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對話1968年7月16日 蒙特利爾

Prabhupāda: 很快我們將有自己的出版物,由 Macmillan Company 出版。(停頓)你的報告如何?

Devotee: 今天真是辛苦的一天。

Prabhupāda: 嗯?

Devotee: 今天我沒能招到新成員。我跑遍了……我去了 McGill,大多數老師、教授都不了解我們的聖殿,尤其是化學教授。我覺得化學教授跟 Krishna意識不太搭。

Prabhupāda: 不,每個人都一樣。你得說服他們,無論是化學、哲學還是任何東西,沒有 Krishna意識都是無用的。Svakarmaṇā tam abhyarcya saṁsiddhiṁ labhate param。我之前解釋過這句詩節: ataḥ pumbhir dvija-śreṣṭhā varṇāśrama-vibhāgaśaḥ svanuṣṭhitasya dharmasya saṁsiddhir hari-toṣaṇam [聖典博伽瓦譚 1.2.13] 成功的檢驗是……(停頓)哦,這麼多?

Govinda dasi: 剛才您說需要這個。

Prabhupāda: 嗯?他在錄音?

Govinda dasi: 哦,我以為您想要錄音機?如果不需要,我可以……

Devotee: 錄音應該更好,我覺得……

Prabhupāda: 嗯?什麼?

Devotee: 我覺得錄音機比口述機好,因為錄音效果更好。

Prabhupāda: 正在錄音嗎?

Devotee: 是的。

Prabhupāda: 你可以坐下來。每個人都在工作。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無所謂。但要檢驗是否成功,因為每個人都想要成功。我們不是動物,辛勤工作卻毫無成就,那是動物的行為。我多次舉過例子,dophara gadha,洗衣工的驢子。這種工作毫無用處。Dophara gadha,洗衣工的驢子。你們這裡可能沒見過,在印度有個洗衣工階級。在印度有不同種姓:洗衣工是一個階級,理髮師是一個階級,還有許多部門。清掃工、職員、祭司、戰士、花匠、漁夫、屠夫,每個需求都有對應的階級。比如我們有聖殿,現在需要陶工,陶工也是一個階級。在 Jagannatha 聖殿,(有人進來)進 upset 坐下。Jagannatha 聖殿每天用新的陶鍋煮 prasādam,用過一次就扔掉。以前印度是這種習俗,甚至金盤、銀盤用過一次也扔掉。現在不用金盤了,但陶盤用過就扔,像你們這裡的紙盤、玻璃杯,吃完就丟。同樣,印度現在也開始用紙盤,但從古時候起,食物用陶盤盛裝,吃完就扔。所以陶工階級很興旺,他們賣自己的產品。就像你們國家,許多東西用完就扔,製造商有機會再賣。所以每個職業都有特定類型:陶工、洗衣工、花匠、糧商、金銀商、銀行家、祭司、戰士。即使現在,印度徵兵沒問題,有個叫 kṣatriya 的階級,他們很高興當兵,體格強壯,叫 Jat 或 Gurkha。他們不喜歡其他職業,喜歡戰鬥。Sikhs 也是 Jat 階級,Gurkha 幫助英國擴張帝國,英國人帶他們去緬甸、美索不達米亞。英國失去印度,帝國瓦解,靠的是印度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們在法國等地表現出色。他們喜歡戰鬥,但戰鬥不是每天都有。所以安排是,你為國家戰鬥,沒有月薪,政府給你一塊免稅土地,你種糧食利用土地,但戰爭時你得戰鬥。很好的安排。聖殿裡,花匠每天供應鮮花。Mr. Khanvar,對吧?你知道這種印度制度?

