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的甘露,1973年1月28日,加爾各答

Mādhavānanda 《博伽梵歌》中確認,經過許多生世的輪迴,當一個人真正變得有智慧時,他會向 Vāsudeva 臣服,清楚知道主 Kṛṣṇa(Vāsudeva)是一切因果的根源。因此,他會緊守主 Kṛṣṇa 的蓮足,逐漸培養對祂的愛。雖然這樣的智者對主 Kṛṣṇa 來說非常珍貴,但其他即使在困苦或缺錢中仍尋求主 Kṛṣṇa 滿足的人,也被認為是大度寬廣的 mahātmā,因為他們心胸開闊。 若未提升到 jñānī(智者)的境界,沒有人能堅持崇拜至尊人格神首的原則。其他較無智慧的人……

Prabhupāda 這是 tulasī,大的植物,經過時不要讓你的衣服碰到它。它不是普通的植物,要非常小心。或者不應該放在那裡。小心點。請繼續。

Mādhavānanda 其他智慧較低的人,或那些被 māyā 迷惑而失去智慧的人,受自然三種模式影響,依附於不同的半神。智者是那些清楚明白自己是靈魂而非僅僅肉身的人。因為他覺悟到自己是靈魂,而主 Kṛṣṇa 是至尊靈魂,他知道自己與主 Kṛṣṇa 之間的親密關係,而非與這個肉身相關。困苦的人和需要錢財的人仍處於物質生活觀念中,因為困苦和對錢財的需求都與肉身有關。好奇探究的人可能略高於困苦或缺錢的人,但仍在物質層面。智者尋求主 Kṛṣṇa,清楚知道自己是靈魂或 Brahman,而主 Kṛṣṇa 是至尊靈魂或 Parabrahman。他知道靈魂是從屬且有限的……

Prabhupāda 在哪裡?

Mādhavānanda 在第三十一頁的底部。

Prabhupāda 嗯?第三十一頁?

Mādhavānanda 頁面底部。

Prabhupāda 繼續。

Mādhavānanda 他知道靈魂是從屬且有限的,應始終與無限的至尊靈魂主 Kṛṣṇa 契合。這是智者與主 Kṛṣṇa 的關係。可以得出結論,擺脫肉身觀念的人是純粹奉獻服務的合格候選人。

Prabhupāda 可以得出結論,擺脫肉身觀念的人是純粹奉獻服務的合格候選人。人們通常認為通過奉獻服務可以提升到 Brahman-jñāna 或 nirbheda brahmānu-sandhana 的境界。甚至所謂的奉獻者——被稱為 sahajiyā 的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融入 Brahman 的光芒中。孟買的 Rajani Sena 也是這樣宣揚的。他們的方式非常可鄙。這些 sahajiyā 認為通過性行為可以達到融入 Brahman 光芒的境界。甚至 Vivekananda 說:「Vaiṣṇava 宗教是性的宗教。」這些被嚴重誤解了。他們認為通過性放縱可以與至尊合而為一,這是非常危險的理論。因此,這些 sahajiyā 被列為十三個被拒絕的 apa-sampradāya 之一。他們以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名義自稱屬於其教派,但完全不正統,被拒絕。甚至這些 sahajiyā 連《博伽梵歌》都不讀。他們認為自己已如此高超,超越了閱讀《博伽梵歌》的需要。同樣,有些 sahajiyā 說他們不需要 kīrtana。他們認為進階的人無需唱誦 Hare Kṛṣṇa。我聽到過這種說法。

