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奉獻的甘露,1973年1月27日,加爾各答

Mādhavānanda
第三十二頁。

Prabhupāda
不是第三十二,是第二十三。

Tamāla Kṛṣṇa
第二十三。

Prabhupāda
第二十三頁。打開。

Mādhavānanda
這裏是第二十五頁,第二十五頁。

Prabhupāda
嗯?第二十五頁?

Mādhavānanda
是的。

Prabhupāda
是的。繼續。

Mādhavānanda
第二十五頁。我讀到……

Tamāla Kṛṣṇa 開始讀,Mādhavānanda。

Mādhavānanda
我讀到第二段,這裏。「vaiśya 負責生產農產品,進行貿易和分發。而勞動階級,或 śūdra,是那些沒有 brāhmaṇa、kṣatriya 或 vaiśya 的智慧的人,因此他們應通過體力勞動幫助這些高等階級。這樣,社會各階級之間有充分的合作與靈性進展。如果沒有這樣的合作,社會成員將會墮落。這就是當前的狀況……」

Prabhupāda
是的,這種情況無處不在。即使在我們的 Kṛṣṇa 意識社團中,如果沒有相互合作,也會立刻崩潰。因此,Rūpa Gosvāmī 建議,第一件事是熱情,utsāhān。Utsāhān dhairyāt tat-tat-karma-pravartanāt……(旁白:為什麼 Śyāmasundara 不在這裏?)Tat-tat-karma-pravartanāt,sato vṛtteḥ sādhu-saṅga ṣaḍbhir bhaktiḥ prasidhyati。如果真想在奉獻生活中進展,熱情,utsāhān,是首要的。如果缺乏熱情,就應該休息,而不是讓內心過分激動。如果你在河中掉了東西,攪動水面是看不到的。靜下來一會兒,水面平靜後,你就能清楚看到東西。同樣,當我們的熱情受到干擾時,最好靜靜地坐在適合的寺廟中,唱誦 Hare Kṛṣṇa。沒有失望的問題。畢竟,我們會犯許多錯誤,這是人性。犯錯是人之常情,這不是過錯。但要冷靜地改正錯誤。同樣,社會中有不同階級:brāhmaṇa、kṣatriya、vaiśya、śūdra。他們應為共同目標合作。他們不知道共同目標是主 Kṛṣṇa。為了主 Kṛṣṇa 的服務,我們應服從直接的上級或指揮官,就像士兵。士兵不會有歧視,聽從指揮官的命令立即執行。繼續。

Mādhavānanda
「這就是 Kali-yuga,爭吵時代的現狀。沒有人履行自己的職責,每個人都自稱是 brāhmaṇa、知識分子、kṣatriya、軍人或政治家,實際上這些人毫無地位。」

Prabhupāda
這正是準確的描述。每個人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責。否則,只是名義上自稱是大奉獻者,但不遵循經典或靈性導師的教導,那就是虛偽的驕傲。繼續。

Mādhavānanda
「他們與至尊人格神首失去聯繫,因為他們沒有主 Kṛṣṇa 意識。因此,Kṛṣṇa 意識運動旨在使整個人類社會恢復正常狀態,讓每個人都快樂,並從培養主 Kṛṣṇa 意識中獲益。主 Śrī Kṛṣṇa 對 Uddhava 教導,通過遵循社會和靈性秩序的規範,人們可以滿足至尊人格神首,結果是整個社會能輕鬆獲得生活所需的一切。這是因為至尊人格神首維持所有其他生命體。如果全世界履行各自職責並保持主 Kṛṣṇa 意識,毫無疑問,所有成員將生活得非常和平快樂。無需追求生活必需品,整個世界將變成 Vaikuṇṭha,靈性的居所。即使不被轉移到神的國度,通過遵循《聖典博伽瓦譚》的教導和執行主 Kṛṣṇa 意識的職責,整個人類社會將在各方面都感到快樂。」

