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導師 Guru
靈性導師的真正角色和態度
所有經典都形容靈性導師如神一般完美,但靈性導師永遠不會說:「我就是神。」門徒的責任是尊敬導師,就如同尊敬神一樣。然而,靈性導師不會因此竊想:「我的門徒尊敬我如同尊敬神一樣,因此我就是神。」靈性導師應該一心想著自己是神的僕人,從事對神的服務。
我誕生在最黑暗的愚昧中,而我的靈性導師用知識的火炬啟亮我的眼睛。我向他作出虔敬的頂拜。
在這裡,黑暗比作無知。只要一瞬間關閉房中的燈,我們便會不辨方向,每樣事物立即變得混亂。同樣地,在這個物質世界裡,我們都身處黑暗之中,即黑暗的世 界。物質世界是黑暗的,所以要太陽或月亮之光來照明。但是,靈性世界處於這黑暗之外。《博伽梵歌》(十五·六)記載奎師那的說話:“我的居所不是由日月照 明,也不用電氣。到了那裡就永不重返這個物質世界。” 這段文字展示了靈性導師在啟蒙中的重要角色,並解釋了物質世界與靈性世界的對比:
「我誕生在最黑暗的愚昧中,而我的靈性導師用知識的火炬啟亮我的眼睛。我向他作出虔敬的頂拜。」
在這裡,黑暗比作無知。只要一瞬間關閉房中的燈,我們便會不辨方向,每樣事物立即變得混亂。同樣地,在這個物質世界裡,我們都身處黑暗之中,即黑暗的世界。物質世界是黑暗的,所以需要太陽或月亮之光來照明。然而,靈性世界處於這黑暗之外。
《博伽梵歌》(十五·六)中記載 Krishna 的說話:
「我的居所不是由日月照明,也不用電氣。到了那裡就永不重返這個物質世界。」
靈性導師的工作就是帶領他的門徒從黑暗邁向光明。現在,每個人都由於自己的愚昧而受苦, 正如受疾病所侵。患病者若沒有衛生常識便不知如何防預疾病,因此由於愚昧便會引致疾病傳播而令人人患病。犯罪者可以說:'我不知這是法紀所不容的。'但是 犯罪的人不可以由於愚昧而獲得寬恕。無知並不是藉口。同樣地,小孩因不知火焰會灼傷他的手而觸碰它,火焰也不會替小孩作這樣的設想。不要為自己找任何藉 口。正如國家法律一樣,宇宙間也存在嚴謹自然法律,不會因人們的無知而停止運行。所以因愚昧而犯錯,便得接受懲罰或受苦,這便是法律。不論國家或自然法 律,一旦破壞了,便要受苦。
靈性導師的責任是挽救身處於物質世界的人,不要再受害。沒有人可以公開地說,他不在受苦。在這物質世界中,有三種 不同的苦難:它們分別來自於自己的軀體和心意,其他生物及自然現象;就如我們時常受本身情緒、昆蟲侵襲或一些自然力量困擾如旱、澇、冷熱之苦。沒有人可以 完全倖免於難,即使不全部受這三重苦,也會被其一所困擾。
至此,人們會問:“為什麼生物要受苦呢?”理由很簡單:由於我們的愚昧。從來沒有人 醒覺:“我因犯錯而生活在罪惡之中,所以我便要受苦。”因此靈性導師的責任就是幫助他的門徒從無知走向有知,就如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接受教育一樣,以免重 蹈我們的覆轍而致終身受苦。靈性導師認為人因無知而受苦,正如身處於黑暗之中,無所適從。幫助身處於黑暗的人,只要給他燈光照明便可。靈性導師就是那個拿 著知識火炬的人,照明處於黑暗中的生物。憑藉那知識,他便能走出黑暗的境地。
有人提出疑問:“靈性導師是不是不可缺少的呢?”
