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對話 1969年4月11日 紐約
Prabhupāda : 哦,Mr. Murti,很高興見到你。請到前面來。你覺得這個運動怎麼樣?嗯?
Mr. Murti : (聽不清楚)
Prabhupāda : 謝謝。(笑)有什麼特別的問題嗎?
Rukmiṇī : 今天你給 Jadurani 一張 Śrī Viṣṇu 的畫,畫中祂胸口有一個腳印。我們不知道那是什麼……一個小小的腳印。
Prabhupāda : 在 Vaikuṇṭha,Viṣṇu 胸口有一些特殊標記,這些標記顯示祂是至尊人格神首。否則,在 Vaikuṇṭha,每個人的外貌都像 Viṣṇu 一樣。就像如果 Johnson 總統以普通人身份來這裡,沒有人會認出他是總統,除非他展示某種特殊標記。對吧?所有高級政府官員,他們的衣服裡面都有一些標記,我是這麼聽說的。同樣,在 Vaikuṇṭha,居民的形體與 Viṣṇu 完全相同,沒有差別。當 Viṣṇudūta 來從 Yamadūta 手中救 Ajamila 時,他們四手持 śankha-cakra-gadā-padma,就像 Viṣṇu,持著蓮花、輪盤、棍棒和海螺。他們的形體沒有區別。只是通過一些特殊標記,比如胸口的一些特殊毛髮,或 Bhṛgu Muni 的腳印標記,才能認出祂是 Viṣṇu。否則,從外貌、服飾和裝飾來看,Viṣṇu 與 Vaikuṇṭha 的 奉獻者 沒有區別。他們都是四手的。Svarūpa sāyujya sālokya sārṣṭi。他們在繁榮、財富、力量上幾乎與 Viṣṇu 平等。所以,Viṣṇu 與 Viṣṇu 的 奉獻者 幾乎沒有差別。在 Kṛṣṇaloka 也是如此。只是 主 Krishna 稍顯黑一點。否則……在 Kṛṣṇaloka 他們是雙手,在 Viṣṇuloka 他們是四手。所有 Vaikuṇṭha 的居民都是四手的。你想要四手還是雙手?(笑聲)Mr. Murti,你想要什麼?四手?
Mr. Murti : 比 主 Krishna 多兩隻手。
Prabhupāda : 是的。在這個宇宙中,只有 Brahmā 有四隻手。這個宇宙中沒有其他人。Viṣṇu 也是。在這個 brahmāṇḍa(宇宙)中,有一個星球,那裡的海洋是牛奶做的。就像這裡是鹹水海。這裡有許多海洋:油海、酥油海、牛奶海。你們對油海有經驗,在這個星球上。你們從地裡提取石油,你們的文明,你們的汽車文明依賴那個油海。你們得到石油,肆意揮霍。這些儲備是神供應的。如果 主 Krishna 不供應儲備,你們的物質進步就完了。這些愚蠢的人不知道。他們以為「沒有神我們也能活」。是誰在地底創造了石油海?人類可能做到嗎?(笑聲)
Haṁsadūta : 有人說 brahmacārīs 穿的 dhotī 是 Vaikuṇṭha 的服裝。這對嗎?
Prabhupāda : 看看 Viṣṇu,祂沒穿西裝褲子。這裡是 Viṣṇu。或者 主 Krishna,祂也沒穿衣服,赤身露體。只有 Rādhārāṇī 是遮蓋身體的。在印度,至今,遮蓋身體主要是女性的習慣,但男性,一條 dhotī 就夠了。有時穿 laṅgota,內衣。Laṅgota,內衣。那是什麼?
Nanda-kiśora : Swami?Nanda-kiśora 是什麼意思?
Prabhupāda : Nanda-kiśora,kiśora 意為少年。
Nanda-kiśora : 少年?
Prabhupāda : Nanda Mahārāja 的超然少年。
Devotees : 哦!
Prabhupāda : 是的。
Madhusudana : 蓮花怎麼是武器?Viṣṇu 手中的所有象徵物都是武器。蓮花怎麼是武器?