Mr. Khanvar: 是的。

Prabhupāda: 花匠獲免稅土地,種花做生意,但必須每天為聖殿供應所需鮮花。樂師得來演奏,土地分配是制度基礎。稅收不是按估計,而是土地產量的四分之一。如果你產1000 單位糧食,給政府250 單位;產100 單位,給25 單位,沒有騷擾。這種職業分工從韋達時代就有,陶工、洗衣工、花匠、糧商等,社會需要各種職業。《聖典博伽瓦譚》說:「你從事職業職責,是否成功?」韋達系統不譴責任何人。「你是陶工,低等?」不,你履行職責,跟祭司一樣好。後來婆羅門變得狡詐,開始譴責低等階級,破壞了社會系統。但最初不是這樣。每個階級都有尊稱:婆羅門叫 paṇḍita mahārāja,武士叫 ṭhākura saheb,商人叫 sethji,勞工叫 choudhari(領袖)。每個人都受尊敬,因為成功的檢驗是 Viṣṇu。Svakarmaṇā tam abhyarcya siddhiṁ labhate param。無論你的職業如何,若通過職業崇拜至尊主,你就成功。花匠供花,陶工供鍋,祭司誦 曼陀羅,武士保護聖殿、提供開支,因為土地屬於武士階級。他們有義務保護國家、戰鬥。現在的制度,你沒土地卻被徵召戰鬥,為什麼?這是不科學的。武士階級擁有土地,有義務保護國家,所以他們戰鬥。多好的安排。管理國家的應該戰鬥,而不是坐在安樂椅上叫別人去戰鬥、送死。種姓制度很科學,雖被批評,但 Krishna 在《博伽梵歌》中說:cātur-varṇyaṁ mayā sṛṣṭaṁ guṇa-karma-vibhāgaśaḥ [博伽梵歌 4.13],我創造了四個階級。這不是種姓,是 varṇa(區分)。《聖典博伽瓦譚》說:ataḥ pumbhir dvija-śreṣṭhā varṇāśrama-vibhāgaśaḥ,不論你是武士、婆羅門、陶工或洗衣工,無所謂,每個人都應滿足於自己的職業。物質世界中,為了某種成功要改變職業,比如從陶工變工程師。但在靈性世界,你無需改變職業仍可成功,這是其美妙之處。你無需改變,有人說:「我是陶工,怎能有 Krishna意識?需要做婆羅門、學韋達哲學、戴聖線。」不,Krishna 說不用改變,Caitanya Mahaprabhu 也說不用改變。Svakarmaṇā tam abhyarcya,用你職業的成果崇拜至尊主。Krishna 需要一切:陶工供鍋,花匠供花,木匠為聖殿工作,洗衣工洗聖殿衣物。聖殿是中心,Krishna。每個人都能服務。所以聖殿崇拜很好,應組織得不需要金錢,你提供服務即可。不要改變服務,用你的職業職責服務聖殿,即至尊主。

