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帕·哥斯瓦米接下來描述了一位已經真正對奎師那產生心醉神迷之愛的人的品格。這些品格如下:
(一)他總是渴望把時間用於對主的奉獻服務,不喜歡有空閒。他想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毫無偏離地一直服務。
(二)他總是矜持堅忍。
(三)他始終不依附一切物質的吸引。
(四)他並不渴望自己的活動有任何物質的回報。
(五)他一直確信奎師那會賜恩慈給他。
(六)他總是非常熱切、忠心耿耿地侍奉主。
(七)他非常依附於唱頌主的聖名。
(八)他總是渴望描述主的種種超然品格。
(九)他非常高興住在一處如瑪圖拉、溫達文或杜瓦卡等主上演逍遙時光的地方。
一位培養了對主心醉神迷的愛的人,總是把言詞用於朗誦主的禱文。心中總是想著奎師那。他的身體不是在神像面前頂拜便是從事於某些其他的服務。從事這些妙喜活動的時候,有時會流下眼淚。這樣, 他整生便用於服務主,一刻也不浪費於別的事務。
人若是在大難當頭的時候意志不動搖,便稱為堅忍矜持。一個例 子可以從《聖典博伽瓦譚》(1.19.15)國王帕瑞師大君的行為舉止中得見。國王快要死亡的時候,當著所有聖哲的面前說了以下的話:“敬愛的婆羅門,您們應該接受我為皈依的僕人。我來到恒河河岸只是把心和靈魂奉獻于主奎師那的蓮花足。因此,請您們祝福我,希望恒河母親也喜歡我。就讓婆羅門兒子的咀咒降臨我身上,對此,我並不介意。只要求您們在我生命最後的一刻唱頌維施努的聖名,好讓我也可以覺悟到祂的超然本性。” 帕瑞師大君這種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忍耐下去的行為,心意毫不騷亂的狀況便是矜持堅忍的例子。這便是已經培養了對奎師那極愛的奉獻者的一項品格。
感官都想欲享樂,但是當一位奉獻者培養出對奎師那超然的愛的時候,他的各個感官便不再受到物質的欲望吸引。這種心意狀況稱為不依附。有一個不依附的例子是和巴臘特國王的性格有關的。《聖典博伽瓦譚》(5.14.43)記載:“國王極為受到奎師那蓮花般的美麗長相吸引,即使是年方少艾,國王也放棄了對家庭、兒子、朋友、王位等等的依附,就象它們是不可觸碰的大便!”
巴臘特大君提供了一個不依附的典型例子。他有一切在物質世界之內可以享受的東西,卻一一離棄了。不依附的意思並非是人為地自我獨處,離開各種依附引誘。人即使面對諸般誘惑,如果能夠不為所動的話,得稱為一個不依附的人。當然,在開始的時候,初習奉獻者必須設法把自己與各類誘人的依附隔離,可一位成熟奉獻者的真正地位是:那怕當著重重誘惑的面前,也不受吸引。這便是不依附的真正標準。
儘管一位奉獻者,擁有一切純粹覺悟的品性,也不因為自己的地位而驕傲,這稱為不自負。《宇宙古史——蓮花之部》記載巴基臘塔王是舉世之君,但是他培養了對奎師那的狂熱之愛,紆尊降貴,當上乞士,跑到政敵及不可觸碰的人家中求乞。他非常謙卑,甚至在這些人面前跪拜。
印度歷史上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最近,大約兩百年前還不到, 一位稱為萊·巴甫的加爾各答地主當了外士納瓦,而且住在溫達文。他也捱家逐戶求乞,甚至到政敵家中化緣。求乞抱有準備受到施主的侮辱。那是自然而然的,但是為了奎師那,要容忍這些羞辱。奎師那的奉獻者可以為給奎師那服務而什麼地位也接受。
確信能領受至尊人格首神恩寵的堅強信念, 梵文稱為asa-bandha“極大期望”。äçä-bandha 的意思是不斷在想:“我用盡了一切努力去遵守奉獻服務的規範紀律,肯定會重返家園、回歸首神。”
就這方面,茹帕·哥斯瓦米的一段禱文足以舉證這種希望。他說:
“我對奎師那沒有愛,也沒有培養這愛的根基——即聆聽和唱頌。我也缺乏人藉以恒常想著奎師那,把祂的蓮花足堅處在心中的奉愛瑜伽的方法。至於哲學知識或虔誠工作方面,我也找不到任何讓我執行如此活動的機會。況且,我並未誕生在一個良好家庭。所以,我必須向禰——牧牛姑娘們的維繫者及所愛的人 Gopijana-vallabha(Krishna) 祈禱。我只是希望能以某種方式就近禰的蓮花足,這希望正給我苦楚, 因為我想自己並沒有能力達到生命的超然的。”這個在 äçä-bandha 極大期望”標題下的要旨是:必須一再期望自己能以這樣或那樣的辦法得以就近至尊主的蓮花足。
當一個人充分地渴望在奉獻服務中得到成就,這份渴望之情就稱為完全的切望 samutkaëöhä。事實上,這種渴望之情便是在奎師那知覺中成功的代價。每事每物都有某些價值,在得到或擁有它之前, 必須要付出代價。韋達文學稱說,要購買最有價值的東西——奎師 那知覺,得培養出達到成功的強烈渴望,彼勒瓦曼嘎拉·塔庫在他的《奎師那耳朵的甘露》一書中很恰當地表達了這種強烈的渴望之情。他說:“我熱切地等著看那身體美麗得吸引著整個宇宙的溫達文男孩。祂的眼睛圍有黑色的眉毛,象蓮花瓣一樣延展,祂的目光總是熱切地看著祂的奉獻者。祂的眼睛總是那樣濕潤。唇色如銅,雙唇發出一種聲音,把人驅使得比瘋象還要瘋狂。我多麼想在溫達文看見祂!”
