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第十六章 自發性奉獻服務進一步的描述

親屬關係

從溫達文居民如南達大君及雅首達媽媽等人的態度,可以找到作為奎師那——原始至尊人格首神父母的超然概念,這是最理想不過的。事實上,沒有人可以成為奎師那的父母,但一個擁有如此超然感情的奉獻者則稱為和奎師那有父母的關係。維施尼族人(奎師那在杜瓦卡的親屬)也有同樣的感情。因此,和奎師那有父母之情的自發性的愛可在屬於維施尼王朝的杜瓦卡居民和溫達文的居民中發現。

維施尼族人和溫達文居民所展示的對奎師那自發性的愛是永恆存在於他們當中的。人在追隨規範守則的奉獻服務階段不必討論這種愛,因為它必須在一個更為高深的階段自動地培育出來。

自發性奉獻服務的資格

想欲追隨維施尼族人和溫達文居民等主的永恆奉獻者步伐的人稱為隨喜奉獻者,意思是他們正在努力達到那些奉獻者的完美成就。

這些隨喜奉獻者並不十分嚴謹地追隨奉獻服務的規範守則;但自發的天性令他們受到某些永恆的奉獻者如南達或雅首達等人的吸引,而且自發地努力追隨他們的步伐。人要變得象某某奉獻者那樣的志向是逐漸培養出來的,這種活動稱為“隨喜”。

不過,我們必須一直記著,除非擺脫出物質的污染,否則要追隨布阿佳之地(溫達文)居民步伐的渴望是不可能的。在追隨奉獻服務規範守則的過程中,有一個階段稱為:“淨汙去垢”anartha-nivåtti, 意思是所有物質污染都消失殆盡。有時,可以見到某人在模仿這樣的奉愛,但事實上,他還沒有脫離 anartha——不良陋習。本人曾經見過自稱是南達、雅首達、或牧牛姑娘追隨者的所謂奉獻者,在如此宣稱的同時,其深受世俗的性生活吸引卻是顯而易見的。如此聖潔之愛的展示只是模仿而已,並沒有任何價值。當一個人真正自發地受到牧牛姑娘們的愛的模式吸引時,在他的品格中再也找不到任何世俗沾染的痕跡。

因此,在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根據經典及靈性導師的訓示嚴格地追隨奉獻服務的規範守則。只有在解脫出物質污染的階段,才能夠實際地渴望追隨溫達文奉獻者的步伐。

施瑞拉茹帕·哥斯瓦米說:“人一旦真正解脫出物質的污染,便能恒常憶記著在溫達文一位永恆的奉獻者,好讓自己能以同樣的身份去愛奎師那。一旦培養出如此心態,那怕只在自己的心意中,也總是住在溫達文。” 要旨是:如果可能的話,必須親自去溫達文住在那裡, 以及追隨在“布阿佳靈性領域”Vraja-dhäma 的奉獻者,經常從事於對主的服務。不過,如果不可能親身去溫達文,也可以隨處想著在那聖地居住。無論在那裡,人必須一直想著布阿佳聖地的生活,以及追隨對主服務的某一位元奉獻者的步伐。

一位元不斷地從事於奉獻服務,在奎師那知覺中已達到一定水準的奉獻者。縱然達到了完美的階段,也不該自我顯示。意思是只要他有物質身體,便應繼續充當初習奉獻者。即使純粹的奉獻者也須遵守在規範原則下進行的種種奉獻服務活動。但一朝他覺悟到自己與主關系的地位,他可以在執行規範性服務的同時,在主某位特別同遊的指引下,內在地想著主,以追隨主的那位同游去培養他超然的情感。

就這方面,我們要小心那些所謂的“成就媒界”siddha-praëälé。有一類並不十分具權威,而且製造了自己一套奉獻服務途徑的人追隨這個“成就媒界”旁門。他們想像自己已經成為了主的同遊,但這只是一廂情願而已。這種外在的行為一點也不根據規範守則做事。“低劣奉獻者”präkåta-sahajiya 是一類所謂外士納瓦的假流派。茹帕·哥斯瓦米的意見是,這類的活動只會干擾奉獻服務的標準法門。

施瑞拉茹帕·哥斯瓦米說:有學識的阿查亞推薦,即使我們培養了對奎師那的自發的愛,也要遵守規範守則。根據規範原則所指,如上面曾敘述的,活動共有九類,人須特別從事於他本然喜愛的那類奉獻服務。例如,一個人可能對聆聽特別有興趣,另一個人可能對唱頌特別有興趣,又另一個人對在廟宇中侍奉特別有興趣。因此,這些活動,或是任何其他六類的奉獻服務(記憶、侍奉、禱告、從事於某類服務、處於朋友的關係、或是獻出自己擁有的一切)都要認真地執行。就這樣,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特有的愛好行事。

繾綣之情

追隨溫達文牧牛姑娘的步伐,或是追隨杜瓦卡王后們步伐的奉獻服務。稱為繾綣之情的奉獻服務可以分成兩個類別,一是間接的繾綣之情;一是直接的繾綣之情。不論是那類別,人都要追隨在哥珞卡·溫達文從事於這種服務的某位元牧牛姑娘。直接依附至尊人格首神的繾綣之情專稱為“克利”,這種“克利”表現的意思是直接和至尊人格首神互相連結。也有一些奉獻者不想和至尊人格首神直接接觸,他們只想和牧牛姑娘們一起品嘗主的繾綣之情。這些奉獻者的享樂便是聆聽主和牧牛姑娘們的種種活動。

