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1 [2025/08/28 23:47] – host | bg1.1 [2025/08/28 23:49]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20: | 行 20: | ||
== 要旨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Dhṛtarāṣṭra 說: Sañjaya 啊,我的兒子們和 Pāṇḍu 的兒子們聚集在 Kurukṣetra 這塊朝聖之地,準備開戰,他們到底做了什麼? | + | <fs medium> |
- | 釋義 | + | |
- | 《Bhagavad-gītā》是一部廣泛閱讀的神學科學,總結於《Gītā-māhātmya》(《Gītā 榮耀》)中。書中說,閱讀《Bhagavad-gītā》要非常認真,需在 Śrī Kṛṣṇa 奉獻者的指導下理解,不能帶著個人動機的解釋。Arjuna 直接從 Śrī Kṛṣṇa 那裡聽到《Gītā》,是理解的典範。若能通過師徒傳承(disciplic succession)無私地理解《Bhagavad-gītā》,就能超越所有 韋達 智慧和世界經典。《Bhagavad-gītā》包含其他經典的內容,還有些獨特的東西,這是它的特別之處。它是完美的神學科學,因為由至高人格神 Śrī Kṛṣṇa 親口說出。 | + | |
- | Dhṛtarāṣṭra 和 Sañjaya 在《Mahābhārata》中討論的主題,構成了這部偉大哲學的基本原則。這哲學在 Kurukṣetra 戰場上形成,這地方自 | + | 《Bhagavad-gītā》是一部廣泛閱讀的神學科學,總結於《Gītā-māhātmya》(《Gītā 榮耀》)中。書中說,閱讀《Bhagavad-gītā》要非常認真,需在 Śrī Kṛṣṇa 奉獻者的指導下理解,不能帶著個人動機的解釋。Arjuna 直接從 Śrī Kṛṣṇa 那裡聽到《Gītā》,是理解的典範。若能通過師徒傳承(disciplic succession)無私地理解《Bhagavad-gītā》,就能超越所有 |
- | dharma-kṣetra(宗教之地)很重要,因為 Śrī Kṛṣṇa 站在 Arjuna 一方。Dhṛtarāṣṭra 對自己兒子能否勝利很懷疑,於是問秘書 Sañjaya:「我的兒子和 Pāṇḍu 的兒子做了什麼?」他確信雙方在 Kurukṣetra 準備決戰,但他的問題有深意。他不希望兄弟間妥協,想確定自己兒子的命運。Kurukṣetra 在 韋達 中是連天界居民都崇拜的地方,Dhṛtarāṣṭra 擔心這聖地會對戰果有影響。他知道 Arjuna 和 Pāṇḍu 的兒子天性善良,聖地可能對他們有利。Sañjaya 是 Vyāsa 的學生,靠 Vyāsa 的恩典,他雖在 Dhṛtarāṣṭra 房間內,也能看見 Kurukṣetra 戰場的情況。因此,Dhṛtarāṣṭra 問他戰場的情況。 | + | Dhṛtarāṣṭra 和 Sañjaya 在《Mahābhārata》中討論的主題,構成了這部偉大哲學的基本原則。這哲學在 Kurukṣetra 戰場上形成,這地方自 韋達 時代就是朝聖聖地。Śrī Kṛṣṇa 親臨此地,指導人類。 \\ \\ |
+ | |||
+ | dharma-kṣetra(宗教之地)很重要,因為 Śrī Kṛṣṇa 站在 Arjuna 一方。Dhṛtarāṣṭra 對自己兒子能否勝利很懷疑,於是問秘書 Sañjaya:「我的兒子和 Pāṇḍu 的兒子做了什麼?」他確信雙方在 Kurukṣetra 準備決戰,但他的問題有深意。他不希望兄弟間妥協,想確定自己兒子的命運。Kurukṣetra 在 韋達 中是連天界居民都崇拜的地方,Dhṛtarāṣṭra 擔心這聖地會對戰果有影響。他知道 Arjuna 和 Pāṇḍu 的兒子天性善良,聖地可能對他們有利。Sañjaya 是 Vyāsa 的學生,靠 Vyāsa 的恩典,他雖在 Dhṛtarāṣṭra 房間內,也能看見 Kurukṣetra 戰場的情況。因此,Dhṛtarāṣṭra 問他戰場的情況。\\ \\ | ||
Pāṇḍavas 和 Dhṛtarāṣṭra 的兒子屬於同一家族,但 Dhṛtarāṣṭra 偏心,只稱自己兒子為 Kurus,把 Pāṇḍu 的兒子排除在家族遺產外。這顯示了他對侄子(Pāṇḍu 的兒子)的態度。就像稻田裡拔除雜草,在有 Śrī Kṛṣṇa 這位宗教之父的 Kurukṣetra 聖地,Duryodhana 等不必要的「雜草」會被清除,由 Yudhiṣṭhira 為首的正義之人會被 Śrī Kṛṣṇa 確立。這是 dharma-kṣetre 和 kuru-kṣetre 的意義,超越其歷史和 韋達 重要性。 </fs> | Pāṇḍavas 和 Dhṛtarāṣṭra 的兒子屬於同一家族,但 Dhṛtarāṣṭra 偏心,只稱自己兒子為 Kurus,把 Pāṇḍu 的兒子排除在家族遺產外。這顯示了他對侄子(Pāṇḍu 的兒子)的態度。就像稻田裡拔除雜草,在有 Śrī Kṛṣṇa 這位宗教之父的 Kurukṣetra 聖地,Duryodhana 等不必要的「雜草」會被清除,由 Yudhiṣṭhira 為首的正義之人會被 Śrī Kṛṣṇa 確立。這是 dharma-kṣetre 和 kuru-kṣetre 的意義,超越其歷史和 韋達 重要性。 </f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