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writing:es_cc_1957vrindaban [2025/09/11 07:47] – 移除 hostwriting:es_cc_1957vrindaban [2025/09/11 07:52] (目前版本) – 建立 host
行 1: 行 1:
 +===== 論述《柴坦尼亞傳記》 1957年 Vrindaban =====
 +
 +
 +**Goswami Abhay Charan Das**:  
 +在這第二部分中,作者極其用心證明了非人格的 Brahman 是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身體的光輝,而局部的超靈(Paramatma)則是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的全體部分,祂正是至尊人格神首 主 Krishna。作者進一步確立了 主 Krishna 是原始的 Narayana,是所有眾生的歸宿。他解釋了理解 主 Krishna 三種主要力量的必要性。至尊人格神首以祂不同的特徵,展現為 Prabhava 和 Baibhava 的形態,以及兩種不同類別的化身:部分化身和授權化身。雖然至尊人格神首是最古老的原初之人,祂從不以老年形象顯現,祂的所有形態和擴展皆以童年、少年或青春期階段展現,其中原始形態永遠保持在青春期階段。當祂親自降臨時,祂以這種形態出現。在祂無數的力量中,三種主要力量——內在力量(其展現為超然的自然)、外在力量(其展現為宇宙世界)、邊際力量(其展現為無數眾生)——皆已被詳細解釋。作者明確證明了 主 Krishna Chaitanya 與至尊人格神首 主 Krishna 完全相同,是所有因果的至高原因。作者特別強調,所有真正奉獻於 主 Krishna 的奉獻者,必須懷著探究之心,深入了解 主 Krishna 的各種力量、化身和擴展等。通過了解這些,一個人才能培養對祂真正的奉獻依附。
 +
 +在這部分的開頭,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以下列言詞受到崇拜:  
 +「讓我們向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的蓮花足下致敬,憑藉祂的慈悲,即使是幼童或無知之人也能跨越眾多不同學派對超然覺悟的紛雜結論之海。這些不同的結論彼此衝突,代表著耆那教、佛教、Jaiminism、Patanjalism、Goutamism、Kanadism、Kapilism、Shankarism、Duttatreyaism 等諸多學派。這些學派被比喻為絕對覺悟之海中的鯊魚和鱷魚。」
 +
 +「因此,讓我們祈禱,在我們那因缺乏從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活動中汲取的甘露而乾涸的舌頭沙漠中,能流淌出一條河流。這條河流是什麼?這條河流如同天界流淌的 Mandakini 河。不僅如此,這條河流還必須綴滿蓮花,這些蓮花象徵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的蓮花足,還必須有如蜂群般的奉獻者,圍繞這些蓮花不斷嗡嗡作響,唱誦和歌頌 主 Krishna 的榮耀,伴隨著其他奉獻者的舞蹈,這些奉獻者被比喻為鴨子和其他水鳥。」
 +
 +上述描述的意義在於,我們的舌頭總是忙於振動無用的聲音,這些聲音最終無法幫助我們品嚐超然的寧靜。這被比喻為沙漠,因為沙漠最需要的是一股清新的水流,只有這樣才能帶來生機。水被比喻為沙漠最迫切需要的東西。來自藝術、文化、政治、社會學、枯燥哲學或詩歌的短暫快樂,雖然帶有超然快樂的質感,但因深受物質自然模式的影響,無論是單獨還是整體,它們都無法滿足舌頭沙漠的巨大需求。因此,舌頭沙漠在各種會議場合中不斷哭喊,卻毫無成果。因此,人們需要呼喚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的奉獻者,這些奉獻者被比喻為圍繞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蓮花足的蜜蜂和鴨子,在超然的喜悅中像蜜蜂般尋找蓮花中的甘露。換句話說,物質快樂的乾涸無法通過所謂的哲學家高喊 Brahman、解脫或其他類似的事物來滋潤。靈魂的渴望與這些騙局完全不同。靈魂的慰藉只能通過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及其眾多真誠奉獻者的慈悲來實現,這些奉獻者不會離開祂的蓮花足去模仿 Mahaprabhu,而是緊緊依附於祂的蓮花足,如同蜜蜂不離開浸滿蜂蜜的蓮花。
 +
 +因此,作者解釋了他的十四首祈禱文中的第三詩節。他說,編纂《奧義書》的學者對非人格 Brahman 的描述非常輕描淡寫。《奧義書》被認為是韋達文獻中最高的學問。《奧義書》的意思是,渴望擺脫物質存在的人應當向真誠的靈性導師尋求啟迪。靈性覺悟的開端是非人格的 Brahman,這種覺悟通過否定物質的多樣性來體驗。非人格 Brahman 是從遠處體驗絕對真理,類似於從遠處看山丘像是一團雲霧。在這種非人格的雲霧覺悟中,無法體驗到靈性的多樣性,因此這種體驗被稱為 //Adwitavada (Advaitavada)//,即「無二的唯一」。但這種非人格的光輝僅僅是至尊人格神首 主 Krishna 超然身軀的光芒。 主 Gour Sunder 或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即是 主 Krishna 本人,因此 Brahman 的光輝也是祂超然身軀的光芒。而被稱為 Paramatma 的超靈是絕對真理的局部覺悟,因此也是祂( 主 Chaitanya)的全體部分。因為祂就是 主 Krishna 本人,祂是一切財富、力量、名聲、美貌、知識和出離的主人。祂被描述為 //Purna//,即「圓滿」。在當前的特徵中,祂是一位理想的出家人。祂接受了 //sannyas//,並以出家生活的原則展現出極其非凡的行為。無人能與祂作為出家人相比。雖然在 Kali 時代,接受這樣的出家生活通常是被禁止的,但祂接受了,因為祂在此意義上是圓滿的。其他人無法模仿祂,因此被禁止接受這種嚴格的生活秩序。因此,祂是絕對真理的最高原則。
