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帕布帕德講課

洛杉磯,1970年5月9日,至尊奧義書,曼陀羅 7

Prabhupāda: yasmin sarvāṇi bhūtāny ātmaivābhūd vijānataḥ tatra ko mohaḥ kaḥ śoka ekatvam anupaśyataḥ [Īśo 7] 「一個總是將所有生命體視為靈性火花,與 主 Krishna 在本質上相同的人,成為真正的智者。對他來說,哪還有什麼迷惑或憂慮呢?」這就是 主 Krishna 意識的 覺悟。有許多不同的 覺悟方式,但 ekatvam,這種本質上的統一,始終存在。那些信奉梵我一體的非人格主義者認為,我們與 主 Krishna 或至高絕對真理完全百分之百相同,但這不是事實。如果一個人與 至尊人格神首 完全相同,那他怎麼會落入 māyā(幻象)的控制之下呢?這個問題,他們無法回答。

所以,真正的身份在 韋達 文獻中有所描述,就像大火與火花的關係。火花與大火在品質上相同,但當小小的火花離開大火,落在其他地方時,它的火焰特質就被掩蓋了。這種掩蓋會根據不同的性質而顯現出來。就像火花,如果掉進水裡,就會完全熄滅。同樣的,生命體雖然在品質上與 至尊人格神首 同是火焰,但當他接觸到無明模式時,他的靈性特質幾乎完全消失。如果火花落在陸地上,而不是水裡,就會保留一點熱量。同樣的,當生命體處於 rajo-guṇa(激情模式)時,還有一些希望。而當生命體處於善性模式時……就像同一個火花,如果掉在乾草上,就能點燃另一場大火。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處於善性,他就能創造一個靈性團體。就像前面說的例子,小小的火花如果落在有利環境中,比如乾草上,就能點燃熊熊烈焰。

因此,一個人必須在這個物質世界中提升到善性的平台。如果不達到善性的平台……善性的平台就是婆羅門的資格。這就是我們在宣揚的。我們的 主 Krishna 意識運動就是要讓一些人提升到善性的平台。這個世界現在需要這樣的婆羅門,真正有資格的婆羅門。不是隨便說說而已。你們正在被訓練成為有資格的婆羅門。所以要時刻小心,不要沾染激情和無明的特質。激情和無明會誘導你陷入 kāma lobha,欲望和貪婪。這是激情和無明的標誌。而當你處於善性時,你就能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你會看到自己不是物質,而是靈魂。如果你進一步提升,你就會 覺悟到:「我是 至尊人格神首 永恆的一部分,是那小小的火花。」所以,這段經文中的 ekatvam anupaśyataḥ,ekatvam,是指本質上的統一,而不是數量上的。你在品質上與 至尊人格神首 相同,但你永遠不可能在數量上與祂平等。這就是 ekatvam。

謝謝大家。繼續吧,唱誦哈瑞 主 Krishna。(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