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啟迪講道 1969年8月27日 漢堡

Prabhupāda:  … avidyā-karma-saṁjñānyā  tṛtīyā śaktir iṣyate  這是來自 Viṣṇu Purāṇa 的詩節。詩中說, viṣṇu-śaktiḥ parā,「至尊主的能量是靈性的。」能量與能量之源無二無別。就像陽光是太陽的能量,但陽光與太陽的品質相同,並無不同。陽光明亮、照耀、溫暖。同樣,我們可以理解太陽的溫度可能非常高,但品質是一致的。所以 viṣṇu-śaktiḥ parā proktā。神擁有一種能量,那是靈性能量。 kṣetrajñākhyā tathā parā:同樣的能量以另一種形式顯現,稱為 kṣetrajña,或邊際能量,這是我們這些生物活動的能量。 ksetrajñākhya tathā parā。還有 avidyā-karma-saṁjña,以及 tṛtīyā śaktir iṣyate。除了這兩種能量,靈性能量和邊際能量(即生物),還有另一種能量,稱為 avidyā,無知。Karma-saṁjña:這種能量基於果報活動。Anyā 意指除了這兩種能量之外,還有另一種能量,稱為 avidyā,無知。Karma-saṁjña:在此能量中,人必須享受自己勞動的果實。這就是物質世界。這個物質世界也是 主 Krishna 或神的能量,但這裡無知佔主導地位。Avidyā,無知。因此人必須工作。實際上,人不必工作,但因為處於 avidyā,無知,所以必須工作。 Avidyā-karma-saṁjñānyā tṛtīyā śaktir iṣyate

Prabhupāda:實際上只有一種能量,靈性能量。主 Krishna 或神是完整的靈性,祂散發出的能量也是靈性的。 Śaktiḥ śaktimator abhinnaḥ。在韋達語言中,我們理解能量之源,主 Krishna,與能量無二無別。所以這個物質能量也與 主 Krishna 無二無別。換句話說,韋達語言說, sarvaṁ khalv idaṁ brahma:「一切皆是 Brahman。」在博伽梵歌 中, 主 Krishna 也說, māyā tatam idaṁ sarvam。Sarvam 意指一切;idam,這宇宙顯現,你所體驗的一切…… 主 Krishna 說:「我擴展為這個宇宙顯現。」 Māyā tatam idaṁ sarvam avyakta-mūrtinā。這種非人格特徵,avvyakta, mat-sthāni sarva-bhūtāni nāhaṁ teṣu avasthitaḥ [博伽梵歌 9.4]:「一切都依於我,或一切都是我的擴展。」 Nāhaṁ teṣu avasthitaḥ:「但我不在其中。」這種哲學,acintya-bhedābheda,同時一體又不同,是我們的哲學,由 Śrī Caitanya Mahāprabhu 創立,儘管它已存在於韋達-經中。所以一切與至尊主同時一體又不同。但有兩類哲學家。一類說神與生物是不同的,另一類是獨一哲學家,他們說神與生物是一體的。所以這種 acintya-bhedābheda 哲學調和說:「神與生物同時一體又不同。」在品質上它們是一體的,就像能量與能量之源,太陽與陽光。在陽光中有熱量,有光照,太陽也有熱量和光照。但程度完全不同。你能承受陽光的熱量和光照,但你無法前往太陽或承受那裡的熱量和溫度。科學家說,即使從數百萬英里外,若有人或某個行星接近太陽,立即會被燒成灰燼。同樣,神與我們,主 Krishna 與生物,在品質上是一體的,但在數量上,我們非常微小。Aṇu。我們比原子還小。如今有原子理論。我們可以看到陽光聚焦在窗戶孔隙時的原子,這稱為 prasareṇu。Prasareṇu 意指六個原子結合在一起,然後可見。否則,原子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韋達文獻中也有原子理論,paramāṇuvāda。聖典博伽瓦譚 說,科學家有一天或許能數出宇宙中有多少原子。這當然不可能,但理論上是如此。聖典博伽瓦譚 說:「通過科學研究,有一天或許能數出宇宙中的原子數量,但仍無法通過普通的感官知覺了解至尊人格神首。」 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 na bhaved grāhyam indriyaiḥ [Cc. Madhya 17.136]。主 Krishna 或神無法通過你的物質感官感知。不可能。 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Nāmādi。Nāmādi 意指「從祂的名字開始」。因為我們從念誦祂的聖名, Hare Kṛṣṇa,開始理解 主 Krishna。然後,當我們的心通過念誦 Hare Kṛṣṇa 淨化後,我們就能理解祂的形體, sac-cid-ānanda-vigraha [Bs. 5.1]。

