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māṣṭamī 主 Śrī Kṛṣṇa 的降臨日講道 倫敦,1973年8月21日
Prabhupāda:(誦唱 maṅgalācaraṇa 祈禱文) 尊敬的高級專員閣下,女士們、先生們,非常感謝你們參加今天的 Janmāṣṭamī 儀式,紀念 主 Kṛṣṇa 的降臨。我受命講述的主題是 主 Kṛṣṇa 的降臨。 主 Kṛṣṇa 在《博伽梵歌》中說道: janma karma me divyaṁ yo jānāti tattvataḥ 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mām eti kaunteya [Bg. 4.9] 這段話揭示了一個事實:我們可以達到一個不再受生死輪迴束縛的境界。今天早上,我解釋了這句話: yaṁ hi na vyathayanty ete puruṣaṁ puruṣarsabha sama-duḥkha-sukhaṁ dhīraṁ so 'mṛtatvāya kalpate Amṛtatva 意為永生。現代文明中,無論是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還是科學家,都不知道我們能達到永生的境界。我們都是永生的靈魂。《博伽梵歌》中說,na jāyate na mrīyate vā kadācin,我們這些靈魂從不出生,也從不死亡。nityaḥ śāśvato yaṁ, na hanyate hanyamāne śarīre [Bg. 2.20]。我們每個人都是永恆的,永遠存在。即使肉身毀滅,我們也不會死亡,而是接受另一個肉身。tathā dehāntara prāptir dhīras tatra na muhyati。dehino 'smin yathā dehe kaumāraṁ yauvanaṁ jarā [Bg. 2.13]。
當今時代,人們缺乏這基本的知識:我們是 主 Kṛṣṇa 的部分,永恆、充滿喜樂且具備意識。《韋達》經典描述 主 Kṛṣṇa: īśvaraḥ paramaḥ kṛṣṇaḥ sac-cid-ānanda-vigrahaḥ anādir ādir govindaḥ sarva-kāraṇa-kāraṇam [Bs. 5.1] 祂是 sac-cid-ānanda-vigrahaḥ,具有永恆、知識與喜樂的身體。當我說 Kṛṣṇa,即意指神。神的名字來自祂的活動。例如, 主 Kṛṣṇa 接受了 Mahārāja Nanda 或 Yaśodāmāyī、Devakī 或 Vasudeva 作為父母。Vasudeva 和 Devakī 是 主 Kṛṣṇa 的真正父母,但實際上,沒有人是 主 Kṛṣṇa 的父母,因為祂是所有人的原始之父。當 主 Kṛṣṇa 降臨時,祂選擇一些奉獻者作為祂的父母。祂是原始之人,ādi-puruṣaṁ。ādyaṁ purāṇa-puruṣam nava-yauvanaṁ ca [Bs. 5.33]。祂是最古老的,卻永遠青春。當 主 Kṛṣṇa 出現在 Kurukṣetra 戰場時,祂看起來只有二十或最多二十四歲,但祂已有曾孫。這就是 主 Kṛṣṇa,永遠青春,nava-yauvanam ca。
要理解 主 Kṛṣṇa,僅僅形式化地閱讀《韋達》是很困難的。vedeṣu durlābhaṁ。雖然所有《韋達》的目的都是為了認識 主 Kṛṣṇa。《博伽梵歌》中說,vedaiś ca sarvair aham eva vedyo,學習《韋達》的目的是為了理解 主 Kṛṣṇa。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認識至尊之父、至高原因。《韋達-蘇特拉》中說,janmādy asya yataḥ [SB 1.1.1],athāto brahma jijñāsā,探討絕對真理,即一切的源頭。科學與哲學的目標是尋找最終原因,而《韋達》經典告訴我們, 主 Kṛṣṇa 是 sarva-kāraṇa-kāraṇam,一切原因之因。
īśvaraḥ paramaḥ kṛṣṇaḥ sac-cid-ānanda-vigrahaḥ anādir ādir govindaḥ sarva-kāraṇa-kāraṇam [Bs. 5.1] 祂是一切原因的源頭。例如,我由父親所生,父親由他的父親所生,追溯下去,終會找到一個無因之因,那就是 主 Kṛṣṇa。anādir ādir,祂是原始之人,卻無原因。因此, 主 Kṛṣṇa 說,janma karma ca me divyaṁ yo jānāti tattvataḥ [Bg. 4.9]。祂的降臨極其重要,我們應努力理解祂為何降臨、祂的活動是什麼。如果我們試著理解 主 Kṛṣṇa,結果是什麼?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mām eti kaunteya,你將獲得永生,這是人生的目標,amṛtatvāya kalpate。
