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第十章 聆聽和憶念的技巧

聆聽

奎師那知覺和奉獻服務的開始是聆聽,梵文叫作 çravanam。人人都應該有參加奉獻性集會的機會,以便聆聽。這種聆聽對人在奎師那知覺方面進步非常重要。一旦人把耳朵用在收聽超然的音振方面, 內心很快便得到清洗,淨化過來。主采坦亞也證實了這種聆聽非常重要,聆聽洗滌受污染的靈魂的內心,讓人很快便有資格進入奉獻服務, 瞭解奎師那知覺。

《宇宙古史——伽路達之部》很精到地強調了聆聽的重要:“物 質世界之內,受條件限制了的靈魂的生存狀況,就象一個被蛇所咬、躺下失去知覺的人一樣,這是因為這兩個沒有意識的狀況都可以藉著某某曼陀羅的聲音而不再繼續下去。”當人被蛇所咬,他並不會立即死亡,他首先失去知覺昏迷不醒。任何一個物質世界中人也是在昏睡, 因為他昧於真正的自我、真正的責任及與神的關係。物質生涯的意思是人受到瑪亞(迷幻)之蛇所咬,因此,沒有了奎師那知覺,差不多與死掉一樣。現在,被蛇所咬、所謂死亡的人,可以藉著某某曼陀羅而複生。有些精於念這些曼陀羅(咒語)的人會這種技巧。同樣道理, 藉著聆聽瑪哈曼陀羅:哈瑞 奎師那 哈瑞 奎師那 奎師那 奎師那哈瑞 哈瑞 / 哈瑞 茹阿瑪 哈瑞 茹阿瑪 茹阿瑪 茹阿瑪 哈瑞 哈瑞,人便可以從沒有意識的死寂物質生涯重返奎師那知覺。

舒卡德瓦·哥斯瓦米在《聖典博伽瓦譚》(4.29.40)中向帕瑞師大君陳述聆聽主逍遙時光的重要:“國王陛下,人要逗留在一處偉大的阿查亞(聖潔的導師)講述主種種超然活動的地方,人須聆聽從這些偉大人物月容面龐流出的甘露之河。如果某某人渴望繼續聆聽如此超然的聲音,肯定地,他將會擺脫出所有物質的饑餓、口渴、恐懼及哀傷, 而且還免于所有物質生存的迷幻。”

主施瑞采坦亞也推薦,現在這卡利年代,聆聽程式是覺悟自我的方法。這個年代,要徹底追隨前述所推薦的規範守則和研討《韋達經》是很困難的。不過,如果人聆聽偉大奉獻者和阿查亞們的聲音,單獨這一點便足以令他解除一切物質的污染。因此,采坦亞·瑪哈帕布的 推薦是:人應該只聽自權威人士——主的真正奉獻者。從職業人士 那裡聆聽是幫不了誰的。如果我們聽自那些實際上已經自覺了的人, 那麼,象在月球那裡流動的甘露之河,便會流進我們的耳朵。這便是上述那句話的譬喻。

如在《博伽梵歌》中所述:“物質主義者只有在處於奎師那知覺的時候,才能放棄他的物質渴求。”除非人找到高等的從事,否則便不能夠放棄低等的從事。物質世界之內的每一個人都忙於低等能力的種種虛幻活動,一旦人得到機會,品嘗奎師那上演的高等能力的種種活動,便會忘記所有低等趣味。當奎師那在庫茹之野戰場講話的時候, 對於物質主義者來說,就只像是兩個朋友之間的交談,但實際上它是主施瑞奎師那口中流出的甘露之河。阿爾諸納聆聽了這些音振,就此免除了物質困難中的一切虛幻迷茫。

《聖典博伽瓦譚》記載:“主奎師那受到超然音振的讚頌。一個想對祂作出純一的奉獻服務的人,應經常聆聽祂的榮耀、祂的超然品質。這樣做,心中一切不祥肯定會消失。

期望主的恩慈

《聖典博伽瓦譚》(10.14.8)記載:“親愛的主,那些經常等待禰賜予他無緣恩慈,繼續苦受過往罪行的果報,從心底裡頂禮膜拜禰的人, 肯定有資格得到解脫。因為解脫已經成了他合法的權利。”

《聖典博伽瓦譚》這段宣言應該是所有奉獻者的指南。奉獻者不應期望自己過往罪行的反應,可以立即消失。沒有一個受條件限制了的靈魂是免於如此反應所帶來的體驗的,因為物質存在的意思是繼續地苦受或享受過往的種種活動。如果人了結了物質活動,便再也沒有誕生。這只有當人開始從事于奎師那知覺活動的時候才有可能。因為這些活動並不產生反應。因此,一朝人在奎師那知覺的活動變得完美, 便不用再誕生在物質世界之內。因此,儘管障礙重重,一個還沒有完全地擺脫出果報的奉獻者也應該認真地在奎師那知覺中工作。每當遇上障礙,便只應想著奎師那,期望奎師那的恩慈。那才是唯一的慰藉。如果奉獻者以這種精神過日子,肯定會晉升至神的王國。這裡所用的準確字眼是 däya-bhäk。Däya-bhäk 是指兒子成為了父親遺產的法定繼承人。同樣道理,一個在執行奎師那知覺職責中準備經歷種種艱難辛苦的純粹奉獻者,有法定的資格進入超然居所。

