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羯羅的出現,跟當時印度背景有關,所以首先要認識的,為何佛陀否認韋陀知識?
當然佛陀拒絕接受韋達經是有用意的,根據往世書說法,佛陀不想那些斷章取義的人藉著韋陀祭獻的源委來去進行妄殺。當有人問到佛陀有關韋陀經典,韋陀經業報之部 Karma Kanda 提及動物的祭祀,佛祖拒絕追隨者接近韋陀經而轉為皈依祂。知識不懂運用會變特危險。 誰是商羯羅?
商羯羅 Sankaracarya (公元788 ─ 820),另譯成山伽師、商羯羅師,生於傳統南印度正統婆羅門家庭,是希瓦神派追隨者(Shaivite)。商羯羅在孩童時已成為苦行僧,在他生平中編纂兩大名著:Vivekacudamani 及 Sariraka-bhasya。他遊歷了整個印度大陸,於三十二歲之年,圓寂於喜瑪拉雅群山。商羯羅顯露鋒芒之年,適逢佛陀運動在阿育王 (Asoka)的推展下蓬勃發展,廣傳印度全國。商羯羅設法成就他的使命,就是一項靈性改革,他試圖令當時一度被佛陀完全擯棄的韋陀文獻,重新建立權威地位。商羯羅及韋陀文獻作出個人詮釋,假設神與靈魂 (梵我合一論) 皆一而建立非二元的吠檀多學派 advaita-vedanta。韋陀經典多處說明二元論學 ─ 絕對真理為至尊人格神首,靈魂為附屬於祂的永恆個體。商羯羅建立的哲學教導一套梵我合一的說法,或者說靈魂本身就是絕對真理(Parabrahman 大梵)。換句話來說,他提出最終極的靈性境界,多樣、個體及人格等特性都不存在。商羯羅的哲學被視為有神論及無神論分歧的妥協學說。佛學盛行以後,商羯羅要立刻修復韋陀經的神學文化並不可能,為此他按時地之需,在邏輯上作出修改。可以這樣說,他帶來世界的詮釋本近似佛學,卻將它的根基建立在韋陀文學的權威上。商羯羅在世只有三十二年。在短短的遊歷宣道生命中,他這套哲學風靡一時,也令當時在印度廣為流傳的佛學開始步向式微。
商羯羅繼佛祖後顯世,因為有特殊使命,他傳播一種稱為假像論 Mayavadism 體系的哲學。繼商羯羅後,印度教流傳至今。原本的印度教是一神論的。 根據往世書,商羯羅並非何許人,而正是希瓦神(濕婆)本人 Siva。商羯羅主張學說有一個口號:brahma satyam jagan satyam,意思是『物界多樣為幻,靈界多元屬真』。在蓮花往世書 Padma Purana,希瓦神跟妻帕瓦蒂Parvati 透露,他將以一位婆羅門學者身份,在末法的年代 Kali yuga 傳播假象論哲學,是隱藏的佛學。換句話說,他建立的假象論,正是佛祖虛無(空性)哲學的另類版本。佛說:色即是空,但商羯羅說色無人格性,無多樣性。這兩套兩者皆不接受一位至尊人格性的神的存在。因此,這兩套哲學都被稱為非韋陀傳統學派,nastika-vada 或無神論學。傳統韋陀學派接受至尊人格神。
佛祖公開否定韋陀經典,商羯羅卻引述韋陀經來宣揚他的一元論。在往世書,佛祖被記載為是至尊神十位化身之一,而商羯羅則是希瓦化身,佛陀及商羯羅推動的兩套哲學體系,在歷史上所產生的意義,印証了靈性文明正朝著至尊主的安排下演進。這個演進後來再經歷羅摩努桀、摩塔瓦大師及聖主采坦耶的出現,進化成為涵蓋所有哲論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