Prabhupāda : 蓮花是祝福。輪盤和棍棒是用來懲罰的。Viṣṇu 必須兩方面兼顧,因為祂是 主 Krishna。就像 博伽梵歌 說的,paritrāṇāya sādhūnāṁ vināśāya ca duṣkṛtām [Bg. 4.8]。就像國家,保護守法公民,懲罰罪犯。這個想法從哪來的?從 Viṣṇu 來的。一切都如此。因為祂是至高的維護者。所以需要各種手段來維護。這 gada(棍棒)和輪盤是用來懲罰不服從的人、惡魔或騷擾 奉獻者 的人。Viṣṇu-cakra 是為了懲罰他們。就像 Mahārāja Ambarīṣa 被 Durvāsā Muni 騷擾,Viṣṇu-cakra 充分懲罰了他。Mahārāja Ambarīṣa 是一位偉大的國王,同時是偉大的 奉獻者。因為他是 kṣatriya 和居士,Durvāsā Muni,一位 brāhmaṇa 和偉大的瑜伽士,嫉妒他。他不能容忍一個居士國王……國王應該處理政治、經濟事務。因此,根據社會地位,他低於 brāhmaṇa,因為 brāhmaṇa 只專注於超然生活的進展。但 奉獻者 高於 brāhmaṇas。這是 奉獻者 的地位。在物質世界中,最高的品質是處於善性模式,擁有 brāhmaṇa 的品質:真誠、控制感官、控制心智、簡單、有知識、對神的信仰,這些品質使人成為公認的 brāhmaṇa。但 奉獻者,無論是 brāhmaṇa 還是 caṇḍāla,自動擁有這些品質。Yasyāsti bhaktir bhagavaty akiñcanā [SB 5.18.12]。任何人對神有堅定的奉獻信仰,就擁有所有好品質。我多次講過那個獵人的故事。他是動物殺手,半死不活地殺動物來取樂。但當他成為 奉獻者,他連螞蟻都不願殺。誰教他的?沒人教他,他只是唱誦 Hare Kṛṣṇa。僅此而已。所以,如果你真正進展於奉獻服務,你會不斷接觸最純淨的。主 Krishna 是最純淨的。博伽梵歌 說,paraṁ brahma paraṁ dhama pavitraṁ paramaṁ bhavān [Bg. 10.12]。「你是至高梵,最高居所,至純的。」每個生命體都是梵,但祂是 paraṁ brahma,梵的領袖。就像總統是國家的第一公民。同樣, 主 Krishna 也是生命體,但至高的生命體。就像第一公民。每個生命體是梵,但 paraṁ brahma 只有一個,那就是 主 Krishna。所以《Brahma-saṁhitā》確認,īśvaraḥ paramaḥ kṛṣṇaḥ [Bs. 5.1]。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是 īśvara(控制者)。Śiva、Brahmā、Indra、Varuṇa、Vāyu、Candra、Sūrya,許多 半神人。他們幾乎是神。但不是至高之神。至高之神只有一個。有時不懂 韋達 目的的人說:「印度人崇拜許多神。」那是胡說。真正遵循 韋達 的人只崇拜 主 Krishna 或 Viṣṇu。Tad viṣṇoḥ paramaṁ padaṁ。《ṛg 曼陀羅》說:Tad viṣṇoḥ paramaṁ padaṁ sadā paśyanti sūrayaḥ。博伽梵歌 也說,vedaiś ca sarvair aham eva vedyam [Bg. 15.15]。韋達 的目的是了解 主 Krishna。不了解 主 Krishna 的人,他的 Vedānta 哲學是胡說。不管他怎麼宣稱「我是 Vedāntist」,都是徹底的胡說。因為他沒達到 韋達 知識的頂點。韋達 知識的頂點是認識 主 Krishna,博伽梵歌 也確認:Bahūnāṁ janmanām ante [Bg. 7.19]。經過許多生世的 jñānavān(有知識者)。Jñānavān 意為 Vedāntist。不是……他們把 Vedāntist 搞亂了。Vaiṣṇavas 也是 Vedāntist,但一般認為非人格主義者是 Vedāntist。因為 Śaṅkarācārya 的宣傳,他們自稱 Vedāntist。但普通人不明白 Vaiṣṇavas 是最好的 Vedāntist。我們也會討論 Vedānta。Rāmānuja-bhāṣya 有 Vedānta,你們國家可能知道。Madhvācārya 也寫了 Vedānta-bhāṣya。不只是 Śaṅkarācārya。Vaiṣṇavas 知道 bhāṣyam brahma-sūtrāṇām。《聖典博伽瓦譚》是 Vedānta 的真正解釋。所以他們更關注 聖典博伽瓦譚,因為那是 Vedānta 的真正解釋。就像 Vedānta-sūtra 問:什麼是 Brahman,絕對真理?Athāto brahma jijñāsā。答案是 janmādy asya yataḥ [SB 1.1.1]。「絕對真理是一切發源之處。」他是一切的終極源泉。我們剛才試圖解釋,國家保護好公民,懲罰罪犯。這是國家職責。這想法從哪來的?法律和……叫什麼?法律和秩序部門?