韋達知識訓示我們如何尋找那指定的靈性導師,只能在使徒傳系中找到。因為今天所說的是從五千年前維亞薩及奎師那說話引證而來。古今的指示並無區別。雖然成千 上萬的靈性導師來了又去,但訊息只是一個。真正的靈性導師是獨一無二的,他的指示即前人的訓導。一些宗教的傳道者會這樣說:“我認為你應該這樣做。”他肯 定不是靈性導師,他只不過是市井之徒。靈性導師的意見應該就是奎師那的指示。五千年前奎師那講說《博伽梵歌》,維亞薩記錄下來。他記錄時只寫“至尊說”而 不用“我認為”這個詞。他所記的完全是至尊所說的,不加個人的見解。所以,維亞薩是靈性導師。他不改字句,準確地將奎師那的訊息傳遞。靈性導師的工作就像 一個傳遞電訊的操作員一樣,不擅意加減片字。所以你或他都可以是靈性導師,但所傳遞必須是同一的訊息。因此我們說靈性導師只有一個。
在使徒傳系中,我們將會發現同樣的信念不停地重覆流傳。在《博伽梵歌》(九·三四), 奎師那說:
“心意恒想著我,頂拜崇奉我;全然專注於我,那麼,你肯定到我這裡來。”以上關鍵性的指示曾由所有靈師傳述,如:臘瑪努傑、瑪達瓦、柴坦尼亞。六位元哥斯 瓦米也傳遞同樣訊息。我們只要跟隨他們的步伐,便能追隨原旨。所以,不要在轉述奎師那說話時加上自己的意見:'我認為庫茹之墅的戰場是代表了人類肉身。' 只有假道學之士才會這樣說話。在這世界裡,有許多虛偽的靈師都會加上自己的意見,但是我們應向他們提出反議以求真理。虛偽的靈師會說:'我就是神'或'我 們都是神'。雖然如此,我們可以從字典上翻閱'神'的釋義。從字典的注釋,'神'是至高無上的一位。因此我們可以向那自稱為靈性導師的人發問:'你是否至 高無上?'如果他不明所指,才進一步向他解釋什麼是至高無上。而至高無上是最大權威的意思。這時,我們可以改變問題:'你是不是擁有最崇高權威的人?'那 自稱為'神'的虛偽的靈性導師定然結舌不能回答。只有神才是至尊及擁有最高權威的。沒有人能與他並駕齊驅。但是世上實在太多導師聲稱自己為至尊。他們不但 不能幫助我們走出黑暗的物質世界,更狂論在黑暗之中重燃那靈性知識的火炬。真誠的靈性導師應闡述經文中'神'所說的一切。他不能私下修改使徒傳系的訊息。
我們必須以至誠的態度尋找真理。柴坦尼亞曾說:“我的靈性導師認為我是一個極愚昧的人。”任何一個在他的靈性導師的跟前是愚昧者已經是一個靈性導師。另一方面,如果某人說:“我修行極好,說道時比靈性導師更好。”其實,他只是一個無賴。
在《博伽梵歌》書中,奎師那說:
“這至高無上的科學便由此通過使徒傳系傳受下來,那些聖王也是由此接受這科學的。然而,時光流逝,傳系中斷,這科學的原來面目仿佛淹沒了。” 追隨靈性導師的指示並不單是一時風尚。一個真誠的研究靈性生活的人需要一位元靈性導師的指引。當他以嚴謹態度尋求靈性生活、神、正當的行為及與神的關係 時,靈性導師更不可缺乏。我們不應只為了當時時尚而追隨靈性導師。同時,我們必須有臣服之心,否則便不能專注學習,此外,也應摒除挑別的態度,以虛心接納 的誠意去追隨靈性導師,否則便一無所獲。虛心接納之心就象阿爾諸那對奎師那一般。
“對責任我感到迷惑,脆弱教我不能泰然自若。情況如此,我求你清楚告訴我,怎樣做最好。現在我是你的門徒,是皈依你的靈魂,請你給我指示。”
這就是接納靈性導師的過程。靈性導師是奎師那的代表,亦即代表恒古的導師。奎師那曾說所有導師都是他的使者,因此我們也應對靈性導師付出對神一般的尊 敬。就象聖維施梵納拓向他的靈性導師祈禱時所說一樣:“籍著靈性導師的憐愛,願奎師那祝福我。”只要我們向真誠的靈性導師皈依,我們便是向神皈依。神會接 納我們對靈性導師的皈依。
