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恩 巴克提希丹塔·薩拉斯瓦蒂 隱跡日,孟買,1975年12月22日

Prabhupāda: pravṛttiṁ ca nivṛttiṁ ca janā na vidur āsuraḥ na śaucaṁ nāpi cācāro na satyaṁ teṣu vidyate [博伽梵歌 16.7] 這是博伽梵歌第十六章的一個詩句, 主 Krishna 在此描述魔鬼的特徵。pravṛttiṁ ca nivṛttiṁ ca,pravṛtti 是指傾向,nivṛtti 是指遠離。這個物質世界有兩種傾向:我們的傾向是追求感官享受,這是普遍的。無論是動物、鳥類、野獸、人類,還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天神、kinnaras 或其他高等生命體,總共有840萬種不同的身體,他們的 pravṛtti,也就是傾向,都是男女之間的吸引力。這是整個物質世界的核心吸引力。puṁsāṁ striyaḥ maithuni-bhāvam etad:整個物質世界都建立在性愛這一點上,這是 pravṛtti-mārga(追求之路)。而 nivṛtti-mārga(遠離之路)則是停止這種追求。

我們因為追求感官享受而身處物質世界,那些只顧享受而不關心人生目標的人,被稱為 asura(魔鬼)。而那些試圖擺脫物質生活的糾纏,恢復原本意識的人,就是在走 nivṛtti-mārga。他們的原本意識是什麼?因為我們是 主 Krishna 的部分與片段,我們的原本意識是:「我與 主 Krishna 有親密的關係,我是祂的一部分。」這就是 Krishna 意識。而認為「我是這個身體,我出生在這個國家,屬於這個民族、這個團體、這個家庭、這個物種」,這是 pravṛtti-mārga。這是科學的分類,pravṛtti-mārga 和 nivṛtti-mārga。為什麼說科學?因為這是事實。科學就是事實。我不是這個身體,我是靈魂。就像一個人得了病,那不是他的正常狀態。正常狀態是保持健康,沒有疾病。為了恢復正常生活,我們必須知道如何治病。就像發燒時,醫生會說:「這樣做,不做那樣。」「不做那樣」是 nivṛtti-mārga,「這樣做」是 pravṛtti-mārga。如果你真想治好病,就得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但像一個愚蠢的人,得了病卻不知道如何治療,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同樣,像動物一樣的兩腳人,也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裡解釋得很清楚。

pravṛttiṁ ca nivṛttiṁ ca, janā na vidur āsurāḥ [博伽梵歌 16.7]。世人有兩類:asura(魔鬼)和 daiva(神聖)。整個宇宙有這兩類人:知道自己與神的關係的,叫 daiva;不知道的,像動物一樣,叫 asura。這與特定的種姓或信仰無關。任何人只要知道什麼是神,與神的關係(sambandha),並按照這種關係行動,達到人生目標,就是 daiva 或 devatā。而不知道人生目標、不知道神、不知道與神的關係的人,就是 asura。

主 Krishna 在博伽梵歌中講述了一切,今天晚上我們試圖解釋 主 Krishna 的使命,因為這使命從 Brahmā 開始傳承,今天是我 Guru Mahārāja,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Goswami 的離世紀念日。這些 ācāryas 的來去不像普通人的出生和死亡,稱為 prakaṭa(顯現)和 aprakaṭa(隱沒),或 āvirbhāva(顯現)和 tirobhāva(隱沒)。即使普通人也不會真正出生或死亡,na jāyate na mrīyate vā kadācit,更何況是 ācāryas 或至尊人格神首。神是至高生命體,我們是從屬的生命體。兩者都是生命體,區別在哪?區別在於神( 主 Krishna)維持所有其他生命體,而我們被祂維持。eko yo bahūnāṁ vidadhāti kāmān。複數的生命體有不同種類,但都由至尊存在維持。