在 主 Kṛṣṇa 的降臨中,我們應理解祂的哲學。閣下提到和平,和平的公式由 主 Kṛṣṇa 提出: bhoktāraṁ yajña-tapasāṁ sarva-loka-maheśvaram suhṛdaṁ sarva-bhūtānāṁ jñātvā māṁ śāntim ṛcchati [Bg. 5.29] 如果政治家、外交官想建立世界和平,聯合國和其他組織都在努力實現和平與安寧,消除人與人、國與國的誤解,但這並未實現。問題的根源在於「我」與「我的」這種錯覺。《聖典博伽瓦譚》中說,janasya moho 'yam ahaṁ mameti [SB 5.5.8],這種「我與我的」的哲學是錯覺。
這種錯覺稱為 māyā。要脫離這錯覺,必須接受 主 Kṛṣṇa 的教導:mām eva ye prapadyante māyām etāṁ taranti te。《博伽梵歌》提供了所有指引,和平與繁榮皆在其中,但我們不幸地不接受或誤解它。 主 Kṛṣṇa 說,man-manā bhava mad-bhakto mad-yājī māṁ namaskuru [Bg. 18.65],「常思念我,成為我的奉獻者,崇拜我,向我致敬。」這很難嗎?這裡有 主 Kṛṣṇa 的神像,思念 Rādhā-Kṛṣṇa,向神像致敬,試著供奉祂。 主 Kṛṣṇa 說,patraṁ puṣpaṁ phalaṁ toyaṁ yo me bhaktyā prayacchati [Bg. 9.26],「若有人以奉獻心供奉我一片葉子、一朵花、一個果實或一點水,我都會接受。」 主 Kṛṣṇa 不需要你的財產,祂對最貧窮的人敞開心扉。祂不飢餓,但希望你成為奉獻者,這是重點。yo me bhaktyā prayacchati,奉獻是關鍵。 主 Kṛṣṇa 提供食物給所有人,eko yo bahūnāṁ vidadhāti kāmān,但祂渴望你的愛與奉獻。因此,祂請求一點 patraṁ puṣpaṁ phalaṁ toyaṁ。接受 Kṛṣṇa 意識並不難,但我們不願意,這是我們的病症。一旦成為 主 Kṛṣṇa 的奉獻者,我們就能明白一切。我們的《聖典博伽瓦譚》哲學也是共產主義,因為我們視 主 Kṛṣṇa 為至尊之父,所有生物都是祂的兒子。
主 Kṛṣṇa 說,祂是一切星球的主人,sarva-loka-maheśvaram [Bg. 5.29]。天上、水中、陸上的一切都是祂的財產。我們是 主 Kṛṣṇa 的兒子,有權使用父親的財產,但不應侵占他人。這是和平的公式。mā gṛdha kasya svidhanam, īśāvāsyam idaṁ sarvam [Īśo mantra 1],一切屬於神,你有權使用,但不可多取,否則將受懲罰。《聖典博伽瓦譚》與《博伽梵歌》中說,stena eva sa ucyate [Bg. 3.12],多取者是竊賊。yajñārthāt karmaṇo 'nyatra loko 'yaṁ karma-bandhanaḥ [Bg. 3.9],為滿足 主 Kṛṣṇa 而行動,接受祂的 prasāda。這是我們在寺廟中教導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國人、印度人、英國人、加拿大人、非洲人等共同生活,實踐這一哲學。
當我們忘記 主 Kṛṣṇa 是至尊之父、至高主人、至高享樂者與至高朋友時,我們陷入物質世界,為生存而掙扎,彼此爭鬥。這就是物質生活。政治家、外交官、哲學家努力尋求和平,但無果。聯合國在二戰後成立,希望和平解決一切,但戰爭仍在繼續。這不是正確的方法,Kṛṣṇa 意識才是。每个人都需明白,我們不是主人, 主 Kṛṣṇa 才是。例如美國,兩百年前,歐洲移民不是主人,之前還有其他主人,或是無人之境。真正的擁有者是 主 Kṛṣṇa。人為地宣稱「這是我的」是錯覺,janasya moho 'yam ahaṁ mameti [SB 5.5.8]。
