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4.20 [2024/10/06 00:51] – host | bg14.20 [2024/10/20 10:15]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20.「體困生物能超越這些型態,就遠離生、老、死及由此而來的痛苦,並且可在現世嚐到甘液。」 | + | <WRAP center box >14 章 20 節</ |
- | 要旨 | + | गुणानेतानतीत्य त्रीन्देही देहसमुद्भवान् ।\\ |
- | + | जन्ममृत्युजरादु: | |
- | 這節詩說明,一個人如何以完全的Krishna知覺停留在超然的境界中,甚至在這個軀體裡。梵詞「dehi」意即「體困」。人雖然在這個物質軀體之內,通過在靈性知識方面的進步,就能擺脫自然各型態的影響,即使在這個軀體裡也能享受到靈性生命的快樂。在離開這個軀體後,肯定可到靈性天穹去。然而,即使在這個軀體中,也能享受到靈性快樂。換言之,在Krishna 知覺中的奉獻服務是擺脫物質纏擾獲得解脫的表徵。第十八章對此將有進一步的說明。一個人擺脫物質自然三型態的影響後,就進入奉獻服務的境界。 | + | > |
+ | >dehī deha-samudbhavān | ||
+ | > | ||
+ | >vimukto ’mṛtam aśnute | ||
== 字譯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譯文 == | == 譯文 == | ||
+ | 「體困生物能超越這些型態,就遠離生、老、死及由此而來的痛苦,並且可在現世嚐到甘液。」 | ||
+ | |||
== 要旨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
+ | |||
<- bg14.19|上一節 ^ bg|目錄 ^ bg14.21|下一節 -> | <- bg14.19|上一節 ^ bg|目錄 ^ bg14.21|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