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6.10 [2024/10/06 04:25] – host | bg6.10 [2024/10/19 03:21]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10.「超然主義者該努力,常將心意專注於至尊自我。他該獨自隱居, | + | <WRAP center box >6 章 10 節</ |
- | 隨時小心控制心意,遠離欲望,摒除擁有之念。 | + | |
- | 要旨 | + | योगी युञ्जीत सततमात्मानं रहसि स्थित: |
+ | एकाकी यतचित्तात्मा निराशीरपरिग्रह: | ||
+ | >yogī yuñjīta satatam | ||
+ | > | ||
+ | >ekākī yata-cittātmā | ||
+ | > | ||
- | 對 Krishna 的覺悟,可分爲不同的境界:梵、超靈、至尊性格神首 。簡言之, Krishna 知覺,即常爲主作超然的奉愛服務。依附非人格的梵或區限化的超靈,因爲非人格的梵是的靈性光芒,而超靈則是 Krishna 遍存萬有的部份擴展,所以只具有部份的 Krishna 知覺。非人格神主義者和冥思者也只是間接具有 Krishna 知覺。具有直接 Krishna | + | == 字譯 == |
+ | <fs medium> | ||
- | 然而,這裡敎導上述所有人,繼續不斷地作各别的追求,遲早會到達最完美的境界。超然主義者的首要事務是將心意專注於 Krishna 。常常想着 Krishna ,無一刻或忘。將心意專注於至尊,稱爲「神定」。一個人爲了專注心意,該常獨自隱居,避免外在對象的干擾。他該十分小心,接受影响自覺的有利情况,拒絕不利情况。決心無懈可擊,他便不會追求不必要的物質事物,終爲擁有之念縛纏。 | + | == 譯文 == |
+ | 「超然主義者該努力,常將心意專注於至尊自我。他該獨自隱居,隨時小心控制心意,遠離欲望,摒除擁有之念。 | ||
- | 當一個人在直接的 Krishna 知覺中時,上述的圓滿境界全可達到,該小心預防的地方,亦能一一避過。這因爲直接的 Krishna 知覺,即自我否定,如此,絕不會生擁有物質之念。聖茹巴‧哥史華米表述 Krishna 知覺的特點如下: | + | == 要旨 == |
+ | <fs medium> | ||
+ | \\ \\ | ||
+ | 然而,這裡敎導上述所有人,繼續不斷地作各别的追求,遲早會到達最完美的境界。超然主義者的首要事務是將心意專注於 Krishna 。常常想着 Krishna ,無一刻或忘。將心意專注於至尊,稱爲「神定」。一個人爲了專注心意,該常獨自隱居,避免外在對象的干擾。他該十分小心,接受影响自覺的有利情况,拒絕不利情况。決心無懈可擊,他便不會追求不必要的物質事物,終爲擁有之念縛纏。 | ||
+ | \\ \\ | ||
+ | 當一個人在直接的 Krishna 知覺中時,上述的圓滿境界全可達到,該小心預防的地方,亦能一一避過。這因爲直接的 Krishna 知覺,即自我否定,如此,絕不會生擁有物質之念。聖茹巴‧哥史華米表述 Krishna 知覺的特點如下:</ | ||
+ | > | ||
+ | > | ||
- | 「不依附任何事物,同時承認,每一事物都跟有關係 ,便眞正超越擁有。另一方面,對事物跟 Krishna 他的關係,一無所知,卻摒棄一切事物,這種棄絕,並不完全。」(《奉愛經 》2.255-25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s medium>「不依附任何事物,同時承認,每一事物都跟有關係 ,便眞正超越擁有。另一方面,對事物跟 Krishna 他的關係,一無所知,卻摒棄一切事物,這種棄絕,並不完全。」\\ | ||
+ | 《奉愛經 》2.255-256 | ||
+ | \\ \\ | ||
+ | | ||
- | <- bg6.9|上一節 ^ bg|目錄 ^ bg6.11|下一節 -> | + | <- bg6.9|上一節 ^ bg|目錄 ^ bg6.11-12|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