 +
 +上述描述的核心是,對實證哲學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覺悟非人格的 Brahman,而對神秘力量和冥想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覺悟局部的 Paramatma。但若不覺悟至尊人格神首,兩者都無法完全覺悟絕對真理。
 +
 +至尊人格神首是完整的 //Sat-Chit-Ananda//(永恆生命、知識和喜樂)的形態。通過覺悟無限知識的 //Chit// 部分,一個人只能覺悟非人格的 Brahman 特徵。通過覺悟永恆存在的 //Sat// 部分,一個人可以覺悟局部的 Paramatma。這些部分的覺悟都缺乏永恆喜樂的 //Ananda// 部分,沒有這種超然喜樂的覺悟,對絕對真理的知識是不完整的。因此,上述任何一種覺悟(Brahman 和 Paramatma)都不是完美的。
 +
 +根據修辭學的說法,主語先提及,述語隨後。在所有的韋達文獻中,學生都熟知三個詞://Brahman//、//Paramatma// 和 //Bhagwan//。但述語——即 Brahman 是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的光輝,Paramatma 是祂的全體部分——對我們來說是未知的。因此,《柴坦尼亞傳記》這部分的全部主題將聚焦於這些未知的述語。所有啟示經典的精髓是,//Vishnu Tatwa// 是所有真理的最高境界(//Parampada//),而這 //Vishnu-Tatwa// 的最高特徵是 主 Krishna。《聖典博伽瓦譚》中描述為 Nanda 王之子的至尊人格神首,現在以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的身份出現。因此,對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的解釋取決於對 主 Krishna 的本質知識。兩者毫無差別,完全相同。換句話說,在《柴坦尼亞傳記》的這部分,作者首先要證明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是與 主 Krishna 相同的至尊人格神首,祂以 Brahman、Paramatma 和 Bhagwan 的特徵展現自己。如果這一點得到證明,我們可以權威地斷言,Brahman 和 Paramatma 也是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的特徵,正如它們與 主 Krishna 的關係一樣。
 +
 +因此,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絕對真理被稱為 //Brahman//、//Paramatma// 和 //Bhagwan//。  
 +**Srila Jiva Goswami** 在《Bhagwad Sandarva》(第三部分)中解釋了 //Bhagwan// 一詞。  
 +至尊人格神首擁有所有可想像和不可想像的力量,是絕對的至高整體。在這種完整力量的本質中,非人格的 Brahman 是絕對真理的部分展現。//Bhagawan// 一詞的第一個字母 //Bha// 意指「維持者和保護者」。下一個字母 //Ga// 意指「領導者、推動者和創造者」。而 //Ba [van]// 意指「居住」。所有眾生居住在至尊主內,至尊主也居住在每個眾生的心中。結合這三者,//Bhagawan// 一詞蘊含了在知識、力量、能量、財富、權力和影響力方面的不可思議力量,毫無任何低劣情結。沒有人能在沒有這種無缺陷的不可思議力量的情況下成為完全的維持者和保護者。俄羅斯的衛星由眾多科學家的智慧和科學安排所支撐。我們能否想像在無限空間中維持無數行星和衛星需要多麼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在俄羅斯衛星之後,我們不能再欺騙大眾說這些行星系統背後沒有巨大的智慧。沒有理由相信這些巨大的行星在沒有這種安排的情況下漂浮。同樣,至尊主的力量可以通過上述的 //Ga// 和 //Ba// 字母來解釋。在保護方面,一切都由 主 的不同代理力量維持和保護,但祂親自保護祂的奉獻者,就像國王親自照顧自己的孩子,而國家事務通常由委派的代理人管理。祂是奉獻者的領導者,正如我們從《博伽梵歌》中所知。祂親自指導奉獻者在通往神之王國的道路上進步。* 另一方面,祂也是所有奉獻者供奉的對象。祂本身就是目標和目的。在創造方面,祂創造了有利於發展對至尊人格神首的超然愛的條件。有時,祂通過奪走所有物質吸引的事物,創造有利條件,讓奉獻者在其他方向受挫後只能尋求祂的庇護。因此,祂是奉獻者的領導者。雖然祂對物質世界的創造、維持和毀滅毫無執著,祂永遠在祂的內在隨從中享受超然的喜樂,但作為物質能量或物質自然以及眾生的啟動者,祂以 //Purusha Avataras// 的形式擴展自己,擁有相似的力量。//Purusha Avatars// 也是 //Bhagwan//,與原始的 //Bhagwan// 相同,就像原始的燈與後續的燈相同。眾生是祂的微小部分,品質上相等。它們被送入這個物質世界以滿足物質享受的獨立願望,為了管理這種物質享受的事務,祂以伴隨超靈的身份委派自己,見證和管理這些事務。臨時集市的例子在這裡非常恰當。國家的公民聚集在集市中享受樂趣,為了管理他們的事務,政府委派了一名特別官員,這名官員擁有政府的全部權力,與政府無異。//Paramatma// 特徵就像集市的官員。當集市結束時,官員不再需要,返回其原居地。
 +
