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房間對話 1969年5月10日 俄亥俄州哥倫布

Prabhupāda:  Param BrahmanParam 意思是最高的,首要的。 

Kīrtanānanda:  Param Brahman。 

Prabhupāda:  Param Brahman。我們都是 BrahmanAhaṁ brahmāsmi。我們每個眾生都是 Brahman。但祂是最高的 Brahman。就像你們都是美國人,但你們的總統是最高的美國人。明白嗎?所以同樣地,Krishna 是最高的 Brahman。你們都是 Brahman,但祂是最高的 Brahman。清楚了嗎?沒問題。[中斷] ……他說:「這個男孩聽得很認真。他不會走開。」這是他給其他師兄弟的第一印象。「所以我要收他為徒。」他說了這些話。實際上,我一開始並不完全明白他。他講很高深的哲學,我是個新手,聽不懂,但我真的很高興聽他講。就這樣。這就是我的資格,隨你怎麼說。我只是問:「Guru Mahārāja 什麼時候講?他什麼時候講?」我會坐下來一直聽,不管我懂不懂,別人散去了,我不散去。他注意到了這一點。是的。第一件事。那時我還沒受啟迪。有一次繞行整個 Vṛndāvana 的活動。雖然我沒受啟迪,但我是其中一個重要成員。所以我想:「去看看吧,這些人在繞 Vṛndāvana 做什麼?」我去了 Mathurā,然後進到 Vṛndāvana 內部,那個地方叫 Kosi。在 Kosi,一位師兄宣布:「Prabhupāda 明天回 Mathurā。今晚他會講話。想聽的人可以留下,別人可以準備……」坐下。 

Pradyumna:  剛剛來了兩個人。 

Prabhupāda:  哦,好的。 

Pradyumna:  樓下的男孩可以帶他們來嗎? 

Prabhupāda:  可以。所以他們要去參觀另一個叫 Śeṣayī Temple 的寺廟。雖然我是新手,但我不想去看 Śeṣayī Temple。我決定:「我要留下來聽。」那時我是新人,其他重要的師兄弟都像這樣坐著,我坐在最後。但他知道「這個男孩是新來的。」其他人都走了,只剩幾個選定的師兄弟。他注意到「這個男孩有興趣聽我講。」所以聽很重要。聽。就像 Arjuna 聽 Krishna 講。來吧。(有人進來)[中斷] ……因為我認真聽,所以現在我認真進行 kīrtanaṁ,也就是講述或傳道。你們明白我在說什麼嗎?是的。所以一個認真聽的人,未來能成為很好的傳道者。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下一階段會發展出來。這就是進展。如果一個人真的聽得好,他就能講得好。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smaraṇaṁ。然後意識會自動發展,因為當你講或聽時,除非你的心專注,意識正確,你無法正確地聽或講。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smaraṇaṁ pāda-sevanam。然後會發展出:「我要如何服侍 Krishna?Krishna 這麼慈愛,Krishna 這麼偉大。」這會自然而來。不是沉默,而是行動。Pāda-sevanam 意味著行動立即開始。這樣到最後是 sarvātma-snapanaṁSarvātmaātma-samarpaṇamsarvātma-samarpaṇam。就像 Bali Mahārāja。給予,給予,給予。當 Vamanadeva 說:「Bali Mahārāja,你已經失去一切。我還有一隻腳要放。」「是的,還有一樣東西。我的頭。來吧。」所以一切都在那裡,Vamanadeva 說:「是的,你現在買下了我。我將永遠站在這裡做你的門衛,保護你。」Krishna 被他買下了,成了他的門衛。看看祂的慈悲。DvārāDvārīDvārī 意思是門衛。所以服侍 Krishna,沒人會是輸家;他是贏家。永遠的贏家,永恒的贏家。我們現在不知道這贏的價值。因為我們被物質覆蓋,認為服侍就像這個世界的服侍。這種服侍是 māyā。沒人會滿意,你無法滿足別人,你自己也不會滿足。你們國家最好的例子是你們的總統 Kennedy,他給了你們最好的服務,結果你們殺了他。不是你,是你們的某個成員殺了他。這意味著他的服務沒被欣賞,儘管他盡了最大努力。所以同樣地,在物質世界,無論你提供什麼服務,都是浪費時間。但你服侍 Krishna,你會滿足,Krishna 會滿足,Krishna 滿足了,所有人都會滿足。所以投入 Krishna意識的服務,通過聽、講、記憶、實際服侍、敬拜、建立友誼,一切為了 Krishna。這就是完美。現在這些新男孩來了。讓他們提問,我會回答。這樣很好。你們聽過一些關於 Krishna意識的事嗎?這些人從哪來……?(聽不清) 