這是我們的關係。如果我們明白這一點,eko bahūnāṁ yo vidadhāti kāmān,這就是真正的理解。就像在工廠裡,業主維持許多工人和職員,你的職責是服務他。同樣,如果至尊存在是至高業主,正如 主 Krishna 在博伽梵歌中所說:bhoktāraṁ yajña-tapasaṁ sarva-loka-maheśvaram suhṛdaṁ sarva-bhūtānāṁ jñātvā māṁ śāntim ṛcchati [博伽梵歌 5.29]。如果工廠工人知道自己不是業主,利潤的享受者是業主,而不是工人,就會有和平。如果工人爭著說「我是業主」,就會出現混亂,無法生產。同樣,如果我們爭鬥說「我是印度的業主,你是美國的業主,你是德國的業主」,這是錯誤的觀念。真正的業主是 主 Krishna。如果我們明白這一點,bhoktāraṁ yajña-tapasaṁ sarva-loka-maheśvaram [博伽梵歌 5.29],知道祂是最終的業主,這是事實,就會有和平。這是我們的關係:我們是祂的一部分。我們並非不重要,世界因生命體而運轉。 主 Krishna 說:apareyam itas tu vidhi me prakṛtiṁ parā,bhūmir āpo' nalo vāyuḥ khaṁ mano buddhir eva ca bhinnā me prakṛtir aṣṭadhā [博伽梵歌 7.4],這些是祂的分離能量,但還有更高的能量,yayedaṁ dhāryate jagat [博伽梵歌 7.5]。就像工廠有材料和工人,材料如 bhūmir āpo' nalo vāyuḥ,也是生命體的財產,因為他們是 jīva bhūtaḥ mahā-bāho yayedam dhāryate jagat,推動物質世界發展。

這就是知識。我們應明白一切屬於至尊人格神首,我們沒有創造任何東西,祂是業主。但因為我們是祂的兒子,我們有合法權利享受父親的財產。這是真正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認為一切屬於國家,公民必須工作和享受。我們的哲學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無知地認為國家是業主。如果他們接受 主 Krishna 是業主,共產主義就完美了。這一點他們沒做到。實際上, 主 Krishna 是業主。什麼是國家?那是人為的。美國、非洲、俄羅斯,都是人為劃分。土地屬於 主 Krishna。我們劃分出印度、俄羅斯、美國,這是靈性教育的開始,明白:īśāvāsyam idaṁ sarvaṁ yat kiñcid jagatyāṁ jagat tena tyaktena bhuñjīthā mā gṛdha kasyasvid dhanam [伊沙曼陀羅 1]。這是真正的理解。一切屬於神,īśāvāsyam idaṁ sarvam,祂給你的 prasādam,你可以享受。我們的原則是為 主 Krishna 工作,這是真正的哲學。無論是獻 ārati 的人,還是建造寺廟的人,都在為 主 Krishna 工作。作為 主 Krishna 的工人,沒有高低之分,只有服務的多樣性。

Krishna 意識運動是多樣化服務至尊的運動。就像身體的不同部位:頭、手、大腦、腿,頭不能像腿一樣工作,腿不能像大腦一樣工作。手和肚子也有不同功能。這是多樣性。同樣,服務至尊人格神首也有多樣性,若以 sa karmaṇā manasā vācā 服務 主 Krishna,一切就和平。這是 Krishna 意識運動。我們不否定多樣性,我們不是 nirveśeṣa-vādī(無人格主義者),我們是完全的人格主義者。 主 Krishna 是人, Rādhārāṇī 是人,奉獻者是人,天神是人,貓、狗、牛、犢都是人。Vṛndāvana 的意義在哪?Vṛndāvana 是每個人—— 主 Krishna 的父母 Nanda Mahārāja、 Yaśodāmāyī,gopīs、 Rādhārāṇī、牧牛男孩、牛、犢、樹、花、果、水——都為服務 主 Krishna。這就是 Vṛndāvana。Vṛndāvana 是多樣化的服務,一切為 主 Krishna。

