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vedas_source [2024/11/10 08:01] – host | vedas_source [2024/11/10 08:07]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8: | 行 8: | ||
要認識韋達經,先要認識其三項源頭: | 要認識韋達經,先要認識其三項源頭: | ||
- | Sruti-prasthana | + | == Sruti-prasthana |
神訓經、神示經、或天啟經;sruti 為 “聆聽” 的意思,因此這類源的經典須以聆聽方式得之。這類源的經典包括 | 神訓經、神示經、或天啟經;sruti 為 “聆聽” 的意思,因此這類源的經典須以聆聽方式得之。這類源的經典包括 | ||
- 韋陀四經 | - 韋陀四經 | ||
- Rg | - Rg | ||
- | | + | |
- | - | + | - Sama |
- | - | + | - Yajur |
- 奧義書 | - 奧義書 | ||
- 森林書 | - 森林書 | ||
- 讚歌 | - 讚歌 | ||
- | Smrti-prasthana | + | == Smrti-prasthana |
- | 聖傳經,smrti 意思是記憶,這源經典是聖者及哲人的補充附加的文獻。這源的經典包括六系韋陀知識、摩訶婆羅多(包涵博伽梵歌)、羅摩衍拿等史書,往世書及摩奴法典。 | + | 聖傳經,smrti 意為記憶,這類源的經典是聖者及哲人為補充神訓經所編寫的附加文獻。這源的經典包括 |
+ | - 六系韋達知識、 | ||
+ | - 摩訶婆羅多(包涵博伽梵歌)、羅摩衍拿等史書, | ||
+ | - 往世書 | ||
+ | - 摩奴法典。 | ||
+ | == Nyayas-prasthana == | ||
+ | 理學經,nyaya 意思是邏輯、正理,故這源經典是依據邏邏輯,以吠壇多為終極。 | ||
- | Nyayas-prasthana | ||
- | 理學經,nyaya 意思是邏輯、正理,故這源經典是依據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