Pradyumna:  Bhurijana 送他們來的。Bhurijana 寄了錢買去哥倫布的票。 

Prabhupāda:  他送了票? 

Pradyumna:  錢。 

Prabhupāda:  嗯。所以你們都投入 Krishna 的服務。這很愉悅,鼓舞人心,振奮人心。過多的物質享受後,下一階段是挫敗。這個階段正在你們國家出現。所以男孩們變成嬉皮。過多的物質享受後,下一階段是——這是自然的——挫敗。我們國家有個好例子,C.R. Das 先生。他是僅次於 Gandhi 的重要政治領袖。他是頂尖的律師,每月賺五萬美元,非常富有。他慷慨慈善,花錢如流水。他是頭號酒鬼,頭號獵女者,一切都有。因為他有錢,什麼都能享受。但他不快樂。一天他和妻子坐在一起,看著街上。他妻子問他——他的名字是 Chittaranjan——「Chittaranjan,你賺這麼多,錢花得痛快,人們很喜歡你,你是偉大的領袖。為什麼你總是悶悶不樂?你想成為什麼?你現在什麼都有。」那時一個托缽僧,sannyāsī 經過。Chittaranjan 說:「我想像他一樣。那樣我才會快樂。我不想享受。我想做乞丐。」你看?這種時刻正在你們國家到來。所以這些嬉皮,他們感到挫敗。他們放棄了一切。我們可以研究他們的心理運動。他們不滿足。這是主要原則。這是自然的,自願接受逆境。逆境。所以這是挫敗。但在到達挫敗之前,如果接受 Krishna意識,你會達到真正的快樂標準,因為一切屬於 Krishna。我再給你一個例子。假如你從某人家或朋友那偷了東西,你不會快樂,即使擁有那個偷來的東西。但某天你把東西還給那朋友,你會快樂。你覺得呢,Hayagrīva? 

