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3.23 [2024/10/11 00:57] – host | bg13.23 [2024/10/20 08:44]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उपद्रष्टानुमन्ता च भर्ता भोक्ता महेश्वर: | + | <WRAP center box >13 章 23 節</ |
+ | |||
+ | उपद्रष्टानुमन्ता च भर्ता भोक्ता महेश्वर: | ||
परमात्मेति चाप्युक्तो देहेऽस्मिन्पुरुष: | परमात्मेति चाप्युक्तो देहेऽस्मिन्पुरुष: | ||
- | upadraṣṭānumantā ca | + | >upadraṣṭānumantā ca |
- | bhartā bhoktā maheśvaraḥ | + | >bhartā bhoktā maheśvaraḥ |
- | paramātmeti cāpy ukto | + | >paramātmeti cāpy ukto |
- | dehe ’smin puruṣaḥ paraḥ | + | >dehe ’smin puruṣaḥ paraḥ |
- | upadraṣṭā——監視者;anumantā——允許者;ca——還有;bhartā——主人;bhoktā——至尊的享受者;maheśvaraḥ——至尊的主;paramātmā——超靈;iti——還有;ca——和;api uktaḥ——據說;dehe——在這個身體;asmin——這;puruṣaḥ——享受者;paraḥ——超然的。 | + | |
- | 23.「但這個軀體中,有另一超然的享樂者。祂就是主,也就是至尊無上的擁有者,以監察者和准許者的身份存在,被稱爲超靈。」 | ||
- | |||
- | 要旨 | ||
- | |||
- | 這裡宣言,超靈常跟個別靈魂在一起,而且是至尊主的代表。祂並不是普通的生物。因爲一元論的哲學家把軀體的悉覺者看成爲一個 ,所以認爲超靈和個別靈魂沒有分別。爲了澄淸這一點,主說祂在每一軀體中以超靈的身份存在。祂與個別靈魂不同;祂是超然的。個別靈魂享受一特殊場地的活動,但超靈並不是以有限享樂者或從事軀體活動者的身份存在;祂是以見證者、監察者、准許者和至高無上享樂者的身份存在。祂的名字是超靈,而非個別靈魂。祂是超然的。很顯然,個別靈魂和超靈有分別。超靈的手足無處不在,但個別靈魂則非如此。因爲祂是至尊主,祂存在於軀體之內,准許個別靈魂欲望物質快樂。沒有超靈的准許,個別靈魂不能夠做任何事情。個體是被維繫者,超靈則是維繫者。宇宙中有無數生物,超靈以朋友的身份存在於生物之內。 | ||
- | |||
- | 事實上,個別生物永遠是至尊主的所屬個體,而且兩者的關係非常密切,有如朋友。然而,生物有傾向拒絕至尊主的批准,要獨立地活動,試圖控制至高無上的本性。因爲他們有這傾向,所以被稱爲至尊主的邊際能力。生物可處於物質能力或靈性能力之中。如果他們受物質自然的條件限制,至尊主就以他們朋友的身份 ─ 超靈,跟他們一起,幫助他們回歸靈性能力。主常常渴望把生物帶返靈性能力當中,但由於他們渺少的獨立性,生物不斷拒絕與靈性光燦在一起。這樣誤用獨立性就是他們在受條件限制的自然中從事物質奮鬥的原因。於是,主時常從內從外發出指示。從外,祂所發的指示,一如在《博伽梵歌》中所說明的;從內,祂試圖說服他們,在物質場地的活動並不會帶來眞正的快樂。「放棄它,並且將信心轉向我。這樣,你便會快樂。」祂說。所以,聰明的人對超靈或至尊性格神首有信心,便在喜樂永恒的知識生命中邁開了第一步。 | ||
== 字譯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譯文 == | == 譯文 == | ||
+ | 「但這個軀體中,有另一超然的享樂者。祂就是主,也就是至尊無上的擁有者,以監察者和准許者的身份存在,被稱爲超靈。」 | ||
+ | |||
== 要旨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 \\ | ||
+ | 事實上,個別生物永遠是至尊主的所屬個體,而且兩者的關係非常密切,有如朋友。然而,生物有傾向拒絕至尊主的批准,要獨立地活動,試圖控制至高無上的本性。因爲他們有這傾向,所以被稱爲至尊主的邊際能力。生物可處於物質能力或靈性能力之中。如果他們受物質自然的條件限制,至尊主就以他們朋友的身份 ─ 超靈,跟他們一起,幫助他們回歸靈性能力。主常常渴望把生物帶返靈性能力當中,但由於他們渺少的獨立性,生物不斷拒絕與靈性光燦在一起。這樣誤用獨立性就是他們在受條件限制的自然中從事物質奮鬥的原因。於是,主時常從內從外發出指示。從外,祂所發的指示,一如在《博伽梵歌》中所說明的;從內,祂試圖說服他們,在物質場地的活動並不會帶來眞正的快樂。「放棄它,並且將信心轉向我。這樣,你便會快樂。」祂說。所以,聰明的人對超靈或至尊性格神首有信心,便在喜樂永恒的知識生命中邁開了第一步。</ | ||
+ | |||
<- bg13.22|上一節 ^ bg|目錄 ^ bg13.24|下一節 -> | <- bg13.22|上一節 ^ bg|目錄 ^ bg13.24|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