在同一部《奎師那耳朵的甘露》中,也有另一項描述,是有關唱頌媧妲蘭妮的。據媧妲蘭妮的一位同遊說:“主哥文達啊!維沙班努王的女兒正流著淚,她熱衷地唱頌著禰的聖名——奎師那!奎師那!”
《奎師那耳朵的甘露》也表達了依附歌頌主的種種榮耀如下:“我要為奎師那做什麼呢?祂逗人喜歡的程度超越所有令人喜歡的概念, 祂比所有好動的男孩子還要頑皮,奎師那種種美麗活動吸引了我的心,我不知道還能做什麼呀!”
茹帕·哥斯瓦米的《韻文集》有如下一段關於溫達文的描述:“在這個地方,南達大君的兒子慣常和父親——所有牧牛郎的君王一起居住。奎師那就在這個地方粉碎了沙卡塔魔匿藏在裡面的牛車。就在這個地方,斬斷我們物質存在之結的達牟達爾,被祂的母親雅首達捆綁起來。”
主奎師那純粹的奉獻者居住在瑪圖拉或溫達文地域,拜訪所有奎師那進行過逍遙的地方。奎師那在這些聖地和牧牛童及母親雅首達一起展示祂的孩童活動。主奎師那的奉獻者當中,繞拜所有這些地方的習例仍然沿用。那些前來瑪圖拉或溫達文的人,也經常感到超然的快樂。事實上,如果某人去溫達文,他立即便感到和奎師那的別離。主奎師那在那兒臨在的時候曾進行了很多如此美妙的活動。
這種對記憶奎師那活動的吸引稱為對奎師那的依附。不過,有些非人格神主義哲學家和神秘家,想通過表演一番奉獻服務,終極融匯進主的存在。他們有時會試圖模仿某位純粹奉獻者的心態,拜訪奎師那過逍遙的聖地,只是抱有救贖解脫的想法,因此他們的種種活動算不上依附。
茹帕·哥斯瓦米說:果報工作者 karmé 或心智推敲家心中不能成就奎師那純粹奉獻者所展示的依附,因為這種純粹的奎師那知覺依附非常罕有,甚至很多解脫了的人也達不到。如《博伽梵歌》所載,解脫出物質沾染的階段是可以達至奉獻服務的階段。對於一個隻想得到解脫,想融匯進非人格性梵光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對奎師那的依附的。奎師那很機密地收藏起這些依附,只把它施予給純粹的奉獻者;連普通的奉獻者也不能對奎師那有如此的依附。因此,那些心中被果報活動的作用和反作用沾染了的人,怎樣可以辦到呢?那些受到各類心智推敲糾纏的人,也是不成功的。
有很多所謂奉獻者人為地想著奎師那的“每天八段時遙”añta-kälika-lélä。有時會人為地模仿,佯稱奎師那以一個男孩子的形象和他談話,或者稱說媧妲蘭妮和奎師那兩人都來到他跟前和他談話。非人格神主義的一類人有時會展示這些品格,他們也許會迷惑一類對奉獻服務科學沒有知識的愚昧者。不過,一旦有經驗的奉獻者看到此類模仿,便能夠立即評價這種卑劣行為。如果這樣一個佯裝者有時被發現擁有對奎師那模仿性的依附,這種依附不會被接受為真正的依附。不過,也可以說,如此依附給予佯裝者希望,也許最後能夠提升他至純粹奉獻服務的實質層面。
這種模仿性的依附可以分成兩種——即影子依附和超凡 parä 依附。如果某人沒有經歷奉獻服務的規範守則,或者沒有經過一位真正靈性導師的指導,便展示了這種模仿性的依附,這種依附便稱為影子依附。有時候會發現一個實質上依附物質享樂或依附於解脫的人,有幸和從事於唱頌主聖名的純粹奉獻者聯誼。藉著主的恩典,他也許會合作加入唱頌。在那時那刻,只是藉著和這些純粹的奉獻者聯誼,純粹奉獻者心中月亮一般的光芒便會反映到這個人的身上,憑著這些純粹奉獻者的影響,由於好奇的關係,他也許會展示某些和依附相似的行徑,但這是轉瞬即逝的。又如果藉著這些影子依附的展示,人感到所有物質痛楚的消失,那便稱為“超凡依附”。
