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5.1 [2024/10/06 00:47] – host | bg15.1 [2024/10/20 10:22]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1.「至尊性格神首說:「有一棵榕樹,根向上,枝向下,葉就是頌歌。認識這棵樹就認識《韋達》諸經。 | + | <WRAP center box >15 章 1 節</ |
- | 要旨 | + | श्रीभगवानुवाच\\ |
+ | ऊर्ध्वमूलमध: | ||
+ | छन्दांसि यस्य पर्णानि यस्तं वेद स वेदवित् ॥ 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as taṁ veda sa veda-vit | ||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 == 譯文 == | ||
+ | 「至尊性格神首說:「有一棵榕樹,根向上,枝向下,葉就是頌歌。認識這棵樹就認識《韋達》諸經。 | ||
+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在討論過奉愛瑜伽的重要性後,一個人或會問:「《韋達》諸經又怎樣呢?」這一章說明了,硏習《韋達》經的目的在了解 Krishna 。因此,在 Krishna 知覺中,從事奉獻服務,就已經了解《韋達》諸經。 | 在討論過奉愛瑜伽的重要性後,一個人或會問:「《韋達》諸經又怎樣呢?」這一章說明了,硏習《韋達》經的目的在了解 Krishna 。因此,在 Krishna 知覺中,從事奉獻服務,就已經了解《韋達》諸經。 | ||
+ | \\ \\ | ||
這節詩把這個物質世界的纏擾比喩爲一棵榕樹。對於從事業報活動的人,榕樹永無止境。他從這樹枝到另一樹枝去,然後到另一樹枝去,然後再到另一樹枝去。這棵物質世界的樹永無止境;對於依附這棵樹的人,解脫是不可能的。《韋達》頌歌原用以提昇個人,這裡稱之爲樹葉。這棵樹的根向上生長,因為它們從婆羅賀摩的居所(也就是這宇宙最高的星宿)開始。人如果了解這株毀滅不了的虛幻之樹,就可以擺脫它了。 | 這節詩把這個物質世界的纏擾比喩爲一棵榕樹。對於從事業報活動的人,榕樹永無止境。他從這樹枝到另一樹枝去,然後到另一樹枝去,然後再到另一樹枝去。這棵物質世界的樹永無止境;對於依附這棵樹的人,解脫是不可能的。《韋達》頌歌原用以提昇個人,這裡稱之爲樹葉。這棵樹的根向上生長,因為它們從婆羅賀摩的居所(也就是這宇宙最高的星宿)開始。人如果了解這株毀滅不了的虛幻之樹,就可以擺脫它了。 | ||
+ | \\ \\ | ||
我們須了解解脫的過程。前面各章對擺脫物質纏擾的多種方法,有所說明;而且,到第十三章爲止,我們看到,爲至尊主作奉獻服務是最好的方法。現在,奉獻服務的基本原則是不依附物質活動,依附爲主所作的超然服務。這一章一開始就討論擺脫依附物質世界的方法。這個物質存在的根部向上生長。這即是說,它從整個物質實體開始,從宇宙最高的星宿開始。整個宇宙就是從那裡擴展的,生長爲無數枝枒,代表着不同的星系。果實則代表生物的活動:宗敎、經濟發展、感官滿足、解脫。 | 我們須了解解脫的過程。前面各章對擺脫物質纏擾的多種方法,有所說明;而且,到第十三章爲止,我們看到,爲至尊主作奉獻服務是最好的方法。現在,奉獻服務的基本原則是不依附物質活動,依附爲主所作的超然服務。這一章一開始就討論擺脫依附物質世界的方法。這個物質存在的根部向上生長。這即是說,它從整個物質實體開始,從宇宙最高的星宿開始。整個宇宙就是從那裡擴展的,生長爲無數枝枒,代表着不同的星系。果實則代表生物的活動:宗敎、經濟發展、感官滿足、解脫。 | ||
