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iso_11 [2024/11/05 01:20] – host | iso_11 [2024/11/08 06:49]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曼陀羅十一 ===== | ===== 曼陀羅十一 ===== | ||
+ | विद्यां चाविद्यां च यस्तद्वेदोभयँ सह।\\ | ||
+ | अविद्यया मृत्युं तीर्त्वा विद्ययाऽमृतमश्नुते॥११॥\\ | ||
+ | >vidyam cavidyam ca yas | ||
+ | >tad vedobhayam saha | ||
+ | > | ||
+ | > | ||
- | vidyam cavidyam ca yas | ||
- | tad vedobhayam saha | ||
- | avidyaya mrtyum tirtva | ||
- | vidyayamrtam asnuye | ||
+ | == 字譯 == | ||
- | vidyam--真正的知識;ca--和;avidyam--無知;ca--和;yah--一個人;tat--那;veda--知道;ubhayam--兩者;saha--同時地;avidyaya--由無知的培養;mrtyum--重復的死亡;tirtva--超然的;vidyaya--由知識的培養;amrtam--不死的境界;asnute--享受。 | + | <fs medium>vidyam--真正的知識;ca--和;avidyam--無知;ca--和;yah--一個人;tat--那;veda--知道;ubhayam--兩者;saha--同時地;avidyaya--由無知的培養;mrtyum--重復的死亡;tirtva--超然的;vidyaya--由知識的培養;amrtam--不死的境界;asnute--享受。</ |
- | 譯文 | + | == 譯文 |
人若能在培育無知(物質知識)的時候,求取超然知識。深究二者,才能超越重復的生與死,不為所擾,享永生的福樂。 | 人若能在培育無知(物質知識)的時候,求取超然知識。深究二者,才能超越重復的生與死,不為所擾,享永生的福樂。 | ||
- | 要旨: | + | == 要旨 |
- | 自開天劈地以來,活在物質世界的人都曾渴求得到永恆的生命,可是,自然定律是這樣的殘酷,沒有人能幸免一死。事實上,沒有人想死,也沒有人想衰老,承受病痛之苦,但在自然定律下,沒有人能免於生、老、病、死。物質進步也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物質科學只能發明核子彈。卻不能夠發明任何東西,可以使人免於生、老、病、死。 | + | <fs medium>自開天劈地以來,活在物質世界的人都曾渴求得到永恆的生命,可是,自然定律是這樣的殘酷,沒有人能幸免一死。事實上,沒有人想死,也沒有人想衰老,承受病痛之苦,但在自然定律下,沒有人能免於生、老、病、死。物質進步也解決不了這些問題。物質科學只能發明核子彈。卻不能夠發明任何東西,可以使人免於生、老、病、死。 |
- | 從宇宙古史的記載,我們得知有一位物質方面異常進步的國王,名叫希冉耶卡施普。他愚昧得以無知為力量,以為藉著自己苦苦經營得來的物質所有,便可以征服死亡。他於是苦修冥想。從那種冥想練來的秘力是這樣厲害,令宇宙中各星宿的居民都聞風喪膽。他修行的功力迫使創造宇宙的半神人布茹阿瑪(梵王)也要來到他的跟前。他便要求布茹阿瑪賜他不死。布茹阿瑪無從賜與他這個祝福,因為就算他是這個物質世界的創造者,所有星宿都在他的統領之下,卻也難免一死。《博伽梵歌》(8.17)證實,布茹阿瑪壽命極長,但這並不是說他不用死。" | + | \\ \\ |
