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iso_12 [2024/11/02 21:53] – 建立 host | iso_12 [2024/11/08 07:42]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曼陀羅十二 ===== | ===== 曼陀羅十二 ===== | ||
+ | अन्धं तमः प्रविशन्ति येऽसम्भूतिमुपासते।\\ | ||
+ | ततो भूय इव ते तमो य उ सम्भूत्याँ रताः॥१२॥\\ | ||
+ | >andham tamah pravisanti | ||
+ | >ye sambhutim upasate | ||
+ | >tato bhuya iva te tamo | ||
+ | >ya u sambhutyam ratah | ||
- | andham tamah pravisanti | ||
- | ye sambhutim upasate | ||
- | tato bhuya iva te tamo | ||
- | ya u sambhutyam ratah | ||
- | andham--愚昧;tamah--黑暗;pravisanti--進入;ye--那些;asambhutim--半神人;upasate--崇拜;tatah--比那;bhuyah--更;iva--像那;te--那;tamah--黑暗;ye--誰;u--也;sambhutyam--在絕對中;ratah--從事於。 | ||
- | 譯文 | ||
- | 那些膜拜半神人的人,墮進黑暗無邊的愚昧境地,那些膜拜絕對真理非人性一面的人則更甚。 | ||
- | 要旨 | ||
- | 梵文asambhuti一字是指那些不能獨立存在的人,Sambhuti是具有絕對性格的首神。它絕對不依靠任何事物。在《博伽梵歌》中,具有絕對性格的首神--聖主奎師那宣稱: | ||
- | " | ||
- | 哲學家、偉大聖者、玄秘者試圖用渺小的腦袋分辨" | ||
- | 這些心智推敲家並不知道奎師那是具有絕對性格的首神,非人格性的梵只是它超然身體的燦爛光芒,超靈是它的遍存萬有的代表;他們更不知道奎師那永恆的形像,品質超然、全知、喜樂無極。從屬的半神人和聖賢知識不完整,以為奎師那只是一位大能的半神人,梵光才是絕對真理。皈依了奎師那的奉獻者,給奎師那作純粹的奉獻服務,便能明白奎師那是絕對的人,一切都流衍自它。這些奉獻者不斷向奎師那--萬物的源頭,作出愛心服務。 | ||
- | 《博伽梵歌》(7.20)有雲:受迷惑了的眾生,為追求感官享樂的欲望驅使,崇拜半神人,祈求短暫的滿足,短暫的慰藉。因此,只有沒有智慧的人才會憑藉半神人的大能,解決短暫的困難。生物體被物質能量捆綁,他必須完全從物質的束縛中擺脫,才能夠達到無極喜樂,生命永恆和知識完全的靈性境界。在《博伽梵歌》(7.23)中也說:崇拜半神人,便到半神人的星宿去。崇拜月亮,便到月亮去;崇拜太陽;便到太陽去。現代科學家試圖憑藉火箭到月球探險,但這並不是一項新的嘗試。人類知覺發展到頗高的層次,很自然會有往外大空游歷的傾向。到達其他星宿的方法可能是以太空船,帶著神秘力量,或崇拜半神人來達到。韋達經記載:人能夠以上述方法中的任何一種到達其它星宿。而最普通的途徑是崇拜掌管某星球的半神人。可是,這個物質宇宙裡所有的星宿都是短暫的居所,唯一永恆的星體便是無憂星(Vaikunthalokas)。這些恆星在靈性的天空,由具有性格的首神親自主宰。在《博伽梵歌》有載:" | ||
- | 《至尊奧義書》指出,人無論以什麼方法浮游在物質星系裡,始終也是在宇宙最黑暗的區域。整個宇宙被龐大的物質元素遮蓋,就好像椰子被外殼遮蓋-樣。宇宙的遮蓋封閉一切,裡面是無邊的黑暗,所以需要太陽、月亮等來照明。宇宙之外是龐大無比的梵光擴展,滿布著無憂星宿。在梵光中最高的恆星是至尊性格首神--主奎師那。祂自己居住的奎師那珞珈。主奎師那永不離開奎師那珞珈。雖然由在那裡與祂永恆的伙伴居住。但對整個物質及靈性的宇宙展示卻無所不知。這一點已經在曼陀羅四中解釋過。主就像太陽,無處不在。然而祂仍處於某一處地方,就好像太陽處於它不變的軌道上一樣。 | ||
- | 人生的問題不會因為到了月球便能夠解決。有很多偽裝的崇拜者為求聲名而成為宗教家,這些偽裝宗教家並不想脫離這個宇宙,到達靈性天空,只想搬上" | ||
- | 愚昧的偽裝宗教家和直按誹謗韋達訓示,自稱為" | ||
- | 主說人一旦以奉獻服務--接近性格首神的唯一途徑--接近祂,便能完全免於生與死的捆縛。換句話說,知識及棄絕之途使人從物質力量的魔爪中解脫出來。偽裝的宗教家沒有知識。也沒有棄絕物質業報,他們以利他主義、人道主義為名,假托宗教原則為名,在物質捆縛的黃金枷鎖下過活。他們以虛假的宗教情操,上演奉獻服務,卻同時沉溺於各類不道德的活動。這樣,他們便冒稱" | ||
