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愛的甘露》 1972年12月28日 孟買

Pradyumna
他朗讀道:「然而,bhakti-rasa,即在對主的超然愛情服務中品嚐的滋味,不會隨著生命的結束而終止。它永恆持續,因此被稱為 amṛta,即不死、永存之物。」

Prabhupāda
這是 Krishna 意識的重要之處。《聖典博伽瓦譚》說:tyaktvā sva-dharmaṁ caraṇāmbujaṁ harer bhajann apakvo 'tha patet tato yadi yatra kva vābhadram abhūd amuṣya kiṁ ko vārtha āpto 'bhajatāṁ sva-dharmataḥ。有時人們說,這個運動就像電影,吸引了嬉皮士加入。假設嬉皮士是無用之人,加入了也無妨。《聖典博伽瓦譚》說,那些認真履行職責的人,稱為 sva-dharma niṣṭhā。根據韋達文化,社會有不同分工:brāhmaṇa、kṣatriya、vaiśya、śūdra、brahmacārī、gṛhastha、vānaprastha,這些稱為 sva-dharma,即履行個人職業責任。現代意義上,有人從事商業,有人從事其他職業。每個人都有某種職責。這是事實。《聖典博伽瓦譚》說:tyaktvā sva-dharmaṁ caraṇāmbujaṁ harer。即使出於情感或其他原因,有人放棄自己的職業責任,投靠 Krishna,加入 Krishna 意識運動,bhajann apakvo 'tha patet tato yadi,若他未成熟,因某種原因墮落,因 māyā 很強大,偶爾會有這種情況。《聖典博伽瓦譚》說:yatra kva vābhadram abhūd amuṣya kiṁ,他沒有損失。假設他出於情感加入 Krishna 意識運動,依靈性導師和經典指導執行奉獻服務一段時間,卻因 māyā 影響而墮落,仍無損失。另一方面,一個認真履行職業責任卻不成為奉獻者的人,《聖典博伽瓦譚》問:ko vārtha āpto 'bhajatāṁ sva-dharmataḥ,他獲得了什麼?他毫無所得。而那個出於情感加入 Krishna 意識運動、未成熟墮落的人,卻無損失。

試著理解這一點。因為 Krishna 意識是靈魂的意識,是真實的。靈魂是永恆的,其在這意識中的進展也成為永恆資產,永不喪失。即使今生未能百分之百執行 Krishna 意識的職責,甚至墮落,他所做的一切仍是永恆資產。下一生,他將獲得機會,從上次終止的地方繼續。《博伽梵歌》說:śucīnāṁ śrīmatāṁ gehe yogo bhraṣṭo sañjāyate。他將出生在 śucīnāṁ,即虔誠的 brāhmaṇa 或奉獻者家庭,或富貴家庭。這兩種家庭都給他機會,從前世 Krishna 意識終止處繼續。這是他的機遇。因此無損失。他的下一生保證是人身,即使他墮落。而不接受 Krishna 意識、只履行職責的人,依其 karma 獲得身體,可能是動物或天神,但無人身保證。這是 karmīs 與奉獻者的區別。奉獻者即使未完美執行奉獻服務,百分之十、二十、五十的努力,都是他的資產,永不喪失。繼續讀。

Pradyumna
「所有韋達文獻都確認這一點。《博伽梵歌》說,bhakti-rasa 的些微進展可救奉獻者免於最大危險,即錯過人身機會。」

Prabhupāda
是的,svalpam apy asya dharmasya trāyate mahato bhayāt。就像 Ajāmila,年少時是虔誠的 brāhmaṇa,依父親指導執行奉獻服務。但青年時墮落,成為妓女的受害者,忘了所有,成為酒鬼、食肉者、獵女者,徹底墮落。但在生命末期,當他害怕 Yamadūtas 時,出於恐懼呼喚幼子 Nārāyaṇa。危險時,孩子自然呼喚母親。同樣,Ajāmila 呼喚 Nārāyaṇa,立刻憶起少年時服務的 Nārāyaṇa。Viṣṇudūtas 隨即出現,救他免於 Yamadūtas 拖拽,將他帶往 Vaikuṇṭha。svalpam apy,他少年時作為奉獻者的微小服務,救他免於最大危險。他因執行 Nārāyaṇa 的服務而憶起祂,得以獲救。繼續讀。

Pradyumna
「從社交、家庭或更大範圍的利他主義、慈善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等中獲得的 rasas,不能保證下一生是人身。」