- | 這裡要指出那些窮費心思,籌謀大計,就算是最有力量的物質主義者的希冉耶卡施普也不能免於一死。現今的物質主義者更不用說了。他們跟往昔的希冉耶卡施普相比,渺少異常。他們的計劃,步步都受挫折,又能做出些什麼呢? | + | |
- | 《至尊奧義書》訓諭我們,不要只為了掙扎求存而窮盡心力。每個人為了生存,在苦苦掙扎,但物質自然定律是這樣嚴酷,無人能夠超越,人要達到永恆的生命,得有回歸首神的預備。 | + | 從宇宙古史的記載,我們得知有一位物質方面異常進步的國王,名叫希冉耶卡施普。他愚昧得以無知為力量,以為藉著自己苦苦經營得來的物質所有,便可以征服死亡。他於是苦修冥想。從那種冥想練來的秘力是這樣厲害,令宇宙中各星宿的居民都聞風喪膽。他修行的功力迫使創造宇宙的半神人布茹阿瑪(梵王)也要來到他的跟前。他便要求布茹阿瑪賜他不死。布茹阿瑪無從賜與他這個祝福,因為就算他是這個物質世界的創造者,所有星宿都在他的統領之下,卻也難免一死。《博伽梵歌》(8.17)證實,布茹阿瑪壽命極長,但這並不是說他不用死。" |
- | 回歸首神的程序是一門非比尋常的知識,須從啟示經典《韋達經》處學習,如奧義諸經(Upanisads)、終極韋達經(Vedanta-sutra)、《博伽梵歌》(Bhagavad-gita)、聖《博伽瓦譚》(Srimad-Bhagavatam)等等。人要一生快樂,要在離開這個物質身體達到永恆,快樂的生活,須要細讀這些聖典,從而獲得超然的知識。受條件限制的生物。忘記了他與神的永恆關系,誤以為他誕生的地方便是一切,但在這些地方,他又可以活上幾年?主出於祂的仁慈,在印度傳揚上述的經典,也在別的地方傳揚其他的經典,為的是要喚醒善忘的人類,這個物質世界並不是他們的家。生物是屬靈的個體,只有回到靈性的家園,他才會快樂。 | + | \\ \\ |
- | 具有性格的首神自祂的王國,遣派祂的忠僕,傳揚布道讓人回歸首神的訊息。有時主親自到來傳揚布道。一切生物都是祂寵愛的兒子--祂的所屬個體。神看到我們恆常在這物質境地受苦,祂比我們更覺得難過。物質境地的苦惱間接地提醒我們。我們跟滿是死物的物質世界全不協調。明智的生物體通常會吸取這點提示,在生活的時候,同時培育超然知識。人體生命是培育靈性知識的最佳機會,人若不善用這人體生命的機會,便是人類的渣滓。 | + | |
- | 無知的道路,為求感官享樂,提高物質知識只是重復走向生與死的路。屬靈的生物體永無生死。生與死只適用於靈魂的外殼--身體。死亡好比除去外衣,誕生好比穿上外衣。愚蠢的人類沉迷於無知的培育,並不在乎這殘酷的生死過程,反而被假像的魔力迷惑,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同一樣的事,沒有從自然定律獲取絲毫教訓。 | + | 這裡要指出那些窮費心思,籌謀大計,就算是最有力量的物質主義者的希冉耶卡施普也不能免於一死。現今的物質主義者更不用說了。他們跟往昔的希冉耶卡施普相比,渺少異常。他們的計劃,步步都受挫折,又能做出些什麼呢? |
+ | \\ \\ | ||
+ | 《至尊奧義書》訓諭我們,不要只為了掙扎求存而窮盡心力。每個人為了生存,在苦苦掙扎,但物質自然定律是這樣嚴酷,無人能夠超越,人要達到永恆的生命,得有回歸首神的預備。 | ||
+ | \\ \\ | ||
+ | |||
+ | 回歸首神的程序是一門非比尋常的知識,須從啟示經典《韋達經》處學習,如奧義諸經(Upanisads)、終極韋達經(Vedanta-sutra)、《博伽梵歌》(Bhagavad-gita)、聖《博伽瓦譚》(Srimad-Bhagavatam)等等。人要一生快樂,要在離開這個物質身體達到永恆,快樂的生活,須要細讀這些聖典,從而獲得超然的知識。受條件限制的生物。忘記了他與神的永恆關系,誤以為他誕生的地方便是一切,但在這些地方,他又可以活上幾年?主出於祂的仁慈,在印度傳揚上述的經典,也在別的地方傳揚其他的經典,為的是要喚醒善忘的人類,這個物質世界並不是他們的家。生物是屬靈的個體,只有回到靈性的家園,他才會快樂。 | ||
