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工具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連向這個比對檢視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前次修改
bgsummary [2024/09/26 20:30] – [第五章 業報瑜伽] hostbgsummary [2025/02/04 01:58] (目前版本) host
行 1: 行 1:
 +[[BGsetting|背景]]  ∗  [[Preface|序]]  ∗  [[BGsummary|章節提要]]  ∗  [[Parampara|師徒傳承]]   ∗   [[Introduction|導言]]
 +
 ====== 章節提要 ====== ====== 章節提要 ======
 ==== 第一章  在庫茹之野視察兩方的軍隊 ==== ==== 第一章  在庫茹之野視察兩方的軍隊 ====
行 6: 行 8:
 ==== 第二章  內容撮述 ==== ==== 第二章  內容撮述 ====
  
-阿尊拿皈依主Krishna,做主的門徒。主開始敎導阿尊拿 ,解釋短暫物質軀體跟永恆靈魂的基本分別、投生的過程 、爲至尊作無私服務的性質、自覺者的特性。+阿尊拿皈依主 Krishna,做主的門徒。主開始敎導阿尊拿 ,解釋短暫物質軀體跟永恆靈魂的基本分別、投生的過程 、爲至尊作無私服務的性質、自覺者的特性。
  
 ==== 第三章  業報瑜伽 ==== ==== 第三章  業報瑜伽 ====
行 17: 行 19:
  
 ==== 第五章  業報瑜伽 ==== ==== 第五章  業報瑜伽 ====
-Krishna知覺的活動+Krishna 知覺的活動
 有智慧的人外在地從事各種活動,內在地棄絕一切業報, 有智慧的人外在地從事各種活動,內在地棄絕一切業報,
 如此,便在超然知識之火中獲得淨化,達到平和、不依附 、自制,並擁有靈視和喜樂。 如此,便在超然知識之火中獲得淨化,達到平和、不依附 、自制,並擁有靈視和喜樂。
行 25: 行 27:
  
 ====第七章  關於絕對的知識==== ====第七章  關於絕對的知識====
-主 Krishna是至高無上的眞理、至高無上的始因、維繫一切物質和靈性事物的力量。進步的靈魂以奉獻精神皈依主 ,但不虔誠 的靈魂則錯誤地崇拜其他對象。+主 Krishna 是至高無上的眞理、至高無上的始因、維繫一切物質和靈性事物的力量。進步的靈魂以奉獻精神皈依主 ,但不虔誠 的靈魂則錯誤地崇拜其他對象。
  
 ====第八章  接近至尊==== ====第八章  接近至尊====
行 31: 行 33:
  
 ====第九章  最機密的知識==== ====第九章  最機密的知識====
-主 Krishna是至尊神首,也是至高無上的崇拜對象。最機密的知識就是超然的奉獻服務(奉愛),永恒 地跟主發生關係。以這種純粹奉獻,就能重返靈性領域,回到Krishna的身旁。+主 Krishna 是至尊神首,也是至高無上的崇拜對象。最機密的知識就是超然的奉獻服務(奉愛),永恒 地跟主發生關係。以這種純粹奉獻,就能重返靈性領域,回到Krishna的身旁。
  
 ====第十章  絕對的富裕==== ====第十章  絕對的富裕====
行 37: 行 39:
  
 ====第十一章  宇宙形體==== ====第十一章  宇宙形體====
-主 Krishna把靈視賜予阿尊拿,而且展示宏壯無窮的宇宙形體,確定地建立祂的神聖。 Krishna解釋,祂美麗異常的人形是神首的原始形體,只有通過純粹奉獻服務才能知覺到。+主 Krishna 把靈視賜予阿尊拿,而且展示宏壯無窮的宇宙形體,確定地建立祂的神聖。 Krishna解釋,祂美麗異常的人形是神首的原始形體,只有通過純粹奉獻服務才能知覺到。
  
 ====第十二章  奉獻服務==== ====第十二章  奉獻服務====
-奉愛瑜伽就是爲主 Krishna作純粹的奉獻服務,要達到對靈性存在的最高目標 一 Krishna產生純粹的愛,這是最崇高和最方便的途徑。人如果沿着這條至高無上的途徑前進,就能培養神聖的品質。+奉愛瑜伽就是爲主 Krishna 作純粹的奉獻服務,要達到對靈性存在的最高目標 一 Krishna 產生純粹的愛,這是最崇高和最方便的途徑。人如果沿着這條至高無上的途徑前進,就能培養神聖的品質。
  
 ====第十三章  自然、享樂者、知覺==== ====第十三章  自然、享樂者、知覺====
行 46: 行 48:
  
 ====第十四章  物質自然的三型態==== ====第十四章  物質自然的三型態====
-物質自然的三型態或三性質─善良、情欲、愚昧,支 配了所有體困的靈魂。主 Krishna解釋這些型態的本質,如何運作、人如何受其影響、如何超越之,最後,人到達超然境界後的特徵。+物質自然的三型態或三性質 ─ 善良、情欲、愚昧,支 配了所有體困的靈魂。主 Krishna 解釋這些型態的本質,如何運作、人如何受其影響、如何超越之,最後,人到達超然境界後的特徵。
  
 ====第十五章  至尊者的瑜伽==== ====第十五章  至尊者的瑜伽====
-《韋達》知識的終極目的在使人擺脫這個物質世界的束縛, 認識 Krishna是至尊性格神首。人明白主 Krishna至高無上的身份後就會皈依祂,而且爲祂從事奉獻服務。+《韋達》知識的終極目的在使人擺脫這個物質世界的束縛, 認識 Krishna 是至尊性格神首。人明白主 Krishna 至高無上的身份後就會皈依祂,而且爲祂從事奉獻服務。
  
 ====第十六章  神性及邪惡兩本性==== ====第十六章  神性及邪惡兩本性====
行 55: 行 57:
  
 ====第十七章  信仰的劃分==== ====第十七章  信仰的劃分====
-信仰有三種,相應於,也產生自物質自然的三型態。崇拜或信仰活動如果出於自私的想法,在充滿情欲和無知中進行,只會帶來不恒久的物質結果。另一方面,在善良型態中進行的活動,遵照聖典的訓示,則淨化心靈, 導人至純粹的信仰,也使人爲主 Krishna作奉獻。+信仰有三種,相應於,也產生自物質自然的三型態。崇拜或信仰活動如果出於自私的想法,在充滿情欲和無知中進行,只會帶來不恒久的物質結果。另一方面,在善良型態中進行的活動,遵照聖典的訓示,則淨化心靈, 導人至純粹的信仰,也使人爲主 Krishna 作奉獻。
  
 ====第十八章  結論 ─ 棄絕的圓滿境界==== ====第十八章  結論 ─ 棄絕的圓滿境界====
-Krishna解釋棄絕的意義、自然型態對人類知覺和活動的影響、梵覺、《博伽梵歌》的偉大,最後的《梵歌》的結論:宗教的最高途徑條件是絕對無條件地以奉愛皈依主Krishna。這樣人就遠離一切罪惡,得到完全的啓廸,而且重返永恆的靈性居所。+Krishna 解釋棄絕的意義、自然型態對人類知覺和活動的影響、梵覺、《博伽梵歌》的偉大,最後的《梵歌》的結論:宗教的最高途徑條件是絕對無條件地以奉愛皈依主 Krishna。這樣人就遠離一切罪惡,得到完全的啓廸,而且重返永恆的靈性居所。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using the website, you agree with storing cookies on your computer. Also,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our Privacy Policy. If you do not agree, please leave the website.

Mor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