Hayagrīva:  是的。 

Prabhupāda:  是的。你會感到解脫。所以最好的做法是把一切歸還給 Krishna。這就是 Krishna意識。你不會是輸家。你會是贏家,就像 Bali Mahārāja。實際上,一切屬於 Krishna。沒什麼屬於你。這是 māyā。你認為 Krishna 的財產是「我的」。這片美國的土地真的屬於你們嗎?這是偷來的財產。你們從紅印第安人或 Krishna 那偷來的。不只是你們,每個人都是。有人說「這是我的財產」,有人說「那是我的財產」,但無論多少,一切都屬於 Krishna。是偷來的財產。印度有句話:hira cauri kiya abhicaurya, khīra caurī kiyā abhicauraHira 是鑽石,khīra 是……黃瓜,小的黃瓜。如果有人從別人樹上偷了黃瓜,被抓了。另一個人偷了鑽石,也被抓了。在警察眼中,兩人都是賊。如果偷黃瓜的人說:「我偷了什麼?只是一點黃瓜,連兩分錢都不值。你們為什麼抓我?他才是賊,偷了大鑽石。」不,在法律眼中,他也是賊;他也是賊。每個不是 Krishna意識的人都是賊。他不會快樂。最好的做法是把擁有的一切歸還:「Krishna,這是你的。拿去吧。」完結交易。Mānasa deha geha, yo kichu mora。Bhaktivinoda Ṭhākura 的歌……現在,我們在心裡擁有的一切。實際上我們不擁有。假如我擁有這一切,一旦我離開這個身體,所有擁有都留在這裡。我不會帶走任何東西。所以我不擁有。但在心裡我想:「哦,這是我的。這是我的。那個盒子呢?為什麼沒來?」在心裡擁有。如果我離開這個身體,盒子在這裡或芝加哥或其他地方,有什麼區別?沒區別。但因為我在心裡擁有:「哦,那個盒子是我的。」所以我問:「是在芝加哥還是這裡?為什麼沒來?」所以心裡的擁有。實際上你不擁有。Mānasa deha geha。所以因為這種假想的擁有,我們有了心,有了身體,然後身體的延伸,妻子、孩子、家庭、社會、國家。這樣我們擁有許多東西。Bhaktivinoda Ṭhākura 說:mānasa deha geha, yo kichu mora:「現在我擁有的一切,無論是心裡、家庭、社會還是身體,我都交給你,親愛的 Krishna。」Arpilun tuā pade nanda kiśora:「Nanda 的兒子,我給你。」Marobi rakhobi, yo icchā tohāra:「現在你想怎麼做都可以,殺我或保護我,隨你意。你是主人。你有權做一切。」這是奉獻。這是完全的 Krishna意識。這不可能立即實現。所以我們要練習。Sadā tad-bhāva-bhāvitaḥ [Bg. 8.6]。如果我們在這種 Krishna意識中死去,yaṁ yaṁ vāpi smaran loke tyajaty ante kalevaram……在某種特定意識中放棄身體,下一世他會被轉移到那個位置。所以這樣,如果我們能 sadā tad-bhāva-bhāvitaḥ,總是、持續地練習這種意識狀態,下一世,放棄後……為什麼下一世?這一世也是。一個總是在 Krishna 服務中的人,這一世或下一世,他都與 Krishna 同在。他與 Krishna 同在。任何在 Krishna意識中的人,總是與 Krishna 同在。Krishna 無處不在。我可能不明白,但 Krishna 無處不在。所以你們美國的男孩女孩,你們應該接受 Krishna意識。你們會快樂。你們的地位適合接受,因為你們在物質幸福的頂端。現在接受它。你們會得救。否則挫敗會來。它會來。就像 C.R. Das。他因為挫敗,放棄了一切。他為政治犧牲了生命。那犧牲有什麼價值?你可能在你國人眼中成為偉人,但在 Krishna 眼中不是。你可能在你國人眼中是偉人,但在敵人眼中:「哦,這人死了。我們的敵人完蛋了。很好。」所以另一面有不完美。不是每個人都對你的服務滿意。但如果你服侍 Krishna,每個人都會滿意。如果你唱 Hare Kṛṣṇa 並跳舞,沒人會不滿。至少他們會說:「啊……」就像報紙上說:「這些男孩很好。」你看過了。雖然不太同情,他們還是說:「哦,這些男孩很好。」至少人們會欣賞:「哦,這些 Krishna意識的人很好。他們不抽煙、不喝酒、沒有非法性生活、不為滿足舌頭而殺生。他們滿足於自然食物。他們的行為很好。」誰會否認?另一個資產他們無法估量,就是他們與至尊的聯繫。他們沒有估量的能力,但至少會欣賞這些外在特徵。一個牧師,在我去夏威夷時跟我說:「Swamiji,我看你的弟子臉上有光輝。」「是的,當然。他們必須這樣。他們在靈性進展。」所以這不難。很容易。如果你接受這個,一切都昇華,你的生活變得昇華。你不用放棄任何東西。物質需求,食、睡、交配、防衛,這些不被禁止,但要為 Krishna意識調整。我們不能允許像動物、貓狗一樣的食、交配。不行。你會吃、會交配,但要像文明人。否則人與動物的區別在哪?Krishna,神,是純淨的。如果你的生活不純淨,怎麼能進展到純淨的最高完美?Paraṁ brahma paraṁ dhāma pavitraṁ paramaṁ bhavān [Bg. 10.12]。在 Bhagavad-gītā 第十章,Arjuna 接受 Krishna 是「最純淨的」。如果你要達到最純淨,怎麼能保持不純?這是 tapasya……這自願克制叫 tapasyaTapasya 意味著自願接受一些痛苦的條件。這不是真的痛苦。就像病人。醫生說:「你不能吃這個。」他想吃,但醫生說不能。所以他心裡想:「醫生限制了這個。我在受苦。」實際上這是治癒,但他覺得在受苦。當他治癒後,他說:「哦,醫生是好朋友。他告訴我不要沉迷於此。現在我做到了,我治好了。」所以 tapasya 是為了超然的覺悟而自願接受一些所謂的痛苦。這是好的。Tapo divyaṁ yena sattvaṁ śuddhyet [SB 5.5.1]。Śuddhyet 意味著你的存在會被淨化。淨化的存在意味著你進展到無限的快樂。疾病是什麼?疾病意味著吃的限制、睡的限制。一切都有限制。交配的限制。病患不能無限地過性生活。結核病人完全被限制:「你不能有性生活。」這種限制是為了治癒他。治癒意味著他能無限地享受他認為的快樂。Yasmād brahma-saukhyam anantam [SB 5.5.1]。Brahma-saukhyam,永恒的快樂,無盡的快樂。為了獲得無盡的永恒快樂,如果這一世要接受一些自願的痛苦,每個人都應該這樣做。如果你有問題……你可以問問題。Adau gurvāśrayam sad-dharma-pṛcchāt。如果你去找一個更高的人或靈性導師,你應該問。你應該對更好的理解有好奇心。Sad-dharma-pṛcchātJijñāsuJijñāsu 意味著好奇,對更高、快樂生活的探究。好奇心。你有什麼好奇? 

