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摩訶婆羅多》所列出的民族

至於不同膚色的民族,從現代歷史上看到的,像是來自有個別不同的地方文化起源。突厥、夷狄、鮮卑、匈奴、薩卡、希臘、阿吡羅、支那等都像是古代某些個體社群,但在《摩訶婆羅多》一書中,他們卻走在一起,站在兩方(潘達瓦 Pandavas 及考羅瓦 Kauravas,他們同屬庫茹族)陣營裡。

有關中國與印度交往的很多資料,都是始於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根據佛教典籍,原本的中國是印度,現今的中國當時被稱為支那國cina,是邊緣國之意。當時支那並沒有不雅之意,而支那人一向被認為是有高度巧藝的人士,因此古支那國享有盛名。古代的支那祖先是如何跟婆羅多國溝通的呢,會否在中國古籍中有所記載呢?

會否古代是一大同體、聯盟體?在一國君協作下運作生活。人類一直追尋自身的起源,吠陀文獻是一個端倪。

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提及一些有關古中國的參考資訊,他們被稱為支那國Chinas。 支那是現中國的古名。

《摩訶婆羅多》第六卷第9章(MBh.6‧9)提及支那國為北方帝國之一: 北方的部落有蠻夷、Kruras、亞頑拿、支拿國、Kamvojas、Darunas與及許多蠻夷部落;還有 Sukritvahas、Kulatthas、胡拿(匈奴族)、Parasikas;也有Ramanas和Dasamalikas。跟支拿族同時被提及的有:Chivukas、浦林靼、肯卡、胡拿、Pahlavas帕拉瓦、Sakas薩喀、亞頑拿、Savaras、Paundras、夷狄塞、Kanchis、Dravidas、僧伽羅和Keralas喀拉拉。所有這些部落被描述為Mlechha部落。在此,他們被形容為聖哲Vasistha和他飼養的母牛的護法者,他們曾被Viswamitra國王攻擊。 (1,177) 在《摩訶婆羅多》3‧51,Pahlavas、Daradas、夷狄塞其他部族、亞頑拿、Sakas、Harahunas、支拿國、Tukharas、Sindhavas、Jagudas、Ramathas、Mundas蒙達、女兒國、Tanganas、Kekayas Malavas、馬拉瓦和克什米爾各部的居民,都向當時的統一王,Pandava王朝的尤帝施提納王帶來進貢的獻禮。

在《摩訶婆羅多》12‧64, 亞頑拿、夷狄塞、幹達婆、支拿國、Savaras、Barbaras、Sakas、Tusharas、肯卡、Pathavas、安韃陀、Madrakas、Paundras、浦林靼 (希臘)、Ramathas、Kamvojas同被描述為阿利安帝國之外的部落。Aryavarta阿利安王對於跟這些國家打交道,心存疑慮。

支拿國也有在潘度族的遊歷中提及。以下段落所描述的這支那國,地處喜馬拉雅高山群的某個地方,摩訶婆羅3章第176(MBH3.176): 離開了名為Badari(現今印度Uttarakhand的巴德林納)的地方,跨越困難重重的喜馬拉雅地區,遺下的是支那、吐火羅、Darada、Kulinda所有的氣候的國家,豐富的寶石,那些好戰戰士如潘達瓦,到達Suvahu,浦林靼王(夷狄塞)的首都。

在《摩訶婆羅多》5‧74,彼瑪提及一位名為Dhautamulaka的支那國王,他的國家因他而毀。“Dhautamulaka”一字被轉譯為“潔淨的根”。這可能是夏朝末帝桀(公元前1728年至1675年),桀可能出自“潔”。

《摩訶婆羅多》5‧86提及來自中國的鹿皮。Dhritarashtra王想將一千張來自支那國的鹿皮作為禮物獻給瓦蘇戴瓦Krishna: 我會給值得頌讚的祂一千張來自支那國的鹿皮及其他同等的東西。鹿皮在漢代(介於公元前2世紀和公元2世紀)被用作代幣,等同40萬錢幣。

夷狄塞 Kirāta 舊巴拉達之地的一個省份,在《《摩訶婆羅多》》「彼斯瑪篇」有提及。通 常印度的土著部落以夷狄塞見稱,現在比哈省壇香巴干納斯和曹達,拿格埔有可能組成名叫夷狄塞的古老省份。

胡拿 Hūṇa 東德地區和蘇聯的一部份稱爲胡拿省。照說起來,有時一種山族人也叫胡拿。

安韃陀 Āndhra 印度南部的一個省份,在《《摩訶婆羅多》》「彼斯瑪篇」也有提及,這個名字直至現在仍然沿用。

浦林靼 Pulinda 在《《摩訶婆羅多》》〈首篇174. 38〉有提及,即浦林靼省的居民。比瑪 和撒哈德瓦征服過這個國家。希臘人就是浦林靼。在《《摩訶婆羅多》》「森林篇」提到這部份不遵守韋達文化的民族會統治世界。浦林靼省份也曾是巴拉達的一個省份,那裡的居民列入刹帝利的類别。可是後來因爲他們放棄了婆羅門文化而被述爲「肉食者」―。

阿毗羅 Ābhīra 這個名字也在《《摩訶婆羅多》》「宮廷」和「彼斯瑪」兩篇中出現過。其中提及這省份處於辛特省沙拉斯瓦蒂河。現代的辛特省以前伸展至阿拉伯海的另一邊,那個省份的全體居民都稱爲阿毗羅。這些人都受尤帝斯提臘大君的統治。根據《往世書》馬侃德亞之部所述,這個地區的「肉食者」也會統治巴拉達。這件事就如浦林靼人的情况一樣,後來也成爲事實:阿歷山大大帝代表了浦林靼人征服過印度;穆罕麥德,哥里也代表了阿毗羅人征服過印度,這些阿毗也是婆羅門文化的剎帝利,

宋跋人/肯卡人 Śumbhas / Kaṅkas 古時巴拉達肯卡省份的居民,在《《摩訶婆羅多》》中有提及。

亞頑拿人Yavanas 亞頑拿是雅亞提大君一個兒子的名字,他獲得土耳其一地統治。 因此,生爲亞頑拿大君後裔的土耳其人便稱爲亞頑拿人。所以,亞頑拿人是剎帝利,後來因爲放棄了婆羅門文化,便變成了肉食者亞頑拿。《《摩訶婆羅多》》〈首篇 85, 44〉有亞頑拿人的描述。另一個名叫土耳瓦蘇的王子也以亞頑拿見稱,他的國家曾經被潘達瓦兄弟之一的撒哈德瓦征服過。庫茹之野一役,西部的亞頑拿人在卡爾那的壓力下加入了杜約丹拿的一邊。預言也說這些亞頑拿人也會征服印度事實結果如是。

喀撒弟人Khasa 《《摩訶婆羅多》》〈杜榮拿篇〉有提及喀撒弟之地的居民。那些上唇之上鬍子長得不旺盛的人一般稱爲喀撒弟。因此,喀撒弟便是蒙古人、中國人 及其他如此指明的人。上述的歷史名字就是世界上各個國家。

另外記載的民族 Kasmira 克什米爾 Mlecchas 蠻夷 Malavas馬拉瓦 Sinhalas僧伽羅 Tukhara 吐火羅 Keralas 喀拉拉 Sakas 薩喀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