Prabhupāda
是的,無保證。今天我是偉大的領袖、部長,但死後無保證再次成為部長或大人物。依你的 karma,可能成為鱷魚或狗。如經商,慷慨布施,可能得更好生活,但若用不當手段賺錢,心態如鱷魚或狗,下一生可能成為鱷魚。死後你受自然掌控,無法要求特定身體。你需在今生準備。若準備回歸至尊人格神首,你將回去;若準備成為鱷魚,你將成為鱷魚。神很仁慈,ye yathā māṁ prapadyante,你決定下一生的身體。就像我昨晚的例子:我們住這房間,一個月後需離開,必須找新住所,可能更好或更糟,無保證。若能安排,可得更好住所;若不能,可能住惡劣地方。奉獻者至少保證下一生是人身,且在奉獻者或富貴家庭,有機會繼續 Krishna 意識。繼續讀。

Pradyumna
「我們通過現世實際活動準備下一生。生命實體因現世行為獲得特定身體,這些行為由名為 daiva 的高等權威審視。」

Prabhupāda
是的。人們不信這一點,認為一切自動發生。不,有帳簿、證人。主在心中,īśvaraḥ sarva-bhūtānāṁ hṛd-deśe,見證並記錄一切。就像政府部門有服務記錄,年終評估,決定升職或獎金。你的行為,善惡皆記錄並審查。karmaṇā daiva netreṇa,高等權威決定你下一生的身體。這科學未被教導,人們認為無下一生。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從童年到少年、青年、老年,換了多次身體,死後為何無下一身?智慧在於了解下一身是什麼。這在你手中。就像高學歷者得高職位,無學歷者得低職位。若今生行為良好,yānti deva-vratā devān pitṝn yānti pitṛ-vratāḥ,你可準備下一生。Krishna 意識是直接回 Krishna。僅需了解 Krishna。《博伽梵歌》說:janma karma me divyaṁ yo jānāti tattvataḥ。若想回歸至尊人格神首,了解 Krishna 即可,祂在《博伽梵歌》中解釋。但若愚蠢誤解 Krishna,你將墮入地獄。若按 Krishna 在《博伽梵歌》中所述理解,你將回 Krishna。無任何困難。

但無賴不按 Krishna 所述理解,誤導他人也誤導自己,墮入地獄。這正在發生。一切清楚明白,按之行事即可得益。但無賴領袖不允許,試圖否定 Krishna,將祂描述為其他。他們的唯一事業是扼殺 Krishna,不接受 Krishna 的事實。《博伽梵歌》的許多大評論家試圖讓 Krishna 成為虛構、心理臆想。這是魔性。人們被誤導。我們不是驕傲,這是事實。我們是唯一試圖給人類社會最大利益的機構,即 Krishna 意識。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 mām eti kaunteya。若了解 Krishna,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不再得物質身體,回歸至尊人格神首。Krishna 說:「我是一切的起源。」所有大 ācāryas 接受 Krishna 是一切的起源。Arjuna 也接受,paraṁ brahma paraṁ dhāma pavitraṁ paramam。為何要以其他方式理解 Krishna?這是愚蠢。但他們認為,若能以無賴方式解釋《博伽梵歌》,就是大學者。我們僅呈現 Krishna 為至尊人格神首,說:「向 Krishna 臣服。」他們說這是原始。我們不是學者。這無賴行為正在繼續。我們要從這些無賴中救人,這是 Krishna 意識運動。無賴否定 Krishna 的權威,創造無神論環境,使世界混亂。當領袖全是魔鬼,怎能和平?人們也變成魔鬼。我們的運動科學、權威,若依《博伽梵歌》如實宣講,你將成功,聽者也成功。簡單方法。繼續讀。

Pradyumna
「這些行為由名為 daiva 的高等權威,即神的權威審視。《博伽梵歌》說,daiva 是一切的首要原因。」

Prabhupāda
是的,行動有五因:karta(行動者)、地點、工具、天意(providence)。如經商,若你是好商人,這是好資產;在市場經營是好機會;有足夠資本是好工具;若神眷顧,生意成功。任何事都有五因,最終是 daiva。你可能安排完美,但若神不眷顧,一切毀滅。如病人,聘請一流醫生、藥物,但仍死亡,因 daiva 不允許存活。如 Titanic 號,船堅固,大人物登船,首次航行即在北大西洋撞毀。這是事實,你可能依最佳知識安排,但若神不眷顧,無法成功。na ca daiva paraṁ balam,無比 daiva 更強的力量,必須接受。繼續讀。

