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想以自己特有的關係去愛奎師那的欲望變得強烈時,便稱為對首神純粹的愛。在開始的時候,奉獻者因為靈性導師的命令而遵從奉獻服務的規範守則,當他因此而完全淨化出所有物質的污染時,便會培養出對奉獻服務的依附和品味。這種品味和依附,在時間的培植下逐漸增強後,便成為愛。“愛”一字實際上只可以用於與至尊人格首神的關係上。物質世界之內是談不上愛的。物質世界中,以愛的名字進行的只不過是色欲。愛和色欲有天壤之別,就象金和鐵的分別。《拿拉達之五夜》清楚地說:當色欲完全轉移到至尊人格首神, 親屬的概念也完全寄託給祂的時候,偉大的權威如彼士瑪、帕拉德大君、烏達瓦及拿拉達等人物便承認它為對神純粹的愛。
偉大的權威如彼士瑪等人士如此解釋:對首神的愛意思是完全放棄對其他人的所謂的愛。根據彼士瑪的意見:愛的意思是把自己的情感完全置於一個人身上,收回對所有其他人的依戀。在兩種情況之下——基於心醉神迷和基於至尊人格首神本人沒有緣由的恩慈——這 種純粹的愛才能轉至至尊人格首神身上。
只是在一位真正靈性導師的指示下,遵守經典所定的奉獻服務規範守則,便能夠有力地喚起對首神極強的愛。《聖典博伽瓦譚》(11.2.40)對這種出自履行奉獻服務的愛極情狂有如下解釋:一位元奉獻者,在履行奉獻服務規範的過程中,培養出本然的奎師那知覺,內心因而變得柔軟,便象瘋子一樣唱頌跳舞。在唱頌主的聖名之際,有時哭泣、有時胡言亂語,有時高歌、有時不理會外人象瘋子一樣跳舞。”
《宇宙古史——蓮花之部》有一段描述是有關出自自發的極度 之愛的。昌朵侃緹是一位出名面孔漂亮的女孩子。她嚴格地遵守貞誓, 以求得到奎師那為夫。她總是觀想著主的超然形象,唱頌著主的榮耀, 並不想接受任何人為丈夫。那只有奎師那可以當她的丈夫的意志已決。
當人發現一位奉獻者常常和主聯誼,迷癡迷醉,可以明白的便是如此地位是由主自己出於無緣的超凡恩慈賜予這位奉獻者的。《聖典博伽瓦譚》(11.12.7)有如此超凡恩慈的例子——主奎師那告訴烏達瓦說:“溫達文的牧牛姑娘並不研讀《韋達諸經》以獲得我。她們也從來沒有到過朝聖之地,也沒有虔敬地履行過任何規範守則,沒有經歷過任何苦修,只是憑藉我的聯誼,便達到了奉獻服務最高最完美的境界。”
從《宇宙古史——蓮花之部》中找到的昌朵侃緹的例子,以及 從《聖典博伽瓦譚》中找到的牧牛姑娘的例子看來,憑藉奎師那超凡的恩慈,一個不管情況如何,常常想著奎師那,時時愛極情狂,唱頌主種種榮耀的奉獻者,將會達到純一奉獻服務的最高最完美層面。《聖典博伽瓦譚》證實了這一點:“如果一個人崇拜、仰慕、愛上至尊主哈裡,他便應該被視為已經完結了各種各類的苦行、懺悔等類似的自覺程式。在另一方面,人如果在經歷了各式各樣的苦行、懺悔及瑜伽神通修習後,仍然培養不起對哈裡的愛,那麼,他全部的行為便被認為是沒用的,只是浪費時間而已。如果某人經常在內在外都看到奎師那,可以明白的便是他已經超越了所有為了自覺而設的懺悔及苦行。又如果,在履行了各種各類的懺悔苦修後,仍不能常常在內與外看到奎師那,那麼他只是在徒勞無功地例行公事罷了。”