Śivānanda: 換句話說,若處於正確位置,社區以聖殿為中心。

Prabhupāda: 對,社區本就存在:陶工、洗衣工、雜貨商、奶農,每個人都存在,無需組成社區。

Śivānanda: 不,是說正確位置下,聖殿是社區中心。

Prabhupāda: 是的,聖殿對所有人開放。我們不說:「你是陶工?不允許進。」或「你是鞋匠?不允許進。」每個人都歡迎。來吧,坐下,唱 Hare Kṛṣṇa,聽《博伽梵歌》。業務是什麼?唱 Hare Kṛṣṇa,每個人都能做到。然後呢?讀《博伽梵歌》、《聖典博伽瓦譚》的哲學部分。你有耳朵。(大喊)但那些壞蛋不來!這就是他們的壞蛋本性,因為他們會下地獄。我們提供最大的便利,他們卻不來。這是壞蛋文明。有什麼困難?來坐下,唱 Hare Kṛṣṇa,吃美味的 prasādam,聽哲學,看美麗的畫作、裝飾的神像。有什麼難的?但他們腦子充滿壞蛋思想,去電影院、飯店,卻不來聖殿或教堂。這就是 Kali-yuga,人們被教導得對此不感興趣。但這是他們的成功。《聖典博伽瓦譚》說:saṁsiddhir hari-toṣaṇam [聖典博伽瓦譚 1.2.13]。Suta Gosvāmī 對博學的婆羅門說,ataḥ pumbhir dvija-śreṣṭhā varṇāśrama-vibhāgaśaḥ,不論你處於哪個階級,無所謂。《聖典博伽瓦譚》不是普通人能懂,但不禁止他們,講者要講得讓他們理解。Nityam bhāgavata-sevaya [聖典博伽瓦譚 1.2.18],這是方法。 śṛṇvatāṁ sva-kathāḥ kṛṣṇaḥ puṇya-śravaṇa-kīrtanaḥ hṛdy antaḥ-stho hy abhadrāni vidhunoti suhṛt satam [聖典博伽瓦譚 1.2.17] 若你來聽 Krishna 的故事,Krishna 會很高興。就像有人對你感興趣、喜歡你的活動、聽你的品質,你也會高興。Krishna 在你心中,也在外面,因祂無處不在。Akhilātma-bhūtaḥ,祂在 Goloka Vṛndāvana,也無處不在。就像太陽,雖在九千萬英里外,陽光無處不在。Krishna 看到你愛聽祂的故事,會更同情你,給你便利。Śṛṇvatāṁ sva-kathāḥ kṛṣṇaḥ puṇya-śravaṇa-kīrtanaḥ,即使你不理解,坐下來聽,立即變得虔誠。就像靠近火會變暖,不需了解火的成分。聽 kṛṣṇa-kathā,即使不理解,也會變虔誠。Puṇya-śravaṇa-kīrtanaḥ,若稍加注意,hṛdy antaḥ-stho hy abhadrāṇi,心中的不良東西會被清除,Krishna 會幫你。

Śivānanda: 那麼,假設的虛假自我……

Prabhupāda: 虛假自我是什麼?只要聽就行。

Śivānanda: 不,我是說注意力本身,這是很微妙的物質……

Prabhupāda: 對,若你專心聽更好。即使不專心,單純聽也有效果。

Śivānanda: 那麼我們應該能控制注意力,引導它……

Prabhupāda: 若不控制注意力,坐下來有什麼用?那只是浪費時間。為什麼來?來聽就該專心。但即使不專心,聽也能淨化你。若專心,進展更快。成功的關鍵是用職業職責取悅 Krishna。Ataḥ pumbhir dvija-śreṣṭhā varṇāśrama-vibhāgaśaḥ, svanuṣṭhitena dharmena saṁsiddhir hari-toṣaṇam [聖典博伽瓦譚 1.2.13]。應努力滿足至尊人格神首。Caitanya Mahaprabhu 說:「留在你的職業,無所謂,謙卑地聽。」我們給人們機會:「請來聽。」但 Kali-yuga 的影響太強,māyā 會說:「去那幹嘛?有什麼?」但跟隨我們的人改變很大。他們看到、聽到,卻不感興趣。就像有人看到小偷被警察抓,聽說偷竊會被懲罰,卻仍偷竊。為什麼?因為心不清淨。Śṛṇvatāṁ sva-kathāḥ kṛṣṇaḥ puṇya-śravaṇa-kīrtanaḥ,聽 Krishna 的故事能淨化心靈。單靠法律不能淨化人心,需用這方法。Ceto-darpaṇa-mārjanam [《柴坦尼亞·查瑞塔姆瑞塔》Antya 20.12]。人們應利用這方法淨化心靈,成為完美的人。請來我們聖殿,聽吟唱,無需付費。若你捐款,那是因為聖殿有開支。若不捐款,也請來聽,帶朋友來。這很美好。Sthāne sthitaḥ śruti-gatāṁ tanu-vāṅ-manobhir,留在你的位置,通過耳朵注入超然聲音,淨化自己,用職業職責讓生活成功。Sva-karmaṇā tam abhyarcya saṁsiddhiṁ labhate param [博伽梵歌 18.46]。六十多年前,印度村莊每晚都有這樣的聽聞聚會,九點到十一點討論,然後散會回家。婦女們路上還認真討論,無需教育,單靠聽就能進步。Śṛṇvatāṁ,只要試著聽。我們有大空間,卻沒人來聽。Mr. Khanvar,為什麼他們不來?

