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庫茹之戰

摩訶婆羅多這段歷史開始說到,在同一家族裡出現了爭執,應該由誰執掌王位。兌茹阿施陀其實是國王的長子,其次是潘杜。每一個國家都有長子繼承制的法律,由最大年紀的佔據王座。

於是出現兩個陣營,兌茹阿施陀雖然是長子,但因為他出生目盲,這身體缺陷令他失去王位,結果由其幼弟潘杜接掌。

但潘杜死的時很年輕,遺下五個兒子,由母親 Kunti 照顧:尤帝斯提納、比瑪、阿尊拿、納古拉、薩哈第,簡稱潘達瓦五子。年少在宮廷裡,他們由兌茹阿施陀及比士瑪等長老照顧。

在潘杜去世後,陰謀出現。兌茹阿施陀想:「其實這是我應得的王國。如今在某情況下無法得取。現在我弟已死。如我不能繼承,為什麼我兒子不能?」這是政治。

在過往年代裡,當出現兩個皇帝的決戰,其原則是,在誰的掌管下能給予人民良好的保護,而不是為個人利益。誰能給予生命及財產安全保護,他就應該為王。兌茹阿施陀及他的眾兒很嫉妒,又何以能給人民保護?他們不能提供任何良好政府的管治。

在一次大集會中,他們用骰仔出老千術, 騙去潘達瓦五兄弟所有財富、國土、甚至妻子及自己,最後,他們被迫要流浪森林十三年,其中最後一年更要隱姓埋名。在這些年間,他們遭受各種迫害,而到十三年後,當他們可以取回他們王國時,兌茹阿施陀及他兒子杜尤丹不但不履行,並說不會給予容下一根針頭的領土。這樣令戰事不可避免。

Krishna是耶杜族人首領,是兩方的親人,兩方都請求祂幫助。祂對阿尊拿說,祂不會參戰,但可做他的戰車御者,於是阿尊拿有Krishna在他的一方。

當計劃完成,庫茹之野上便建設起戰場。這一句Dharma-kṣetre 意思是說這遍土地是一個朝聖之地。現今人們依然去此地奉行宗教禮儀。吠陀指令說,kuru-kṣetre dharmam ācaret:「若你要進行宗教禮儀,那便去庫茹之野」因此它是一個宗教法之地。這並非如某些《博伽梵歌》評論學者所說的它是虛構出來的。某些所謂評論家說庫茹之野是指這軀體,這並非如實所說。應該如實所說。應試圖如實地去理解《博伽梵歌》。庫茹之野,是宗教的法地。 特別是當時Krishna在場,它本來就是宗教的法地。即使你將庫茹看成一般普通地方,但因為Krishna出現在該戰場上指揮著阿尊拿。因此,它已是宗教法的地。

從前人們受宗教薰陶,不可能在宗教法的地說謊。這依然是一個傳統慣例。因此兌茹阿施陀在這裡說到, samavetā yuyutsavaḥ [Bg. 1.1]. 所有這些人,Māmakāḥ是指我兒,及pāṇḍava,我弟潘杜的兒子。 Samavetā,他們在此集結是什麼目的呢?目的是yuyutsavaḥ。這詞語yuyutsu依舊在日文使用。你們或許也知道,yuyutsu,柔道,是渴望戰鬥。現在兩方都想決戰,並集結起來。但他為什麼問出這樣問題:「他們做了什麼?」因為他有懷疑,「這些集結在庫茹的兒子們,他們可能改變想法。他們可能重新設定。兌茹阿施陀兒子可能都承認,「是的,潘達瓦兄弟實際上是擁有者。不必要的戰爭有何作用?」所以,兌茹阿施陀十分焦急,他們是否改變了初衷。他於是向他的大臣發問。

兌茹阿施陀是盲的,經常要通過山桀耶,他的一位非常忠心的大臣行事。山桀耶是通過內視經驗的能力,解釋《博伽梵歌》。通過維亞薩的恩典,山桀耶學會這內視力,而他與主人在房間內坐著一起,如實看著戰事如何發展,並作出解釋。就

在開戰的前一個小時,那時戰場已吹起海螺,士兵戰意盛盛,阿尊拿忽然要求Krishna將戰車駕駛到兩軍的中間,他想想看來參與戰事的人士。

這是《博伽梵歌》的基本場景。

《博伽梵歌》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