Pradyumna
「《聖典博伽瓦譚》說,人通過 daiva-netreṇa,即至尊的監督,獲得下一身。在一般意義上,daiva 解釋為命運。daiva 監督從 840 萬形態中選擇身體。」

Prabhupāda
是的,選擇不依我們,而是依命運。你不能說:「我是印度人,愛印度,下一生要當印度領袖。」你可能因強烈執著生在印度,但可能是貓狗或牛羊,被送往屠宰場。無論在哪國,這是情感,無用。人們不知這科學,以為慈善、民族主義有回報。但你完全受物質自然控制。daivī hy eṣā guṇamayī mama māyā duratyayā。你無法計劃,最終計劃由神或其代理 prakṛti 批准。你得現世行為的結果,karma phala。繼續讀。

Pradyumna
「若現世身體從事 Krishna 意識活動,保證下一生至少得人身。從事 Krishna 意識的人,即使未完成 bhakti-yoga,也可在更高階層的人類社會中出生,自動推進 Krishna 意識。因此,所有真誠的 Krishna 意識活動都是 amṛta,即永恆的。」

Prabhupāda
是的,amṛta,bhakti-rasāmṛta。《奉獻的甘露》主題是永恆的 bhakti-rasa,認真學習可理解。接受 bhakti-rasa 或 Krishna 意識,立即帶來無憂的吉祥生活,賦予超然存在,降低解脫的價值。bhakti-rasa 本身足以產生解脫感,因它吸引至尊主 Krishna 的注意。一般 Māyāvādī 哲學家認為 mukti 是融入 Brahman,brahma-sayujya-mukti,認為這是最高。佛陀哲學家認為將活動歸零,śūnyavādī,分解物質組合(地、水、火、風、空),無身體則無痛苦快樂。Māyāvādī 認為停止多樣性,因物質世界的痛苦快樂來自多樣性,應融入至尊精神,脫離多樣性。佛陀與 Māyāvādī 哲學幾乎相同,目標是歸零。

但我們的哲學不同。物質世界有多樣性,靈性世界也有多樣性。如天空,有不同星球,平時看似空曠,是眼睛缺陷。夜晚可見眾多星球,各具多樣性。如《聖典博伽瓦譚》說,yasya prabhā prabhavato jagad-aṇḍa-koṭi-koṭiṣv aśeṣa-vasudādhi bhinnam,無數宇宙,每個宇宙有數百萬星球,各具特殊意義。如月球、太陽、地球,身體不同。月球非沙漠,是天界星球,居民是天神。他們試圖以現有身體登月,無法生存,需準備適合的身體。yānti deva-vratā devān。他們可能到月球的沙漠部分,然後返回。物質世界有多樣性,靈性世界也有。若僅融入 Brahman 輝光,無法長久停留。如飛機在天空飛,無星球棲身,需返回。《聖典博伽瓦譚》說,āruhya kṛccheṇa paraṁ padaṁ tataḥ patanti adhaḥ,通過嚴苛苦行融入 Brahman 輝光,但因無多樣性,會墮落。ye 'nye 'ravindākṣa vimukta-māninas tvayy asta-bhāvād aviśuddha-buddhayaḥ,自以為融入 Brahman 即解脫,實則未淨化智慧,因無多樣性,無法停留。作為生命實體,我們需要多樣性,無多樣性無法忍受,因此墮落。奉獻者不接受 brahmānanda,雖有解脫物質 ānanda 的快樂,但無 sevānanda(服務主的喜悅),不足以留在靈性世界。繼續讀。

Pradyumna
「一般新手奉獻者渴望見 Krishna 或神,但以現有的物質鈍感無法見或知神。《奉獻的甘露》推薦的奉獻服務過程,逐漸將人從物質狀態提升至靈性地位,淨化所有標籤。感官不再受污染,持續接觸 bhakti-rasa。當淨化感官用於主之服務,人便處於 bhakti-rasa 生活,為滿足 Krishna 執行的任何行動,在此超然 bhakti-rasa 階段可永恆品嚐。從事奉獻服務時,所有 rasas 或滋味成為永恆。起初依 ācārya 或靈性導師指導,按規範訓練,逐漸提升,奉獻服務變為自動自發的熱情服務 Krishna。有十二種 rasas,將在……」