我們的 Krishna 意識運動教導,將多樣化的服務集中在滿足 主 Krishna 上,這是 pravṛtti。而不滿足 主 Krishna 的,就是 pratikūlyasya(對立的)。[斷續] anukūlyasya saṅkalpaḥ pratikūlyasya varjanam,這是降服。降服的意義是什麼? 主 Krishna 說:sarva-dharmān parityajya mām ekaṁ śaraṇaṁ vraja,降服意味著:「 主 Krishna,我向你降服。我過去受感官支配,隨心所欲。」kāma(慾望)、krodha(憤怒)、lobha(貪婪)、moha(迷惑)、mātsarya(嫉妒)。聖典說:na kāmādīnāṁ katidha na katidhā pālitā durnideśa。你不該偷竊,但有人知道不該偷,卻偷偷去別人家或偷別人錢包。他知道不該做,卻被慾望驅使。這是我們的處境:manaḥ saṣṭhanīndriyāni prakṛti-sthāni karṣati [博伽梵歌 15.7]。小偷知道偷竊會被警察或神懲罰,但仍去做,因為受慾望支配。

pravṛtti 是我們被 kāma、krodha、lobha、moha、mātsarya 支配,而當我們學會聽從 主 Krishna 或祂代表的命令,人生就成功了。這是教導和學習的 Krishna 意識,不難,每個人都能做到。只要改變:不再聽感官的支配,而是聽 主 Krishna 的命令。這需要資格。 主 Krishna 在每個人的心中,īśvaraḥ sarva-bhūtānāṁ hṛd-deśe 'rjuna tiṣṭhati [博伽梵歌 18.61]。 主 Krishna 不遠,你要在心中找到祂,這叫瑜伽。dhyānāvasthita-tad-gatena manasā paśyanti yaṁ yoginaḥ [聖典博伽瓦譚 12.13.1]。瑜伽是控制感官,專注於至尊人格神首。如果不控制感官,無法練習瑜伽。現在的冥想瑜伽是時尚,不是真瑜伽,那是鬧劇。真正的瑜伽是控制感官,專注於至尊人格神首。 主 Krishna 在博伽梵歌說:yoginām api sarveṣāṁ mad-gatenāntarātmanā śraddhavān bhajate yo māṁ sa me yuktatamo mataḥ [博伽梵歌 6.47],第一流的瑜伽行者是「總是想著我,Hare Kṛṣṇa, Hare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Kṛṣṇa, Hare Hare / Hare Rāma, Hare Rāma, Rāma Rāma, Hare Hare」。我們教學生成為第一流的瑜伽行者,不是減肥的瑜伽。瑜伽行者是心中總是看見 主 Krishna 的人,man-manā bhava mad-bhakto mad-yājī māṁ namaskuru [博伽梵歌 18.65],這是 bhakta-yogī,二十四小時 satataṁ kīrtayanto māṁ yatantaś ca dṛḍha-vratāḥ [博伽梵歌 9.14],通過頌揚 主 Krishna 的榮耀來固定心念。

人們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就是 pravṛtti 和 nivṛtti。因為分不清,他們是 asura(魔鬼)或無神論者。如果分析現代社會……[斷續] Krishna 意識運動很好,它源自韋達文獻。 Śrī Caitanya Mahāprabhu 給了我們這個過程,讓我們覺悟 主 Krishna,懂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果知道不該做什麼、該做什麼,我們立刻成為 devatā(神聖)。不知道的則仍是 asura。asura 並非不能成為 devatā,只要他明白 pravṛtti 和 nivṛtti,就能轉變。