Prabhupāda:所以無論是祂的名字、形體、品質、隨從或活動——這些都無法通過物質感官理解。不可能。 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 na bhaved grāhyam indriyaiḥ [Cc. Madhya 17.136]。Indriyaiḥ,感官。那麼如何理解? Sevonmukhe hi jihvādau svayam eva sphuraty adaḥ。當我們投入至尊主的超然愛的服務時,主會自己顯現。我們無法理解。祂自己顯現。因此 sevonmukhe hi jihvādau。Jihvā 意指舌頭。首要的任務是讓舌頭投入主的服務中。如何讓舌頭為主服務?通過念誦和讚美祂的名字、榮耀、品質、形體、隨從、活動。這是舌頭的任務。 Sevonmukhe hi jihvādau。當舌頭被投入,逐漸地,其他感官也會投入主的服務中。舌頭是我們身體中最重要的一個感官;因此,為了控制我們的感官,建議首先控制舌頭。 Śrīla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在他的歌中唱道: tā'ra madhye jihvā ati lobhamaya sudurmati。我們目前的狀況是這樣的。 Śarīra avidyā-jāl,我們被這個物質身體的網絡包裹。就像魚被網捕住。同樣,我們被這個物質身體的網絡困住。不僅是這個身體——我們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更換這個網絡。有840萬個這樣的網絡漏洞。這是無知的網絡,avidyā-jāl。Avidyā 意指無知。 Śarīra avidyā-jāl jaḍendriya tāhe kāl。這種無知網絡的監禁,由於這些危險的感官而持續。感官享受。所以在這些危險的感官中,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說,舌頭是最危險的。舌頭是最危險的。如果我們無法控制舌頭,舌頭會迫使我一再更換不同類型的身體。如果我非常喜歡用舌頭品嚐肉和血,物質自然會給我機會品嚐新鮮的肉和血,並給我一隻老虎的身體。如果我不加分辨地吃,物質自然會給我一隻像豬一樣的身體,必須以糞便為食。

Prabhupāda:所以我們在物質世界中所謂的受苦和享受取決於這個身體。因此這個人類的身體是一個重要的機會,因為神覺悟從使用舌頭開始。 Sevonmukhe hi jihvādau [Brs. 1.2.234]。通過讓舌頭投入對主的愛的服務,一個人可以在 Krishna意識 中進步,最終覺悟神,舌頭。所以這個人類身體的舌頭可以被使用。在其他身體,如貓、狗、老虎的身體……老虎可能是非常強大的動物。沒有動物比人類更強大或更好。這是被接受的。所以這個人類生命形式是賦予生物的一大恩賜,這些生物在生死輪迴中旅行,永遠更換不同種類的身體。這裡是機會,人類的身體。我們可以適當地利用舌頭,脫離這些束縛。 Sevonmukhe hi jihvādau。Sevā,sevā 意指服務;jihvā ādau,從舌頭開始。所以如果我們能讓舌頭始終念誦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因為「主 Krishna」這個聲音與 主 Krishna 無異。主 Krishna 是絕對的。沒有什麼與祂不同。主 Krishna 與 主 Krishna 的名字無異。在物質層面上,一切都是不同的。我自己與這個身體不同。我不是這個身體。但 主 Krishna 不是這樣。主 Krishna 與 主 Krishna 的身體相同。 Avajānanti māṁ mūḍhā mānuṣīṁ tanum āśritāḥ [博伽梵歌 9.11]。 主 Krishna 在博伽梵歌 中說:「無賴和愚人嘲笑我,因為我以人的形體出現。他們認為我是一個普通的人。」 Paraṁ bhāvam ajananto。「這些無賴不知道我的影響力和我是什么。」Paraṁ bhāvam。「他們不知道我的本質。不知道我,他們認為,『主 Krishna 是一個普通人。』」 Avajānanti mūḍha。這裡特別使用了 mūḍha 這個詞,意指無賴。所以儘管有這樣的警告,仍然有許多無賴冒充大學者。他們這樣說。當 主 Krishna 命令「向我臣服」時,無賴評論說:「這不是向 主 Krishna,而是向 主 Krishna 內在的未生之靈。」他不知道 主 Krishna 與祂的身體無異,主 Krishna 與祂的名字無異,主 Krishna 與祂的榮耀無異。任何與 主 Krishna 有關的事物都是 主 Krishna。他們是獨一論者,他們在哲學上談論一體,但一旦談到 主 Krishna,他們立即分割:「主 Krishna 與祂的身體不同」,或「主 Krishna 的身體與 主 Krishna 不同。」

