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4 章 7 節

यदा यदा हि धर्मस्य ग्लानिर्भवति भारत ।
अभ्युत्थानमधर्मस्य तदात्मानं सृजाम्यहम् ॥ ७ ॥

yadā yadā hi dharmasya
glānir bhavati bhārata
abhyutthānam adharmasya
tadātmānaṁ sṛjāmy aham
字譯

yadā — 每當;yadā — 任何地方;hi — 的確地;dharmasya — 宗教的;glāniḥ — 分歧;bhavati — 出現;bhārata — 伯拉達的後裔;abhyutthānam — 盛行;adharmasya — 非宗教;tadā — 在那時候;ātmānam — 自己;sṛjāmi — 展示;aham — 我。

譯文

無論何時何地,宗敎衰落,反宗敎盛行,巴拉達的華裔呀?我便降臨。

要旨

「展示」(這裏即「降臨」)一詞在這裏很重要。「展示」與「創造」不同。根據上一節詩,主的形體或軀體不能創造,因爲一切形體都是永恆的。所以,「展示」是指主如其所如地展示自己。在婆羅賀摩一天裏的第八個曼紐第二十八個年代 ─ 達瓦帕拉年代之末,主依照原定安排出現。但祂無須恪守任何規範,可完全隨着自己的意願,自由行動。每當反宗敎盛行,眞正的宗敎湮沒,祂按照自己的意願展示。《韋達》經制定了宗敎原則,若違背了《韋達》經的原則便是反宗敎。《博伽瓦譚》說,這些原則是神的律法。只有神才能創建一套宗敎。《韋達》經被認為是主在婆羅賀摩心裏向他說的話。因此,宗敎原則是至尊性格神首的直接命令。整部《博伽梵歌》淸楚說明了這些原則。《韋達》經的目的在依照至尊主的命令,建立這些原則。在《博伽梵歌》的結尾,主直接訓令,最高的宗敎原則是皈依祂,僅此而已。《韋達》原則策勵人完全皈依主。惡魔竄亂這些原則時,主便顯現。從《博伽瓦譚》,我們知道,佛陀是主的化身,出現在物質主義盛行和物質主義者借用《韋達》經的權威肆虐的時代。爲了某些目的的牲口祭祀,《韋達》經有嚴密的規條限制。邪惡的人仍喜歡不理會《韋達》經的原則,濫用牲口祭祀。佛陀降臨世上,就是要制止他們胡作非爲,重新建立《韋達》的非暴力原則。因此,主每一化身,皆有特殊的使命。祂們在啓示的聖典全有記載。除非聖典記載,誰也不可濫充化身。主並非只在印度出現。祂喜歡的話,會隨時降臨任何地方。祂每一次降臨,都盡量以在特殊情况下的某一民族可以理解的方式來傳敎,但使命則導引人至神的知覺和敎人服從宗敎原則。有時,祂親自降臨;有時,祂遣派眞正代表,以祂兒子或僕人的身份降臨;有時,祂以隱蔽的身份降臨。《博伽梵歌》的原則是向阿尊拿訓說的,而且也是向其他崇高的人訓說的,因為跟世界其他地方的一般人比較,他們修養極佳。「二加二等於四」是數學原則,在初級的算術課中爲眞,在高級班上也爲眞。但仍有高等和初等數學的分别。主不同化身所宣揚的是同一原則,不過,在不同情况下,原則有高等和初等之别。高等的宗敎原則始於接受四靈性階段和四社會階層,這點在下面會解釋。化身這使命的目的是在各處地方啓引 Krishna 知覺。這知覺,在不同的情況下,或爲展示,或爲不展示。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