 +因此,眾生並非全部。它們無疑是至尊主的組成部分,品質上與至尊主相等,但它們永遠受控,且永遠不與 主 平等。 主 與眾生交往,因此被稱為 //Paramatma//,即至尊存在。因此,沒有人應將眾生與至尊存在置於平等地位。遍佈一切、永恆存在的真理,在物質世界的創造、維持或毀滅中存在,眾生在其中安息,這被稱為非人格的 Brahman。
 +
 +在《聖典博伽瓦譚》(1.2.11)中, **Suta Goswami**,Sukhdeva Goswami 的弟子,在 Sounak 等賢者的集會前解釋了絕對真理的區別與統一。他說,完全了解絕對真理的超然主義者不會在 //Brahman//、//Paramatma// 和 //Bhagwan// 之間做任何區別,因為它們是一體的,只是被不同能力的學生以不同方式覺悟。
 +
 +對於至尊人格神首(//Bhagavan//)的奉獻者而言,他們知道 主 Krishna,Braja 王之子,是絕對真理!這樣的純粹奉獻者不會在 主 Krishna 的名、形、質和娛樂之間做任何區別。如果有人在祂的絕對名、形等之間做區別,則應理解此人缺乏絕對知識。當純粹奉獻者唱誦超然的名號 Krishna 時,他清楚知道 主 Krishna 以聲音的形式存在,並以同等的敬意接受。當他看到 主 Krishna 的形態時,他不會在該形態中看到任何與祂不同的東西。如果有人以其他方式看待,則應視為未受絕對知識訓練。由於缺乏這種絕對知識,人容易陷入 Maya 的二元思考,將 Krishna 與非 Krishna 分開,這是在 Maya(非 Krishna)的影響下產生的二元性。在 Krishna 的所有展現以及不同形態的擴展中,都是絕對知識,所有這些 Vishnu 的多重形態都是 Maya 的主人。根據神秘瑜伽修行者的觀點,絕對知識僅限於靈魂與超靈在身份上的平等。而實證哲學家和一元論者認為,只有非人格的知識存在,自我與 Brahman 之間沒有區別,這被稱為絕對知識。然而,純粹奉獻者的絕對觀念包含所有其他純粹狀態。奉獻者除了與 Krishna 相關的事物外,不見其他,因此這種絕對主義的觀念是最完美的觀念。
 +
 +《奧義書》確認,非人格的 Brahman 是從至尊存在的全靈身軀發出的光芒。例子是太陽光與太陽的比較。肉眼看到的太陽看似非人格,雖然有太陽神及其隨從。同樣,用不完美感官推測的人會陷入非人格 Brahman 的知識。
 +
 +在《Mundak Upanishads》(第二部分,9-11 曼陀羅)中,這一事實得到證實。超越這物質自然的是非人格 Brahman 的光輝。Brahman 的光是白色的,是所有發光體的光源。在 Brahman 中,無需太陽或月亮,更不用說火光。相反,所有這些發光體因 Brahman 的光輝而發出各自的光芒。無論前方、後方、北方、南方、西方、東方,頭頂或下方,只有 Brahman,無處不在。
 +
 +這種 Brahman 光輝的描述在《Brahma Samhita》(5.40)中更清楚地解釋。 **Brahma** 在對至尊人格神首 Govinda 的祈禱中說:  
 +「我崇拜 Govinda,至尊人格神首,一切因果的最終原因,祂的身體光輝產生了 Brahman 及無數宇宙,這些宇宙中包含無數行星,各具其輝煌。」
 +
 +太陽的例子在此再次適用。太陽圓盤遠遠位於各個行星之外,但其光芒覆蓋並維持所有這些行星。太陽將其熱量和光芒散佈整個宇宙,但如《Mundak Upanishad》中所述,至尊太陽 Govinda 以不同力量的形式,將祂的熱量和光芒散佈各處。太陽及其熱量和光芒與太陽無異。同樣,Govinda 及其無限力量與祂無異。因此,無處不在的 Brahman 意味著無處不在的 Govinda。在《博伽梵歌》中清楚提到,非人格的 Brahman 並非獨立於 Govinda。這是絕對知識的真實觀念。
 +
 +非人格 Brahman 的狀態是那些赤身裸體住在森林中、嚴守精液不外流的苦行者通過艱苦努力融入的境界。超越物質自然模式的純粹出家人也融入這非人格的 Brahman。這一事實在《聖典博伽瓦譚》(11.6.32)中得到證實。
 +
 +《柴坦尼亞傳記》的作者在以經典證據證明非人格 Brahman 是 Govinda 的光輝後,現在進一步證明 Paramatma 是 Govinda 的全體部分,並引用經典證據。
 +
 +他再次引用太陽的例子。太陽在無數寶石上閃耀,所有這些寶石看起來像是微型太陽。同樣,至尊主在每個眾生的心中閃耀,因此 Paramatma 特徵雖然是唯一的,卻被單獨體驗。
 +
 +這一事實在《博伽梵歌》和《聖典博伽瓦譚》中得到證實。至尊人格神首以其超然本質,永遠從事快樂的娛樂,因此管理物質世界(Devidharma)不是祂的職責。祂以 //Purushavatara// 或主要化身的形式擴展自己,以控制祂的分離部分,即眾生的活動。人們忙於研究物質世界的 24 種元素,卻不知道背後的控制智慧,即三個 //Purusha Avataras//。其中一個 //Purusha//,名為 Kshirodak Shaee Vishnu,作為 Paramatma 存在於每個眾生的心中。另一個 //Purusha//,名為 Garvodaka Shaee Vishnu,是眾生的集體超靈,而在其背後的是 Karanodaka Shaee Vishnu,祂是無數宇宙的超靈,也是物質創造的主宰 Durga Devi 的原則領袖。她是物質宇宙堡壘的監督者,在主要 //Purusha// 的指導下工作。瑜伽系統是通過與被稱為 Paramatma 的 //Purusha// 建立聯繫,超越物質元素的影響。徹底研究這些創造複雜性的人可以輕易知道,這 Paramatma 是至尊存在 主 Krishna 的全體部分。
 +
 +《奧義書》中說,Jivatma(眾生)與 Paramatma(超靈)就像同一棵樹上的兩隻鳥。超靈使眾生執行過去行為的果報工作,但祂(Paramatma)與這些眾生的工作無關。
 +
 +一旦眾生停止以果報工作行事,並轉而服務於 主(Paramatma),並認識到祂的至高性,這樣的眾生立即從所有物質稱號的束縛中解脫,在純粹的狀態下進入被稱為 Vaikuntha 的神之王國!
