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2.56 [2024/10/08 04:53] – host | bg2.56 [2025/10/21 00:56]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
|---|
| | <WRAP center box >2 章 56 節</WRAP> |
| |
| दुःखेष्वनुद्विग्नमनाः सुखेषु विगतस्पृहः । | |
| वीतरागभयक्रोधः स्थिधीर्मुनिरुच्यते ॥ ५६ ॥ | |
| duḥkheṣv anudvigna-manāḥ | |
| sukheṣu vigata-spṛhaḥ | |
| vīta-rāga-bhaya-krodhaḥ | |
| sthita-dhīr munir ucyate | |
| |
| duḥkheṣu——在三重的苦難中;anudvigna-manāḥ——心意沒有被激動;sukheṣu——在快樂中;vigata-spṛhaḥ——沒有過份提起興趣;vīta——免於;rāga——依附;bhaya——恐懼;krodhaḥ——憤怒;sthita-dhīḥ——一個穩定的人;muniḥ——聖賢;ucyate——被稱為。 | दुःखेष्वनुद्विग्नमनाः सुखेषु विगतस्पृहः ।\\ |
| | वीतरागभयक्रोधः स्थिधीर्मुनिरुच्यते ॥ ५६ ॥\\ |
| 56.「面對三重苦,仍能湛然自處;快樂時,不會洋洋得意;遠離依附,不驚不怒:這就是中心不動的哲人。 | >duḥkheṣv anudvigna-manāḥ |
| | >sukheṣu vigata-spṛhaḥ |
| 要旨 | >vīta-rāga-bhaya-krodhaḥ |
| | >sthita-dhīr munir ucyate> |
| <wrap lo>「哲人」一詞,指人而能鼓動自己的心意,作種種的心智推考,卻沒有眞正的結論。據說,每一哲人都有不同的觀點,而且,除非一個哲人跟另一哲人的觀黠不同,否則,嚴格來說,他便不是哲人。然而,主在這裏所談及的「中心不動的哲人」,跟一般哲人不同。中心不動的哲人常在 Krishna 知覺中,因爲他已窮究了創造性的心智推考。他已超越心智推考的階段,得到聖主 Krishna ─ 華蘇德瓦 ─ 即萬物的結論。他被稱爲心意專一的哲人。這樣一個 Krishna 知覺的人絕不受三重苦侵襲,因爲他把一切苦當作主的恩賜,而且認爲自己行爲不當,活該承受更大的苦惱;此外,他看到,由於主的恩慈,他的苦已減至最少。同時,他快樂,便把快樂歸諸主,原因是他認爲自己不該快樂。他發現,由於主的恩慈,他才可以這麼舒適,而且能爲主作更佳服務。爲主服務,他永遠無畏、活躍、不依附、不厭離。依附即爲自己的感官滿足接受東西;不依附即無感官依附。專注於 Krishna 知覺的人不依附,不不依附,因爲他把生命奉獻了給主,爲主服務。因此,即使遇上失敗,也絕不憤怒。Krishna 知覺者常堅定不移。 | |
| </wrap> | |
| |
| == 字譯 == | == 字譯 == |
| | <fs medium>duḥkheṣu — 在三重的苦難中;anudvigna-manāḥ — 心意沒有被激動;sukheṣu — 在快樂中;vigata-spṛhaḥ — 沒有過份提起興趣;vīta — 免於;rāga — 依附;bhaya — 恐懼;krodhaḥ — 憤怒;sthita-dhīḥ — 一個穩定的人;muniḥ — 聖賢;ucyate — 被稱為。 |
| == 譯文 == | == 譯文 == |
| | 「面對三重苦,仍能湛然自處;快樂時,不會洋洋得意;遠離依附,不驚不怒:這就是中心不動的哲人。</fs> |
| == 要旨 == | == 要旨 == |
| | <fs medium>「哲人」一詞,指人而能鼓動自己的心意,作種種的心智推考,卻沒有眞正的結論。據說,每一哲人都有不同的觀點,而且,除非一個哲人跟另一哲人的觀黠不同,否則,嚴格來說,他便不是哲人。然而,主在這裏所談及的「中心不動的哲人」,跟一般哲人不同。中心不動的哲人常在 Krishna 知覺中,因爲他已窮究了創造性的心智推考。他已超越心智推考的階段,得到聖主 Krishna ─ 華蘇德瓦 ─ 即萬物的結論。他被稱爲心意專一的哲人。這樣一個 Krishna 知覺的人絕不受三重苦侵襲,因爲他把一切苦當作主的恩賜,而且認爲自己行爲不當,活該承受更大的苦惱;此外,他看到,由於主的恩慈,他的苦已減至最少。同時,他快樂,便把快樂歸諸主,原因是他認爲自己不該快樂。他發現,由於主的恩慈,他才可以這麼舒適,而且能爲主作更佳服務。爲主服務,他永遠無畏、活躍、不依附、不厭離。依附即爲自己的感官滿足接受東西;不依附即無感官依附。專注於 Krishna 知覺的人不依附,不不依附,因爲他把生命奉獻了給主,爲主服務。因此,即使遇上失敗,也絕不憤怒。Krishna 知覺者常堅定不移。 |
| | </fs> |
| | |
| | |
| | |
| <- bg2.55|上一節 ^ bg|目錄 ^ bg2.57|下一節 -> | <- bg2.55|上一節 ^ bg|目錄 ^ bg2.57|下一節 -> |
/home/flnqzkgh/public_html/vedictree.net/data/attic/bg2.56.1728363191.txt.gz · 上一次變更: (外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