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_c14 [2024/11/10 00:36] – host | bg_c14 [2024/11/10 03:12]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章目< | ||
+ | |||
===== 第十四章 物質自然三型態 ===== | ===== 第十四章 物質自然三型態 ===== | ||
行 31: | 行 33: | ||
== 22-25 == | == 22-25 == | ||
- | | + | |
+ | - 當啟明、依附及幻覺存在時不憎恨,消失時不渴求。 | ||
+ | - 在所有這類物質品質的反應中不動搖、不受干擾、保持中立及超然,認識到這只是型態在活動; | ||
+ | - 處於自我,視苦樂如一; | ||
+ | - 以平等目光看一塊泥土、一塊石頭及一片金子。 | ||
+ | - 平等對待想得到的及不想所得的事物。 | ||
+ | - 穩定者,在讚美和責備,榮與辱之中平穩處之。 | ||
+ | - 平等看待朋友與敵人。 | ||
+ | - 放棄所有物質活動; 這類人經已超越物質型態。 | ||
== 26 == | == 26 == | ||
行 39: | 行 49: | ||
\\ \\ | \\ \\ | ||
- | <wrap hi> | + | <wrap hi> |
- | 第七章到第 12 章的結尾,聖主Krishna詳細揭示了絕對真理,至尊人格首神。 第13章清楚解釋到通過謙卑地培養知識,人是有可能擺脫出物質的糾纏。它還解釋到生物所以受綑綁是由於跟自然型態的聯繫。 在本章中,聖主Krishna解釋那些型態是什麼,它們如何使人受綑綁,又如何給人解脫。 主Krishna宣告,這章中所闡述的知識,到目前為止,較其他各章中的知識為高。那些明白這第14章的人被預期到達到完美。 通過認識到自己的品質跟Krishna相同,人不會失去他作為個體靈魂的身份。即使在解脫後,奉獻者們不會失去他們各自的身份。 Krishna將生物體孕育到物質自然,按他們過去苦樂的作業,在創造之初以各類不同形體出現。 第七章裡經已說明一位皈依Krishna的人會從物質自然的活動中釋放出來。在真正的靈性導師的聯誼下,人能夠學習這門按照自然型態而活動的科學,及看到他真實的位置,並在KrIshna意識中變得堅定。 通過將自己從事於對Krishna的奉獻服務,人便能自動忘記他的物質軀體的身份。這樣,通過將意識轉向Krishna,感官的享樂便自動停下來。 軀體中物質型態的品質仍會運作,但作為屬靈的靈魂,自我是在這些品質之上。他既不想享樂軀體,也不渴求脫離軀體。如此處於超然境界,奉獻者便擺脫物質自然型態。 奉獻者只為 Krishna而生存,透過這類行為,他變得真正的超然自處。如果不是處於與主品質相同的超然位置上,人不能為祂服務。所以履行純粹奉獻服務的意思是,去達到如Krishna一樣的品質。通過達到這超然境界(梵),人不會失去他永恆作為個體靈魂的身份。 雖然生物是梵的本質,卻有主宰物質世界的欲望,並因此而墮落。在他構成地位上,生物體超越物質自然的三型態。通過完全從事於Krishna知覺中的奉獻服務,他立即重新再次處於超然的位置,他想控制物質自然的不法欲望也被清除。因此奉獻服務 (由聆聽、唱頌和記憶開始,有九種覺悟奉獻服務的規定法門) 的過程,應該在奉獻者的聯誼中,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修習。如此人主宰物質的欲望便被清除,他便在Krishna超然的愛心服務中變得堅定。這方法在本章中從22節到結尾的中提及。 | + | <WRAP center |
+ | box 100%> | ||
+ | <fs medium>第七章到第 12 章的結尾,聖主Krishna詳細揭示了絕對真理,至尊人格首神。 第13章清楚解釋到通過謙卑地培養知識,人是有可能擺脫出物質的糾纏。它還解釋到生物所以受綑綁是由於跟自然型態的聯繫。 在本章中,聖主Krishna解釋那些型態是什麼,它們如何使人受綑綁,又如何給人解脫。 主Krishna宣告,這章中所闡述的知識,到目前為止,較其他各章中的知識為高。那些明白這第14章的人被預期到達到完美。 通過認識到自己的品質跟Krishna相同,人不會失去他作為個體靈魂的身份。即使在解脫後,奉獻者們不會失去他們各自的身份。 Krishna將生物體孕育到物質自然,按他們過去苦樂的作業,在創造之初以各類不同形體出現。 第七章裡經已說明一位皈依Krishna的人會從物質自然的活動中釋放出來。在真正的靈性導師的聯誼下,人能夠學習這門按照自然型態而活動的科學,及看到他真實的位置,並在KrIshna意識中變得堅定。 通過將自己從事於對Krishna的奉獻服務,人便能自動忘記他的物質軀體的身份。這樣,通過將意識轉向Krishna,感官的享樂便自動停下來。 軀體中物質型態的品質仍會運作,但作為屬靈的靈魂,自我是在這些品質之上。他既不想享樂軀體,也不渴求脫離軀體。如此處於超然境界,奉獻者便擺脫物質自然型態。 奉獻者只為 Krishna而生存,透過這類行為,他變得真正的超然自處。如果不是處於與主品質相同的超然位置上,人不能為祂服務。所以履行純粹奉獻服務的意思是,去達到如Krishna一樣的品質。通過達到這超然境界(梵),人不會失去他永恆作為個體靈魂的身份。 雖然生物是梵的本質,卻有主宰物質世界的欲望,並因此而墮落。在他構成地位上,生物體超越物質自然的三型態。通過完全從事於Krishna知覺中的奉獻服務,他立即重新再次處於超然的位置,他想控制物質自然的不法欲望也被清除。因此奉獻服務 (由聆聽、唱頌和記憶開始,有九種覺悟奉獻服務的規定法門) 的過程,應該在奉獻者的聯誼中,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修習。如此人主宰物質的欲望便被清除,他便在Krishna超然的愛心服務中變得堅定。這方法在本章中從22節到結尾的中提及。</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