 +
 +至尊人格神首 主 Krishna 在《博伽梵歌》的教導中,向 Arjuna 描述了祂的無數力量,並說 Arjuna 無需單獨了解所有這些不同力量,只需明白至尊人格神首以 Paramatma 的部分代表存在於這凡俗世界,以激發眾生的活動。
 +
 +**Bhisma**,Kurus 的老祖父,在生命最後階段躺在荊棘箭床上時,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向在場的 主 Krishna 祈禱,當時還有無數朋友、崇拜者、親戚和賢者。他說:「我親愛的 Krishna!我這樣理解,超靈 Paramatma 與每個眾生同居於同一身體中,只是你的部分代表,看似不同,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太陽是唯一的,但不會因錯覺認為它在不同地方、不同人的頭上單獨存在。同樣,祢是唯一的,卻看似在不同心中以不同方式存在。但當人們通過奉獻服務淨化,不再有分離存在的錯覺時,他們就能理解,至尊人格神首的超然名、形、質、娛樂及其無數全體部分和不同力量,都是祢人格單位的超然多樣性。」
 +
 +《柴坦尼亞傳記》的作者強烈強調,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就是 主 Krishna 本人。 主 Chaitanya 不是 主 Krishna 的 Prabhava 或 Vilasha 形態的擴展,而是 //Swayam Rupa Govinda//。除了 **Srila Krishnadas Kaviraj Goswami** 提供的相關經典證據外,還有無數聲明證實 主 Chaitanya 是至尊主本人。例如:  
 +(1) 《Chaitanya Upanishad》:「 主 Gour 是遍佈一切的超靈,至尊人格神首,以偉大的聖人和強大的神秘主義者形象出現,象徵超然活動,將在全世界傳播奉獻崇拜。」  
 +(2) 《Swetaswatara》:「祢是一切主之至尊主,一切半神人之神。祢是一切主人之主,一切至尊之至尊。祢受宇宙之首崇拜。祂是 Mahaprabhu,至尊人格神首,傳播超然啟迪。被稱為不變之光的輝煌是 主 的純粹光芒。當見者能在金色光芒的超然展現中看到至尊主。」  
 +(3) 《聖典博伽瓦譚》:「我們冥想於受 Shiva 和 Brahma 崇拜的 主,祂是一切賢者的最終庇護。祂消除出生的痛苦,並賜予奉獻者所渴望的一切。祂放棄了家庭生活,離開了連天界居民都崇拜的永恆伴侶,進入森林,為了拯救被物質能量針對的墮落靈魂。**Prahlad Maharaj** 說:『因此,我的 主,祢以人類、飛行者、賢者、水生生物等多重化身形態,消滅世界的敵人,以超然知識照亮世界。在 Kali 時代,祢有時以 Mahapurusha 出現,因此被稱為 Triyuga(僅在三個時代出現者)。』」  
 +(4) 《Krishna Jamala》:「我將在 Nabadwipa 的聖地以 Sachi Devi 之子的身份出現。」  
 +(5) 《Vayu Purana》:「在 Kali 時代,Samkirtan 運動將被啟動,我將以 Sachi Devi 之子的身份降臨。」  
 +(6) 《Brahma Jamal》:「有時我以奉獻者的身份親自出現在世間,特別是在 Kali 時代的 Samkirtan 運動中,我以 Sachi 之子的身份出現。」  
 +(7) 《Ananta Samhita》:「至尊人格神首 主 Krishna,Shri Radharani 的生命,以 Jagannatha Misra 之子 Goura 的身份出現。」
 +
 +絕對真理是居住在超然自然中的絕對人格,祂充滿所有能量,作為 Narayana,幸運女神的 主,居住在那裡。  
 +所有韋達、Puranas、奧義書以及《聖典博伽瓦譚》這些啟示經典,一致宣稱絕對真理是唯一的至尊人格神首。  
 +至尊人格神首只能通過奉獻服務的光芒被覺悟,就像天界的半神人能親自見到太陽。  
 +俄羅斯人發射衛星試圖到達月球。每個行星都有其特定的氣候和物質安排影響。因此,必須有特定的身體結構才能到達特定行星。地球的居民可能到達月球,但天界居民甚至能到達作為火球的太陽。這對地球人來說不可能,但對天界的半神人來說是輕而易舉。這一切取決於身體的改變。  
 +因此,習慣於以實驗科學思想推測絕對真理而不參考超然創造的人,無法接近至尊人格神首。這種上升過程最終只能覺悟非人格的 Brahman 和局部 Paramatma,無法覺悟超然人格。  
 +然而,韋達中有許多關於絕對真理人格特徵的權威聲明,如下:  
 +(1) 《Ric Samheeta》(1.22.20):「只有 Aryans 才能永遠渴望至尊人格 Vishnu。至尊人格如太陽神,通過其不同光芒的能量遍佈四方。對不完美的肉眼來說,祂是非人格的。」  
 +(2) 《Narayanatharbasir Upanishad》:「一切皆從 Narayana 產生,由祂維持,歸於祂。因此,Narayana 是永恆存在的。無論現在存在或未來創造的一切,皆是 Narayana——一切皆是 Narayana,無他。」  
 +(3) 《Narayana Upanishad》:「一切從祂發出。整個宇宙皆從祂發出。」  
 +(4) 《Haya Shira Pancharatra》:「Hari 是至尊主。」  
 +(5) 《聖典博伽瓦譚》(11.3.34-35):「Brahman 和 Paramatma 是 Narayana 的同義詞。哦,精通超然知識的人,向祂致敬。祂是創造、維持和毀滅一切原因的原因。祂存在於顯現、非顯現和潛在的所有階段。身體和感官的所有功能,包括跳動的心臟,皆由祂引導,一切皆因祂而運作,因此祂是一切眾生的王。」
 +
 +因此,//Vishnu Tatwa// 至尊人格神首原本是人格,但根據見者的能力,祂被非人格地覺悟為 Brahman 或 Paramatma。最好的例子是閃耀的太陽及其圓盤中的人格存在。  
 +Narayana 與 主 Krishna 相同。它們實際上是一個人格,只是以不同方式展現;就像高等法院法官在辦公室和家中處於不同狀態。作為 Narayana,祂以四手展現,作為 Krishna,祂以雙手展現。當 **Brahma** 在對 主 Krishna 的牛群和玩伴的神秘行動後覺悟真相時,他說:  