Prabhupāda
是的。就像我們見過車子拋錨,需人推動,brut brut brut 啟動。同樣,bhakti-rasa 在每人心中的 nitya-siddha kṛṣṇa-bhakti,因我們是 Krishna 的部分。如父子分離多年,重逢後感情復甦。夫妻也如此,sannyāsī 嚴禁見妻子,因感情可能復燃導致墮落。我們對 Krishna 的奉獻是真實的,但因分離而遺忘。依靈性導師和經典指導開始奉獻服務,如學生執行 arcana,獻 ārātrika、花環、服飾,聽聞、唱誦 Krishna,這是推動過程。一旦能量復甦,clak clak clak,自動運行,無需再推。這是喚醒沉睡 Krishna 意識的過程。Krishna 說:bhaktyā mām abhijānāti yāvān yaś cāsmi tattvataḥ。若真知 Krishna,tattvataḥ,人生成功。tyaktvā dehaṁ punar janma naiti,不再得物質身體,回歸至尊人格神首。需奉獻服務,jñāna、karma、yoga 只能稍推,車子需自身能量啟動,bhakti 是此過程。bhaktyā mām abhijānāti yāvān yaś cāsmi tattvataḥ。明天繼續討論。(中斷)

Woman 月球上的身體是否更微細,我們無法見到?

Prabhupāda
不,你能見到,他們有物質身體。如水中生物身體不同,但你能見到。月球可見,非不可見。我懷疑他們是否真到月球。《聖典博伽瓦譚》說,Rāhu 星球靠近月球,candragrahāṇa(月食)是 Rāhu 遮擋月球。他們可能去了 Rāhu,非月球。月球是天界星球,居民是天神,比我們聰明。若我們有機器到達,他們可能有機器將我們轉向沙漠部分。他們可能說:「這些無賴未經許可來,轉到沙漠讓他們失望返回。」因此他們不成功,也永不會成功。我在《Easy Journey to Other Planets》中寫過,這是幼稚的,不可能。

Devotee 他們的身體是地元素還是空氣?

Prabhupāda
物質身體由地、水、火、風、空及微細的心、智、自我組成。某些星球地元素為主,某些火元素為主,但都是物質身體,非靈性身體。靈性身體在內。宇宙中任何地方,身體都是物質的,依身體不同,壽命不同。如細菌與人都是物質身體,但細菌瞬間死去,人活百年。Brahmā、月球、太陽的居民也是物質身體,但月球居民壽命是 daiva 萬年,daiva 指我們的六個月等於他們一天。《博伽梵歌》說,sahasra-yuga-paryantam ahar yad brahmaṇo viduḥ,四 yugas(Satya、Tretā、Dvāpara)共 430 萬年,乘以一千,為 Brahmā 的 12 小時。依星球、軌道、時間不同,一切相對。punar janma,善行資產耗盡,需返回地球,而非回歸至尊人格神首。Caitanya Mahāprabhu 說,ei rūpe brahmāṇḍo bhramite kono bhāgyavān jīva,輪迴於不同生命、星球,幸運者得奉獻服務線索,完善人生,yad gatvā na ni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ṁ mama,不再返回。這是完美。科學家,你認為我們的解釋如何?與科學相符嗎?

Guest 我們的科學尚未達到解釋這些的階段。

Prabhupāda
是的,科學無實際解釋。物質之人難以接受韋達,因未知、不見。但我們需從高等權威獲知識。tad vijñānārthaṁ sa gurum eva abhigacchet。如醫生需從醫學院、教授學習,未知之事需接受 guru(高等之人)。我們的韋達系統從 Brahmā 獲知識,Brahmā 從 Krishna 得知識,tene brahma hṛdā ādi-kavaye,經 Nārada、Vyāsadeva 傳承,evaṁ paramparā。知識從高等者來,非自動獲得。超越感官的知識,靠心理臆測永不完美。如欲知父親,問母親立即得知,非臆測。從完美者得知識是完美的,從不完美者得知識永遠不完美。因此韋達說,tad vijñānārthaṁ gurum eva abhigacchet,需從有知識的高等者獲知識。有時科學家不同意,但我們立場堅定:從不完美者無法得完美知識。完美者不犯錯、不受幻惑、感官不缺陷、不欺騙。如 Darwin 等的「或許、可能」,是缺陷知識。韋達說,jalajā nava-lakṣāṇi,900 萬水生形態,sthāvarā lakṣa-viṁśati,2000 萬不動形態,精確非「或多或少」。韋達是完美知識,śruti,由 Brahmā 從心接受,非人撰寫。(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