Prabhupāda
現在有什麼反對意見?(旁白:為什麼不把風扇全開?)全部打開,風扇全開。門也打開,全部打開。我們說,只要培養主 Kṛṣṇa 意識,人类社會的每個成員都會快樂。這是我們的提議。現在討論這一點,是否真的會讓人快樂或不快樂。有什麼反對論點?應該通過深入討論,了解主 Kṛṣṇa 意識運動如何使整個社會快樂。這是提議。那些沒有主 Kṛṣṇa 意識的人會提出什麼反對論點?說吧。

Acyutānanda
嗯,如您所說,如果每個人都變成主 Kṛṣṇa 意識,世界怎麼運轉?

Prabhupāda
嗯?

Acyutānanda
如果每個人都開始唱誦 Hare Kṛṣṇa,我們怎麼吃飯?

Revatīnandana
誰來經營工廠?

Prabhupāda
所以你認為現在的世界運轉方式是必要的?你覺得這種互相爭鬥、殺戮、偷竊的秩序必須繼續?就像有人提議,如果每個人都變誠實,監獄怎麼運轉?監獄會關閉。這是很大的憂慮。你認為監獄必須繼續存在嗎?Caitanya Mahāprabhu 回答了這個問題。Vāsudeva Datta 提議:「我親愛的主,您來了。請帶走這個世界的所有罪人,讓他們得到解脫。如果您認為他們罪孽深重,不能回到神的居所,那我承擔他們的罪,您只管帶走他們。」這是他的提議。Vaiṣṇava 就是這樣想的,願自己留在地獄,但讓所有人通過主 Kṛṣṇa 意識得救。這是真正的 Vaiṣṇava,para-duḥkha-duḥkhī,見他人痛苦自己也痛苦。Caitanya Mahāprabhu 回答:「即使我帶走這個宇宙的所有生命體,還有無數其他宇宙。這個宇宙只是芥菜籽袋中的一粒芥菜籽。」所以別以為每個人都會變成主 Kṛṣṇa 意識。別為「監獄會關閉」而焦慮。不會的,事情會繼續。因為這是物質世界,māyā 很強大,daivī hi eṣā guṇamayī。但那些依附主 Kṛṣṇa 的人不會有痛苦。Viśvaṁ pūrṇaṁ sukhāyate。對他們來說,整个世界都變得快樂,沒有痛苦。繼續。

Mādhavānanda
「主 Śrī Kṛṣṇa 在《聖典博伽瓦譚》第十一篇第二十七章第四十九節中對 Uddhava 說了類似的話。主說:『我親愛的 Uddhava,所有人都在從事活動,無論是經典指定的活動還是世俗的日常活動。如果這些活動的結果是用於主 Kṛṣṇa 意識來崇拜我,他們在這個世界和來世都會自動變得非常快樂,這毫無疑問。』從主 Kṛṣṇa 的這句話可以得出結論,主 Kṛṣṇa 意識的活動將使每個人的願望都達到完美。 因此,Kṛṣṇa 意識運動非常美好,無需特別指定自己是 brāhmaṇa、kṣatriya、vaiśya、śūdra、brahmacārī、gṛhastha、vānaprastha 或 sannyāsī。無論現在從事什麼職業,只要以主 Kṛṣṇa 意識的活動結果來崇拜主 Kṛṣṇa,就能調整整個情況,讓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中都感到快樂和平安。《Nārada-pañcarātra》中描述了奉獻服務的規範原則……」

Prabhupāda
「每個人」指的是那些接受主 Kṛṣṇa 意識的人,不是不接受的人。但如果一個人接受主 Kṛṣṇa 意識,他的影響會讓數百人快樂。數百人會受益。所以,如果少數人變成主 Kṛṣṇa 意識,就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益處。不是每個人都會變成主 Kṛṣṇa 意識。只要有真正的純粹主 Kṛṣṇa 意識者的存在,許多人會受益。

