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牛糞中發現的細菌可以讓你更聰明

來自紐約特洛伊聖人學院的研究人員今天報告了他們的發現,即我們環境中常見的特定細菌可能會增加學習行為。進行這項研究的Dorothy Matthews和Susan Jenks與出席聖地亞哥美國微生物學會會議的人員分享了他們的發現。Mycobacterium vaccae牛分枝桿菌對科學家而言是眾所周知,因為死的細菌正被用在哮喘、癌症、抑鬱症、牛皮癬、皮炎、濕疹和肺結核的免疫療法的測試。 M. vaccae因其首次在奧地利的牛糞中被發現而得名,天然存在於土壤中,當人們花時間在戶外時,尤其是在有植物和樹木的地方時,它便為人所吸入。在以前的研究中發現,被熱死的M. vaccae母牛分枝桿菌通過刺激神經元的生長和5-羥色胺的水平對小鼠具有抗抑鬱作用。然而,馬修斯和詹克斯對活著的M. vaccae的影響感到好奇,並將活細菌餵食給用作實驗的一組小老鼠,以了解它將如何影響他們在迷宮裡的導航。被餵食活著的M. vaccae的小老鼠比較起未接受過M. vaccae的,學習迷宮的速度提升兩倍,實驗組也表現出較少的焦慮。一段時間後,實驗組被取下細菌並再次進行比較測試。這次,實驗小鼠並沒有像他們給予細菌的那樣快地學習迷宮,但他們仍然比較其它小老鼠更敏捷。在小鼠休息三週後進行的第三次迷宮學習實驗中,實驗的小老鼠跑得較快,但速度快到不足以在統計上有顯著差異。這向研究人員提供建議,M. vaccae母牛分枝桿菌的作用是短暫的。 「這項研究表明,M. vaccae母牛分枝桿菌可能在哺乳動物的焦慮和學習中發揮作用,」馬修斯說。 「這是一個有趣推論,在學校建立包括時間在戶外學習環境,可以減少焦慮和提高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你休息時到戶外散步。回來後你會更輕鬆,更聰明!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