Prabhupāda:所以 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主 Krishna 的名字與 主 Krishna 無異。因此,只要我的舌頭觸及 主 Krishna 的聖名,立即與 主 Krishna 聯繫。所以如果你通過念誦這個曼陀羅, Hare Kṛṣṇa,不斷與 主 Krishna 聯繫,想象一下,僅僅通過這個念誦的過程,jihvādau,通過舌頭念誦,你就能輕鬆地淨化自己。你的舌頭想要品嚐美味的菜肴。所以 主 Krishna 非常仁慈。祂給了你成百上千種美味的菜肴,都是祂吃過的剩餘食物。你吃吧。這樣,如果你下定決心:「我不讓我的舌頭品嚐任何未供奉給 主 Krishna 的東西,我將始終讓我的舌頭念誦 Hare Kṛṣṇa」,那麼所有的完美都在你的掌握之中。所有完美。兩件簡單的事情:不吃任何未供奉給 主 Krishna 的東西。就是這樣。我們的 主 Krishna prasādam 有如此多樣、美味的品種……多樣性是享受之母。你想用舌頭享受多少?只需吃 主 Krishna prasādam 就可以了。你的舌頭越純淨,你越能享受念誦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享受。 Ānandāmbudhi-vardhanam。 Caitanya Mahāprabhu 說,這會增加超然幸福的海洋。海洋不會增加。我們在這個物質世界中沒有這樣的經驗。如果海洋增加,許多年前所有的陸地早就被吞沒了。海洋不會增加。但這個超然幸福的海洋在增加。你們中的一些人一定體驗過,那些真正享受的人。像 Rūpa Gosvāmī 這樣的權威,他說:「我用一條舌頭念誦什麼?如果我有數百萬條舌頭,我才能多念一點。我用兩隻耳朵聽什麼?」所以他在期待,渴望擁有數百萬隻耳朵和數萬億條舌頭來享受這個 Hare Kṛṣṇa 的念誦。所以這是另一個階段,當念誦變得如此動聽時,我們會想要更多的耳朵和舌頭來利用它。 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 na bhaved grāhyam indriyaiḥ [Cc. Madhya 17.136]。用我們現在的感官,我們無法理解 主 Krishna 或神是什麼,祂的名字、形體、品質是什麼。因此,如果我們試圖通過圖片理解 主 Krishna,「哦, 主 Krishna 在擁抱 Rādhārāṇī 或 gopīs」,我們會誤解。因為除非我們的感官淨化,我們會將 主 Krishna 和 Rādhārāṇī 視為普通的年輕男孩或女孩及其行為。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它是純淨的。 Caitanya-caritāmṛta 區分了 gopīs 與 主 Krishna 的愛情和人類的普通慾望行為之間有天壤之別。他比喻說,gopīs 與 主 Krishna 的愛是金子,而我們這裡的所謂愛是鐵。金子和鐵有差別,同樣,gopīs 與 主 Krishna 的愛情和這些世俗的、所謂的慾望行為之間也有差別。它們從來不平等。因此, ataḥ śrī-kṛṣṇa-nāmādi na bhaved… [Brs. 1.2.234]。這些現在的感官,這些不純的、被污染的感官,無法理解 主 Krishna;因此我們應該遵循這個原則: sevonmukhe hi jihvādau。首先,投入念誦 Hare Kṛṣṇa。這裡有 Rādhā 和 主 Krishna。Hara 是 Rādhā,還有 主 Krishna。但不要試圖用現在的感官去理解,只需簡單地念誦他們的聖名, Hare Kṛṣṇa。然後 ceto-darpaṇa-mārjanam [Cc. Antya 20.12]。當你心靈之鏡上的塵埃被清除,僅僅通過念誦就能清除, ceto-darpaṇa-mārjanaṁ bhava-mahā-dāvāgni-nirvāpaṇam,不再有任何物質條件……