Guest (1):  您能說說基督與 Krishna意識的關係嗎?基督?耶穌基督? 

Prabhupāda:  基督是 Krishna意識的。就這樣。你像基督一樣,充滿 Krishna意識。你不明白基督是完全 Krishna意識的嗎?你不明白?那你就成為像基督一樣,完全 Krishna意識。 

Madhumaṅgala:  Madhumaṅgala 是什麼意思? 

Prabhupāda:  這不是很好的問題。 

Madhumaṅgala:  (聽不清)……他讓我問的。 

Prabhupāda:  Madhumaṅgala,我在你受啟迪時解釋過了。Madhumaṅgala 是 Krishna 的一個朋友。就這樣。 

Guest (2):  Arjuna 與 Krishna 的關係是什麼,盡量簡潔地說? 

Prabhupāda:  嗯? 

Kīrtanānanda:  Arjuna 與 Krishna 的關係是什麼? 

Prabhupāda:  友誼。這也是一種……有五種關係。就像「神是偉大的」。這只是感受神的偉大。然後,當他真正感受到神有多偉大,自然會有服侍神的傾向。這叫奴僕關係。先是中立的評價……這叫 śānta-rasa,中立,沒有行動,只是欣賞「神是偉大的」。然後是奴僕關係。當對神的偉大欣賞完全時:「哦,為什麼不服侍神?祂這麼偉大,給了我們這麼多東西。讓我回報一些。讓我為祂服務。」奴僕關係。這是對神偉大的進一步發展。然後進一步是友誼。友誼意味著……服務是我請你:「給我一杯水。」你給我。友誼是你想:「我朋友現在可能需要什麼?可能需要一杯水。」所以在請之前,你給我:「我想你可能需要一杯水。」這就是友誼。友誼意味著總是考慮朋友的福祉。Suhṛt。友誼不只是聊天。友誼是想:「怎麼讓我朋友快樂?」這是友誼。然後這種友誼進一步發展,就是父母之情。就像父母,沒有其他考慮。他們只想:「怎麼讓我的孩子永遠快樂?」再進一步是夫妻之愛,就像男人和女人,男女之愛。這種愛包含一切——對偉大的欣賞、服務的奴僕關係、友誼、母愛,再進一步,為愛人奉獻一切。這是愛的最高完美階段。所以我們有五種直接關係,還有七種間接關係。那不是在愛的平台上。那是在敵對的平台上。就像 Kaṁsa。Kaṁsa 認為 Krishna 是敵人,所以他也是 Krishna意識的。他在想怎麼殺 Krishna。這也是 Krishna意識,但間接的。所以有七種間接關係:恐怖、敵對,有時看到 Krishna 會嘲笑、譏諷……有很多間接方式。沒有關係就不可能存在。七種關係是間接的。五種關係是直接的。我們想處於直接關係中。 