如果誰和純粹的奉獻者聯誼或是拜訪溫達文或瑪圖拉等聖地,便能夠培養這種影子依附或超凡依附。又如果一個普通人培養對奎師那的這種依附,幸運地和純粹的奉獻者一起履行奉獻活動,也能夠提升至純粹奉獻服務的層面。結論是超然的依附強而有力,如果這樣的依附在普通人中也得見的話,那麼,藉著純粹奉獻者的聯誼,人也可以被帶至完美的階段。但是如果沒有充分地受到和純粹奉獻者聯誼的祝福,便不能夠喚起對奎師那的依附。
正如依附可以藉著和純粹奉獻者聯誼喚起,同樣,依附也可以因為冒犯了純粹奉獻者而消滅。更清楚一點,和純粹的奉獻者聯誼足以喚起對奎師那的依附,但是如果冒犯了奉獻者的蓮花足,一己的影子依附或超凡依附便會熄滅。這種熄滅就象盈月的虧損,慢慢地縮減,最後終於漆黑一片。因此和純粹奉獻者聯誼交往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不致冒犯了他們的蓮花足。
超然依附,不管是影子的還是超凡的,都可以因為在純粹奉獻者蓮花足下不同程度的冒犯而撤銷。如果這種冒犯很嚴重,一個人的依附便幾乎沒有了,又如果這種依附並不十分嚴重,一個人的依附便可能變成二流的或三流的。
倘若某人依附於救贖或是依附於融匯進梵光的存在,他的心醉神迷便漸漸縮減成影子依附或超凡依附,或是轉變成“自我體執崇拜”。這種“自我體執崇拜法”描述生命體開始靈性覺悟的時候,是將自己和至尊主認同的。這種自覺境況稱為一元論。一元論者以為自己和至尊主合一。因此,他並不分辨自己也不分辨至尊主。他的見解是:崇拜自己便是崇拜至尊的整體。
有時會發現一位初習奉獻者非常熱衷於唱頌和跳舞,但在自己之內卻有已經和至尊整體合一的想法。這個一元論的概念完全有別于純粹的超然奉獻服務。不過,如果發現一個人甚至沒有經歷過規範守則, 便已經培養出高水準奉獻,可以明白的是他的奉獻服務的層面是在前生達到的。由於某些原因,最可能的就是冒犯了奉獻者的蓮花足,他的奉獻服務暫時停頓了。現在,又有第二次的好機會,再度培養起來。結論是:只有和純粹的奉獻者聯誼,才能夠在奉獻服務中穩步邁進。
人若能在奉獻服務中逐漸進步,可以明白到是由於奎師那本人的無緣恩慈。誰若完全不依附物質享樂,而且已經培養了純粹的、極喜的奉獻,即使有時意外地發現他夠不上奉獻服務的水準,也不應該嫉妒他。《博伽梵歌》也證實了一位對主有不可動搖的信心和奉獻的人, 即使有時意外地發現他違背了純粹奉獻的品格,仍然要算是純潔的人。對奉獻服務、對主奎師那、對靈性導師不屈不撓的信心使人在奉獻服務活動方面高度提升。
《宇宙古史——尼星哈之部》記載:“如果誰已經完全把心意、身體及活動用於對至尊人格首神的服務,但外在地卻有人發現他從事於某些可憎可厭的活動,憑著他堅定的奉獻力量的影響,這些卑劣的活動肯定會很快便消失蹤影。”例如,在滿滿的圓月上有很多斑點。仍然,盈月的光燦是不能抗拒的。同樣道理,累累奉獻服務中一小點過錯並不算是過錯。對奎師那的依附是超然喜悅。在無限量的超然快樂中,一小點物質缺陷起不了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