憶記

不管怎樣,如果某人在心意中建立與奎師那持續不斷的關係,這種關係便稱為憶記。《宇宙古史——維施努之部》中,有一段關於憶記的精到的描述是這樣:“只要記著至尊人格首神,生命體便賦有全面的吉祥。因此,讓我常常記著無生而永恆的主。”《宇宙古史—— 蓮花之部》也如下解釋了憶記法:“讓我虔敬地頂拜至尊主奎師那, 只要有人記著祂,不管是在死亡的時候或在有生之年,都脫離一切罪惡的反應。

觀想

觀想的意思是把心意用於想著主的形象、主的種種品格、主的種種活動以及對主的服務。觀想並非虛無、也不是非人格的。根據韋達文獻的說法,人觀想的總是維施努的形象。

《宇宙古史——尼星哈之部》有一段陳述是有關觀想主的形象的。文中說:“經典接受把焦點集中於至尊人格首神的蓮花足的觀想是超然的,超於物質痛苦和物質快樂的經驗,藉著這種觀想,即使一個極之邪惡的人也可以從生命的罪惡活動中獲得拯救。”

《維施努法》中也有一段聲言是有關默想主種種超然品性的:“不斷地參與奎師那知覺,憶記主的超然品性的人,會脫離出所有罪惡活動的反應;如此洗滌過後,便有資格進入神的王國。”換句話說,除非人脫離了一切罪惡活動的反應,否則便不能夠進入神的王國。人只要憶記主的形象、主的品性、主的逍遙時光等等,便能夠避免罪惡活動的反應。

《宇宙古史——蓮花之部》也有一段宣言是關於憶記主的種種活動的:“一個常常觀想主甜美的逍遙時光和種種神奇活動的人,肯定會免於所有物質的沾染。” 某些《宇宙古史》提及的證據是:如果某人只是想著奉獻服務, 就已經達成了想欲的結果,而且已經面對面見過至尊人格首神。就這方面,《宇宙古史——婆羅賀摩外瓦達之部》有一段故事如下:話說 在南印度的台基埔市,住著一個不很富裕的婆羅門。但他卻心滿意足, 不因貧窮的物質處境而難過。以為這是由於自己過往的罪過和奎師那的意願,所以沒有充足的金錢和財富,因此生活過得很平靜。他心胸廣寬,有時前往聆聽偉大覺悟了的靈魂的講座。在一次聚會中,他充滿信心聆聽外士納瓦的種種活動之際,有人告訴他這些活動甚至可以通過觀想去履行。換句話說,如果人不能夠身踐力行這些外士納瓦的活動,也可以觀想這些活動,從而得到相同的結果。因為這位婆羅門在經濟上不很富有,便決定只默想冠冕堂皇的奉獻服務,於是:有時他會在葛塔瓦利河沐浴。淨洗過後,便坐在河岸上一處隱蔽的地方,修習瑜伽呼吸調息,集中心意。這些呼吸修習是為了把心意機械地固定於某個特定的物件。那便是呼吸修習和各種瑜伽坐姿的結果。先前,即使尋常的人也懂得如何把心意堅定於憶記主,這位婆羅門做的便是這一套。當他把心意固定於主的形象後,便開始想像以昂貴、華麗的衣著、飾物、頭胄及其他裝飾品替主打扮。接著便在主的跟前叩首頂禮。替神像穿好衣服後,便開始想像清掃廟宇,整理乾淨。隨著,便想像自己有很多金制和銀制的水瓶,把全部的水瓶帶到河邊, 盛滿了聖水。他不單只從葛塔瓦利河取水,而且還從恒河、雅沐娜河、納瑪達河及卡維利河取水。一般來說,崇拜主的外士納瓦用唱頌曼陀羅的方法從所有這些河流取水,可是這位婆羅門卻想像自己親力用金銀水瓶從每條河流取水。然後,他收集了各類崇拜用品——鮮花、 水果、香、檀香漿等等。他搜集好一切,放在神像面前。為了神像滿足,他供奉了所有的水、鮮花、香品等貢物。他還做了燈儀,全部的活動都是以正確的崇拜法完成的。他也遵守了相關的規範守則。

他每天都照例執行此類祭儀、持續了很多很多年。有一天,這位婆羅門觀想自己正用牛奶和糖準備了一些甜奶飯,正要供養神像。不過,他不十分滿意,因為甜奶飯是剛做好的,還很燙。(甜奶飯最好不要熱吃,甜飯越涼吃越好吃)。甜奶飯是婆羅門新做好的,想碰碰它看看究竟可否供奉給主吃。他把手指放進甜奶飯鍋,立即被燙到了。如此一來,觀想打消了。再看一看,自己的手指頭也灼傷了。他很驚訝怎會這樣的,自己只是默想觸碰熱的甜奶飯,從來沒有想過手指會被灼傷。

正如是思想之際,身旁坐著幸運女神——拉施蜜的外琨塔無憂星宿之主——拿拉亞納風趣地笑起來。全體侍奉主的幸運女神看到主在笑,很驚奇地問祂什麼原因。主並不作答,只是派人去立即把婆羅門接來。一架來自外琨塔的飛機便立即把婆羅門帶到主拿拉亞納的跟前。當婆羅門出現在主和幸運女神們面前的時候,主解釋了整個故事。婆羅門有幸在外琨塔得到永恆的一席位,與主和祂的眾多幸運女神拉施蜜聯誼交往。這點表示了主是如何遍存萬有的,儘管祂也處於自己的居所。雖然主居於外琨塔,當那位婆羅門做觀想崇拜過程的時候,祂也處於婆羅門的心中。因此,我們可以明白,即使奉獻者以觀想供奉主,主也接受,這樣做會幫助人達到想欲的成果。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