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很多認為孫悟空是舶來品,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猴神哈奴曼才是孫悟空最早的原身。
胡適先生《西遊記考証》1923: 「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
鄭振鐸先生《西遊記的演化》1934 「孫悟空的本身似是印度猴哈奴曼的化身。哈奴曼是一個助人的聰明多能的猴子……」
陳寅恪先生《西遊記玄奘弟子的演變》,驗證孫悟空原型即《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在《賢愚經》,認為西遊記裡的“大鬧天宮”源自印度兩個無關聯的民間故事,佛教傳入中國後有意無意將二者合一。
季羨林教授《印度古代文學史》: 「漢譯佛經中的故事內容和『羅摩衍那』幾乎雷同,『羅摩衍那』內敘述了一個神通廣大的猴神哈努曼,幫助羅摩(主角)打贏勝仗,孫悟空靈感極可能由此而發。」
《印度文學在中國》、《羅摩傳初探》、《印度史詩羅摩衍那》: 「哈奴曼應是孫悟空的原型,這個人物形象最初產生於印度,後傳至中國,經過多次改造與發展,才使孫悟空這個人物逐漸立體化。整個《西遊記》就是到印度取經,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其中許多鬥法的故事,比如孫悟空與二郎神鬥法,簡直就是從佛經裡抄來似的,連豬八戒也能從佛經里找到副本。為什麼孫悟空就不能是從印度借來的?」
日本女學者中野美代子認為,《羅摩衍那》的故事很有可能是從海路傳到福建泉州的。
她的理由是,古代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經南海,過麻六甲到印度,或再經印度海路向西到達阿拉伯或東非,或由陸路到阿拉伯或歐洲。而“海上絲綢之路”興起于宋,其主要的出發地就是福建的泉州。
泉州開元寺的一幅猴行者浮雕也似乎讓中野美代子找到了“孫悟空生在福建”的答案。據瞭解,泉州開元寺內有兩座建于南宋時的石塔,東邊的叫鎮國塔,西邊的叫仁壽塔。兩座塔的塔身都有浮雕,其中仁壽塔的四層上有一方猴頭人身的浮雕。它頭戴金箍,身穿直裰,足登羅漢鞋,項掛大佛珠。在它的左上方刻有“猴行者”三字,當地人都習慣地稱其為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