Prabhupāda:這是下一階段。如果你無冒犯地念誦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立即你會從所有物質焦慮中解脫。這是檢驗。你念誦的進步如何,可以通過你從物質焦慮中解脫的程度來檢驗。就是這樣。 Ceto-darpaṇa-mārjanaṁ bhava-mahā-dāvāgni-nirvāpaṇam [Cc. Antya 20.12]。然後真正的生活開始。只要你被物質干擾所困擾,你應該知道你的靈性生活還未開始。這在各處都有確認。 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 na śocati na kāṅkṣati [博伽梵歌 18.54]。Prasannātmā。博伽梵歌 說:「當一個人覺悟到 Brahman……」Brahman 覺悟意味著一個人理解「我不是這個身體。我是純粹的靈魂,主 Krishna 的永恆僕人。」僅僅理解「我不是這個身體。我是靈魂」是不夠的。這不是充分的知識。當然,這很好。這只是物質與靈性之間的邊際一步。但你必須完全超越物質存在,來到靈性理解的平台。因此,你必須在 Brahman 覺悟後進一步前進。 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 [博伽梵歌 18.54]。如果你真正覺悟到 Brahman,症狀將是你始終快樂,無焦慮。為什麼會焦慮?一切都在聖典博伽瓦譚 中詳細討論。 Bhayaṁ dvitīyābhiniveśataḥ syād。當你忘記 主 Krishna 或神,認為有什麼比 主 Krishna 更多的東西,你會害怕。而那些確信且覺悟的靈魂,知道只有 主 Krishna,哪來的恐懼原因?因此,純粹的奉獻者即使在最痛苦的生活狀況中也不會被打擾。他們怎麼想?他們想, tat te 'nukampa…:「我的主,這是您的大慈悲,您讓我進入這種痛苦的狀況。」 Tat te 'nukampāṁ su-samīkṣamāṇaḥ [聖典博伽瓦譚 10.14.8]。在痛苦的狀況中,奉獻者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來不斷記得神。主 Krishna,您如此仁慈,給了我這種痛苦的狀況。」

Prabhupāda:所以 Krishna意識 非常美好。如果我們試圖在這條路上進步,我們會感到…… Yasmin sthite guruṇāpi duḥkhena na vicālyate [博伽梵歌 6.20-23]。博伽梵歌 說,如果一個人處於 Krishna意識,即使在最可怕、最令人恐懼的狀況中,他也不害怕。就像 Prahlāda Mahārāja。你看? Prahlāda Mahārāja,一個五歲的男孩,他的父親以各種方式折磨他。但他不害怕。他不害怕。這是 Krishna意識 的狀態。這個男孩不害怕。即使在如此折磨的狀況下,當他的父親挑戰他,「 Prahlāda,你憑什麼力量如此強大,連我都不放在眼裡?」他立即回答:「親愛的父親,你憑什麼力量這樣說話?」所以 Krishna意識 如此美好,即使被置於最可怕的痛苦狀況中,他也不會動搖。 Nārāyaṇa-parāḥ sarve… 有許多這樣的詩節。我們可以引用數百個。 Nārāyaṇa-parāḥ sarve na kutaścana bibhyati [聖典博伽瓦譚 6.17.28]。如果一個人具備 Krishna意識,他在任何生活狀況下都不害怕。 Na kutaścana bibhyatiSvargāpavarga-narakeṣv api。無論被置於地獄、天堂、靈性世界或任何世界,他都快樂。 Tulyārtha-darśinaḥ。他認為一切都一樣。「無論你把我放在地獄、天堂、這裡或那裡,都一樣。」因為他始終與 主 Krishna 一起,念誦 Hare Kṛṣṇa。主 Krishna 始終與他同在。所以哪來的害怕原因,說「這個地方不好;這個地方很好」?不。哪裡有 主 Krishna,哪裡就很好。就是這樣。