 +「哦,我的 主!祢是一切世界的見證者。如果祢是每個眾生的超靈,祢不就是我的指導之父嗎?祢是 Narayana,因為祢是所有眾生的維持者。Narayana 是祢的全體部分。所有 //Purusha Avatars// 都是祢的超然全體部分,不受物質自然的影響。」  
 +**Brahma** 在 Vrindaban 的 主 Krishna 娛樂中感到困惑。當他恢復理智時,他在 主 面前感到羞愧,為偷牛和玩伴的冒犯行為道歉。他說:「我的 主,我從祢的臍部蓮花中誕生,因此我是祢的兒子,祢是我的父親。父親或母親從不認真對待孩子的冒犯。所以,請寬恕我,賜予我祢的祝福。」  
 +**主 Krishna** 諷刺地回答:「Brahma,你的父親是 Narayana。我只是一個牧牛男孩。你怎麼可能是我的兒子?」 **Brahma** 說:「我親愛的 主!祢不就是 Narayana 嗎?我可以說出祢成為原始 Narayana 的理由。祢是超靈,一切眾生的原因,居住在世俗和超然的創造中。」  
 +祢既是所有眾生的維持者和創造者,就像大地是陶罐的原因和維持者。//Nara// 意指眾生,//Ayana// 意指維持者。因此,祢原本是 //Narayana//。  
 +這其中的意義是,物質世界中的一切創造皆由物質自然三種模式的相互作用引起,因此被稱為物質產品。但還有不受這些物質模式影響的創造,稱為超然創造。在超然創造能量中,眾生的唯一職責是向至尊主提供愛的服務。與此相反,世俗的人在時間和空間的服从中為物質自然的模式服務。在超然的職責中,沒有二元性的快樂或痛苦之感。
 +
 +對於所有這些不同種類的眾生,Sankarshan 是原始原因,祂通過邊際力量展現所有這些 Jivas。其中一些受物質自然約束,其他則受靈性自然的保護。物質自然是靈性自然的條件性展現,就像煙霧是火的條件性階段。煙霧依賴於火,但在熊熊烈焰中沒有煙霧的位置。煙霧是干擾性的,而火是服務性的。在超然創造中,居民的服務精神以五種與至尊主的關係展現。至尊主是超然世界的中心享受者。而在物質世界中,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世俗快樂和痛苦的享受者。但所有這些不同種類的眾生都受至尊主的控制。因此,祂被稱為 Narayana。
 +
 +**Shri Brahma Ji** 還提出了其他理由支持他的結論,即 主 Krishna 是原始的 Narayana。他說,世俗世界中眾生的控制神是三個 //Purusha Avatars//。但 主 Krishna 展現的潛在能量遠比這些 //Purushas// 更廣泛。因此, 主 Krishna 是原始的父親和 主,通過不同的全體部分保護所有創造性展現。祂甚至維持眾生的恢復需求,因此無疑 主 Krishna 是原始的 Narayana。
 +
 +**主 Krishna** 是原始 Narayana 的第三個理由是,祂以 Paramatma 特徵居住在所有眾生的心中,無論是超然還是世俗的創造。作為 Paramatma,祂見證眾生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行動。 主 Krishna 知道一個眾生在過去數百千次出生中做了什麼。祂看到我們現在的行動,因此知道我們當前行動的結果將如何在未來實現。正如《博伽梵歌》中所述,當祂的目光投向物質能量時,整個宇宙情況即被創造。沒有祂的監督,任何事物都無法存在。因為祂甚至看到眾生的休息居所,祂成為原始的 Narayana。 **Brahma Ji** 的論點是,居住在每個眾生心中的 //Purusha//,以及作為 Garbhodaka Shayee Vishnu 休息的 //Purusha//,都是 主 Krishna 的全體部分。因此, 主 Krishna 無疑是原始的 Narayana。
 +
 +上述三個 //Purushas//(Karanabedhi Shayee Vishnu、Garbhodaka Shayee Vishnu 和 Kshirodaka Shayee Vishnu)與物質能量 Maya 有某種聯繫,因為物質宇宙由它們通過 Maya 創造。這三個 //Purushas// 居住在水中(Karana、Garbha 和 Khira),是一切事物的超靈。(Karanarnava Shayee Vishnu 是集體宇宙的超靈。Garbhodaka Shayee Vishnu 是集體眾生的超靈,Kshirodaka Shayee Vishnu 是所有個體實體的超靈。)因為它們都與物質能量的事務有某種聯繫,可以說它們對 Maya 有某種影響;但 主 Krishna 本人即使在最輕微的程度上也不受 Maya 的影響,祂處於純粹的超然地位。這種超然狀態被稱為 //Turiya// 或第四維度。這在《聖典博伽瓦譚》(11.15.16)中得到確認。
 +
 +至尊整體的現象展現以及一切事物的靈魂和因果本質,皆是負責物質創造的 //Purushas// 的稱號。超然地位超越這些稱號,因此被稱為第四維度的地位。
 +
 +但美妙的是,所有這些 //Purushas// 雖然與世俗事務接觸,但因其超然地位,永遠不會被稱為世俗的。
 +
 +這是 主 的特權。在《聖典博伽瓦譚》(1.11.38)中說,至尊主的地位確立,只因祂從不受任何物質條件的影響。即使是處於奉獻服務中的有條件靈魂,也因其超然地位而不受物質自然的影響。
 +
 +上述三個 //Purushas// 是 主 Krishna 的從屬擴展。Karnarnava Maha Vishnu 是主要的 //Purusha//,祂擴展為 Garbhodaka Shayee Vishnu 和 Kshirodaka Shayee Vishnu。這個 Karnarva Shayee Vishnu 是 Sankarshan 的擴展。第二個 //Purusha// 來自 Pradyumna,第三個 //Purusha// 來自 Aniruddha。四個主要的擴展,如 Sankarshan、Aniruddha、Pradyumna 和 Vasudeva,皆是 Vaikuntha 中 Narayana 的展現。而 Narayana 是 主 Krishna 的展現。但它們之間的潛能並無高下之分。