主 Kṛṣṇa 降臨是為了教導我們。祂說,yadā yadā hi dharmasya glānir bhavati bhārata [Bg. 4.7],當宗教原則出現偏差時,祂會降臨。dharma 的定義是 dharmāṁ tu sākṣād bhagavat-praṇītam [SB 6.3.19],即神給予的指示。就像法律是國家制定的,dharma 是神給的指引。《博伽梵歌》結尾說,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Bg. 18.66],放棄一切人為的 dharma,向 主 Kṛṣṇa 臣服,這才是真正的 dharma。祂說,dharma-saṁsthāpanārthāya sambhavāmi yuge yuge,祂降臨為了確立宗教原則。人們不明白神與祂的教導,這是現代文明的缺陷。 主 Kṛṣṇa 的話由 Vyāsadeva 記錄為 bhagavān uvāca,表明祂是 至尊人格神首。所有 ācāryas,如 Rāmānujācārya、Madhvācārya、Viṣṇu Svāmī、Caitanya Mahāprabhu,甚至 Śaṅkarācārya,都接受 主 Kṛṣṇa 是 至尊人格神首。Arjuna 在理解《博伽梵歌》後說,paraṁ brahma paraṁ dhāma pavitraṁ paramaṁ bhavān puruṣam ādyaṁ śāśvatam [Bg. 10.12]。
尤其在印度,我們擁有豐富的資源來認識神,但我們卻不接受,這是我們的病症。Kṛṣṇa 意識運動旨在喚醒每人心中的 Kṛṣṇa 意識。Caitanya-caritāmṛta 中說,nitya-siddha kṛṣṇa-bhakti 'sādhya' kabhu naya,śravaṇādi-śuddha-citte karaye udaya,Kṛṣṇa 意識存在於每人心底,只需喚醒。就像睡夢中,唯有耳朵能聽到呼喚,這個時代,人們墮落,唯有 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的詠唱能喚醒他們的 Kṛṣṇa 意識。
若我們真心渴望和平與安寧,必須認真理解 主 Kṛṣṇa。不要忽視 Kṛṣṇa 意識運動,它能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社會、政治、哲學、宗教、經濟等。這是科學且權威的運動,不是情感或臆想。我們邀請各國領袖,如在場的閣下,認真理解這運動。它是為全人類福祉的崇高運動。任何人皆可參與討論。Kṛṣṇa bhūliyā jīva bhoga vāñchā kare,人類生命的終極目標是永生,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Bg. 4.9],我們卻忘記了這一點,過著如貓狗般的生活。
主 Kṛṣṇa 說,mamaivāṁso jīva bhūto jīva-loke sanātanaḥ,manaḥ saṣṭanindriyāni prakṛti-sthāni karṣati [Bg. 15.7],靈魂是祂永恆的一部分,卻在物質世界中掙扎。nāyaṁ deho deha-bhājāṁ nṛloke kaṣṭān kāmān arhate viḍ-bhujāṁ ye [SB 5.5.1],人類不應像豬狗般追求感官享樂,而應通過修行淨化存在,獲得無限喜樂。ramante yogino 'nante satyānanda-cid-ātmani。
印度有眾多聖人與 ācāryas 完善了靈性知識,但我們未加以利用。 主 Kṛṣṇa 說,sarva-yoniṣu kaunteya sambhavanti mūrtayaḥ yaḥ,tāsāṁ mahad brahma yonir ahaṁ bīja-pradaḥ pitā [Bg. 14.4],祂是所有生命的父親,渴望我們幸福,因此祂降臨。Caitanya Mahāprabhu 說,āmāra ajñāya guru hañā tāra ei deśa,yare dekha, tare kaha, 'kṛṣṇa'-upadeśa [Cc. Madhya 7.128],傳播《博伽梵歌》的教導是每個印度人的責任。bhārata-bhūmite manuṣya janma haila yāra,janma sārthaka kari para-upakāra [Cc. Ādi 9.41],印度人應通過《韋達》知識完善自己並造福世界。過去,世界各地的人來印度學習靈性知識,如耶穌基督、中國學者等,但我們卻忽視這財富。Kṛṣṇa 意識運動在全球推廣,歐美青年深受啟發。我每天收到許多感謝信,證明這運動賦予人們新生。我特別請求在場的印度人,尤其是閣下,與這運動合作,讓你我及他人的生命成功。這是 主 Kṛṣṇa 降臨的使命。
感謝大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