Prabhupāda:所以我們必須很好地練習和訓練舌頭。 Sevonmukhe hi jihvādau svayam eva sphuraty adaḥ [Brs. 1.2.234]。我們的舌頭越投入對 主 Krishna 的愛的服務……這是非常美好的服務。你只需念誦並吃 主 Krishna prasādam。這是很困難的服務嗎?每個人都會接受,「哦,是的。」但不幸的是,不是每個人都接受。(笑聲)(輕笑) Caitanya Mahāprabhu 因此說, etādṛś ī tava kṛpā bhagavan mamāpi:「親愛的主,您如此仁慈,通過超然的聲音接近我。或者您始終與我同在。」你可以。如果我接受, 主 Krishna 立即與我同在。如果我拒絕,那……這是無知。「主 Krishna 無處不在」意味著只要我們接受, 主 Krishna 立即與我們同在。只要我們拒絕,哦,祂就遠遠離去。所以只需念誦或讓舌頭投入祂的服務, 主 Krishna 就能輕鬆地與我們同在。所以 Caitanya Mahāprabhu 在這個時代推廣了這個過程,或說祂開創了這個過程。雖然這不是新系統,但祂特別引入,因為祂的化身是為了救贖這個時代的墮落靈魂。所以祂……[中斷] …在 主 Krishna 降臨之前,他只是在計劃,「一旦 主 Krishna 出生,我要殺死祂。」這是惡魔的計劃,殺死神。無神論。「神已死。」這也是一種殺戮,一種方式。「沒有神。我是神。」這些都是試圖殺戮的不同方式。但神永遠不會被殺死。[中斷] 相反,他們被殺死。這是世界各地的歷史。

Guest:我不明白。是……誰選擇做惡魔?是生物自己的完全選擇,成為惡魔,反對神,還是 主 Krishna 的能量的一部分,讓惡魔存在,或創造了他們這樣?

Prabhupāda:不……

Guest:是每個個體完全選擇成為惡魔,還是……?

Prabhupāda:是的。惡魔意味著當他忘記,當他失去理智,那就是惡魔。當他失去理智,那就是惡魔。惡魔意味著 māyayāpahṛta-jñānāḥ [博伽梵歌 7.15]。Māyā,通過 māyā 的影響,真正的知識被奪走。任何試圖建立「沒有神」的人,他是惡魔。就是這樣。有許多哲學家、許多無神論者、許多科學家。他們的唯一工作是否定神。他們是惡魔。是的。

Guest:那麼是個體的完全選擇嗎?

Prabhupāda:那是無知。是的。 Apahṛta-jñānāḥ 意指就像一個瘋子。暫時地,他的自然知識被奪走。瘋狂。我們說瘋狂是什麼意思?暫時地,他的知識被奪走。同樣,當一個生物處於這樣的狀態,好像有人奪走了他的知識,那就是惡魔的狀態。但他可以再次恢復知識。就像一個瘋子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療;他再次成為正常人。同樣,惡魔就像瘋子。即使他們接受 Krishna意識 的治療,他們可以恢復到原本的位置。所以這是暫時的。這種惡魔的本質由於與 māyā 的接觸是暫時的。因此,整個任務是如何脫離 māyā 的束縛。然後就不再有惡魔的本質。這是人為的。[中斷] …表面的。它來了又去。就像它人為地來臨,它也可以離去。驅逐的方法是這個 Krishna意識。

Guest:所以 māyā 是暫時的,唯一永恆的是 主 Krishna 和靈性能量。

Prabhupāda:是的。靈性能量。那是永恆的。那是永恆的。所以我們……由於我們的無知,我們對 māyā 的暫時狀況非常認真,我們忘記了永恆的地位。這是我們目前的條件生活。現在這個 Krishna意識 運動意味著祂的治療,重新從 māyā 的束縛中救贖生物。然後他處於他的自然位置。[中斷]