+ | \\ \\ | ||
在世界上,我們無法現成經驗到根部向上枝枒向下的樹;然而,這樣的樹是存在的,而且就存在於一池水的旁邊。我們可以看到,池邊的樹倒影在水裡,枝枒向下,根部向上。換句話說,這株物質世界的樹只是靈性世界眞實樹的倒影。靈性世界倒影在欲望之上,就好像樹倒影在水上。事物被置於這倒影的物質之光中,是由欲望引起的。人如果想脫離物質存在,則須通過分析硏究,徹底認識這棵樹。如此一來,就可跟這棵樹斷絕關係了。 | 在世界上,我們無法現成經驗到根部向上枝枒向下的樹;然而,這樣的樹是存在的,而且就存在於一池水的旁邊。我們可以看到,池邊的樹倒影在水裡,枝枒向下,根部向上。換句話說,這株物質世界的樹只是靈性世界眞實樹的倒影。靈性世界倒影在欲望之上,就好像樹倒影在水上。事物被置於這倒影的物質之光中,是由欲望引起的。人如果想脫離物質存在,則須通過分析硏究,徹底認識這棵樹。如此一來,就可跟這棵樹斷絕關係了。 | ||
+ | \\ \\ | ||
+ | 這棵樹,雖然是眞實的樹的倒影,卻是完全一樣的複製品。一切事物都在靈性世界之中。非人格神主義者把婆羅賀摩看成是這棵物質樹的根部。數論哲學認爲,就從根部生出了自然,至尊享樂者、三自然型態,然後再生出五粗糙元素、十感官、心意等等。這一切都形成了整個物質世界。婆羅賀摩若是一切展示的中心,那麼,這個物質世界是圓心的一百八十度展示,其他一百八十度形成了靈性世界。物質世界只是扭曲了的倒影,因此,靈性世界事物的多樣化,與物質世界無異;兩者不同在前者有實在性。自然是至尊主的外在能力,而享樂者則是至尊主本人。《博伽梵歌》解釋了一切。這展示是物質的,所以短暫。倒影是短暫的,因為它有時可以看見,有時看不見。然而,倒影的始源卻是永恒的。眞樹的物質倒影一定要擺脫。若說一個人認識《韋達》經,就可假定他知道如何擺脫對物質世界的依附。人如果認識這方面,就眞正認識《韋達》經了。一個人耽於《韋達》經的儀式規條,只會爲綠色的樹葉吸引,不會真正認識《韋達》經的意義。正如性格神首本人所揭示,《韋達》經的意義在砍倒這倒影的樹,以到達靈性世界中眞正的樹。</ | ||
- | 這棵樹,雖然是眞實的樹的倒影,卻是完全一樣的複製品。一切事物都在靈性世界之中。非人格神主義者把婆羅賀摩看成是這棵物質樹的根部。數論哲學認爲,就從根部生出了自然,至尊享樂者、三自然型態,然後再生出五粗糙元素、十感官、心意等等。這一切都形成了整個物質世界。婆羅賀摩若是一切展示的中心,那麼,這個物質世界是圓心的一百八十度展示,其他一百八十度形成了靈性世界。物質世界只是扭曲了的倒影,因此,靈性世界事物的多樣化,與物質世界無異;兩者不同在前者有實在性。自然是至尊主的外在能力,而享樂者則是至尊主本人。《博伽梵歌》解釋了一切。這展示是物質的,所以短暫。倒影是短暫的,因為它有時可以看見,有時看不見。然而,倒影的始源卻是永恒的。眞樹的物質倒影一定要擺脫。若說一個人認識《韋達》經,就可假定他知道如何擺脫對物質世界的依附。人如果認識這方面,就眞正認識《韋達》經了。一個人耽於《韋達》經的儀式規條,只會爲綠色的樹葉吸引,不會真正認識《韋達》經的意義。正如性格神首本人所揭示,《韋達》經的意義在砍倒這倒影的樹,以到達靈性世界中眞正的樹。 | ||
- | == 字譯 == | ||
- | == 譯文 == | ||
- | == 要旨 == | ||
<- bg14|第十四章 ^ bg|目錄 ^ bg15.2|下一節 -> | <- bg14|第十四章 ^ bg|目錄 ^ bg15.2|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