Mādhavānanda
「在《Nārada-pañcarātra》中,奉獻服務的規範原則描述如下:『任何經典認可並以滿足至尊人格神首為目標的活動,都被聖人導師接受為奉獻服務的規範原則。』」

Prabhupāda
這是首要觀點。無論是 laukikī 還是 vaidikī,vaidikī 是依據經典,laukikī 是普通的日常活動。當這些活動為了滿足主 Kṛṣṇa 而執行時,立即成為超然的。繼續。

Mādhavānanda
「如果有人在至尊人格神首的指導下,遵循真正的靈性導師的指示定期執行這樣的服務,他將逐漸提升到純粹愛神服務的境界。第三章:接受奉獻服務候選人的資格。由於與完全奉獻於主的 mahātmā 或偉大靈魂的交往,一個人可能對主 Kṛṣṇa 產生一點吸引力,但同時仍執著於果報活動和物質感官享受,不願意接受不同類型的棄絕。這樣的人,如果對主 Kṛṣṇa 有堅定的吸引力,就成為執行奉獻服務的合格候選人。 這種與純粹奉獻者的交往而對主 Kṛṣṇa 意識產生的吸引力是大福報的標誌。Caitanya Mahāprabhu 確認,只有幸運的人,通過真正的靈性導師和主 Kṛṣṇa 的慈悲,才能獲得奉獻服務的種子。主 Kṛṣṇa 在《聖典博伽瓦譚》第十一篇第二十章第八節中說:『我親愛的 Uddhava,只有極其幸運的人才能對我,主 Kṛṣṇa,產生吸引力。即使他未完全脫離果報活動或完全投入奉獻服務,這樣的服務也很快生效。』 奉獻者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或最頂級的奉獻者描述如下:他精通相關經典的研究,並能依據經典提出論點。他能以完美判斷力呈現結論,並考慮奉獻的方式……」

Prabhupāda
這些是頂級奉獻者的特徵。他對經典有充分的知識,能依據經典論證,說服對方。這些是 uttama-adhikārī 的特徵。

Mādhavānanda
「他完全明白人生的終極目標是達到對主 Kṛṣṇa 的超然愛情服務,並知道主 Kṛṣṇa 是唯一崇拜和愛的對象。這類第一等奉獻者在真正的靈性導師的訓練下嚴格遵循規範原則,真誠地服從導師,符合經典教導。因此,他完全有資格傳教並成為靈性導師,被視為第一等。第一等奉獻者從不偏離更高權威的原則,並通過理性與論證對經典產生堅定信仰。我們說的論證與理性,是基於經典的論證與理性。第一等奉獻者對浪費時間的乾燥思辨方法不感興趣。換句話說,對奉獻服務有成熟決心的人可被視為第一等奉獻者。 第二等奉獻者的特徵是:他不太擅長依據經典論證,但對目標有堅定信仰。這意味著第二等奉獻者對主 Kṛṣṇa 的奉獻服務程序有堅定信仰,但有時無法依據經典提出論點或對反對者作出決定,但他內心對主 Kṛṣṇa 是至高崇拜對象的信念毫不動搖。 新手或第三等奉獻者是信仰不堅定,且不認同經典決定的人。新手的信仰容易被他人的強烈論點或相反決定改變。與第二等奉獻者不同,後者雖無法依據經典提出論點,但對目標有堅定信仰,新手對目標沒有堅定信仰,因此被稱為新手奉獻者。 《博伽梵歌》中進一步分類新手奉獻者,指出四類人:困苦者、缺錢者、好奇者與智者,開始奉獻服務並向主祈求各自的滿足。他們進入崇拜場所,祈求神減輕物質困苦、經濟發展或滿足好奇心。單純覺悟神偉大的智者也算在新手之列。這些初學者若與純粹奉獻者交往,可提升到第二等或第一等境界。 新手奉獻者的例子如 Mahārāja Dhruva,他因需要父親的王國而從事奉獻服務,最終淨化後拒絕接受主的物質恩惠。同樣,Gajendra 在困苦中向主 Kṛṣṇa 祈求保護,後成為純粹奉獻者。Sanaka、Sanātana、Sananda 和 Sanat-kumāra 等智者聖人也因奉獻服務而被吸引。Naimiṣāraṇya 森林的集會,由聖人 Śaunaka 帶領,他們好奇並不斷向 Sūta Gosvāmī 詢問主 Kṛṣṇa,通過與純粹奉獻者的交往成為純粹奉獻者。這是提升自己的方法。無論處於何種狀況,若有幸與純粹奉獻者交往,就能快速提升到第二等或第一等境界。 《博伽梵歌》第七章描述這四類奉獻者,他們都被視為虔誠者。沒有虔誠,無人能進入奉獻服務。《博伽梵歌》解釋,只有完全執行虔誠活動且罪業完全停止的人才能接受主 Kṛṣṇa 意識。其他人不行。新手奉獻者分為四類:困苦者、缺錢者、好奇者與智者,根據其虔誠活動的等級。若無虔誠活動,困苦者可能成為不可知論者、共產主義者等,因不堅信神,認為否定神能解決困苦。 然而,主 Kṛṣṇa 在《博伽梵歌》中說,這四類新手中,智者對祂特別珍貴,因為智者若依附主 Kṛṣṇa,不求物質回報。智者依附主 Kṛṣṇa,不求減輕困苦或獲得金錢,這意味著其依附從一開始就多少基於愛。此外,通過學習經典,他也能理解主 Kṛṣṇa 是至尊人格神首。」

