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 bg2.28 [2024/10/03 07:46] – host | bg2.28 [2025/10/21 00:56] (目前版本) – 外部編輯 127.0.0.1 | ||
|---|---|---|---|
| 行 1: | 行 1: | ||
| - | 28.「一切被創造的生物初爲潛存,中而顯現,末則遭毁減復歸潛存。如此,又何需哀愴? | + | <WRAP center box >2 章 28 節</ |
| - | 要旨 | ||
| - | <wrap lo> | + | अव्यक्तादीनि भूतानि व्यक्तमध्यानि भारत ।\\ |
| - | \\ | + | अव्यक्तनिधनान्येव तत्र का परिदेवना ॥ २८ ॥\\ |
| - | 如果我們接受《韋達》的結論,正如《博伽梵歌》所訓說的 ─ 物質軀體到了某個時候會毁壞,但靈魂永恆。我們須記著,軀體好像衣服,那麼爲何因更衣而哀傷?在跟永恆靈魂有關係的時候,物質軀體並無實際存在。這好比一塲夢。在夢裏,我們在天空翱翔,好像皇帝一般坐在馬車上,醒來後,我們發現自己旣非在天空翱翔,更非坐在馬車上。基於軀體不存在,《韋達》智慧提倡自覺。可是,不管相信靈魂存在,或者不相信,均無理由悲傷。 | + | > |
| - | </wrap> | + | > |
| + | > | ||
| + | >tatra kā paridevanā | ||
| == 字譯 == | == 字譯 == | ||
| + | <fs medium> | ||
| + | </fs> | ||
| == 譯文 == | == 譯文 == | ||
| + | 「一切被創造的生物初爲潛存,中而顯現,末則遭毁減復歸潛存。如此,又何需哀愴? | ||
| == 要旨 == | == 要旨 == | ||
| + | <fs medium> | ||
| + | \\ | ||
| + | 如果我們接受《韋達》的結論,正如《博伽梵歌》所訓說的 ─ 物質軀體到了某個時候會毁壞,但靈魂永恆。我們須記著,軀體好像衣服,那麼爲何因更衣而哀傷?在跟永恆靈魂有關係的時候,物質軀體並無實際存在。這好比一塲夢。在夢裏,我們在天空翱翔,好像皇帝一般坐在馬車上,醒來後,我們發現自己旣非在天空翱翔,更非坐在馬車上。基於軀體不存在,《韋達》智慧提倡自覺。可是,不管相信靈魂存在,或者不相信,均無理由悲傷。 | ||
| + | </fs> | ||
| + | |||
| <- bg2.27|上一節 ^ bg|目錄 ^ bg2.29|下一節 -> | <- bg2.27|上一節 ^ bg|目錄 ^ bg2.29|下一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