據說由於主超凡的恩慈而產生的自發性吸引,可以置於兩個論題之下:一是對主偉大的深切崇敬;一是沒有任何外來的考慮便自動地受到奎師那吸引。《拿拉達之五夜》記載,人如果出於對至尊主的偉大產生深切崇敬,達到了對祂非比尋常的感情和不動搖的愛,便肯定保證得到四種形式的外士納瓦解脫——即得到和主一樣的身體外貌,達到和主一樣的富裕、住在主居住的星宿、以及得到和主永恆的聯誼。外士納瓦解脫完全有別于假像宗解脫,假像宗解脫只是融匯進主的光燦而已。
《拿拉達之五夜》中解釋了:純一而沒有混雜的奉獻服務是沒有任何個人利益動機的。如果一位奉獻者不斷地愛著主奎師那,心意一直專注於祂,這種奉獻態度將會證明是唯一吸引主注意的方法。換句話說,一位不停地想著主奎師那的形象的外士納瓦──便以純粹的外士納瓦見稱。
一般來說,由於遵守奉獻服務嚴格的規範守則而獲至主無緣恩慈的奉獻者,受到主至高無上的偉大、受到主超然的美麗、以及受到自發履行的奉獻服務的吸引。更清楚地說,人藉著執行奉獻服務的規範守則,便能夠完全讚賞主的超然美麗。無論如何,只有藉著主對奉獻者超凡的恩慈,達到如此崇高的地位才有可能。
至此為止,雖然很多培養對首神的愛的個別法門已經解釋過,施瑞拉茹帕·哥斯瓦米現在給予我們如何才能夠達到如此崇高的地位的 一般性描述。對首神心醉神迷以至愛極情狂的開始,基本上是信心。純粹奉獻者社團和聯誼會很多,如果某人僅有一點點信心便開始和這些社團聯誼的話,便會在純粹的奉獻服務上進步神速。一位純粹奉獻者的影響力甚大,如果某人抱著一點點信心前來和他聯誼,便有機會從《博伽梵歌》及《聖典博伽瓦譚》等權威性的經典聆聽有關主的事蹟。如此,憑藉處於每個人心中的主的思寵,人對這些權威性經典所描述的逐漸有了信心。這便是和奉獻者聯誼的第一個階段。在第二個階段,當人稍為精進、稍為成熟後,便自動地在一位純粹奉獻者的指導下同意遵守奉獻服務的規條,並接受他為靈性導師。在下一個階段, 奉獻者在靈性導師的指導下履行規範性的奉獻服務,如此活動的結果便是他脫離一切多餘的職責。他一旦擺脫出多餘的差事,信心便堅定起來,培養了對奉獻服務的超然品味,跟著是依附,跟著是心醉神迷, 最後則是對首神純粹的愛。這就是純粹的愛的不同發展階段。
只有最幸運的人才能夠在生命中如此成就。那些只是韋達經典的學術研究生不可能明白這樣的發展如何產生。施瓦神在《拿拉達之五夜》中告訴帕娃蒂:“親愛的至尊女神,妳可以從我這兒得知,一位愛至尊人格首神愛得如癡如醉的人,因為這種愛而一直融匯于超然的快樂,甚至連從身體或心意而來的物質苦惱和快樂也察覺不到。”
原本的愛之樹有各別的枝幹,這些枝幹就是愛的交流和感情, 它還有其他各種形式的感情展露,這裡將不作討論。薩納坦·哥斯瓦米已經在他的著作《博伽瓦達的甘露》Bhägavatämåta 中描繪了此等各別不同的展示。儘管這些感情交往的論題非常機密,薩納坦也一一清晰地描述了。
如此,施瑞拉茹帕·哥斯瓦米概括了《奉愛甘露海洋》的第一部, 把他的論文奉上給建立了超然美的薩納坦·哥斯瓦米,還有哥帕勒·巴塔·哥斯瓦米、臘古納特·達薩·哥斯瓦米和臘古納特·巴塔·哥斯瓦米, 以求他們得到超然之樂。從這段描述看來,在茹帕·哥斯瓦米撰作《奉愛甘露之洋》的當兒,了不起的施瑞拉吉瓦·哥斯瓦米仍然還未活躍。
巴提韋丹塔撮述《奉愛甘露之洋》第一部(直至跟著要描述的對首神心醉神迷),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