 +
 +從上述不同的聲明中, **Brahma** 的聲明—— 主 Krishna 是原始的 Narayana——無疑得到確認。這種 //Vishnu Tatwa// 的身份聲明是《聖典博伽瓦譚》中絕對真理的實質。在不同地方,這可用於理解絕對真理的本質!//Brahman//、//Paramatma// 和 //Bhagwan// 皆是 Krishna 的展現,但因知識不足,愚蠢的學者以不同方式解釋其含義。
 +
 +一些學者(根據 Mayavada 學派)認為 Narayana 是原始的至尊人格神首,Krishna 是祂的化身。這種結論源於 主 Krishna 僅有雙手,而 Narayana 有四手。這些知識貧乏的學者認為雙手少於四手,卻不知絕對特徵。對於這些知識貧乏的學者,《聖典博伽瓦譚》給出了恰當的回應。
 +
 +根據《聖典博伽瓦譚》(1.2.11),//Bhagwan// 是主要詞,非人格的 Brahman 或 Paramatma 是從絕對人格中推導出的兩個不同推論,如同政府和部長是從最高行政首腦推導出的。換句話說,這詩節的目的是展示絕對真理至尊人格神首(//Bhagwan//) 主 Krishna 以三種不同階段展現,即 //Brahman// 和 //Paramatma//,但它們皆相同。這一詩節足以擊敗知識淺薄者的錯誤論點。但《聖典博伽瓦譚》中還有其他詩節更令人信服地確認了上述聲明。《聖典博伽瓦譚》(1.3.28)的聲明明確否定了 主 Krishna 是 Vishnu 或 Narayana 的化身的觀念。祂是至尊人格神首,一切原因的至高原因。在這詩節中清楚說道,至尊人格神首,如 主 Rama、Nrsingha、Varaha 等,無疑屬於 Vishnu 群,但它們皆是原始至尊人格神首的全體部分或這些全體部分的不同特徵。但就 主 Krishna 而言,祂是原始的至尊人格神首。這一聲明由 **Srila Suta Goswami** 在 Namisaranya 解釋不同全體擴展時提出。事實上,他解釋了每一個這樣的擴展,並最終確立了 主 Krishna 的原初性。
 +
 +那些偏向接受 主 Krishna 為 Narayana 化身的人,可以通過修辭安排的聲明得到很好的回應。在修辭學中,句子的已知主語被稱為「主語」,未知的資格被稱為「述語」。例如,若說「這個婆羅門是學者」,則婆羅門是已知的主語,因此句子首先提出主語,其學者的資格隨後。這種資格被稱為述語。但沒有人會先提出資格而不提主語。這種不謹慎的聲明——先提出資格而不知合格者——毫無意義。
 +
 +在《聖典博伽瓦譚》(1.3.28)的聲明「//Eteh Chamsha Kala Pumsha//」等中,//Eteh// 意指所有這些,即在此之前提到的所有化身皆是已知的,因此 //Eteh// 是主語。它們成為至尊人格神首化身的宣告之前未知,因此是句子的述語。最初,Krishna 也被視為化身之一,但為了特別區分祂,說祂是至尊人格神首本人。這一事實在後來揭示,屬於述語順序。這是修辭系統,明確指示 主 Krishna 是原始的至尊人格神首。//Krishnas tu Bhagawan Sayam// 或「 主 Krishna 是原始的至尊人格神首」不可能有其他含義。如果事實是 Narayana 是原始的至尊人格神首,則 **Srila Suta Goswami** 的聲明會不同。 主 Krishna 無疑是原始的至尊人格神首,毫無疑問。
 +
 +《聖典博伽瓦譚》的聲明皆是超然的聲音,以梵文記錄。它們是 **Srila Vyasdeva** 在完美覺悟後的啟示聲明,因此不存在錯誤、錯覺、欺騙或感官不完美的缺陷。有條件靈魂與解放靈魂的區別在於,有條件靈魂必定會犯錯、被錯覺迷惑、具有欺騙他人的意識,並受不完美感官驅使。 **Srila Vyasdeva** 不會有這些缺陷。修辭安排的錯誤絕不會由 Vyasdeva 這樣的人犯下。除非我們接受這一事實,否則從啟示經典中得不到幫助。
 +
 +//Swayam// 意指原始人格。此處特意使用 //Swayam// 一詞。原始至尊人格神首 主 Krishna 以全體形式擴展自己,當然,所有這些全體部分皆成為至尊人格神首。
 +
 +至尊人格神首、祂的全體部分或祂的自我覺悟奉獻者,皆處於超然地位。因此,他們不會被任何錯誤知識誤導。他們不會因錯覺接受一物為另一物,或說或聽到與真實不同的東西。這樣的解放之人或人格不會被誘導以任何行動欺騙他人。他們的感官也不會因不當行動而有缺陷,例如視覺器官無法看到最微小的粒子,或因黃疸病而看到一切皆黃。他們也能聽到遠方的信息,甚至無需收音機的幫助。
 +
 +至尊人格神首的化身安排就像從一盞燈點燃另一盞燈。從一盞燃燒的燈,你可以點燃無數其他燈,它們不遜於原始燈。但你仍需考慮原始燈。這是至尊人格神首與祂無數化身的地位。
 +
 +通過對 Krishna 和 Narayana 的超然展現分析,《聖典博伽瓦譚》明確確立了 主 Krishna 是原始的至尊人格神首。《聖典博伽瓦譚》(2.10.1-2)說,該經典中涉及十個主題。其中第十個是實體,其餘九個是從實體衍生的類別。實體是 主 Krishna 本人或超然,其餘九個如下所述的不同類別。它們如下:  
 +(1) //Sarga//:五種元素、五種感官知覺、十種感官、心智、意識、自我。這些的結合是宇宙展現,包括其超然的原始形式。  
 +(2) //Visarga//:從宇宙之主 Brahma 的直接創造,稱為 Brahmanda。  
 +(3) //Sthiti//:由至尊人格神首維持。Brahma 是宇宙的建造者,Shiva 是破壞者,但 Vishnu 是維持者。  
 +(4) //Poshana//:對奉獻者的特別關懷。國王維持他的王國並照顧臣民,但他對家庭成員有特別的關注。同樣,至尊人格神首對完全臣服於祂的奉獻者有特別的關懷。這被稱為 //Poshana//(家庭維持)。  
 +(5) //Uti//:創造的衝動或主動力,是根據時間、空間和對象的需要進行發明的根源。  
 +(6) //Manvantara//:為渴望完善人類生活的眾生提供的規範原則。《Manu Samhita》中描述的 Manu 規則是這種完善方式的指導。  
 +(7) //Ishakatha//:關於至尊人格神首、祂在地球上的降臨、祂的奉獻者及其代理人的活動等的經典信息。任何涉及這些主題的經典對人類生活的進步至關重要。  
