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佇立塘邊的鶴兒,常為流水、泥濘、碎石所衝擊,猶比心為世俗家務所牽的居士不祈求改變本身地位一樣。
著名的奉獻者帕拉達大君認為,受條件限制了的靈魂所過的居士生活,使人忘記真我,是殺害靈魂的黑井。自覺了的靈魂不會推許對家庭的過份依戀。因此人的一生應該規律地劃分。
第一個階段稱為貞守生階段或是少年時代,未來的主人翁須接受生命最高目標的訓練;第二個是居士階段,此時,成人須接受邁向超然的訓練;接著便是行腳僧棄絕準備階段;生命的最後階段是托缽僧棄絕階段。這樣,世人為追求最終解脫,必須經歷循序漸進的過程。
不幸地,由於人類缺乏靈性文化的培養,儘管家居生活充滿荊棘、泥濘,人們仍不願放棄。迷戀荊棘滿途家居生活好比佇立於河邊的鶴兒,為了得到感官享樂而漠視河邊種種不便。我們必須緊記社會、朋友及家庭之樂祇是神的王國裡真正的社會、朋友及愛的倒影。物質存在受條件限制的生活絕不真實,祇是心中愚昧作崇,人們才會為虛假的幻象所惑。社會、朋友及愛的意念絕非虛假,祇是我們找錯了地方。我們應該放棄目前虛假地位。邁向真正的地位,這才是生命的目標和培養人類精神的結果。
遺憾的是,在這靈性文化的沙漠裡,物質主義者雖身受種種折磨痛楚,仍甘於沉淪漩渦之中。經典有云,人於五十之年便應放棄家庭生活。可是,在這個愚昧年代,即使垂暮老人仍要強留青春,鑲上假牙。好比如塘邊鶴兒的政治家,年將人墓仍特別戀棧虛假聲名地位,渴求連任。這一切都是文化沙漠裡的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