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lecture:bg:introduction23111968la [2025/08/29 22:01] hostlecture:bg:introduction23111968la [2025/08/29 22:02] (目前版本) host
行 265: 行 265:
  
  
---- 
- 
-  摘要:  
-1. **博伽梵歌的真諦**:  
-   《博伽梵歌》是韋達知識的精髓,應按 Śrī Kṛṣṇa 的指引接受,而非評註者的個人意見。Kṛṣṇa 是至尊人格神首,這由 Śaṅkarācārya、Śrī Caitanya Mahāprabhu 等權威及韋達文獻確認。  
- 
-2. **Kṛṣṇa 意識的核心**:  
-   Kṛṣṇa 意識是時時思念 Kṛṣṇa,通過各種活動讓自己記得 Kṛṣṇa。完美境界是無論看到什麼,都能聯繫到 Kṛṣṇa,這是瑜伽的最高成就(三摩地)。  
- 
-3. **Kṛṣṇa 是 Bhagavān**:  
-   Bhagavān 意為擁有六種富足(財富、影響力、力量、名聲、智慧、美貌、出離)的人。Kṛṣṇa 在這些方面無人能及,祂是至尊人格神首,展現了無比的財富、力量、美貌和智慧。  
- 
-4. **師徒傳承**:  
-   《博伽梵歌》必須通過師徒傳承(paramparā)接受,Śrī Kṛṣṇa 傳給太陽神,再傳至 Arjuna。自行解釋是不被接受的,靈性知識不能自己製造。  
- 
-5. **奉獻者的資格**:  
-   《博伽梵歌》是為 Kṛṣṇa 的奉獻者而設,Arjuna 因是奉獻者而被選中。非奉獻者無權解釋《博伽梵歌》,理解它的唯一資格是成為 Kṛṣṇa 的奉獻者。  
- 
-6. **五種關係**:  
-   奉獻者與 Kṛṣṇa 有五種關係:被動、主動、朋友、父母、愛人。Arjuna 以朋友身份與 Kṛṣṇa 相連,這是超越的友誼,與世俗不同。  
- 
-7. **永恆的關係**:  
-   每個生命與 Kṛṣṇa 有永恆的關係,只是被物質能量覆蓋而忘記。Kṛṣṇa 意識是喚醒這關係,讓人找到與 Kṛṣṇa 的連結,停止在物質世界尋找錯誤的關係。  
- 
-8. **Arjuna 的接受**:  
-   Arjuna 接受 Kṛṣṇa 為至高梵、無污染、至高享受者、永不出生、最偉大,不僅因他是朋友,而是基於 Nārada、Vyāsa 等權威的確認,以及對 Kṛṣṇa 的理解。  
- 
-9. **靈性與物質的區別**:  
-   物質意識以為“我是這個身體”,這是幻相(māyā)。《博伽梵歌》教導超越身體和心智,進入靈性意識,明白自己是靈魂,與 Kṛṣṇa 合作服務。  
- 
-10. **Rādhārāṇī 與靈性能量**:  
-    Rādhārāṇī 是靈性能量,物質能量如 Durgā 是異常狀態。Kṛṣṇa 意識是從物質能量的控制轉到靈性能量的控制下,服務 Kṛṣṇa 是生命的本性。  
- 
-11. **Kṛṣṇa 意識的實踐**:  
-    通過奉獻服務(bhakti),如頌唱 Kṛṣṇa 的名號(Hare Kṛṣṇa 曼陀羅),可滿足靈魂的真正需求,Kṛṣṇa 滿足時,奉獻者的感官也會滿足,這是 Kṛṣṇa 意識的秘密。  
- 
-12. **挑戰與使命**:  
-    Kṛṣṇa 意識運動挑戰錯誤的《博伽梵歌》解釋,呼籲人們放棄滿足感官的無意義追求,試著這輩子服務 Kṛṣṇa,喚醒與祂的永恆關係,實現靈性完美。 

本網站使用 Cookie。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在您的電腦上儲存 Cookie。此外,您確認已閱讀並瞭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如果您不同意,請離開本網站。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