 +(8) //Nirodhe//:結束所有用於創造的潛在能量。這些潛能從至尊人格神首發出,祂永遠睡在 Karana 海洋中。隨著祂的呼吸,宇宙創造被展現並在適當時候結束。  
 +(9) //Mukti//:解放被困在粗糙和微妙身體及心智覆蓋中的有條件靈魂。//Mukti// 是眾生從所有物質影響中解脫的階段。  
 +(10) //Ashraya//:超然或 //Summum Bonum//,一切從祂發出,一切依於祂,一切融入其中,是絕對的整體超靈。
 +
 +在《聖典博伽瓦譚》第十章中,絕對至尊人格神首,即上述十個主題中的第十個主題,是完全臣服靈魂的至高安息處,因為祂是超然的。在《聖典博伽瓦譚》(2.10.2)中,這 //Summum Bonum//,名為 主 Krishna,受到崇拜致敬。
 +
 +為了區分這第十超然,精通描述《聖典博伽瓦譚》的大賢者們,非常用心通過直接敘述或間接故事等方式,詳細闡述了上述九個類別。其真正目的是為了完美地認識絕對超然 主 Krishna。換句話說,物質和靈性創造皆依於 主 Krishna 的身軀。
 +
 +這至尊超然或 //Summum Bonum//,按照其自然順序和超越人類推測思維範圍的力量,永遠以四種超然特徵同時存在:祂的人格、祂的非人格光輝、祂的潛在部分(眾生)以及一切原因的主因。整體可比喻為太陽,以四種特徵存在:太陽神的人格、其閃耀球體的光輝、圓盤外的太陽光芒及其在諸多物體上的反射。我們試圖通過有限的認知努力來證實超然絕對真理的存在是不可達的。祂超越我們有限的推測思維。但在誠實尋求真理時,我們必須承認祂的力量是我們微小大腦無法想像的。俄羅斯衛星需要世界上眾多偉大科學家的智慧,但科學家們仍面臨許多困惑的問題,甚至在物質創造的基礎知識上也感到迷茫。這種物質知識遠遠不及靈性自然,因此絕對真理的行為和安排無疑是不可思議的。祂的力量被提及為三種主要力量:內在、外在和邊際。通過祂的內在力量,至尊人格神首以其原始形態展現靈性宇宙,稱為永恆的 Vaikuntha loka,即使物質宇宙毀滅後也永遠存在。通過祂的邊際力量,祂擴展自己為部分和片段的眾生,就像太陽光芒散佈四方。最後,通過祂的外在力量,祂展現物質創造,就像太陽光芒創造霧氣。物質創造只是永恆 Vaikuntha 自然的另一種扭曲反射。這種絕對真理的潛在能量在《Vishnu Puranam》中也有描述,其中眾生被描述為與內在力量品質相等,而外在力量由一切原因的主因控制。Maya 或幻象能量誤導眾生,如同霧氣誤導路人進入光中。雖然 Maya 力量在品質上低於邊際力量的眾生,但她仍有控制部分眾生的力量,就像霧氣可覆蓋部分太陽光芒,但無法覆蓋太陽。被這幻象能量覆蓋的眾生被分為不同種類,從微不足道的螞蟻到宇宙建造者 Brahma。//Pradhan// 或一切原因的主因在非人格視野中不是別的,正是至尊主,祂在內在力量中被面對面看到,通過祂不可思議的力量呈現全遍的物質形態。在最終的結果中,內在、外在和邊際三種力量雖然本質上是一體的,但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作用,就像同一電能可在不同條件下產生冷和熱。外在或邊際力量的條件只是相對的,但在原始內在力量中沒有這樣的條件,也不可能有外在力量的條件重現於邊際力量或反之。能理解至尊主所有這些能量複雜性的人不再受知識貧乏影響而成為實證非人格主義者。
 +
 +現在,《柴坦尼亞傳記》的作者轉向描述至尊人格神首 Krishna 在祂無數擴展中的特徵。祂主要以兩種形式擴展:Vilas 和 Prakash。Prakash 形式分為 //Prabhava// 和 //Baibhava//,即與 主 Krishna 完全潛能相同的形式和潛能較少的形式。//Prabhava// 與力量相關,而 //Baibhava// 與卓越相關。這種潛能的 //Prabhava// 展現也有兩種:一種是外在特徵,另一種是臨時的。例如,Mohini、Hansa、Sakla 的展現是臨時的,僅在特定時代存在。其他 //Prabhava// 在物質評估中不太著名,例如 Dhanwantari、Rishava、Vyas、Dattatreya、Kapila。//Baibhava Prakash// 的例子包括 Kurma、Matsa、Nara Narayan、Varaha、Hayagriva、Prishnigarva、Valadeva、Vibhu、Yajna、Satyasena、Hari、Vaikuntha、Ajita、Vamana、Sarbabhouma、Rishava、Viswa、Dharmasetu、Sudhama、Jogeswar、Vrihatvani 等。
 +
 +Vilas 形式有十六種。  
 +化身有兩種://Shaktavesh//(授權)和 //Amsa//(部分)。這些化身也屬於 //Prabhava// 和 //Baibhava// 展現的範疇。授權化身的特徵也是如此。童年和少年是至尊人格神首的兩個特殊特徵。但永久特徵是青春期。原始至尊人格神首 主 Krishna 永遠以青春期的永恆形態受到崇拜。
 +
 +換句話說,至尊人格神首以六種不同特徵展現自己:(1) //Prabhava//、(2) //Baibhava//、(3) 授權化身、(4) 部分化身、(5) 童年、(6) 少年。這些被稱為祂的六種主要娛樂。因此,至尊人格神首 主 Krishna,永遠處於青春期特徵,享受祂的超然傾向。這些六種特徵又分為無數的 //Vishnu Tatwa// 或至尊人格神首的特徵。Jivas 或眾生也是分化的部分和片段。它們皆是一無二的至尊人格神首的多樣性。
 +
 +同樣,祂的力量也有多種展現。就祂的內在力量(//Chit Sakti// 和 //Antaranga Sakti//)而言,它在超然的 Vaikunthas 宇宙中展現多樣性。除了我們自己,還有無數解放的眾生與至尊人格神首在其無數特徵中交往。就物質宇宙而言,它是外在能量的展現,其中有條件的眾生被提供自由,在離開這物質軀體後回到至尊人格神首。
 +
 +在《Swetaswatara Upanishad》(第六章,8)中,我們得到以下信息:「至尊主是唯一的,無二。祂無需親自做事,因為無人與祂平等,也無人比祂偉大。祂擁有不同名稱的無限力量,無需向任何人學習祂的力量和表現,因為一切皆在祂內,作為自主屬性。」
