈觀察着個別靈魂的活動。據《韋達》典籍之一的《奧義書》說,有兩隻鳥在樹上休息,一隻在活動,嚐着樹上果實的甜苦,另一隻則在觀望。然而,邪惡的人對經典一無所知,也沒有任何信仰,因此,爲了追求感官享樂,他們可完全不顧後果,喜歡幹甚麼就幹甚麼。 | + | > |
+ | > | ||
+ | >īhante kāma-bhogārtham | ||
+ | > | ||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譯文 == | ||
+ | | ||
+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 \\ | ||
+ | 邪惡的人,不信仰神也不相信心裡的超靈,做各種各類罪惡行爲,就是爲了感官快樂。他們不知道,在他們的心裡,安坐着一位見證。超靈觀察着個別靈魂的活動。據《韋達》典籍之一的《奧義書》說,有兩隻鳥在樹上休息,一隻在活動,嚐着樹上果實的甜苦,另一隻則在觀望。然而,邪惡的人對經典一無所知,也沒有任何信仰,因此,爲了追求感官享樂,他們可完全不顧後果,喜歡幹甚麼就幹甚麼。</ | ||
+ | |||
+ | |||
+ | |||
+ | <- bg16.10|上一節 ^ bg|目錄 ^ bg16.13-15|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