Kīrtanānanda:  所有受條件限制的靈魂都在間接關係中。 

Prabhupāda:  是的。 

Kīrtanānanda:  每個人都處於某種關係中。 

Prabhupāda:  是的。必須有某種關係。沒有關係就無法存在,因為他是整體的一部分。就像監獄裡的人。他們不是脫離政府。他們與政府有關係,但那是間接的。罪犯不欣賞政府的服務。政府為他的存在操心。反而要為他額外花費,而不是從他那得到對國家的服務。這是麻煩。所以那些與 Krishna 間接關係的人,是麻煩。他們只是給 Krishna 添麻煩,但有關係。 

Hayagrīva:  幽默是直接還是間接?幽默的關係? 

Prabhupāda:  幽默,幾乎在每個直接關係中都有。間接關係也有幽默。「我把你當敵人」也是一種幽默。(笑)是的。 

Pradyumna:  這五種直接關係在靈魂之間也會發生嗎,當他們…… 

Prabhupāda:  一切都是為了靈魂,所有關係。Krishna 是唯一的至尊,所有靈魂都是 Krishna 的一部分。所以永恒的關係存在。現在這些關係以十二種方式展現,直接或間接。靈魂,作為部分,不能與至尊分離。太陽和光,電燈泡和光的擴散,不能分離。但這部分被覆蓋。看起來是黑暗。所以當它被覆蓋,這叫 māyā,他認為「我與神無關」或「我是神」「沒有神」。這是 māyā。他被覆蓋,看不到。所以要用 Krishna意識治療,māyā 會被去除,他會看到:「啊,是的,我是 Krishna 的一部分。」然後他進入直接關係。任何所謂的靈性主義者或超然主義者,如果他說「沒有神」「我是神」「是空」,這些都是擾亂的狀態,是 māyā 疾病的不同症狀。這是疾病。怎麼會有人認為自己是神?這意味著他不知道神是什麼。如果我在這裡說「我是總統 Nixon」,你會接受嗎?你會接受嗎?如果你們有人聽我說「我是總統 Nixon」,你會接受嗎?為什麼?為什麼你不接受?為什麼? 

Woman:  如果你說你是,我會說你是。 

Kīrtanānanda:  你沒有那些特徵。 

Prabhupāda:  不。這意味著你不是傻瓜。你是清醒的,你不接受我是總統……這是一回事。至少你不是瘋子。所以如果我說「我是神」,你接受,那你有多瘋狂。試著理解。聲稱「我是神」和接受他是神的人有多瘋狂。這是瘋狂。 

Woman:  我們不都是一體的嗎? 

Prabhupāda:  一體是……那是另一回事。你不是與總統 Nixon 一體嗎? 

Woman:  是的。 

Prabhupāda:  那你是總統 Nixon 嗎? 

Woman:  他是人。他是我的一部分。 

Prabhupāda:  沒錯。他是美國人。他是人。在很多特質上你們是一體的。但你不能因此說你是總統 Nixon。你應該這樣理解。在很多方面,你與神是一體的,但這不意味著你是神。神是唯一的。這意味著你對神沒有完全的理解。就像雖然你是美國人或人,你否認與總統 Nixon 等同,因為你對總統 Nixon 和自己有完全的了解。一旦你說「我是神」,這意味著你對神沒有完全的了解。你是瘋的。你不知道神是什麼。這立刻表明你對神是未知的。神被說是「偉大的」,但你聲稱那個偉大。這意味著你不知道祂有多偉大。一個微小的部分,你聲稱「我是神」,卻沒有那個偉大。這是瘋狂。就像如果你說「我是總統 Nixon」,那是瘋狂。同樣,神比總統 Nixon 偉大得多。你否認與總統 Nixon 等同,卻接受與神等同?你有多瘋狂。試著理解。是的? 

