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5.24 [2024/10/06 04:35] – host | bg5.24 [2024/10/19 03:01]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24.「內樂內悅內明,而且內心活躍,實爲完美的玄秘主義者:在至尊處獲得解脫,而且最後跟至尊一起。 | + | <WRAP center box >5 章 24 |
- | 要旨 | + | योऽन्त: |
+ | स योगी ब्रह्मनिर्वाणं ब्रह्मभूतोऽधिगच्छति ॥ २४ ॥ | ||
+ | >yo ’ntaḥ-sukho ’ntar-ārāmas | ||
+ | > | ||
+ | >sa yogī brahma-nirvāṇaṁ | ||
+ | > | ||
+ | |||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 == 譯文 == | ||
+ | 「內樂內悅內明,而且內心活躍,實爲完美的玄秘主義者:在至尊處獲得解脫,而且最後跟至尊一起。 | ||
+ | |||
+ | == 要旨 | ||
+ | <fs medium> | ||
+ | 要是不能享受内在的快樂,又怎能退出追求表面快樂的外在活動呢?解脫了的人以事實經騐享受快樂。他能在任何地方,靜靜坐着,享受內在生命的活動。這樣解脫了的人再不會欲望外在的物質快樂。這境界稱爲梵覺,到達了,肯定可重返家園,回歸神首。</ | ||
- | 要是不能享受内在的快樂,又怎能退出追求表面快樂的外在活動呢?解脫了的人以事實經騐享受快樂。他能在任何地方,靜靜坐着,享受內在生命的活動。這樣解脫了的人再不會欲望外在的物質快樂。這境界稱爲梵覺,到達了,肯定可重返家園,回歸神首。 | ||
<- bg5.23|上一節 ^ bg|目錄 ^ bg5.25|下一節 -> | <- bg5.23|上一節 ^ bg|目錄 ^ bg5.25|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