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7.19 [2024/10/04 01:17] – 建立 host | bg7.19 [2024/10/19 15:31]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19.「經歷無數回生死,眞正在知識的境界中,皈依我,了解我是萬原之原,是一切存在之因。這樣的偉大靈魂,絕無僅有。 | + | <WRAP center box >7 章 19 節</ |
- | 要旨 | + | बहूनां जन्मनामन्ते ज्ञानवान्मां प्रपद्यते ।\\ |
+ | वासुदेव: | ||
+ | > | ||
+ | > | ||
+ | > | ||
+ | >sa mahātmā su-durlabhaḥ | ||
- | 生物經歷許許多多世,不斷作奉獻服務,或奉行超然的儀式,或可實在地安處於超然純粹的知識中,認識至尊性格神首是靈性覺悟的終極目標。靈性覺悟之初,當一個人剛摒棄對物質主義的依附時,往往傾向於非人格神主義。但當他再進步的時候,他會了解,靈性生活也有活動,這些活動構成了奉獻服務。認識了這點,他變得依附至尊人格神首,並且皈依祂。這時,他了解,聖主 Krishna 的恩慈就是一切,主是萬原之原,物質展示也不能脫離主獨立。他知道,靈性世界多姿多采,物質世界不過是靈性世界歪曲了的反映。他也知道,任何事物跟至尊主都有關係。因此,在他心目中,一切事物都跟華蘇德瓦(聖主 Krishna )有關係。這個對華蘇德瓦的宇宙靈視,促成他全然皈依至尊主,以聖主爲最高目標。這種皈依主的偉大靈魂絕無僅有。 | + | == 字譯 == |
+ | <fs medium> | ||
- | 《室維陀奧義書》第三章把這節詩解釋得很精闢: | + | == 譯文 == |
- | 「這軀體有口講、目視、耳聽和作心意活動的能力。但這一 切,要是跟主沒有關係,便沒有重要性。因爲華蘇德瓦遍存萬有,一切都是華蘇德瓦,所以具有完全知識的奉獻者皈依祂。」(參較博伽梵歌7.17和11.40) | + | 「經歷無數回生死,眞正在知識的境界中,皈依我,了解我是萬原之原,是一切存在之因。這樣的偉大靈魂,絕無僅有。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 \\ | ||
+ | 《室維陀奧義書》第三章把這節詩解釋得很精闢:</ | ||
+ | |||
+ | > | ||
+ | > | ||
+ | >sa bhūmiṁ viśvato vṛtvā- | ||
+ | > | ||
+ | |||
+ | > | ||
+ | >yad bhūtaṁ yac ca bhavyam | ||
+ | > | ||
+ | >yad annenātirohati | ||
+ | <fs medium> | ||
+ | |||
+ | <- bg7.18|上一節 ^ bg|目錄 ^ bg7.20|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