+ | \\ \\ | ||
+ | |||
+ | 具有性格的首神自祂的王國,遣派祂的忠僕,傳揚布道讓人回歸首神的訊息。有時主親自到來傳揚布道。一切生物都是祂寵愛的兒子--祂的所屬個體。神看到我們恆常在這物質境地受苦,祂比我們更覺得難過。物質境地的苦惱間接地提醒我們。我們跟滿是死物的物質世界全不協調。明智的生物體通常會吸取這點提示,在生活的時候,同時培育超然知識。人體生命是培育靈性知識的最佳機會,人若不善用這人體生命的機會,便是人類的渣滓。 | ||
+ | \\ \\ | ||
+ | 無知的道路,為求感官享樂,提高物質知識只是重復走向生與死的路。屬靈的生物體永無生死。生與死只適用於靈魂的外殼--身體。死亡好比除去外衣,誕生好比穿上外衣。愚蠢的人類沉迷於無知的培育,並不在乎這殘酷的生死過程,反而被假像的魔力迷惑,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同一樣的事,沒有從自然定律獲取絲毫教訓。 | ||
人類必須培育超然知識。在不健全的物質狀況底下,人需約束無限制的感官享樂。這為物質體困的境地,無約束的感官享樂,只是愚昧、死亡的道路。生物體並非沒有靈性感官。每一生物體有他原本的靈性形體,有著一切的感官,這些感官現為物質身體及心意蒙蔽。物質感官的活動是靈性逍遙活動的歪曲反影。靈魂受到物質蒙蔽的束縛,產生物質活動,這便是靈魂的病態。物質的病態去除後,才會有真正的感官享樂。我們原來的靈性形體,完全沒有任何物質沾染,只有在這情況下,才能真正地得到感官享樂。因此,人體生命的目的不是為追求歪曲了的感官享樂,我們應該治好這物質病態,任何知識,要是會加重這物質的病態,便不算是知識,只是無知的培育。體溫從一百零五度高熱加至一百零七度,病情便更加惡化,得要降低回復正確的九十八點六度,身體才算健康。追求靈魂的康復,才是人生的目的。現代物質文明的趨勢是要增高物質病態的熾熱,體溫已經升到二百零七度,這惡化的病情正好應對了現世的情景,愚昧的政治家不是大聲呼喊,核戰已迫近燃眉,整個世界危在旦夕嗎?那便是物質知識進步和漠視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培訓靈性知識的結果。在這裡,《至尊奧義書》警告我們不要跟隨這走向滅亡、危機四伏的路。反過來說,我們應該培育靈性知識,以能完全免於殘酷的死亡。 | 人類必須培育超然知識。在不健全的物質狀況底下,人需約束無限制的感官享樂。這為物質體困的境地,無約束的感官享樂,只是愚昧、死亡的道路。生物體並非沒有靈性感官。每一生物體有他原本的靈性形體,有著一切的感官,這些感官現為物質身體及心意蒙蔽。物質感官的活動是靈性逍遙活動的歪曲反影。靈魂受到物質蒙蔽的束縛,產生物質活動,這便是靈魂的病態。物質的病態去除後,才會有真正的感官享樂。我們原來的靈性形體,完全沒有任何物質沾染,只有在這情況下,才能真正地得到感官享樂。因此,人體生命的目的不是為追求歪曲了的感官享樂,我們應該治好這物質病態,任何知識,要是會加重這物質的病態,便不算是知識,只是無知的培育。體溫從一百零五度高熱加至一百零七度,病情便更加惡化,得要降低回復正確的九十八點六度,身體才算健康。追求靈魂的康復,才是人生的目的。現代物質文明的趨勢是要增高物質病態的熾熱,體溫已經升到二百零七度,這惡化的病情正好應對了現世的情景,愚昧的政治家不是大聲呼喊,核戰已迫近燃眉,整個世界危在旦夕嗎?那便是物質知識進步和漠視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培訓靈性知識的結果。在這裡,《至尊奧義書》警告我們不要跟隨這走向滅亡、危機四伏的路。反過來說,我們應該培育靈性知識,以能完全免於殘酷的死亡。 | ||
