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 |||
lob_35 [2024/11/08 06:25] – host | lob_35 [2024/11/18 21:06]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fs x-large> | <fs x-large> | ||
\\ \\ | \\ \\ | ||
- | 人體生命的要義是要學習控制感官。沒有節制的感官享樂是人類處身物質束縛的主因。可是,愚蠢的人卻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追尋感官享樂。人們經年累月,日以繼夜的工作全為了追尋個人和伴侶的感官享樂。這些愚人沒有其他享樂的資料。尤其在無神論的社會裡,人類以文化、哲學的名義追求感官享樂,更接受感官享樂的追求為一切。這些沉溺於感官享樂的人稱為吝嗇者。 | + | {{: |
吝嗇者子女眾多,深受家庭生活的煎熬,同樣身受其苦的領導人卻奉勸他們採取家庭計劃措施。所謂家庭計劃即是採用人工方法去控制生育,也便不用控制個人的感官享樂,而控制生育即是殺害胚胎。這是謀殺,這是罪行,訓示經典記載了犯這項罪的人定要被打入地獄。 | 吝嗇者子女眾多,深受家庭生活的煎熬,同樣身受其苦的領導人卻奉勸他們採取家庭計劃措施。所謂家庭計劃即是採用人工方法去控制生育,也便不用控制個人的感官享樂,而控制生育即是殺害胚胎。這是謀殺,這是罪行,訓示經典記載了犯這項罪的人定要被打入地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