在《博伽梵歌》(一八·六六),奎師那說:“放棄各式各樣宗教,只要皈依我。我會把你從罪惡的反應中拯救出來,不要 害怕。”一些人會提出異議:“告訴我奎師那在那裡?我便會向他皈依。”但是,皈依的過程不是這樣的。在向奎師那皈依之前,我們必須向他的使者皈依。因此才 有這樣傳言:“靈性導師就如神一般崇高。”當我們向靈性導師禮拜之時亦等於向神禮拜。由於我們時常期望與神同在,我們必須學習尊敬神的使者如同尊敬神一 樣。雖然經典形容靈性導師如神一般完美,但是靈性導師永遠不會心想著:“我的門徒尊敬我如尊敬神一樣,因此我就是神。”一旦心有此念,他便立即變成一隻狗 而不是神。就如聖維施梵納拓說:
“因為靈性導師是神的忠心侍從,所以他應得到我們的尊敬如我們尊敬神一般。”
恒古不變的是,神永遠是神,靈性導師永遠是靈性導師。在禮節的成規中,神是受人尊敬的神,而靈性導師是神的使者。因此我們稱靈性導師為帕布帕德。帕布是'主'的意思,而帕德是'地位'。帕布帕德是'替代主的人'。
只有真正虔誠研究神學的人才需要靈性導師,不要因為追隨靈性導師是時尚而為之。只有接納靈性導師的人才能說出至理明言,不會胡言亂語。我們應該尊敬我們的靈性導師,同時也應執行他的命令。在《博伽梵歌》裡(四·三四)奎師那告訴我們尋找及追隨靈性導師的方法:
“努力接近靈性導師,學習真理;詢以疑難,全然順從,並且為他服務。自覺了的靈魂,因見過真理,能授你以知識。”所以先決條件是皈依,並要尋找一位崇高 的聖人,然後臣服其下。經典所載,在向靈性導師皈依之前,我們必須細心觀察他的為人是否值得我們皈依。不要輕率的接納靈性導師,否則非常危險的。不可出於 狂熱盲從而加以接受。同時靈性導師也應觀察這人是不是一個忠誠的門徒,然後才可以相互建立關係。假如以上的條件具備,我們仍需以嚴謹的態度執行皈依過程, 才可以成為真誠的門徒。因此,先決條件是尋找一個真正的靈性導師,與他建立密切關係,根據他的指示去做。這樣,由於靈性導師啟發身處於黑暗中的虔誠門徒, 他才感到生命的充實。
人天生愚昧。假如我們天生有知,便不用進學校尋求知識。如果我們不去追求知識,便與動物沒有區別。動物可以說它不需書本而成為靈性導師。但人不去閱讀一些權威性的科學或哲學又怎能獲得知識呢?虛偽的靈性導師便會逃避這些問題。
由於我們天生愚昧虛偽,所以我們應該瞭解知識是啟發我們的源泉,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完美。否則,我們便會徹底失敗。是怎麼樣的失敗呢?迷惘于生存的掙扎中。
人人都希望尋求美好的生活,為更好的地位而奮鬥。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什麼才是我們希望得到的?事實上我們從這個物質世界得到的一切最終都需要放棄。無 論好與壞,我們都不能長期擁有。萬貫家財的人會說:“我擁有很多東西。”孰不知一次疾病或銀行擠提破產都會使他一瞬間變得一無所有。所謂地位最後只不過是 一場鬧劇。終生致力於爭取地位的入最後都會失敗,在物質世界裡任何人都找不到更好的地位。《博伽梵歌》(一四·二六)形容地位是:
“完全從事奉獻服務,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墮落,就能立即超越物質自然的形態,並且到達布茹阿曼的境界。”
世人常追求永生之道,究竟在哪裡尋到?世人可以找到永生之道,但絕對不在普通大學教育裡,而是在《韋達經》中找到。永生就是至高的地位,沒有生、老、 病、死的煎熬。從這裡引證,靈性導師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引導他的門徒至到達臻善的境界——永生。靈性導師一定要有才能才可以引領門徒重返家園——回歸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