Child:  Nṛsiṁhadeva 有幾隻手臂? 

Prabhupāda:  這個你以後會知道。現在不行。 

Janārdana:  我在 Bhagavad-gītā 讀到,知道自我的人不行動也不促使行動。所以靈魂在物質意識和 Krishna意識中的行動關係是什麼? 

Prabhupāda:  物質意識意味著忘記神。當一個人忘記神,這是物質意識。物質意識叫 māyā。實際上人不應該忘記。但如果他不知怎麼忘了,這是物質意識。就像沒人會忘記父母。但如果不知怎麼忘了,這是特殊情況,叫 māyā,幻象。就像你們的存在,必須有父母。這是事實。沒有父母,你的存在不可能。如果你不能說誰是你的父母,如果你不知道,這種忘記叫 māyā。實際上這不應該發生,但如果有人問你:「你的父母是誰?」你不能說。這是 māyā。但父母一定存在。沒有父母就不可能存在。你不能否認。你不能說:「哦,我沒有父母。」這不可能。你可能不知道父母是誰,那是另一回事。但你不能說:「哦,我沒有父母。」這種否認「我不相信神」,就像忘記父母的存在。這是 māyā,這是物質意識。以不同方式否認神,「沒有神」,這也是否認。「我不相信神」,這也是否認。「神是無形的,空的」,無論你怎麼說,都是瘋狂,māyāMāyā 意味著瘋狂。另一個意思是瘋狂。就像人瘋了,那是假的。預期他不應該瘋。通過治療,他又回到原本的意識。同樣,māyā 意味著瘋狂,忘記神。通過 Krishna意識治療,他回到原本的意識。他成為治癒的人。實際上 māyā 意味著不存在的東西。Māyā 不存在。但有時它存在。就像天空的雲。這雲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是晴朗的天空,但不知怎麼被覆蓋了。你看不到晴朗的天空。所以這是暫時的幻象。如果你只看到雲,說:「哦,沒有太陽。沒有光。」或「沒有晴朗的天空」,這是瘋狂。因為某些情況你看不到,你否認,這是你的瘋狂。所以你得去找一個知道有陽光、有太陽、有晴朗天空的人……你需要這些教育、知識。通過知識,人超越 māyā,或物質存在。普通人和 Krishna意識的人有什麼區別?他們也生活在這個世界,這個公寓。什麼都用得像別人。我們也吃、睡。但區別是什麼?我們的區別是我們接受一切屬於 Krishna;別人不這樣。這就是 māyā。一切實際上屬於 Krishna。他不知道。他認為「這屬於我」「這是我的國家,這是我的」,製造出許多東西。我們知道簡單的真相,一切屬於 Krishna。所以讓一切奉獻給 Krishna。就這樣。是的。 

Kīrtanānanda:  所以我們理解在物質意識中,眾生被迫行動。 

Prabhupāda:  是的。 

Kīrtanānanda:  他的行動在物質自然法則下是自動的。 

Prabhupāda:  是的。不,行動是有的。因為你是眾生,你是活躍的。 

Kīrtanānanda:  是的,但這些行動是被支配的。 

Prabhupāda:  是的。就像發燒的人說胡話。這是因為發燒。 

Kīrtanānanda:  在 Krishna意識中,靈魂的行動同樣由 Krishna 的更高能量控制嗎? 