Devotee : 法律和秩序。
Prabhupāda : 是的。這想法從哪來的?除非它存在於絕對真理中,否則怎麼會有這想法?所以法律和秩序來自 Viṣṇu。Janmādy asya yataḥ [SB 1.1.1]。多麼精妙的解釋。Janmādy asya。兩個詞。Janma 意為創造,ādi 意為首先創造,然後 sthiti(維持),再然後消滅。所以三件事。Yataḥ,這三件事從哪來的。這意味著這個世界從那個源泉創造,靠那個源泉維持,當它消滅時,回到那個能量中。Pralayaṁ yānti māmikam,博伽梵歌 說。一切消滅時,能量被能量的擁有者吸收。這就是絕對真理。所以 聖典博伽瓦譚 解釋了絕對真理。Janmādy asya yata anvayād itarataś ca artheṣu abhijñaḥ svarāṭ [SB 1.1.1]。Vedānta-sūtra 簡單說:「絕對真理是一切發源之處。」那麼絕對真理的本質是什麼?聖典博伽瓦譚 解釋,首先是 janmādy asya yataḥ。一切發源的絕對真理,包括直接和間接的顯現。什麼是直接和間接顯現?直接顯現是靈性世界,間接顯現是物質世界。間接顯現是靈性世界的影子。就像《聖經》說,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你有兩隻手、一個頭、兩條腿。所以有人猜測,這些 奉獻者 按自己的形象創造神。因為我有兩隻手,所以創造兩隻手的 主 Krishna。但事實不是這樣。因為 主 Krishna 有兩隻手,我們是 主 Krishna 的模仿體,所以有兩隻手。這是模仿。我們知道這身體不會永存。所以有 janma(誕生或創造),在某個時期,存在五十年或百年,然後消滅。所以是模仿。就像你做一個泥娃娃,漂亮的女孩,但它是模仿。是真實女孩的影子。在某個時間創造出來……所以真實在靈性世界。因此叫 janmādy asya yataḥ [SB 1.1.1]。這想法從那裡來。但非人格主義者因為智慧有限,認為絕對真理沒有多樣性,是非人格或虛空的。他們認為多樣性只在物質世界,但真實的多樣性在靈性世界。只是這里的反射,博伽梵歌 說,ūrdhva mūlam adhah-śākha。Adhah-śākham。Aśvatthaṁ prāhur avyayam。物質創造被比喻為一棵榕樹,根在上。我多次解釋,樹的根怎麼會在上?那是反射。就像你站在河邊,樹在水中的倒影是顛倒的。這是反射。只要說這棵樹的根在上,就是反射。Māyāvādī 哲學家不考慮數學計算,360 度。他們只考慮 180 度,另一半 180 度他們認為是空的。但實際是 360 度。這是幾何計算。如果你只知道 180 度,另一半 180 度你不知道。所以真實的生活、真實的多樣性、真實的美、真實的知識,一切真實的都在靈性世界。這裡只是反射。所以 聖典博伽瓦譚 說:janmādy asya yataḥ anvayād itarataś ca artheṣu abhijñaḥ [SB 1.1.1]。至高絕對真理是有知覺的,abhijñaḥ。有知覺且 svarāṭ(獨立)。這樣,聖典博伽瓦譚 給出了 Brahma-sūtra 的解釋。所以 聖典博伽瓦譚 是 vaiṣṇavānāṁ priyam。Yad vaiṣṇavānāṁ priyam。Yasmin paramahaṁsam ekaṁ paraṁ jñānam jñeyate。聖典博伽瓦譚 的知識由 paramahaṁsa,最完美的人來理解。不是普通東西。
Devotee : Swamiji,如果這裡的一切是靈性世界完美的反射,那麼仇恨、挫折、絕望和偏見不也應該出現在靈性世界嗎?