只有那些已經追隨過奉獻服務的規範守則,特別是在廟宇裡崇拜媧妲和奎師那的人才有可能發展起這種繾綣之情。這些奉獻者逐漸培養出對神自發的愛,又藉著聆聽牧牛姑娘們和主戀情的交流,漸漸地被這些逍遙時光吸引。在這種自發的吸引高度地發展起來後,奉獻者便被置於上述的兩個類別的其中之一。

這種對奎師那繾綣之情的發展不僅僅展示在婦女身上。物質身體和靈性的戀情毫無關係。一個婦人可能培養出一種成為奎師那的朋友的心態;同樣,一個男人可能培養出成為溫達文的一位牧牛姑娘的心態。《宇宙古史——蓮花之部》描述了男奉獻者怎樣會成為一位牧牛姑娘:很久以前,在丹德卡森林住了很多聖哲。這個森林是主臘瑪昌鐸被父親放逐到那裡過十四年流浪生活的地方。那時候,有很多修為高深的聖哲受到主臘瑪昌鐸的俊美吸引,想變成女人,讓主擁抱。後來,當奎師那親自降臨的時候,這些聖哲都在哥珞卡·溫達文出現, 誕生為牧牛女——即奎師那的女朋友,如此,他們達到了靈性生活的圓滿階段。

丹德卡森林聖哲的故事可作如下的解釋:主臘瑪昌鐸林居期間, 在那裡從事於奉獻服務的聖哲受到主的俊美吸引,立即便想到在溫達文和奎師那一起享受繾綣之情的牧牛姑娘。這裡清楚可見丹德卡森林的聖哲欲求牧牛姑娘方式的繾綣之情,雖然他們完全知道主奎師那和主臘瑪昌鐸兩人都是至尊主。他們知道,臘瑪昌鐸是一位理想的君王, 不會娶多過一位妻子的,而主奎師那是全盛全能的人格首神,可以在溫達文滿足他們全體人士的欲望。這些聖哲也下結論,主奎師那的形體比主臘瑪昌鐸的形體更吸引人。所以他們祈禱在來生成為牧牛姑娘和主聯誼。主臘瑪昌鐸雖然不作聲,但祂的緘默表示祂接納聖哲們的禱告。因此,聖哲們都受到主臘瑪昌鐸的祝福,在來生和主奎師那作伴。這分福祉的後果便是:他們全都投生在哥庫拉牧牛姑娘們的胎腹中,誕生為女子,如他們在前生所嚮往的那樣,大家都享受到那個時候臨在哥珞卡·溫達文的主奎師那的侶伴之情。藉著產生和主奎師那 分享愛侶之情的超然情懷,他們人體的生命達到了圓滿。 繾綣之情可以分成兩類:即作為夫妻的愛侶之情和作為愛人者和被愛者的愛侶之情。一個培養了成為奎師那妻子的愛侶之情的人被提升至杜瓦卡,成為主的王后。一個培養了作為奎師那愛人的愛侶之情的人被提升至哥珞卡·溫達文,和牧牛姑娘作伴,在那裡享受奎師那的戀情。不過,我們要留意,對奎師那這種繾綣之情,不論是作為牧牛姑娘或是作為王后,並不只限於婦女。即便是男人也能培養出這種情懷,這點從丹德卡森林的聖哲可見諸一斑。如果某某人只嚮往愛侶之情,卻不追隨牧牛姑娘們的步伐,他便被提升至在杜瓦卡和主作伴。

《宇宙古史——大庫瑪之部》記載:“火神諸子想欲達到對奎師那有繾綣之情的階段,這些偉大的聖哲嚴格地遵守規範守則。如此, 他們在下一生便能夠和奎師那——一切創造之源,以華蘇德瓦見稱 的主作伴,大家都得到了奎師那成為自己的丈夫。”

父母之愛或朋友之誼

受到奎師那吸引願作為其父母或朋友的奉獻者應該分別追隨南達大君或蘇巴拉的步伐。南達大君是奎師那的養父;而在奎師那的所有朋友中,蘇巴拉是布阿佳布彌一地最親密的一位。

有兩種成為主的父親或是主的朋友的發展過程。一個方法是設法直接成為主的父親,另一方法是追隨南達大君的步伐,懷著當奎師那的父親的理想。在這兩者中,直接當奎師那的父親的意圖並不受人推薦。這樣的發展可能會受到假像宗(非人格神主義)哲學污染。假像宗(一元論者)以為他們本身便是奎師那,如果人以為本人已經成為了南達大君,他的父母之愛便會受到假像宗哲學沾染。假像宗哲學的想法有冒犯的成份。冒犯者不能進入神的王國和奎師那聯誼作伴。 《宇宙古史——斯刋達之部》有一段故事是有關一個居住在哈斯提納普爾——潘度王國首都的老人的,他想奎師那當他的兒子。拿拉達教導這位老人追隨南達大君的步伐,他因此而獲至成功。

《拿拉亞納配塔贊》有一段禱文是:經常想著主作為他們的丈夫、他們的朋友、他們的父親或是他們祝福者的人,總是受到大眾的崇拜。這種對奎師那自發性的愛只有藉著奎師那或祂的純粹奉獻者的特別恩慈才能夠培養出來。這種奉獻性法門有時被人稱為“ 滋潤之途”puñti-märga。梵文 puñti 一詞解作滋潤;märga 解作道途。如此感情的發展滋潤奉獻服務至最高的水準,因此稱為 “滋潤之途”。屬於維施努斯瓦米宗派的瓦拉巴使徒傳系以這條“滋潤之途”崇拜奎師那。大致來說,古佳臘特一地的奉獻者在“滋潤之途”的名義下崇拜巴拉(嬰兒)奎師那。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