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8.28 [2024/10/04 06:43] – 建立 host | bg8.28 [2024/10/19 16:26]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28.「接受了奉獻服務的人,並不會喪失硏習,進行苦行祭祀、布施,從事哲學和業報活動的成果。最後,他們到達了至高無上的居所。」 | + | <WRAP center box >8 章 28 |
- | 要旨 | + | वेदेषु यज्ञेषु तप: |
+ | दानेषु यत्पुण्यफलं प्रदिष्टम् ।\\ | ||
+ | अत्येति तत्सर्वमिदं विदित्वा\\ | ||
+ | योगी परं स्थानमुपैति चाद्यम् ॥ २८ ॥ | ||
+ | > | ||
+ | > | ||
+ | >atyeti tat sarvam idaṁ viditvā | ||
+ | >yogī paraṁ sthānam upaiti cādyam | ||
- | 第七、八章特别討論了 Krishna | + | == 字譯 == |
+ | <fs medium> | ||
+ | == 譯文 == | ||
+ | 「接受了奉獻服務的人,並不會喪失硏習,進行苦行祭祀、布施,從事哲學和業報活動的成果。最後,他們到達了至高無上的居所。」 | ||
+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 \\ | ||
學生在導師的指引下,硏習五至二十年之後,便變成人格完美的入。《韋達》經並非為了娛樂坐在安樂椅中的心智推敲家,而是要培養人格。經過研習《韋達》經的訓練後,貞守生是容許過家庭生活結婚生子的。當他們當居士的時候,也得進行種種祭祀,努力追求進一步的啓迪。然後,待結束了居士生活,接受行腳僧的生活。他們便從事種種嚴峻的贖罪苦行,例如在森林中生活,以樹皮爲衣,不刮鬍子等。通過當貞守生、居士、行腳僧、托缽僧、他們將自己提昇至生命的完美境界。有些人跟着便昇晋天上的國度。當他們再進一步的時候,便獲得解脫,到達靈性的天穹,不是到達非人格的梵光,便是到達無憂星宿 Krishna 珞伽。這是《韋達》典籍所指出的途徑。 | 學生在導師的指引下,硏習五至二十年之後,便變成人格完美的入。《韋達》經並非為了娛樂坐在安樂椅中的心智推敲家,而是要培養人格。經過研習《韋達》經的訓練後,貞守生是容許過家庭生活結婚生子的。當他們當居士的時候,也得進行種種祭祀,努力追求進一步的啓迪。然後,待結束了居士生活,接受行腳僧的生活。他們便從事種種嚴峻的贖罪苦行,例如在森林中生活,以樹皮爲衣,不刮鬍子等。通過當貞守生、居士、行腳僧、托缽僧、他們將自己提昇至生命的完美境界。有些人跟着便昇晋天上的國度。當他們再進一步的時候,便獲得解脫,到達靈性的天穹,不是到達非人格的梵光,便是到達無憂星宿 Krishna 珞伽。這是《韋達》典籍所指出的途徑。 | ||
+ | \\ \\ | ||
然而, Krishna 知覺的優點,在通過作奉獻服務,一個人一下子便能超越不同階段生活的一切儀式。 | 然而, Krishna 知覺的優點,在通過作奉獻服務,一個人一下子便能超越不同階段生活的一切儀式。 | ||
+ | \\ \\ | ||
+ | 要理解《梵歌》的第七、八章,千萬不可用學術硏究的方式或以心智推敲,而要跟純粹奉獻者在一起,仔細聆聽。第六章至第十二章是《梵歌》的精華。一個人要是夠幸運,跟奉獻者在一起,學會了《梵歌》,尤其這中間的六章,那麼,他的生命立即受到禮讚,超越了一切贖罪苦行、祭祀、布施、推敲等。他該從奉獻者處聆聽《梵歌》;第四章之始,已說明了,只有奉獻者才完全明瞭《梵歌》。不從心智推敲者處而從奉獻者處聆聽《梵歌》,是爲「信仰」。通過跟奉獻者在一起,他便作奉獻服務:通過奉獻服務, Krishna 的活動、形體、逍遙時光、名字等,便變得淸晰,一切迷惑也一掃而空。掃除了懷疑,硏習《梵歌》成爲一大樂事。 他對 Krishna 知覺,逐漸培養了一種嗜好,一種感情。到達更高的境界後,他便全心全意地愛上 Krishna 。這是生命最完美境界的開始。奉獻者由此昇晋在靈性天穹的 Krishna 居所 ─ 高珞伽溫達文拿。奉獻者在此進人了永恒的喜樂。</ | ||
+ | \\ \\ | ||
+ | // | ||
- | 要理解《梵歌》的第七、八章,千萬不可用學術硏究的方式或以心智推敲,而要跟純粹奉獻者在一起,仔細聆聽。第六章至第十二章是《梵歌》的精華。一個人要是夠幸運,跟奉獻者在一起,學會了《梵歌》,尤其這中間的六章,那麼,他的生命立即受到禮讚,超越了一切贖罪苦行、祭祀、布施、推敲等。他該從奉獻者處聆聽《梵歌》;第四章之始,已說明了,只有奉獻者才完全明瞭《梵歌》。不從心智推敲者處而從奉獻者處聆聽《梵歌》,是爲「信仰」。通過跟奉獻者在一起,他便作奉獻服務:通過奉獻服務, Krishna 的活動、形體、逍遙時光、名字等,便變得淸晰,一切迷惑也一掃而空。掃除了懷疑,硏習《梵歌》成爲一大樂事。 他對 Krishna 知覺,逐漸培養了一種嗜好,一種感情。到達更高的境界後,他便全心全意地愛上 Krishna 。這是生命最完美境界的開始。奉獻者由此昇晋在靈性天穹的 Krishna 居所 ─ 高珞伽溫達文拿。奉獻者在此進人了永恒的喜樂。 | + | <- bg8.27|上一節 ^ bg|目錄 ^ bg9|第九章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