- | 這些無賴是人類社會中最危險的分子。因為沒有制訂宗教標准原則的政府,他們便可以為所欲為,沒有人把他們繩之於法。可是,他們並不能逃脫至高無上的律法。至尊主很清楚地在《博伽梵歌》(16.19-20)宣言,那些穿著宗教傳道家外衣的邪惡者會掉進地獄中最黑暗的深淵。《至尊奧義書》證實,那些偽裝的宗教家,以宗教傳道者的身份自居,只為滿足感官享樂的追求,在這場扮演宗教家的戲演完之後便墮進宇宙之內最醜惡的地方。 | ||
- | |||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譯文 == | ||
+ | 那些膜拜半神人的人,墮進黑暗無邊的愚昧境地,那些膜拜絕對真理非人性一面的人則更甚。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 | ||
+ | \\ \\ | ||
+ | 哲學家、偉大聖者、玄秘者試圖用渺小的腦袋分辨" | ||
+ | \\ \\ | ||
+ | 這些心智推敲家並不知道奎師那是具有絕對性格的首神,非人格性的梵只是它超然身體的燦爛光芒,超靈是它的遍存萬有的代表;他們更不知道奎師那永恆的形像,品質超然、全知、喜樂無極。從屬的半神人和聖賢知識不完整,以為奎師那只是一位大能的半神人,梵光才是絕對真理。皈依了奎師那的奉獻者,給奎師那作純粹的奉獻服務,便能明白奎師那是絕對的人,一切都流衍自它。這些奉獻者不斷向奎師那--萬物的源頭,作出愛心服務。 | ||
+ | \\ \\ | ||
+ | 《博伽梵歌》(7.20)有雲:受迷惑了的眾生,為追求感官享樂的欲望驅使,崇拜半神人,祈求短暫的滿足,短暫的慰藉。因此,只有沒有智慧的人才會憑藉半神人的大能,解決短暫的困難。生物體被物質能量捆綁,他必須完全從物質的束縛中擺脫,才能夠達到無極喜樂,生命永恆和知識完全的靈性境界。在《博伽梵歌》(7.23)中也說:崇拜半神人,便到半神人的星宿去。崇拜月亮,便到月亮去;崇拜太陽;便到太陽去。現代科學家試圖憑藉火箭到月球探險,但這並不是一項新的嘗試。人類知覺發展到頗高的層次,很自然會有往外大空游歷的傾向。到達其他星宿的方法可能是以太空船,帶著神秘力量,或崇拜半神人來達到。韋達經記載:人能夠以上述方法中的任何一種到達其它星宿。而最普通的途徑是崇拜掌管某星球的半神人。可是,這個物質宇宙裡所有的星宿都是短暫的居所,唯一永恆的星體便是無憂星(Vaikunthalokas)。這些恆星在靈性的天空,由具有性格的首神親自主宰。在《博伽梵歌》有載:" | ||
+ | \\ \\ | ||
+ | 《至尊奧義書》指出,人無論以什麼方法浮游在物質星系裡,始終也是在宇宙最黑暗的區域。整個宇宙被龐大的物質元素遮蓋,就好像椰子被外殼遮蓋-樣。宇宙的遮蓋封閉一切,裡面是無邊的黑暗,所以需要太陽、月亮等來照明。宇宙之外是龐大無比的梵光擴展,滿布著無憂星宿。在梵光中最高的恆星是至尊性格首神--主奎師那。祂自己居住的奎師那珞珈。主奎師那永不離開奎師那珞珈。雖然由在那裡與祂永恆的伙伴居住。但對整個物質及靈性的宇宙展示卻無所不知。這一點已經在曼陀羅四中解釋過。主就像太陽,無處不在。然而祂仍處於某一處地方,就好像太陽處於它不變的軌道上一樣。 | ||
+ | \\ \\ | ||
+ | 人生的題不會因為到了月球便能夠解決。有很多偽裝的崇拜者為求聲名而成為宗教家,這些偽裝宗教家並不想脫離這個宇宙,到達靈性天空,只想搬上" | ||
+ | \\ \\ | ||
+ | 愚昧的偽裝宗教家和直按誹謗韋達訓示,自稱為" | ||
+ | \\ \\ | ||
+ | 主說人一旦以奉獻服務--接近性格首神的唯一途徑--接近祂,便能完全免於生與死的捆縛 | ||
+ | 換句話說,知識及棄絕之途使人從物質力量的魔爪中解脫出來。偽裝的宗教家沒有知識。也沒有棄絕物質業報,他們以利他主義、人道主義為名,假托宗教原則為名,在物質捆縛的黃金枷鎖下過活。他們以虛假的宗教情操,上演奉獻服務,卻同時沉溺於各類不道德的活動。這樣,他們便冒稱" | ||
+ | \\ \\ | ||
+ | 這些無賴是人類社會中最危險的分子。因為沒有制訂宗教標准原則的政府,他們便可以為所欲為,沒有人把他們繩之於法。可是,他們並不能逃脫至高無上的律法。至尊主很清楚地在《博伽梵歌》(16.19-20)宣言,那些穿著宗教傳道家外衣的邪惡者會掉進地獄中最黑暗的深淵。《至尊奧義書》證實,那些偽裝的宗教家,以宗教傳道者的身份自居,只為滿足感官享樂的追求,在這場扮演宗教家的戲演完之後便墮進宇宙之內最醜惡的地方。 | ||
+ | </ | ||
+ | <- iso_11|上一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