Prabhupāda : 是的。
Devotee : 有嗎?
Prabhupāda : 是的。
Devotee : 那不是……那不是壞的嗎?
Prabhupāda : 但那種挫折不會讓人失望。(笑聲)這就是美妙之處。就像 Caitanya Mahāprabhu 表現出靈性的挫折。「哦, 主 Krishna,我看不到你。」祂在挫折中跳入海中。但那種挫折是愛的最高境界。一切都在那裡,但沒有瑕疵。你是個很聰明的男孩,我感謝你。是的。靈性世界有挫折,但不是這種挫折。那種挫折增強了對 主 Krishna 愛的渴望。一切都在那裡,但沒有瑕疵。看看 Viṣṇu?在 Vaikuṇṭha 世界沒有暴力。但 Viṣṇu 帶著暴力的象徵。否則輪盤和棍棒有什麼意義?當祂想表現暴力時,祂以 Nṛsiṁha-mūrti 的形式來到這裡。(笑聲)祂派一些 奉獻者 來扮演暴力角色。那就是 Hiraṇyakaśipu。因為在那裡,奉獻者 與 主 Krishna 和 Viṣṇu 如此和諧,沒有分歧。但暴力是因為不信神。所以有時 奉獻者 被派到這個世界扮演無神論者,然後 主 Krishna 來殺他,教導人們:「如果你成為無神論者,這裡有輪盤和棍棒等著你。」但這在 Vaikuṇṭha 無法展示。否則,如果沒有暴力的傾向……就像有時模擬戰鬥。父親與小孩子模擬戰鬥,假裝被打敗。但這是快樂的。所以 ānandamayo 'bhyāsāt [Vedānta-sūtra 1.1.12]。主是喜樂的。戰鬥有時也帶來喜樂。所以你的問題,一切都在那裡,這是事實。否則如果靈性世界沒有這些,就不會在這裡顯現,因為這是反射。就像 Gauḍīya Vaiṣṇava 的發現,Rādhā 與 主 Krishna 的愛,稱為 parakiya。他們不是夫妻。Rādhārāṇī 似乎是別人的妻子。但 主 Krishna,從小他們就是朋友。Rādhārāṇī 無法忘記 主 Krishna。她會來到 主 Krishna 面前,靜靜地站著。僅此而已。祂在玩耍。Kiśora-Kiśorī,他們是少年和少女。但沒有瑕疵。就像這裡,男女相處有許多不堪的東西,帶來痛苦,束縛物質世界。靈性世界的男女友誼沒有瑕疵。主 Krishna 有許多 gopīs(牧牛女),但沒有避孕藥。(笑聲)這就是美妙之處。這裡的所謂愛是慾望,而那裡是最高的愛。同一件事,顛倒的反射。就像原始樹的頂端在這裡變成了底部。同樣,在靈性世界,最高的愛,parakiya,不是通過婚姻,而是友誼。但沒有瑕疵。所以這裡的 parakiya,愛別人的妻子或丈夫,是最不堪的,通姦。社會和國家不允許。但這種傾向存在。即使結了婚,男人想愛別人的妻子,女人想愛別人的丈夫。為什麼?因為靈性世界有這種愛,但沒有瑕疵。這就是美妙之處。一切都在那裡,但這裡是顛倒的反射,因此被誤解。有許多其他推論。你明白嗎?但你必須知道,沒有絕對真理,就不會有相對顯現。這個世界是相對顯現。