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bg13.22 [2024/10/06 01:01] – host | bg13.22 [2024/10/20 08:43] (目前版本) – host | ||
---|---|---|---|
行 1: | 行 1: | ||
- | 22. 「在物質自然中的生物就這樣過生活,享受自然的三型態。這是由於生物跟物質自然混在一起。於是,生物在不同種類的軀體中碰上善惡。 | + | <WRAP center box >13 章 22 節</ |
- | 要旨 | + | पुरुष: |
+ | कारणं गुणसङ्गोऽस्य सदसद्योनिजन्मसु ॥ २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了解生物如何從一個軀體轉到另一個去,這詩節非常重要。第二章解釋了,正如換衣服一般,生物從一個軀體轉到另一個去。這樣換衣服是由於他們依附物質存在。只要他們受這個虛假展示的支配,就須繼續由一個軀體轉到另一個去。由於他們渴望支配物質自然,所以被放置到這樣不理想的情況中。在物質自然的影響下,生物有時出生為半神人,有時出生爲人,有時出生爲野獸,有時出生爲蟲,有時出生爲水生動物或植物,有時出生爲聖潔的人,有時出生爲大人物。這是生生不息的。在所有的情況下,生物都認爲自己是情況的主宰,其實卻受物質自然的影響。 | ||
- | |||
- | 這裡解釋了生物如何被放置到不同的軀體裡。這是由於跟自然的不同型態接觸。因此,一個人須超越三物質型態,處於超然的地位中。這就稱爲 Krishna 知覺。除非一個人處於 Krishna 知覺中,否則他的物質知覺會逼他從一個軀體轉到另一個去,因爲從太初以來他就有物質欲望。然而,他須改變這觀念。只有聆聽權威人士的說話,才可能出現改變。這裡有最好的例證:阿尊拿從聆聽有關神的科學。生物一旦進入了這個聆聽的過程,就消除了長期以來存有的要控制物質自然的欲望。在他消除長期以來要支配的欲望時,逐漸地,此消彼長,他就會享受到靈性的快樂。《韋達》的曼陀羅有言,當生物跟至尊性格神首在一起而變得有學識時,此消彼長,他就嚐到永恒喜樂的生活。 | ||
== 字譯 == | == 字譯 == | ||
+ | <fs medium> | ||
+ | |||
== 譯文 == | == 譯文 == | ||
+ | 「在物質自然中的生物就這樣過生活,享受自然的三型態。這是由於生物跟物質自然混在一起。於是,生物在不同種類的軀體中碰上善惡。 | ||
+ | |||
== 要旨 == | == 要旨 == | ||
+ | <fs medium> | ||
+ | \\ \\ | ||
+ | 這裡解釋了生物如何被放置到不同的軀體裡。這是由於跟自然的不同型態接觸。因此,一個人須超越三物質型態,處於超然的地位中。這就稱爲 Krishna 知覺。除非一個人處於 Krishna 知覺中,否則他的物質知覺會逼他從一個軀體轉到另一個去,因爲從太初以來他就有物質欲望。然而,他須改變這觀念。只有聆聽權威人士的說話,才可能出現改變。這裡有最好的例證:阿尊拿從聆聽有關神的科學。生物一旦進入了這個聆聽的過程,就消除了長期以來存有的要控制物質自然的欲望。在他消除長期以來要支配的欲望時,逐漸地,此消彼長,他就會享受到靈性的快樂。《韋達》的曼陀羅有言,當生物跟至尊性格神首在一起而變得有學識時,此消彼長,他就嚐到永恒喜樂的生活。</ | ||
+ | |||
<- bg13.21|上一節 ^ bg|目錄 ^ bg13.23|下一節 -> | <- bg13.21|上一節 ^ bg|目錄 ^ bg13.23|下一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