我們有 pravṛtti,比如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想抽菸,這是 pravṛtti。我們說不要抽菸,這是 nivṛtti。喝酒也是 pravṛtti,甚至螞蟻也愛醉。科學研究發現螞蟻愛吃糖,因為糖中有酒精的成分。loke bhāvāya nisamadhya sevā nityasta yanto,每個生命體都有性愛(bhāvāya)、食肉(amīṣa)、喝酒(mada)的傾向。因此,無限制縱容這些的國家是 asura 國家。尤其在西方國家,現在我們印度也學會了。過去,無論印度教徒或穆斯林,喝酒是罪,現在到處有酒肆和肉店。印度曾經是 devatā 之地,現在模仿 asura。而來自 asura 國家的年輕人正成為奉獻者,成為 devatā。所以,沒有哪個國家獨佔成為 devatā 或 asura 的權利。asura 能變成 devatā,devatā 也能變成 asura,取決於是否遵循 pravṛtti 和 nivṛtti。pravṛtti-sambhūtānāṁ nivṛtti tu mahābalam,這是人生。「我想抽菸」,這是 pravṛtti,每個人都有。但若能停止,人生就成功,這是 nivṛtti。

nivṛtti 意味著 tapasya(苦行)。如果我習慣抽菸、非法性生活、酗酒、賭博,這是 pravṛtti。若能通過練習停止,這叫 tapasya。人類的生活是為了 tapasya。tapo divyaṁ putrakā yena śuddyeta satyam [聖典博伽瓦譚 5.5.1]。 Ṛṣabhadeva 教導:「孩子們,練習 tapasya。」人生是為了 tapasya,為了 nivṛtti。如果能做到,人生就成功。為什麼要 tapasya?因為 yena śuddhyena sattva,現在的存在是不純的。你是永恆的,na hanyate hanyamāne śarīre [博伽梵歌 2.20],但你卻要重複生死,換不同物種,這是疾病。純淨的生活是 yad gatvā na nirvartante tad dhāma paramaṁ mama [博伽梵歌 8.15],到達 Vaikuṇṭhaloka, 主 Krishna 的居所,恢復永恆的 sac-cid-ānanda-vigrahaḥ [Bs. 5.1],像 Vṛndāvana 那樣永遠與 主 Krishna 享受。這是 nivṛtti-mārga。

我們的 Krishna 意識運動教導 pravṛtti-mārga 和 nivṛtti-mārga。「不要這樣做」和「這樣做」。例如早上早起參加 maṅgala-āratrika。當然要睡覺,但不能像動物一樣睡太多。睡太多是浪費時間。越少睡越完美。nidrāhāra-vihārakādi-vijitau,Vṛndāvana 的 gosvāmīs 征服了睡眠(nidrā)、飲食(āhāra)、感官享樂(vihāra)。這是 sannyāsa 生活,減少睡眠和飲食。我們認為像大象一樣狂吃是成功的,不,這不是成功。如果能不吃任何東西,那是成功,這是 nivṛtti-mārga。但這不實際,所以我們承諾不吃非供奉給 主 Krishna 的食物,這是 tapasya。不去餐廳亂吃是 pravṛtti,接受 主 Krishna 的 prasādam 是 nivṛtti。kṛṣṇa borā dayā moy kori bāre jihvā joy sva-prasāda-anna dilo bhāi。 主 Krishna 提供許多美味佳餚,你接受這些,停止去餐廳。這是 主 Krishna 的慈悲。祂說:patraṁ puṣpaṁ phalaṁ toyaṁ yo me bhaktyā prayacchati [博伽梵歌 9.26],一點葉子、花、水都可以。 主 Krishna 不餓,但祂如此仁慈,讓你能觸摸祂、裝扮祂、供奉祂,與祂以僕人、朋友、兒子、愛人的身份相處。

初學者(kaniṣṭha-adhikārī)不可能立刻達到高級階段,那不是進步,是愚蠢。有人說:「 主 Krishna 無處不在,幹嘛去寺廟?」如果 主 Krishna 無處不在,難道祂不在寺廟?這什麼邏輯?在寺廟我可以直接崇拜,這有什麼用?只有極高級的奉獻者,premāñjana-cchurita-bhakti-vilocanena santaḥ sadaiva hṛdayeṣu vilokayanti [Bs. 5.38],一刻也離不開 主 Krishna,才能處處見到祂。你有這種訓練和進步嗎?即使冥想,我也只想到妻子、孩子、生意。這不是處處見 主 Krishna 的階段,需要訓練和愛。 主 Krishna 說:ye yathā māṁ prapadyante [博伽梵歌 4.11],祂依你的降服程度顯現。對於初學者,不能說 主 Krishna 在你心中就不去寺廟,這不是進步。……[斷續] 不要認為寺廟的 主 Krishna 是石頭,śilā-dhīr。 主 Krishna 是一切,石頭也是 主 Krishna,但你需要資格與「石頭 主 Krishna」交流。 主 Krishna 說:bhūmir āpo' nalo vāyuḥ khaṁ mano buddhir eva ca [博伽梵歌 7.4],祂是一切。如果你有眼睛,就能處處見到 主 Krishna。

