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2.48 [2024/10/01 20:07] – 建立 host | bg2.48 [2024/10/13 01:16]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48.「阿尊拿呀!你要穩處於瑜伽。對責任,你要堅負,對成敗的依附,你要擯棄。心意達到這樣的平衡,稱爲瑜伽。 | + | <WRAP center box >2 章 48 節</ |
- | 要旨 | ||
- | <wrap lo>Krishna 吿訴阿尊拿,他該以瑜伽活動。瑜伽是甚麼?瑜伽即控制永在迷惑中的感官,將心意專注於至尊。至尊是誰?至尊就是主。因爲主親自命令阿尊拿作戰,阿尊拿便與戰鬥的後果無關。戰勝獲利祇與主有關;阿尊拿祇是按照主的命令行事。遵從主的命令是眞正的瑜伽,通過稱為 Krishna 知覺的過程實行。只有以 Krishna 知覺,一個人才能擯棄擁有欲。他須變成 Krishna 的僕人,或 Krishna 僕人的僕人。這是在 Krishna 知覺中履行責任的正途,而只有 Krishna | + | योगस्थः कुरु कर्माणि सङ्गं त्यक्त्वा धनञ्जय ।\\ |
+ | सिद्ध्यसिद्ध्योः समो भूत्वा समत्वं योग उच्यते ॥ ४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 == 譯文 == | ||
+ | 「阿尊拿呀!你要穩處於瑜伽。對責任,你要堅負,對成敗的依附,你要擯棄。心意達到這樣的平衡,稱爲瑜伽。 | ||
+ | |||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Krishna 吿訴阿尊拿,他該以瑜伽活動。瑜伽是甚麼?瑜伽即控制永在迷惑中的感官,將心意專注於至尊。至尊是誰?至尊就是主。因爲主親自命令阿尊拿作戰,阿尊拿便與戰鬥的後果無關。戰勝獲利祇與主有關;阿尊拿祇是按照主的命令行事。遵從主的命令是眞正的瑜伽,通過稱為 Krishna 知覺的過程實行。只有以 Krishna 知覺,一個人才能擯棄擁有欲。他須變成 Krishna 的僕人,或 Krishna 僕人的僕人。這是在 Krishna 知覺中履行責任的正途,而只有 Krishna | ||
\\ | \\ | ||
- | 阿尊拿是剎帝利,參與了四社會階層的制度。據《宇宙古史─維施紐之部》說,整個四社會階層制度的目的在滿足維施紐。誰也不該滿足自己。雖然這在物質世界很普遍。一個人該滿足 Krishna。他不滿足 Krishna,便不能正確地遵行四社會階層制度的原則。阿尊拿間接地被勸按照 Krishna 的命令行事。 | + | 阿尊拿是剎帝利,參與了四社會階層的制度。據《宇宙古史─維施紐之部》說,整個四社會階層制度的目的在滿足維施紐。誰也不該滿足自己。雖然這在物質世界很普遍。一個人該滿足 Krishna。他不滿足 Krishna,便不能正確地遵行四社會階層制度的原則。阿尊拿間接地被勸按照 Krishna 的命令行事。</ |
- | </wrap> | + | |
+ | |||
+ | <- bg2.47|上一節 ^ bg|目錄 ^ bg2.49|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