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Bhaktisiddhanta Sarasvati

Bhaktisiddhanta Sarasvati(1874-1937)出生於 Jagannatha Puri,他的父親是來自主采坦尼亞使徒傳系的偉大 Krishna 知覺靈性導師 Bhaktivinoda Thakura。儘管受雇為政府地方官員,Bhaktivinoda Thakura 卻不知疲倦地在印度推廣主采坦尼亞的教義。當時,人們已經忽略了對至尊主 Krishna 奉愛服務的原則。Bhaktivinoda Thakura 預見了將會傳遍世界的 Krishna 知覺運動,並向主祈求一個兒子,以幫助他實現這一夢想。他曾預言:將有一位強有力的 acharya 出現,來建立 daivi-varnasrama-dharma(古老的四社會階層:婆羅門、刹帝利、外夏、庶陀;四靈性階段:貞守生、居士、隱士、托缽僧)。他希望重新建立的制度能改變後人所建立的以出生為重要標準的種族制度。

1874年2月6日,在 Jagannatha Puri 聖鎮,由 Bhaktivinoda Thakura 主持的 Jagannatha 廟裡,Bhaktisiddhanta Sarasvati 在這個世界上誕生,取名 Bimala Prasad Datta。占星家預言,他將成為一名偉大的奉獻者。

五、六歲時,Bimala Prasad 陪父親 Bhaktivinoda Thakura 拜訪 Puri 的一位聖人,Swarupa das Babaji。這位 Babaji 告訴 Bhaktivinoda Thakura:“你沒有帶頸珠,沒有塗 Tilak。你不是一位 Vaishnava。” 小小的 Bimala Prasad 回答道:“我父親是一位 ajanma Vaishnava,而且是 janma-gata Vaishnava,天生的 Vaishnava,不需要任何外在標記。” Babaji 對這位孩童深感印象。

七歲時,Bimala Prasad 已經記住了《博伽梵歌》的七百多個梵文詩節,並能夠對這些詩節進行覺悟性的開示。Bhaktivinoda Thakura 給兒子進行了印刷和校對方面的訓練。

25歲時,Bimala Prasad 已經是一位著名的梵文、數學和天文學學者。1905年,遵循父親的建議,他接受了 Gaura Kisora das Babaji 的靈性啟迪。Gaura Kisora das Babaji 是知名的聖人和 Krishna 偉大的奉獻者,但卻是一位文盲。Gaura Kisora 對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門徒的謙卑與貢獻非常滿意,全力祝福他,並請求他“放下其它所有工作,傳播絕對真理”。Sarasvati Thakura 在父親的傳教工作中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1914年 Bhaktivinoda Thakura 離世後,Siddhanta Sarasvati 成為了他父親主辦的刊物《和諧主義》(Sajjana-tosani)的編輯,並創辦了博伽梵出版社,以出版 Krishna 知覺的文獻。1918年,他進入了靈性生活的棄絕階層,接受了 Bhaktisiddhanta Sarasvati Goswami Maharaja 的頭銜。為了將 Krishna 知覺傳遍整個印度,他建立了高迪亞修院,並在全國建立了64個分部。教團總部位於 Mayapur — 主采坦尼亞的出生地。他還準備將門徒派往歐洲進行傳教工作。

Srila Bhaktisiddhanta 認為,印刷出版是將 Krishna 知覺傳遍世界的最有效方法。他翻譯了許多重要文章,並撰寫了許多評論和哲學論文。他是第一個允許自己的棄絕傳教士穿西式服裝、以現代交通工具代步的靈性導師。

Srila Bhaktisiddhanta 是一位天生的奉獻者。他出生時,臍帶環繞其身,恰似婆羅門聖線,一生中都依稀可見。即使在孩童時,他的高度發達的頭腦與其身體極為相稱。他的身體飾有所有 Maha Purusa(大聖相)的徵象。例如在《主采坦尼亞聖行甘露經》上篇第14章15詩節中提到的:一個偉大人物具有32相。他的足柔軟似黃油,皮膚細嫩,略微擠壓就會變紅,身高約6尺1寸到6尺2寸,具有女性般的胸部。

當談到 Radha 的名字時,他突然展示了八種狂喜特徵(astasattvika-vikara),如暈眩、語言噎塞、毛髮直豎、身體顫抖、膚色改變、淚流滿面、出汗和打滾。Bhakti Pradip Tirtha Maharaja 是從他那裡接受 Sannyasi 啟迪的,他曾親眼目睹 Sarasvati Thakura 的身體變成通紅。

Sarasvati Thakura 不喜歡 Sahajiya,這些偽奉獻者展示故意人為的所謂“狂喜特徵”,也不喜歡那些聲稱自己是靈性世界 Krishna 伴侶(Sakhi)的人。他認為,對那些不在 Bhava 或 Prema 層面上的狂喜應該視為普通常事。而真正的狂喜是無法抑制的情感。

在20世紀30年代,Srila Bhaktisiddhanta 擴展了他的傳教工作,重新建立了 Krishna 知覺在印度靈修生活中的領導力量。他擔心自己的工作無法延續,於是敦促門徒們成立聯合的管理委員會,以便在他離世後能夠管理高迪亞修院。1937年1月1日,Srila Bhaktisiddhanta 離世,他的門徒 A.C. Bhaktivedanta Swami Prabhupada 承傳了他的遺志。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