但這不是說,用以維持身體的所有活動都要停止。停止活動是不可能的事。正如當病人從疾病康復過來,並不是指身體的溫度會完全消失,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意思是:好好的使用這具" | 但這不是說,用以維持身體的所有活動都要停止。停止活動是不可能的事。正如當病人從疾病康復過來,並不是指身體的溫度會完全消失,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意思是:好好的使用這具" | ||
- | 人類追求感官享樂的傾向,造成人類活動的病態。韋達經指出人類應該追求解脫,以這個目標為人生的大前題,感官享樂也便得到調節和合法化。這程序包括宗教、經濟發展、感官享樂及解脫。可是,現在沒有人對宗教或解脫感興趣,他們的一生只有一個目的--追求感官享樂。為了感官享樂,他們大計籌謀發展經濟。這些被誤導了的人,認為宗教有助於發展經濟,進而帶來更多的感官享樂。便容許、主張宗教的存在,再進一步,為了保證在死亡後,能在天堂有更大的感官享樂,某些宗教儀式便應運而生。可是,解脫的用意並非如此。宗教之途是為了自覺,發展經濟也只是求足食、飽暖,從而身體健康,精神飽滿。人應該過一個身心健康的生活,培養一個清明的思想去覺悟真正的知識。這才是人生的目的。生命不是用來培養無知,以求感官享樂,也不是要我們像驢子一樣的勞役一生。 | + | \\ \\ |
- | 聖典《博伽瓦譚》指出真正的追求知識之途,它引領人類把生命用於詢問" | + | 人類追求感官享樂的傾向,造成人類活動的病態。韋達經指出人類應該追求解脫,以這個目標為人生的大前題,感官享樂也便得到調節和合法化。這程序包括宗教、經濟發展、感官享樂及解脫。可是,現在沒有人對宗教或解脫感興趣,他們的一生只有一個目的--追求感官享樂。為了感官享樂,他們大計籌謀發展經濟。這些被誤導了的人,認為宗教有助於發展經濟,進而帶來更多的感官享樂。便容許、主張宗教的存在,再進一步,為了保證在死亡後,能在天堂有更大的感官享樂,某些宗教儀式便應運而生。可是,解脫的用意並非如此。宗教之途是為了自覺,發展經濟也只是求足食、飽暖,從而身體健康,精神飽滿。人應該過一個身心健康的生活,培養一個清明的思想去覺悟真正的知識。這才是人生的目的。生命不是用來培養無知,以求感官享樂,也不是要我們像驢子一樣的勞役一生。 |
- | 因此,奉獻者應該時常聆聽、贊頌、憶念和崇拜具有性格的首神--他們的保護者。聖典《博伽瓦譚》(1.2.14) | + | \\ \\ |
- | 除非宗教、經濟發展、感官享樂的目的指向達到主的奉獻服務,否則也只不過是形式不同的愚昧,這會在以下數節曼陀羅中指出。為在這個年代中培育知識。我們必須一心一意,時常聆聽、唱頌、崇拜性格首神——所有超然主義者之主。 | + | 聖典《博伽瓦譚》指出真正的追求知識之途,它引領人類把生命用於詢問" |
+ | |||
+ | \\ \\ | ||
+ | 因此,奉獻者應該時常聆聽、贊頌、憶念和崇拜具有性格的首神--他們的保護者。聖典《博伽瓦譚》(1.2.14) | ||
+ | |||
+ | |||
+ | \\ \\ | ||
+ | 除非宗教、經濟發展、感官享樂的目的指向達到主的奉獻服務,否則也只不過是形式不同的愚昧,這會在以下數節曼陀羅中指出。為在這個年代中培育知識。我們必須一心一意,時常聆聽、唱頌、崇拜性格首神——所有超然主義者之主。</fs> | ||
<- iso_10|上一節 | <- iso_10|上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