Acyutānanda
當人們在挨餓、沒有衣服時,怎麼能接受主 Kṛṣṇa 意識?先給他們食物、衣服和教育,然後再談主 Kṛṣṇa 意識。

Prabhupāda
那些有主 Kṛṣṇa 意識的人在挨餓嗎?那為什麼他們不接受主 Kṛṣṇa 意識?

Acyutānanda
他們說因為要先給他們食物,讓他們有時間……

Prabhupāda
不。實際上,接受主 Kṛṣṇa 意識的人並沒有挨餓。

Devotee
在印度……

Prabhupāda
……肚子。在印度有許多人肚子已填飽,但他們不唱誦 Hare Kṛṣṇa。填飽肚子不是唱誦 Hare Kṛṣṇa 的條件。Ahaituky apratihatā。唱誦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不受任何原因驅使,也不會被任何條件阻礙。貧窮不會阻止唱誦 Hare Kṛṣṇa。這不是事實。任何條件下都可以唱誦 Hare Kṛṣṇa。貧窮的人不唱誦 Hare Kṛṣṇa 也在受苦。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誘導他們唱誦 Hare Kṛṣṇa,有什麼害處?如果有好處呢?

Pañcadraviḍa
這些福利工作者說:「我們有實際的解決方案。我們認為答案是提供食物、住所、衣服。或者如果你提供……」

Prabhupāda
但你們沒做到這些。還有許多人無家可歸、沒有食物。你們為他們做了什麼?Ramakrishna Mission 以 daridra-nārāyaṇa sevā 為宗旨,他們有許多大樓、機構,為什麼 daridra-nārāyaṇa 還睡在街上?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不把 daridra-nārāyaṇa 接到他們的大樓裏?他們的使命是 daridra-nārāyaṇa sevā,為什麼不做?

Indian man
(與 Śrīla Prabhupāda 用印地語交談)

Prabhupāda
「……自然傾向於享受。你們以宗教的名義鼓勵他們這樣做。這是非常應受譴責的,也毫無道理。因為他們在你的指導下,會以宗教名義接受這些活動,幾乎不理會禁令。他們幾乎不理會禁令。」(印地語結束)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