這是開始,你需要 pravṛtti 和 nivṛtti 來學習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何飲食、如何睡眠。為什麼?因為要脫離物質束縛,生死老病是強制的。如果你想避免這些,因為你是永恆的,na hanyate hanyamāne śarīre [博伽梵歌 2.20],為什麼不思考:「我既然永恆,為何接受生死老病?」這是智慧,athāto brahma jijñāsā(韋達經)。我們應探究如何脫離物質糾纏。

我的 Guru Mahārāja 在 paramparā 傳承中, 主 Krishna 也說:yadā yadā hi dharmasya glānir bhavati bhārata [博伽梵歌 4.7]。不知道人生職責和目標是 dharmasya glānir(宗教的衰敗)。tadātmānam sṛjāmy aham, 主 Krishna 或祂的代表來教導無知的人明白職責和目標。 主 Krishna 如此仁慈,留下書籍、代表,甚至親自降臨,多次給我們利益。asura 不接受這些,繼續受苦,mūḍhā janmani janmani [博伽梵歌 16.20]。Krishna 意識運動要讓人類停止生死老病的輪迴。我的 Guru Mahārāja 為此而來,我們追隨他的腳步,教導弟子同樣做事。evaṁ paramparā prāptam imaṁ rājarṣayo vidhuḥ [博伽梵歌 4.2]。這不是新運動或新「主義」,至少有四五千年歷史。 主 Krishna 說的,祂的追隨者也說,我們也說。你們是否接受,隨你們。

謝謝大家。

Devotee: Jaya, Śrīla Prabhupāda. Jaya. (結束)

總結: 1. 講座引用博伽梵歌 16.7,講述 pravṛtti(追求感官享受)和 nivṛtti(遠離感官享受),asura(魔鬼)不知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daiva(神聖)明白與 主 Krishna 的關係並依此行動。 2. 物質世界的核心是男女吸引力(puṁsāṁ striyaḥ maithuni-bhāvam etad),pravṛtti-mārga 是追求感官享受,nivṛtti-mārga 是恢復 Krishna 意識,脫離物質糾纏。 3. 紀念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Goswami 的離世,強調 ācāryas 的顯現和隱沒(prakaṭa 和 aprakaṭa)非普通生死,生命體與 主 Krishna 都是永恆的,區別在於祂是維持者,我們被維持。 4. 主 Krishna 是至尊業主(bhoktāraṁ yajña-tapasaṁ sarva-loka-maheśvaram),一切屬於祂(īśāvāsyam idaṁ sarvaṁ),我們作為祂的兒子有權享受祂的財產,這是真正的共產主義。 5. Krishna 意識運動教導服務 主 Krishna 的多樣性,如 Vṛndāvana 的一切為 主 Krishna 服務,通過 tapasya(苦行)練習 nivṛtti,控制感官,專注於 主 Krishna。 6. 真正的瑜伽是心中常見 主 Krishna(satataṁ kīrtayanto māṁ),而非假冥想,初學者需通過寺廟崇拜和接受 prasādam 訓練,逐步達到處處見 主 Krishna 的階段。 7. 呼籲人類通過 pravṛtti 和 nivṛtti 脫離生死輪迴,恢復永恆的 sac-cid-ānanda 生活,遵循 Guru Mahārāja 和 主 Krishna 的傳承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