 +
 +因此, **Srila Kaviraj Goswami** 斷言,所有上述擴展及不同力量皆從 主 Krishna 發出,祂是絕對超然。雖然宇宙從 //Purushavataras// 發出,但這些 //Purushas// 也是從 主 Krishna 發出。在所有啟示經典中,Krishna 被明確宣稱為原始至尊人格神首,特別是在 **Brahma** 的《Brahma Samhita》(5.1)中確認:  
 +「 主 Krishna 是超然喜樂和知識的永恆人格形態,是原始的神首。祂 Govinda 是能為感官提供所有超然快樂的人格,是一切人格之首,一切原因的主因。」
 +
 +因此,任何深入研究經典的學者,無需猶豫即可接受 主 Krishna 為至尊人格神首。如果這樣的學者在這問題上爭論,無疑是為了激怒對方。
 +
 +**主 Krishna**,Braja 王之子,至尊主,作為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降臨。因此,無需多言,Chaitanya Gosain 是絕對真理的最終展現!如果祂(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被宣稱為 Kshiroda Shayee Vishnu,毫無奇特之處。如果奉獻者以任何全體擴展的名稱稱呼至尊主,也無矛盾。因為在原始至尊人格神首中,所有這些類別皆包含在內。每個人都可以以任何一個名稱稱呼祂。
 +
 +在《Sri Chaitanya Bhagwat》(第六章,45)中說:「我睡在乳海中,但被 Advaita Prabhu 的呼喚喚醒。」這指的是 Kshiroda Shayee Vishnu。
 +
 +在《Laghu Bhagabatamritam》中說:「根據與原始主 主 Krishna 的親密關係,祂在 Puranas 中以不同名稱被描述。有人稱祂為天皇 Indra 的弟弟(Upendra),有人稱祂為 Kshirodasayee Vishnu,有人稱祂為千頭的 Sesha Naga,有人稱祂為 Vaikuntha 之主,等等。」
 +
 +因此,所有這些不同奉獻者的聲明皆真,毫無矛盾。《柴坦尼亞傳記》的作者以極大的謙卑懇求所有讀者,俯身於讀者腳下,請求他們全神貫注地聆聽這些關於絕對真理的結論性論點。沒有人應在接受這些關於 Krishna 的結論性論點上落後。因為只有通過了解這些,一個人才能成為完美認識 Krishna 的人。
 +
 +許多人學習《博伽梵歌》,但由於對 Krishna 的知識不完美,他們誤解祂,認為祂是普通的歷史人物。他們不應如此。他們必須特別小心理解關於 Krishna 的真相。由於懶於確切了解 Krishna,人們在奉獻崇拜上被誤導。為了宣稱自己是高級奉獻者,他們模仿解放靈魂有時展現的超然行為。雖然思想和論證是引導未啟迪者的最適合過程,但對於奉獻服務的新手來說,必須始終通過啟示經典、真誠奉獻者和靈性導師的眼光來理解 Krishna。除非從這些權威來源聆聽關於 主 Krishna 的一切,否則無法在 主 Krishna 的奉獻崇拜中取得進展。在啟示經典中,有九種達成奉獻服務的方式,其中首要的是從權威來源聆聽。奉獻崇拜的種子若不通過聆聽和唱誦的過程澆灌,無法發芽。聆聽意味著順從地接受來自靈性先進者的超然信息,唱誦意味著將同樣的信息重複給他人,為自己及聽眾的益處。當 **Brahma** 描述純粹奉獻者的情況時,那些從實證哲學和果報行動中解放的人,他推薦從奉獻道路上的人聆聽。遵循這些解放靈魂的足跡,這些能振動真實超然聲音的人,能引領一個人到達最高奉獻崇拜狀態,稱為 //Mahabhagbat//。在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對 Sanatan Goswami 的教導中,我們得知,精通從啟示經典得出結論並完全臣服於 主 事業的人,實際上能將他人從物質存在的束縛中解救出來。 **Srila Rupa Goswami** 在《Upadesha Mrita》中給出了類似的建議。他建議,為了在奉獻服務中快速進展,應積極且堅毅地執行啟示經典中規定的職責,並由靈性導師確認。這些活動通過接受解放靈魂的道路和與純粹奉獻者的交往而豐富。
 +
 +有些人模仿之前的 Acharyas,卻不遵循其原則,為了宣傳自己是高級 Vaishnava。這樣的模仿奉獻者在《聖典博伽瓦譚》中被譴責為「石心」。 **Srila Viswanath Chakrabarty Thakur** 對這種「石心」註釋如下:  
 +「那些練習在外在眼中流淚而內心毫無改變的人,其心應被稱為石心。這樣的人,內心無改變,被稱為最低等的奉獻者;對於這種最低等的奉獻者,通過人工練習流淚總是被譴責。」
 +
 +上述提及的內心改變通過對不利於奉獻道路的一切感到不情願而顯現。為了創造這種內心改變,關於 主 Krishna 及其力量的結論性討論是絕對必要的。否則,虛假奉獻者的假淚會誤導。有些人認為,僅僅流淚而無實際的內心改變,就能引領一個人到達超然層次。但這種做法若無超然覺悟,只是徒勞。虛假奉獻者雖然缺乏超然知識的結論,卻認為僅靠人工流淚就能解救自己。還有其他虛假奉獻者認為,研究之前 Acharyas 的書籍並不可取,就像研究枯燥的實證哲學家一樣。但 **Srila Jiva Goswami** 在六部名為 //Sat Sandarbha// 的論著中闡述了這些 Acharyas 的結論。缺乏結論性決定的虛假奉獻者,因缺乏接受奉獻服務有利指引的熱情,無法達到純粹奉獻階段。這樣的虛假奉獻者模仿非人格主義者,將奉獻服務的行為視為普通的果報行動。
 +
 +因此,只有通過了解 主 Krishna 的結論性決定,才能認識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的榮耀。這種結論性決定通過對 Acharya 結論的真誠研究而得到加強。
 +
 +《柴坦尼亞傳記》的作者希望引入關於 主 Krishna 的結論性決定,以真實了解 主 Chaitanya Mahaprabhu 的榮耀。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