但奉獻從 kīrtana 開始。《聖典博伽瓦譚》說: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viṣṇoḥ,kīrtanīyaḥ sadā hariḥ。經典說:harer nāma harer nāma harer nāmaiva kevalaṁ,kalau nāsty eva nāsty eva nāsty eva gatir anyathā。在這個 Kali-yuga 時代,不參與 kīrtana 的人根本不是奉獻者。他是 bahir aṅga,bahir-artha-māninaḥ。Śravaṇa kīrtana 是奉獻者的首要任務。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viṣṇoḥ。真正的奉獻者,Caitanya Mahāprabhu 總是參與 kīrtana,祂建議:kīrtanīyaḥ sadā hariḥ。認為進階的人無需參與 kīrtana 是荒謬的。Sadā 意味著永遠,無論是否進階。Kīrtanīyaḥ sadā hariḥ。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Kīrtana 也包括講說,但若不聽聞,如何講說?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viṣṇoḥ smaraṇaṁ pāda-sevanam arcanam。這是九種不同的奉獻過程。我們 Gauḍīya Vaiṣṇava sampradāya 遵循 Caitanya Mahāprabhu 的腳步,主要任務是 hari-kīrtana: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Kṛṣṇa。《聖典博伽瓦譚》說:kīrtanād eva kṛṣṇasya mukta-saṅgaḥ paraṁ vrajet。除非對 śravaṇaṁ kīrtana 充滿熱情,特別是 kīrtana,否則無法進展。談論主 Kṛṣṇa 也是 kīrtana,但對所有人來說,Caitanya Mahāprabhu——還有誰比祂更進階?——每天參與 kīrtana。在 Jagannātha Purī 寺廟,祂每天花四小時進行 kīrtana,這是固定節目。祂還組織了四個 kīrtana 團,每團十六人,分四個方向表演 kīrtana,而 Caitanya Mahāprabhu 似乎同時出現在每個團中,這是祂的另一種神聖能力。祂建議:tṛṇād api sunīcena taror api sahiṣṇunā amāninā mānadena kīrtanīyaḥ sadā hariḥ。人應非常謙卑、忍耐,尊重他人,不求自己被尊重,這樣的人能永遠唱誦 Hare Kṛṣṇa mahā-曼陀羅。請繼續。

Mādhavānanda 《博伽梵歌》也確認,當一個人覺悟 Brahman,擺脫物質焦慮,能平等看待每個生命體時,他有資格進入奉獻服務。如前所述……

Prabhupāda 「當一個人擺脫物質焦慮。」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這是無憂的境界。若有人為了維持生計或其他原因有焦慮,他無法完美地進行 kīrtana。但即使充滿焦慮,若他開始 kīrtana,ceto-darpaṇa-mārjanam,心中的污穢會被清洗,心越乾淨,焦慮越少。Ceto-darpaṇa-mārjanaṁ bhava-mahā-dāvāgni-nirvāpaṇam。只要心靈骯髒,就無法無憂。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靈性進階的人會無憂。Evaṁ prasanna-manaso bhagavad-bhakti-yogataḥ。《聖典博伽瓦譚》說,通過 bhagavad-bhakti-yoga,遵循 śravaṇaṁ kīrtanaṁ viṣṇoḥ 的人會變得 prasanna-manaso。《博伽梵歌》確認: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聖典博伽瓦譚》說:evaṁ prasanna-manaso bhagavad-bhakti-yogataḥ bhagavat-tattva-vijñānam mukta-saṅgasya jāyate。這是科學,不是情感。情感如閉眼流淚,然後去抽菸,這無助於進展。Caitanya Mahāprabhu 說:yei kṛṣṇa-tattva-vettā sei guru haya。了解主 Kṛṣṇa 科學的人可成為 guru,pṛthivīṁ sa śiṣyāt,可在全世界收徒。Kibā vipra kibā śūdra nyāsī kena naya,yei kṛṣṇa-tattva-vettā sei guru haya。不論是 gṛhastha、sannyāsī、brāhmaṇa 或非 brāhmaṇa,這不是生理學或解剖學的科學,而是 bhagavat-tattva-vijñānam。精通此科學的人可成為 guru。Ṣaṭ-karma-nipuṇo vipro,brāhmaṇa 精通六種職責:paṭhana pāṭhana yajana yājana dāna pratigraha。他必須是學者,教導他人,過去在印度,brāhmaṇa 通常做教師,開設 catuṣpāṭhī,村裡的孩子來學習,父母送米、布等,brāhmaṇa 無需物質需求。Sanātana Gosvāmī 因接受 Nawab Hussein Shah 的服務被 brāhmaṇa 社會排斥。《聖典博伽瓦譚》說,brāhmaṇa 若困難,可做 kṣatriya 或 vaiśya,但絕不做 śūdra。Śūdra 如狗,無主人無法生活得好。Brāhmaṇa 寧可挨餓也不接受服務,這是原則。Ṣaṭ-karma-nipuṇo vipro mantra-tantra-viśāradaḥ,精通 韋達 曼陀羅 和 tantra,但若 avaiṣṇava,則不能成為 guru。Sad-vaiṣṇava śva-paca guru。即使是 śvapacaḥ(食狗者,caṇḍāla),若成為 Vaiṣṇava,也可成為 guru。請繼續。