Prabhupāda:…被污染,不純淨。不純淨的狀態。Apavitra。而 pavitra 意指純淨的狀態。 Apavitraḥ pavitro vā。一個人可能處於不純淨的狀態,也可能處於純淨的狀態。 Sarvāvasthām,在所有條件下。Avastha 意指所有條件。 Gato 'pi vā,處於任何條件下;yaḥ,任何人;smaret,記得;puṇḍarīkākṣam。Puṇḍarīkākṣam 意指「眼睛像蓮花瓣的主。」蓮花眼。Puṇḍarīkākṣam。Sa,那個人成為; sa bahyābhyantaram。Bahya 意指外在,abhyantara 意指內在。 Bahyābhyantaraṁ śuciḥ。Śuciḥ 意指淨化。另一個 śuci 意指 brāhmaṇa。Brāhmaṇa 稱為 śuci。Brāhmaṇa 意指淨化的人。不是說出生就純淨。不。淨化過程。有淨化過程。就像在傳染病狀態下,那些接種疫苗、注射的人,被認為是淨化的。他不會被疾病攻擊或感染。同樣,在靈性生活中,一個人也必須保持淨化。整個過程,這個 Krishna意識 運動,是為了讓人們從物質存在的污染狀態中淨化。淨化。這是淨化過程。生物的本質是純淨的,因為他是至尊純淨的神的一部分。但由於他的不純狀態,他忘記了與神的永恆關係。所以這個啟蒙意味著一個人被靈性導師接受為學生,逐漸提升他到純淨的狀態,在那裡他可以覺悟自己和神。這是整個過程。在污染的狀態下,我們無法接近。我已經多次舉過這個例子。就像如果你想進入某個地方,你必須適應那裡的條件。就像人們去月球。據說那裡非常冷。所以人們穿著某種類型的衣服去,適應。同樣,如果你想進入靈性王國,主 Krishna 居住的星球,你必須淨化。適應自己。不僅是主 Krishna 的靈性王國——你想進入的任何星球,你必須以這種方式適應自己。博伽梵歌 中說,  yānti deva-vratā devān  pitṝn yānti pitṛ-vratāḥ  bhūtejyā yānti bhūtāni  mad-yājino 'pi yānti mām [博伽梵歌 9.25]  如果你適應自己,你可以去更高的行星系統。 Deva-vratā devān。Devān 意指半神人居住的不同行星。就像這個月球。這個月球也是半神人 Candra 的另一個行星。我不知道現代去月球的探險有多成功。我認為它不會成功。根據韋達文獻,它不會成功,因為人們無法適應進入那個行星。必須調整,使身體狀況適應在那裡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也有不同的氣候。在印度氣候不同,你們的西方國家,氣候不同。所以當一個人來到西方國家,他也會用不同的外套和襯衫適應。在印度我們幾乎可以全年裸身,但在這裡你不能這樣生活。所以有適應。博伽梵歌 說, mad-yājino 'pi yānti mām [博伽梵歌 9.25]。「那些適應來到我這裡的人,他可以來。」沒有障礙。所以這個啟蒙過程,這個 Krishna意識,意味著調整你的狀況,以便在離開這個身體後,你可以進入 主 Krishna 居住的星球。這些在博伽梵歌 中解釋得很清楚。 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ṁ mama [博伽梵歌 15.6]:「那個至高居所,進入後不再回到這個物質世界,那是我的至高居所。」有……  na yatra bhāsayate sūryo  na śaśāṅko na pāvakaḥ  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ṁ mama [博伽梵歌 15.6]  這些都解釋了。在那個靈性王國不需要陽光,不需要月光,不需要電力。進入那裡的人,他永遠生活在那裡,幸福的知識生活。