Mr. Khanvar: 我不知道。

Prabhupāda: (笑)你能猜出原因嗎?

Mr. Khanvar: 很多人不知道聖殿,不了解。

Prabhupāda: 那天來了很多人,至少他們知道。但他們沒興趣。這就是問題。人生是為了自我覺悟或 Krishna意識,他們的腦子太遲鈍,無法理解。昨晚我說,su-medhasaḥ,好的頭腦。他們被愚弄,關心無聊的事。昨天有個 gentleman 來,你在場嗎?

Devotee: 是的。

Prabhupāda: 他說有個大師在「零」上講了四小時,很驕傲說「零」能講一輩子。如果能講四小時,怎麼是零?Śūnya 意為無。如果能講,零就不是零,是有東西的。他說「講零四小時」,我沒反駁,因為他是新人。但這是現狀。若講零四小時,結果還是零,浪費時間。就像一萬個零加起來還是零。誰會明知是零還浪費時間?要嘛他是傻子,要嘛零有價值,怎麼是零?人們不明白,誇獎講零四小時的人。若你不理解,為何浪費時間?人們想要語言的把戲,不想要實質。Sva-karmaṇā tam abhyarcya saṁsiddhiṁ labhate param [博伽梵歌 18.46]。Svanuṣṭhitasya dharmasya saṁsiddhir hari-toṣaṇam [聖典博伽瓦譚 1.2.13]。要明白你的工作是否滿足至尊人格神首。就像學生考試要滿足考官。無論做什麼,要看是否滿足至尊人格神首。他們不信神,或說「神死了」,這是困難。

Śivānanda: 換句話說,決定時應考慮如何影響我對 Krishna 的服務。

Prabhupāda: 嗯?

Śivānanda: 不應倉促決定,應從各角度考慮。

Prabhupāda: 不難。你用自己的職業服務 Krishna,無需特定資格,在靈性導師指導下調整即可。

Pradyumna: 奉獻者的資格中提到的「專家」是什麼意思?與職業有關嗎?

Prabhupāda: 是的。

Pradyumna: 與職業的關係是什麼?

Prabhupāda: 專家意指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像掃地,要盡你所能掃乾淨,讓人說「你掃得很好。」任何工作都要認真做,這就是專家。不要敷衍了事。盡你的才能和能力完成工作。如果覺得某工作做不好,就選你能做好的,但要做好。不要模仿,說「我不會,但我要學他。」你能輕鬆做好的,就去做。Krishna 不是靜態的,是動態力量。像 Arjuna,不是韋達學者、婆羅門或出家人,是軍人和戶主,但他知道如何做好自己的事。你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專家。當工作與 Krishna 連繫,沒有高低之分,因為一切為 Krishna。做好它,Krishna 滿意,你就成功。Avyāpare suvyaparam yo naraḥ kartum icchati, sa-mulo hanyate 'khila pārthiva vānaraḥ。有個梵文故事:一隻猴子看到鋸木工半鋸的木頭,插了楔子,第二天繼續鋸。猴子好奇,拔楔子,結果腿被夾住,死了。教訓是不要做不適合的職業,否則像猴子被殺。專家是你輕鬆能做好的事,別接受重任務。Krishna 不要求你做重任務。把你知道的應用於 Krishna意識。就像牛犢用頭和舌頭愛 Krishna,Krishna 接受這是專家。先找出你能輕鬆做好的事,別勉強,然後為 Krishna 做。這就是專家。你明白嗎?專家不是說我不會開車卻要學開車。你知道什麼,就做好什麼。我的 Guru Mahārāja 說,無需為 Krishna 服務學額外的東西,應用你已知的即可。人生短暫,隨時可能死去,身體一離開,就完全受自然控制,不知下個身體是什麼。Krishna 保證奉獻者不會失敗,但要在此身結束前好好發展 Krishna意識,這是成功。Śabdhvā sudurlabham idaṁ bahu-sambhavānte,經過多次進化才得此人身,無經濟問題,卻為感官享樂浪費,像貓狗。《聖典博伽瓦譚》說:nāyaṁ deho deha-bhājaṁ nṛloke kāṣṭān kāmān arhate viḍ-bhujāṁ ye [聖典博伽瓦譚 5.5.1],人身不應只為感官享樂,感官享樂在豬狗社會也輕易可得。文明的意義是什麼?只是吃得好、睡得好是文明嗎?若只是感官享樂,與貓狗無異。

