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7.5-6 [2024/10/11 10:12] – host | bg17.5-6 [2024/10/20 21:09]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अशास्त्रविहितं घोरं तप्यन्ते ये तपो जना: । | + | <WRAP center box >17 章 5 - 6 節</ |
- | दम्भाहङ्कारसंयुक्ता: | + | |
- | कर्षयन्त: | + | अशास्त्रविहितं घोरं तप्यन्ते ये तपो जना: ।\\ |
+ | दम्भाहङ्कारसंयुक्ता: | ||
+ | कर्षयन्त: | ||
मां चैवान्त: | मां चैवान्त: | ||
- | aśāstra-vihitaṁ ghoraṁ | + | >aśāstra-vihitaṁ ghoraṁ |
- | tapyante ye tapo janāḥ | + | >tapyante ye tapo janāḥ |
- | dambhāhaṅkāra-saṁyuktāḥ | + | >dambhāhaṅkāra-saṁyuktāḥ |
- | kāma-rāga-balānvitāḥ | + | >kāma-rāga-balānvitāḥ |
- | karṣayantaḥ śarīra-sthaṁ | + | |
- | bhūta-grāmam acetasaḥ | + | |
- | māṁ caivāntaḥ śarīra-sthaṁ | + | |
- | tān viddhy āsura-niścayān | + | |
- | aśāstra——沒有在經典中提及;vihitam——指向;ghoram——對別人有害;tapyante——懺悔;ye——那些;tapaḥ——苦行;janāḥ——人;dambha——驕傲;ahaṅkāra——自我中心;saṁyuktāḥ——從事於;kāma——慾望;rāga——依附;bala——力量;anvitāḥ——所驅使;karṣayantaḥ——折磨;śarīra-stham——處於身體之內;bhūta-grāmam——物質元素的組合;acetasaḥ——由一個這樣誤引的心理;mām——向「我」;ca——還有;eva——肯定地;antaḥ——內在的;śarīra-stham——處於身體之內;tān——他們;viddhi——了解;āsura——邪惡的人;niścayān——肯定地。 | + | |
- | 5/ | + | > |
- | + | > | |
- | 要旨 | + | >māṁ caivāntaḥ śarīra-sthaṁ |
- | + | >tān viddhy āsura-niścayān | |
- | 有些人製造苦行贖罪的方式,卻不見載於聖典訓示之中。例如,聖典的訓示並沒有提及爲好像純粹政治利益一類不可吿人的目的而絕食。聖典提倡爲靈性進步而斷食,絕不提倡爲某種政治或社會目的而斷食。據《博伽梵歌》說,進行這種苦修的人肯定邪惡。他們的行爲違反了聖典訓示。對一般人,也沒有好處。實際上,他們是出於驕傲、假我、色慾、依附物質享樂才這樣做。這種活動不但影響構成軀體的物質元素組合,而且也影響了在軀體之內的至尊性格神首。這種爲了政治目的而且未經神授的絕食或苦行肯定對別人構成很大的妨礙。 他們都不見載於《韋達》經典之內。邪惡的人或以爲,他們可使用這方法强逼敵人或別人就範於他們的慾望之下;然而有時會因絕食而吿死亡。至尊性格神首並不同意這些活動。祂說,從事這種活動的人是惡魔。因爲進行這些活動違反《韋達》聖典的訓示,所以對至尊性格神首來說,其實是侮辱。因此,「錯誤心態」一詞十分重要 ─ 心態正常的人必遵守聖典訓示。不如此的人漠視聖典訓示,不但不遵守,且自行訂定苫行和贖罪修爲方式。正如前一章所述,一個人須時常記著邪惡的人的最後結局。主强逼他們在惡魔的子宮內出生。如此一來,他們一世復一世地按照邪惡原則生活,全不認識一己與至尊性格神首的關係。然而,如果他們夠幸運,接受靈性導師的指引,讓靈性導師帶領他們,走上《韋達》智慧之路,便可以擺脫物質束縛,最後達到至高無上的目標。 | + | |
== 字譯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譯文 == | == 譯文 == | ||
+ | 「有些人出於驕傲、自我中心、慾望和依附,進行聖典所不推薦的嚴峻苦行和贖罪修爲,而且爲情慾驅使,折磨自己軀體的感官和處於自己心裡的超靈,實在可稱爲惡魔。 | ||
+ | |||
== 要旨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有些人製造苦行贖罪的方式,卻不見載於聖典訓示之中。例如,聖典的訓示並沒有提及爲好像純粹政治利益一類不可吿人的目的而絕食。聖典提倡爲靈性進步而斷食,絕不提倡爲某種政治或社會目的而斷食。據《博伽梵歌》說,進行這種苦修的人肯定邪惡。他們的行爲違反了聖典訓示。對一般人,也沒有好處。實際上,他們是出於驕傲、假我、色慾、依附物質享樂才這樣做。這種活動不但影響構成軀體的物質元素組合,而且也影響了在軀體之內的至尊性格神首。這種爲了政治目的而且未經神授的絕食或苦行肯定對別人構成很大的妨礙。 他們都不見載於《韋達》經典之內。邪惡的人或以爲,他們可使用這方法强逼敵人或別人就範於他們的慾望之下;然而有時會因絕食而吿死亡。至尊性格神首並不同意這些活動。祂說,從事這種活動的人是惡魔。因爲進行這些活動違反《韋達》聖典的訓示,所以對至尊性格神首來說,其實是侮辱。因此,「錯誤心態」一詞十分重要 ─ 心態正常的人必遵守聖典訓示。不如此的人漠視聖典訓示,不但不遵守,且自行訂定苫行和贖罪修爲方式。正如前一章所述,一個人須時常記著邪惡的人的最後結局。主强逼他們在惡魔的子宮內出生。如此一來,他們一世復一世地按照邪惡原則生活,全不認識一己與至尊性格神首的關係。然而,如果他們夠幸運,接受靈性導師的指引,讓靈性導師帶領他們,走上《韋達》智慧之路,便可以擺脫物質束縛,最後達到至高無上的目標。</ | ||
+ | |||
<- bg17.4|上一節 ^ bg|目錄 ^ bg17.7|下一節 -> | <- bg17.4|上一節 ^ bg|目錄 ^ bg17.7|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