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2.8 [2024/10/07 08:22] – host | bg2.8 [2024/10/18 05:55]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0: | 行 10: | ||
>avāpya bhūmāv asapatnam ṛddhaṁ | >avāpya bhūmāv asapatnam ṛddhaṁ | ||
> | > | ||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譯文 == | ||
「我無法驅除這叫感官乾涸的悲傷。即使我贏得擧世無雙的王國和天上半神人般的權柄,這悲傷也不會消失。」 | 「我無法驅除這叫感官乾涸的悲傷。即使我贏得擧世無雙的王國和天上半神人般的權柄,這悲傷也不會消失。」 | ||
- | 要旨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wrap lo> | + | \\ \\ |
「不管淵博的《韋達》學者,或出身於低下家庭,或屬於棄絕階層,要是掌握了 Krishna 科學,便是完美的、眞正的靈性導師。」(《永恆的采坦耶》8.127 ) | 「不管淵博的《韋達》學者,或出身於低下家庭,或屬於棄絕階層,要是掌握了 Krishna 科學,便是完美的、眞正的靈性導師。」(《永恆的采坦耶》8.127 ) | ||
+ | \\ \\ | ||
不掌握 Krishna 知覺這科學,誰也不算眞正的靈性導師。《韋達》聖典說:「淵博的婆羅門,雖然專精一切《韋達》知識,若不是外士那瓦(Krishna 知覺的專家),不配當導師。即使出身低下階層的家庭,若是外士那瓦,或者,具有 Krishna 知覺,也可成爲靈性導師。」 | 不掌握 Krishna 知覺這科學,誰也不算眞正的靈性導師。《韋達》聖典說:「淵博的婆羅門,雖然專精一切《韋達》知識,若不是外士那瓦(Krishna 知覺的專家),不配當導師。即使出身低下階層的家庭,若是外士那瓦,或者,具有 Krishna 知覺,也可成爲靈性導師。」 | ||
+ | \\ \\ | ||
物質存在的問題 ─ 生、老、病、死,累積財富、發展經濟也解決不了。世界上,很多國家極爲富有,經濟極度發展,生活設施也極充足,但仍有物質存在的問題。這些國家以種種不同的方法找尋和平,可是,要得到眞正的快樂,只有求敎 Krishna ,或者《博伽梵歌》和聖典《博伽瓦譚》(構成 Krishna 知覺科學的書),又或者, Krishna 的眞正代人(在 Krishna 知覺中的人)。 | 物質存在的問題 ─ 生、老、病、死,累積財富、發展經濟也解決不了。世界上,很多國家極爲富有,經濟極度發展,生活設施也極充足,但仍有物質存在的問題。這些國家以種種不同的方法找尋和平,可是,要得到眞正的快樂,只有求敎 Krishna ,或者《博伽梵歌》和聖典《博伽瓦譚》(構成 Krishna 知覺科學的書),又或者, Krishna 的眞正代人(在 Krishna 知覺中的人)。 | ||
+ | \\ \\ | ||
一個人爲流行於家庭社會國家世界的醉生夢死感到悲哀,如果這份悲哀,經濟發展物質舒適能驅除,阿尊拿就不會說,擧世無匹的王國,天上半神人般的權柄,也不能令他的悲哀消失。他托庇於 Krishna 知覺, 這便是追求寧謐和諧的正途。經濟發展統治世界,由於物質自然的劇變,可在一刻裏歸於泡影。即使到更高的星體去,正如人類現在到月球找立足之地,情况也是一樣,任何東西均可一旦幻滅。《梵歌》也說: | 一個人爲流行於家庭社會國家世界的醉生夢死感到悲哀,如果這份悲哀,經濟發展物質舒適能驅除,阿尊拿就不會說,擧世無匹的王國,天上半神人般的權柄,也不能令他的悲哀消失。他托庇於 Krishna 知覺, 這便是追求寧謐和諧的正途。經濟發展統治世界,由於物質自然的劇變,可在一刻裏歸於泡影。即使到更高的星體去,正如人類現在到月球找立足之地,情况也是一樣,任何東西均可一旦幻滅。《梵歌》也說: | ||
+ | \\ \\ | ||
「當虔敬活動的結果吿終,人便從快樂的極峰掉下,墮至生命最低的地位。 | 「當虔敬活動的結果吿終,人便從快樂的極峰掉下,墮至生命最低的地位。 | ||
+ | \\ \\ | ||
世界很多政治家都曾這樣掉下來,如此只會構成更多悲哀。 | 世界很多政治家都曾這樣掉下來,如此只會構成更多悲哀。 | ||
+ | \\ \\ | ||
+ | 因此,我們如要永遠終止悲哀,便須倣效阿尊拿,托庇於 Krishna。 阿尊拿要求 Krishna 確實地爲他解決問題。這便是心 Krishna 知覺之路。</ | ||
+ | |||
- | 因此,我們如要永遠終止悲哀,便須倣效阿尊拿,托庇於 Krishna。 阿尊拿要求 Krishna 確實地爲他解決問題。這便是心 Krishna 知覺之路。 | ||
- | </ | ||
- | == 字譯 == | ||
- | == 譯文 == | ||
- | == 要旨 == | ||
<- bg2.7|上一節 ^ bg|目錄 ^ bg2.9|下一節 -> | <- bg2.7|上一節 ^ bg|目錄 ^ bg2.9|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