Pradyumna: 物質追求的快樂是什麼?人感到某種快樂,但不多,這快樂是什麼?

Prabhupāda: 那是物質快樂,頂多是性快樂。物質主義者都在追求性快樂,這是物質快樂的總和。到處都是男與女,無論合法或非法,人類、動物、鳥獸皆如此。除非有強烈的 Krishna意識,否則無法放棄這快樂。Krishna 是 Madana-mohana,能迷住丘比特。丘比特的工作是男女吸引,Krishna 吸引你,你就忘了丘比特。Jayatāṁ suratau paṅgor mama manda-mater gatī mat-sarvasva-padāmbhojau rādhā-madana-mohanau,這是開始。

Śivānanda: 我們何時開始被吸引?

Prabhupāda: 別問何時,你已被吸引。就像生病了,不要問何時病的,重要的是你病了,該吃藥。病是因為你給了感染機會。像醫療期刊中的「Typhoid Mary」,一個女孩到處傳播傷寒,自己卻免疫。所以要小心不被感染。避免感染的方法是四個規範:不非法性行為、不吃肉、不用興奮劑、不賭博。你已被感染,就避免感染原因,吃藥就治癒。有 prasādam 嗎?Annapurna,你有什麼消息?

Annapurna: 我收到父親的信。

Prabhupāda: 好吗?

Annapurna: 是的。

Prabhupāda: 下個計劃是什麼?(笑)那封信鼓舞人心吗?

Annapurna: 是的。

Prabhupāda: 好。(停頓)我們代表 Krishna 謙卑地邀請:「請來聖殿聽。」He sādhavā sakalam eva vihāya dūrād caitanya-candra-caraṇe kurutānurāgam。(停頓)

Devotee: 「不賭博」這規範包括投機嗎?

Prabhupāda: 是的,投機是賭博。

Pradyumna: Swamiji?我讀了 Vivekananda 的書,後面有些信……

Prabhupāda: Vivekananda 的書我們不管,忘了他,全是胡說。

Pradyumna: 我只是看他的哲學和技巧。他先來美國,後想去歐洲,靠一個富有贊助人,六週遊法國、英國、德國、瑞士等地,講座都在社團安排。

Prabhupāda: 你能這樣安排嗎?

Pradyumna: 我在想倫敦的 Royal Asiatic Society,Ṭhākura Bhaktivinoda 是其成員吗?可以與他們聯繫,他們可能會贊助你。

Prabhupāda: 這更難。(Prabhupāda 吃 prasādam)(停頓)Vivekananda 的演講有 Krishna 的內容吗?

Pradyumna: 我沒讀他的演講,只看他的運作方式。我知道他是壞蛋。

Prabhupāda: 給我點牛奶,結束吧。(停頓)(奉獻者致敬)榮耀歸於在場的奉獻者。

Devotees: 榮耀歸於 Guru 和 Gaurāṅga!

Prabhupāda: 是的,榮耀歸於你們,因為你們對 Krishna意識感興趣。這是最偉大的科學,請認真理解,你們會快樂,這是我的請求。

Devotee: 這幅畫是 Krishna 在松樹中的形象吗?

Prabhupāda: 什麼?那是想像,全是騙人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