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bhupāda:
Govindam ādi-puruṣaṁ tam ahaṁ bhajāmi。Govinda 是原始人格神(ādi-puruṣam)。說到 Govinda,祂並非獨自存在,如同提到「國王」,意味著他有臣子、秘書、士兵和整個國家。同樣,提到 Govinda,背後有所有生命體、創造物,一切皆與祂同在。[中斷]
Gargamuni:
(閱讀):「僅僅成為素食者並不能避免違反自然法則,這是錯誤的。蔬菜也有生命。一個生命體注定要成為另一生命體的食物,這是自然法則。人不應以嚴格素食為傲。重點在於認識至尊主。動物沒有發達的意識來認識主,但人類……」
Prabhupāda:
這是關鍵。像佛教徒也是素食者,但如今許多原則已退化。Lord Buddha 的教導旨在讓無知者(rascals)停止殺生,ahiṁsā paramo dharma(非暴力是最高原則)。Śrīmad-Bhāgavatam 等吠陀文獻記載,Buddha 的出現是為了迷惑惡魔(sura-dviṣām)。他對無神論者說:「無神,但你們要聽我的。」他們答應了,卻不知 Buddha 即是神(Keśava-dhṛta-buddha-śarīra)。這是「欺騙」。無神論者不信神,卻信 Buddha,而 Buddha 是神。奉獻者明白 Kṛṣṇa 如何通過 Buddha 迷惑惡魔,而惡魔以為「我們的領袖不信神,太好了!」(笑)Śrīmad-Bhāgavatam 說:sammohāya sura-dviṣām [SB 1.3.24],迷惑那些嫉妒毗濕奴(Vaiṣṇavas)的惡魔。
無神論者總是嫉妒奉獻者,這是自然法則。例如,Prahlāda Mahārāja 的父親因五歲兒子是奉獻者而成為敵人,只因他愛唱 Hare Kṛṣṇa。若父親都能與無辜的孩子為敵,其他人更不用說。成為奉獻者,世界可能與你為敵,但你的使命是啟發他們。如 Lord Nityānanda 雖被傷害,仍救度 Jagāi-Mādhāi。奉獻者應不惜代價讓人覺悟 Kṛṣṇa 意識,或欺騙、或受傷,唯一目標是讓人成為 Kṛṣṇa 意識者。
Lord Buddha 出於慈悲(sadaya-hṛdaya)迷惑惡魔,因他們無限制殺生。他們辯解:「吠陀允許殺生,paśavo vadhāya sṛṣṭa(動物為犧牲而生)。」但吠陀的動物祭祀是為了測試咒語(mantra)效力,將動物投入火中,再以咒語復活,證明咒語有效,非為食用。如今無合格婆羅門能正確執行,Caitanya Mahāprabhu 因此在 Kali 時代禁止祭祀。惡魔卻以「吠陀允許」為藉口食用動物。
例如加爾各答的屠宰場,印度教徒認為穆斯林的肉不純,印度教的肉純,這是心理臆想(mental concoction)。如糞便無論乾濕,皆是糞便。宗教被誤解,導致「我是印度教徒」、「我是穆斯林」等爭鬥。無人真正了解宗教。真正宗教是 Kṛṣṇa 意識,教人愛神。Śrīmad-Bhāgavatam 說:sa vai puṁsāṁ paro dharma yato bhaktir adhokṣaje [SB 1.2.6],第一等宗教是培養對超越感官的神(adhokṣaje)無動機(ahaitukī)、無阻礙(apratihatā)的愛,令靈魂滿足(yayātmā suprasīdati)。任何宗教,若能讓你愛神,便是完美。
Caitanya Mahāprabhu 教導無交換的愛:「無論你踐踏我或擁抱我,讓我因不見你而心碎,我仍敬拜你。」(āśliṣya vā pada-ratāṁ pinaṣṭu mām [Cc. Antya 20.47])這是純粹的愛,如 gopīs 的愛,無商業交易。Kṛṣṇa 喜愛這種無動機、無阻礙的愛,無人能阻止你愛神,只要渴望:「Kṛṣṇa,我要你!」便無障礙。這種愛讓靈魂滿足,是為自己而非神。你若不遵循,永不快樂,唯一方法是 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 [Bg. 18.66]。
僅僅素食非終極目標。猴子是素食,赤裸居於叢林,但內心充滿欲望。許多偽修行者(markaṭa-vairāgya,猴子式斷捨離)表面棄絕,私下追求感官享樂,這是猴子偽諧。真修行是培養對神的愛,這才是 Īśopaniṣad 的教導。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