Prabhupāda:  是的,當然。 

Kīrtanānanda:  但一切最終由 Krishna 控制。 

Prabhupāda:  是的。 

Kīrtanānanda:  無論是低等能量還是高等能量。 

Prabhupāda:  是的。是的。 

Kīrtanānanda:  所以他的行動從來不是獨立的,無論在 Krishna 或…… 

Prabhupāda:  從來不是,從來不是,從來不是。一旦他認為「我獨立」,這是另一種瘋狂。他在控制之下。就像同一個人。他認為:「我不在乎國家法律。」他是瘋的。他會被警察在監獄裡強迫接受國家法律。但他想:「哦,我是自由人。」他還是被警察打耳光。他說:「哦,我是獨立的。繼續打。」這是瘋狂。不是瘋狂嗎?警察打他耳光,他說:「我是獨立的。」你認為這是獨立?所以我們擁有的這種獨立是瘋狂。我們總是被 māyā 踢,但我們認為「獨立」。這是瘋狂。他不思考:「為什麼我獨立?我是感官的僕人。我不能享受感官一個小時,還認為我獨立。」這是瘋狂。他不能正常思考。他的獨立在哪?不可能獨立。他是天生依賴的,因為他是神的部分。他的本質是依賴的。就像孩子。一個孩子宣稱獨立。那獨立的意義是什麼?危險。僅此而已。只是招來危險。孩子想:「哦,我不在乎父母。我要過馬路。我要去任何地方。」如果允許他這樣做,只是招來危險。如果他在父母保護下,總是安全的。所以眾生宣稱獨立,意味著他是瘋的,各種瘋狂。他不可能獨立。讓他深刻思考,他不可能獨立。他以為獨立於神,但他依賴於感官快樂。僅此而已。還有一些麻醉品,自願接受某種 māyā 的依賴。誰是獨立的?有沒有人獨立?沒人獨立。認為獨立是 māyā。最好的做法是:「我是依賴的,讓我正確地依賴。這樣我會被保護。」這是 Krishna意識。所以你的問題回答了?物質意識意味著錯誤地認為獨立。這是物質意識。錯誤地。他不獨立,但他錯誤地認為「我獨立」。這是 māyā。就像夢中他錯誤地認為有老虎。沒有老虎,但他被這錯誤印象驅使:「哦,老虎在吃我。它攻擊我。救我。」所以這物質存在意味著因為他瘋了,他認為有許多問題:「老虎在那。它攻擊我。這,那,敵人,朋友……」創造出許多東西。但這些都是假的。他被這假的幻覺攻擊。這就是 māyā。每個人都想:「哦,我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我要做這個,那個,許多。」但他沒有問題。他沒有問題。他唯一的問題是怎麼接受 Krishna。就這樣。Krishna 這麼仁慈,祂說:「是的,你接受我。只要唱 Krishna。我是你的。」但我太不幸,甚至不能唱。所有問題只要唱 Krishna 就解決了。Etādṛśī tava kṛpā bhagavān。Caitanya Mahāprabhu 教導:「哦 Krishna,你太仁慈,你以聲音振動,‘Krishna’這個詞來到我面前。我可以輕鬆唱,你與我同在。但我太不幸,甚至對這個沒吸引力。」你對人們說:「唱 Krishna,你會得到一切。」他們不信。如果你說:「壓你的鼻子。給我五十美元。我給你一些好 mantra,這樣那樣。你頭這樣,腿這樣。」他們會說:「哦,這有點東西。」但這位 Swamiji 說:「只要唱 Krishna。」「哦,這是什麼?」所以 Caitanya Mahāprabhu 說:etādṛśī tava kṛpā bhagavān mamāpi durdaiva:「我太不幸,你在這個時代如此容易獲得,但我太不幸,無法接受。」所以 Krishna意識如此輕鬆地分發,但他們太不幸,無法接受。你看。你給他們騙術,他們會說:「啊,好的,歡迎。」騙子總是準備好:「哦,有這麼多被騙的顧客。讓我利用。」我 Guru Mahārāja 常說:「這個世界是騙子和被騙者的社會。」成員要麼是騙人,要麼被騙。騙子和被騙者的聯盟。我們想救他們脫離這個騙子和被騙者的社會。 