所以這些東西初學者不易理解,但隨著問題我們討論了一些。你必須知道,Vedānta-sūtra 說,janmādy asya yataḥ [SB 1.1.1]。一切從絕對真理發源。那是一切的源泉。我們無法製造任何東西。這不可能。這是影子,那是真實。就像照片。你在照片中看到你美麗的臉的所有細節,但那不是真實。僅此而已。你會在物質世界中找到一切細節,或通過仔細研究物質世界,了解靈性世界的真實影像。非人格主義者認為,物質世界的多樣性有許多不堪的瑕疵,所以靈性世界應無多樣性,空的。他們的智慧有限,無法理解照片是真人的反射,包含所有細節。就像電影,真人笑、走路、穿衣,一切都有,但全是假的。他們不明白。所以 Vaiṣṇava 說他們智慧不足。真正的理解是,如果真人沒有這些特徵,怎麼會在照片中反射?Māyāvādī 說,brahma satyaṁ jagan mithyā。Brahman 是真,世界是假。但 mithyā 不是不存在。影子也是存在的。所以 Vaiṣṇava 哲學家說,mithyā 意為暫時。你現在有這個身體,是暫時的。這是真實理解。如果我說它是 mithyā,那我殺了你,為什麼要受罰?我可以說:「哦,這是假的,有什麼錯?」不。它不是 mithyā。是暫時的。不是 mithyā。因為它是真實的反射,所以不是 mithyā。如果說 mithyā 是假的,那真實也變假了。Mithyā 意為影子。真實在靈性世界,Vedānta-sūtra 說,janmādy asya yataḥ [SB 1.1.1]。一切發源的源泉。那是絕對真理。
Advaita : Swamiji,昨晚我們的窗戶被打破了。是 māyā 在攻擊我們嗎?
Prabhupāda : 嗯?
Advaita : 昨晚我的窗戶被打破了。是 māyā 在攻擊?
Prabhupāda : 是的。
Advaita : 是孩子們打破了窗戶?
Prabhupāda : 是的。Māyā 總在攻擊。為什麼只說窗戶?你把 māyā 局限在窗戶上?Māyā 不僅在窗戶外,也在窗戶內。Māyā 不限於某個範圍。整個宇宙是 māyā。Jagan mithyā。整個宇宙是 māyā。只有唱誦 Hare Kṛṣṇa 的地方不是 māyā。
Devotees : Haribol。Hare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 一旦 Hare Kṛṣṇa 唱誦鬆懈,māyā 就來襲擊。(笑)是的。
Govinda dāsī : Swamiji?
Prabhupāda : 是的。你在最後一刻問問題。你很注意時間。
Govinda dāsī : 哦,我不知道。
Prabhupāda : 不,你問吧。
Govinda dāsī : 不,我不問了。
Prabhupāda : 不,不,你問吧。是的。
Govinda dāsī : 您能描述 主 Krishna 早晨與牧牛男孩一起放牛的遊戲嗎?