Prabhupāda:所以啟蒙過程是給予受條件限制的靈魂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在人類生命形式中可以獲得。貓和狗無法獲得進入靈性王國的機會,或無法……牠們不可能接受淨化身體的啟蒙。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利用這個人類生命形式,培養 Krishna意識。這也非常簡單和容易。對於這個時代,通過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恩典,我們得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只需念誦 Hare Kṛṣṇa。我們剛才念的這個曼陀羅也說, yaḥ smaret puṇḍarīkākṣam:「任何人記得 puṇḍarīkākṣam,Hari,至尊人格神首,立即變得淨化。」Śuci。Śuci。Śuci 意指淨化。 Śrī viṣṇu śrī viṣṇu śrī viṣṇu。三次。所以 主 Krishna 和 Viṣṇu 是同一回事。主 Krishna 是所有 viṣṇu-tattva 的原始人格。所以任何人始終與 Krishna意識 的振動保持聯繫—— 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Hare Hare/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這是唯一保證的平台,你可以保持淨化,沒有任何物質污染。在這種純淨的狀態下,如果我們最終能離開這個身體,毫無疑問,我們會進入至尊人格神首的至高居所。這些在博伽梵歌 中解釋得很清楚,你要仔細閱讀。這個啟蒙不是說……當然,僅僅念誦就能救你。但如果你也閱讀一些文獻和哲學,就會更有說服力,你在進步。在博伽梵歌 第九章中,你會發現這個過程可以讓你實際理解你是否在靈性生活中真正進步。 Pratyakṣam avagamaṁ dharmyam。這個 bhakti-yoga 系統如此美好,一個人可以直接理解他如何進步,而且很快。這是事實。我們所有的學生,只要接受這個過程,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都意識到自己在進步。因此他們堅持這些原則並繼續前進。

Prabhupāda:所以我對所有將要接受啟蒙的人的請求是,你們始終保持與這個念誦的聯繫,這會讓你能夠始終保持淨化,śuci。物質污染無法……你們要避免這四個原則:非法性行為、吃肉、所有種類的吸毒。吸毒不只是酒。吸毒也包括喝茶。茶也是一種吸毒,程度較輕。茶、咖啡、香煙——一切都要避免。在印度他們嚼 pan。所以這些都要放棄,吸毒類和吃肉類。然後你會很快進步,通過 主 Krishna 的恩典, 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mām eti kaunteya [博伽梵歌 4.9]。離開這個身體後,一個人不必再次接受物質身體並受苦。只要我們有這個物質身體,我們必須承受物質的痛苦。沒有任何調整。如果你認真想結束所有麻煩……每個人都想和平快樂地生活。這是自然的,因為靈魂是 ānandamayo 'bhyāsāt(韋達-經 1.1.12),本質上是快樂的。他想保持快樂,但他不知道如何獲得永恆的快樂生活。這是靈性生活。你無法通過物質調整變得快樂。不。你可能通過喝酒或吸毒暫時快樂,但能持續多久?只要吸毒的影響在,你可能感覺到什麼。這是人為的。但這不是真正的快樂狀態。真正的快樂狀態是處於靈性生活中,當你真正進入靈性王國,你就成為 sac-cid-ānanda-vigraha [Bs. 5.1],永恆的生活,快樂的生活,充滿知識的生活。

Prabhupāda:所以代表 主 Krishna,我們試圖在這部分世界傳播這個知識。現在,那些有福氣的人,他們會接受並受益。我們的任務是傳播。現在取決於你。每個個體靈魂是獨立的。他可以接受或不接受。這取決於他。但如果他接受,對他有好處。否則,他可以選擇。主 Krishna,永遠不會……神永遠不會干涉你的獨立性。不。祂永遠不會這樣做。那麼生物的意義是什麼?無生命的物質,沒有獨立性。即使是一座大山或大東西,也沒有獨立性。它會靜止不動。但一隻小螞蟻,甚至一個微生物,它有獨立性,因為它是生物。所以神賦予你或給你一點獨立性。這種獨立性不意味著你應該濫用它。你應該適當使用。什麼是適當使用?投入祂的愛的服務。就像你們這些德國國家的公民,你們的目的是什麼?你們是為了服務這個國家。同樣,整個……這是一個小國家。美國是一個小……或者這個星球是一個小國家。但有一個巨大的國家,稱為宇宙顯現。那個國家屬於 主 Krishna 或神。所以自然地,你必須為至高國家,至高意志服務。這樣就沒問題了。你的獨立性在。只要你適當地為國家服務,你作為公民的獨立性就在。但一旦你反叛國家,你的獨立性就沒了。同樣,我們這種有條件的生命是由於我們對神的反叛態度。只要我們同意臣服並通過超然的愛的服務與祂合為一體,一切就調整好了。所以 Krishna意識 運動意味著教導人們並給他們實際的建議和幫助……(結束)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