Mādhavānanda (不清晰)

Prabhupāda 「當一個人擺脫物質焦慮……」這是我們的過程。因此我們創立這個社團,讓人們利用它,變得無憂。只要有主 Kṛṣṇa 意識,就能無憂。焦慮來自 asad-grahāt。Prahlāda Mahārāja 說:sadā samudvigna-dhiyām asad-grahāt。物質傾向的人,asat,無法無憂。韋達 說:asato mā sad-gamaḥ,遠離 asat(物質),追求 sat(靈性)。Caitanya Mahāprabhu 警告不要陷入 viṣaya(物質事物,如金錢、女人)。祂拒見 Mahārāja Pratāparudra,因他是國王,儘管他是奉獻者。祂說:niṣkiñcanasya bhagavad-bhajanonmukhasya pāraṁ padaṁ jigamiṣor bhava-sāgarasya viṣayiṇāṁ sandarśanam atha yoṣitāṁ ca hā hanta hanta viṣa-bhakṣaṇato 'py asādhu。追求靈性的人應避免與 viṣayī(執著金錢或感官享受的人)交往,這比喝毒藥更可怕。傳教時我們會遇到 viṣayī,甚至年輕美麗的女子,必須非常小心。這些會帶來焦慮。奉獻服務有經典指導,我們制定禁令:無非法性行為、賭博、肉食、魚食或毒品。即便最小的毒品也很危險,如火花,若忽視會成大火。Cāṇakya Paṇḍita 建議勿忽視火、疾病、債務,必須清除。我們的過程是 mahājana yena gataḥ sa panthāḥ,遵循前人腳步,否則無法進展。

什麼時間了?好,進行 kīrtana。(結束)

內容總結: 1. 《博伽梵歌》說,經過多生,智者向主 Kṛṣṇa 臣服,知道祂是一切因果根源,緊守祂的蓮足,培養愛。即使困苦或缺錢的人尋求主 Kṛṣṇa,也被視為寬廣的 mahātmā。 2. 無 jñānī(智者)境界,無法堅持崇拜至尊人格神首。受 māyā 影響的人依附半神,智者覺悟自己是靈魂而非肉身,與主 Kṛṣṇa 有親密關係。 3. 擺脫肉身觀念的人是純粹奉獻服務的合格候選人。Sahajiyā 誤以為通過性可融入 Brahman,這是危險的錯誤理論,被列為 apa-sampradāya。 4. Kīrtana 是奉獻者的首要任務,Caitanya Mahāprabhu 強調 kīrtanīyaḥ sadā hariḥ,無論進階與否都應持續。Gauḍīya Vaiṣṇava 以 hari-kīrtana 為主要任務。 5. 通過 kīrtana(ceto-darpaṇa-mārjanam)淨化心靈,減少焦慮,達 brahma-bhūtaḥ prasannātmā。Bhagavat-tattva 是科學,非情感。 6. 精通 ṣaṭ-karma 的 brāhmaṇa 若 avaiṣṇava,不能成為 guru;即使 śvapacaḥ 若成為 Vaiṣṇava,也可成為 guru。Vaiṣṇava 超越種姓。 7. Vaiṣṇava 不應被視為某種姓或國籍,如 Ganges 水不因混雜而改變。Caitanya Mahāprabhu 將 Haridāsa Ṭhākura(穆斯林出身)封為 Nāmācārya。 8. 奉獻者應避免與 viṣayī(執著物質者)交往,這比喝毒藥更危險。遵循禁令(如無非法性行為、毒品)以淨化心靈。 9. 遵循 mahājana 的腳步是進展的唯一途徑,否則無法成功。

the-nectar-of-devotion-28011973calcut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