Prabhupāda : 是的,你可以……你有沒有見過……在你們國家沒這種經驗。你有沒有經驗?在印度我們有這種經驗,早上牧牛男孩從母親那裡拿些食物,帶著牛去田野。牛在牧場上自由吃草,男孩有時唱歌。主 Krishna 的笛子是因為祂是牧牛男孩。在印度,牧牛男孩仍會吹笛子。因為牛自己在吃草,男孩做什麼?他們在玩耍。有許多牧牛男孩,他們玩耍,有時吹笛子,有時運動,有時吃東西。主 Krishna 正是這樣做的。所有牧牛朋友跟著祂。主 Krishna 是富人的兒子,祂父親很富有。所以祂帶著很好的食物,lugdoo、kacaurī。而祂那些貧窮的朋友帶著乾 capātīs。(笑)他們分享食物,享受:「你的食物,我的食物,他的食物。」有時森林裡有麻煩,因為 Kamsa 想殺 主 Krishna,派助手來。所以有些 asura,如 Bakāsura、Aghāsura,來了,主 Krishna 就殺了他們。男孩們回家後向母親講述故事:「哦,親愛的母親!發生了這樣的事,主 Krishna 殺了它!很……」(笑聲)母親會說:「哦,是的,我們的 主 Krishna 很了不起!」(笑聲)所以 主 Krishna 是他們的快樂。母親談論 主 Krishna,男孩談論 主 Krishna。所以他們除了 主 Krishna 什麼也不知道。遇到麻煩時:「哦, 主 Krishna。」遇到火災時:「哦, 主 Krishna。」這就是 Vṛndāvana 的美妙。他們的心完全沉浸在 主 Krishna 中。不是通過哲學或理解,而是自然的愛。「主 Krishna 是我們的村男孩、親戚、朋友、愛人、主人。」總之,與 主 Krishna 有某種關係。這就是美妙。所以 Śukadeva Gosvāmī 描述男孩們的遊戲: itthaṁ satāṁ brahma-sukhānubhūtya dāsyaṁ gatānāṁ para-daivatena māyāśritānāṁ nara-dārakeṇa sākaṁ vijahruḥ kṛta-puṇya-puñjāḥ [SB 10.12.11] 「哦,這些與 主 Krishna 玩耍的男孩,經過無數生世的虔誠行為才達到這個位置。」Kṛta-puṇya puñjāḥ。就像一個人收集一美元一美元,最終積累數百萬美元。同樣,Śukadeva Gosvāmī 說,這些與 主 Krishna 玩耍的男孩,積累了無數生世的虔誠行為。否則不可能。他們不知道 主 Krishna 是神。但他們對 主 Krishna 的愛如此深厚,無法解釋。他們玩耍,主 Krishna 被打敗。哦,主 Krishna 要把朋友背在肩上。因為祂輸了。主 Krishna 接受:「好吧,來我肩上。」所以 主 Krishna 的遊戲,理解它的人,也像那些男孩,積累了無數生世的虔誠行為。不是普通事。Māyāśritānāṁ nara dārakeṇa。被 māyā 控制的人認為 主 Krishna 的遊戲是什麼?「這些 Krishna 意識的人,在享受 主 Krishna 與牛去田野?」是的。就像我們的學生 Raṇacora 問我:「Swamiji,神怎麼會是牧牛男孩?」是的。因為普通人認為神必須非常偉大,無法想像那個偉大的神怎麼會成為牧牛男孩?是的。Brahmā 也感到驚訝,所以他來檢查:「祂是我的主嗎?」(笑聲)困惑。《聖典博伽瓦譚》說,muhyanti yatra sūrayaḥ。連 Brahmā 這樣的大人物也困惑,何況我們普通人。所以 Brahmā 聽說 主 Krishna 在 Vṛndāvana 出現,作為牧牛男孩。他也震驚:「哦,我的主?祂成了牧牛男孩?」所以他來檢查。他偷走了所有牧牛男孩和牛。但幾秒後,他看到 主 Krishna 仍在同樣地玩耍。被 Brahmā 偷走的男孩和牛被他的 māyā 藏在秘密洞穴,睡著了。但 主 Krishna 仍在玩耍。祂再次顯現出男孩和牛。Brahmā 這才確信:「是的,祂是我的主。」然後有 Brahma-stava。Ānanda cinmaya rasa pratibhāvitābhis tābhirya eva nija-rūpatayā kalābhiḥ [Bs. 5.37]。主 Krishna 可以無數次擴展。Brahmā 偷祂的東西有什麼用?不可能。所以 Brahmā 也確信了。這些在 聖典博伽瓦譚 中有。Brahma-vimohana。連 Brahmā 都困惑,何況我們。所以 主 Krishna 的遊戲,無需理解。只要愛 主 Krishna,你的人生就完美了。
Devotees : Hare Kṛṣṇa。
Prabhupāda : 拿走吧。Hare Kṛṣṇa。
Devotees : Hare Kṛṣṇa。(致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