Janārdana:  Prabhupāda,常常在我們做事時,很多事會出錯,我們感到挫敗…… 

Prabhupāda:  當一個人是專業的,可能會出錯。沒關係。但你要認真履行你的職責,照著規定的做。一切會到正確的點。你的唯一任務是遵循四個規範原則,每天唱十六圈 Hare Kṛṣṇa。有時可能會犯錯。這會自動糾正。因為我們從不同平台來,可能會這樣。Bhagavad-gītā 也說:Api cet su-durācāro bhajate mām ananya-bhāk, sādhur eva sa mantavyaḥ [Bg. 9.30]:「如果有人犯錯或做錯事,但因為他堅持 Krishna意識的原則,他是 sādhu。」Sādhu 意味著聖人。他是聖人。他不是故意做錯。由於習慣……比如你們大多數人在過去生活中抽煙或吸毒。但如果有時受影響,你又做了,意識到「我做錯了」,這是可以原諒的,如果是無意識的。但如果你想:「我現在是 Krishna意識,無論我做什麼都是對的」,這是大罪。偶然的錯誤不危險。故意錯誤危險。我們要非常小心,連偶然的錯誤也不要發生。但如果發生了,沒關係,可以原諒。 

Devotee:  哈他瑜伽會幫助還是阻礙 Krishna意識? 

Prabhupāda:  阻礙。是的。因為它沒用,只是浪費時間。你在這個時代無法進行哈他瑜伽。你不遵循規矩。你只是被騙。你知道哈他瑜伽的實際規矩嗎? 

Devotee:  不太清楚。 

Prabhupāda:  是的。你必須選一個僻靜的地方。哈他瑜伽不是在很多人聚集的地方練。你去哈他瑜伽班,有幾百人練,他收五美元一位。你以為「我在練」。那是浪費時間和金錢。哈他瑜伽不是這樣練。你要獨自在僻靜的地方練。你這樣做過嗎? 

Devotee:  是的……不,我想我沒有。 

Prabhupāda:  這個時代很難。你要完全戒除性生活。你要按特定方式飲食,還有許多規矩。這些規矩沒人遵守。只是有些體操姿勢,就以為「我在練」。不。那只是其中一項。所有項目在這個時代無法遵守。所以是浪費。[中斷] 「……瑜伽行者,總是以極大信心依附於我,以超然的愛服務我,他在瑜伽中最親密地與我合一,是最高的。」這是瑜伽修行的目標。這通過 Krishna意識運動很容易實現,其他方法不行。最終目標在這裡。人應總是依附於神,以超然的愛服務祂,與祂親密合一。這親密合一意味著五種關係。這是瑜伽的完美。當 Krishna 建議瑜伽修行,sāṅkhya-yoga……你有 Bhagavad-gītā 嗎?在第四十七節有 sāṅkhya-yoga。這是那個詩節。 

Devotee:  通過運動保持身體健康沒有價值嗎? 

Prabhupāda:  是的,你可以變得很健康。但健康是生活的終極目標嗎?你說健康的生命不會死,不會換身體?健康是需要的,但健康不是生活的終極目標。終極目標在這裡。 

Guest (3):  佛陀教導的與 Gītā 教導的很相似,對吧?佛陀教導的與 Gītā 在某些地方有共識嗎? 

Prabhupāda:  你遵循佛陀嗎? 

Guest (3):  呃,不。 

Prabhupāda:  你只是談論他?你欣賞佛陀就去實踐。像佛陀一樣放棄一切,冥想。但你不會這樣做。那談這些有什麼用,無用的談論?做點什麼。相信佛陀、耶穌基督或 Krishna。做點什麼。不要只是空談。佛陀很好。他年輕時放棄了王國。他是王子。他想:「這些都是胡說。讓我冥想。」像他這樣做。這是病。我們什麼都不做,只是談這個談那個。做什麼都行,但要完美。「什麼都懂一點,什麼都不精。」這不好。精通某件事。無論你跟隨耶穌基督、佛陀或 Krishna,沒太大區別。但要完美。這是我們的請求。(結束) 

/home/flnqzkgh/public_html/vedictree.net/data/attic/lecture/conversation/conversation-10may1969columbus.1758186204.txt.gz · 上一次變更: (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