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bhupāda: 這 Krishna意識 運動包含四個不同階段。第一階段是理解與 至尊人格神首 Krishna 的關係。因為當前受條件限制的靈魂已經忘記了自我,忘記了與 Krishna 的關係。實際上,這關係是永恆的,但在 māyā 的影響下,人們誤以為「我是這物質世界的一部分」,認同於這個肉身。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喚醒他們,從這種虛幻的存在中覺醒,這並非他們的真我。現代生活的整個錯誤……我不想說是現代文明,這種錯誤從物質世界創造之初就存在了。有時程度較重,有時較輕。在 Satya-yuga,這種情況較輕微,但在 Kali-yuga 則尤為嚴重。所以,我們的第一要務是喚醒受條件限制的靈魂,讓他們從「我是這肉身,與肉身相關的一切至關重要」的虛幻狀態中覺悟。Janasya moho 'yam ahaṁ mameti [SB 5.5.8]。這就是幻相。我們所說的幻相,māyā,就是這個。人們認為「她是我的妻子,我不能沒有她」,或者「這是我母親,我從她而生」,同樣的還有父親、兒子,甚至國家、社會,最多到人類的範疇。但這些都是幻相,因為它們都基於肉身的關係。Yasyātmā-buddhiḥ kunape tri-dhātuke sa eva go-kharaḥ [SB 10.84.13]。那些沉浸在這種虛幻生活狀態中的人,被比喻為牛和驢。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喚醒大眾,從這種虛幻的生活狀態中覺悟。《Back to Godhead》正是為此而設立。我們將《Back to Godhead》推向大眾,帶他們進入啟蒙的第一階段。然後,那些受到啟發的人會主動前來,說:「Swamiji,或這個團體,請讓我成為會員,請啟迪我。」他們開始理解自己的真實位置。這是第二階段,訓練他們喚醒那潛伏的對神的愛。這是另一個階段,訓練。Sambandha abhidheya。當他們真正愛上 至尊人格神首 時,就能理解 Rādhā 和 Krishna 以及 Vrindaban 更高層次的愛之交流。這是第三階段。而第四階段是 paramahaṁsa 階段,總是處於享受之中。Santaḥ sadaiva hṛdayeṣu vilokayanti。Premāñjana-cchurita-bhakti… 當一個人完全融入對 至尊人格神首 的愛之海洋中,無論生活條件如何,他都能感受到 Krishna 的存在。Krishna 的存在意味著祂的名字、形體、līlā(神聖活動)、隨從等都在。Krishna 並不孤單。我們不是非人格主義者。一說到 Krishna,就意味著祂的名字、名聲、財富、隨從、活動等都在。所以《Back to Godhead》主要處理兩個階段的理解:喚醒關係和訓練他們。雖然我們的目標是達到最高的愛之交流平台,但我們主要面對的是大眾。因此,我們的宣傳應該是如何通過推理、哲學、科學、論證來說服他們,讓他們明白自己正處於虛幻階段。這些政治家、科學家、哲學家,他們的知識僅限於人類的福祉。他們的終極目標只是為人類做些福利工作,像 Vivekananda、Aurobindo、Russell、Romain Roland 等人,他們都在做這些。而瑜伽士則試圖通過冥想尋求自我滿足。但沒有人真正關心神,或 Krishna。這就是世界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第一要務是如何喚醒人們從「我是這肉身」或「照顧這肉身及其關係是最大福祉」的虛幻狀態中覺悟。所以,這應是《Back to Godhead》的方針。編輯們應該了解這些結論。我們有兩位編輯,Hayagrīva 和 Satsvarūpa。我相信你們倆都明白我在這個運動中推廣的結論。所以你們應合作,確保不偏離方針,共同商議,讓我從瑣碎小事中解脫。但如果有困難,我隨時為你們服務。現在有什麼困難?(中斷)
Hayagrīva: 那我們先討論內容?我有一份清單。Satsvarūpa,你有清單嗎?
Satsvarūpa: 我有一份不同的清單。
Prabhupāda: 至於 Hayagrīva 寫的文章,寫得很好,應該出版。我已經看過了。
Satsvarūpa: 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提到 gopīs。
Prabhupāda: 哦,這已經做了。Gopīs 並未被排斥。
Satsvarūpa: 不,gopīs 沒有被排斥。
Prabhupāda: 方針是人們可能不理解 gopīs,把她們當成普通女孩。你們應小心呈現 gopīs。這不意味著「我們連 gopīs 的名字都不提,我們發誓要排斥她們。」不,她們是我們崇拜的 奉獻者,怎麼能避免她們?
Satsvarūpa: 寫「親吻 Krishna 的嘴唇」呢?
Prabhupāda: 不,這要避免。這要避免。但這並不是可憎的。根據時間和環境……我已經描述過。事實就是事實。就像我在寫 Krishna 的生平,描述祂的 līlā,我不能省略 Krishna 在 rasa 舞蹈中親吻 gopīs 的部分。
Satsvarūpa: 但那是書裡,不是公開的……
Prabhupāda: 是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寫。但要盡可能小心、極少呈現。Caitanya Mahāprabhu 的生活中,祂公開從不討論 Krishna 與 gopīs 的 līlā。那是與 Rāya Rāmaṇanda、Svarūpa Dāmodara 等親密圈子的討論。即使與學者如 Sarvabhauma Bhaṭṭācārya,祂也討論哲學。但遇到像 Rāmānanda Rāya 這樣的偉大 奉獻者,祂才品味 Krishna 與 gopīs 的親密行為。所以我們要記住,公開可能會被誤解。因此要小心呈現,不宜太公開。他們可能誤解。但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很合適,應該出版。
Hayagrīva: 沒有什麼特別不妥的?
Prabhupāda: 不,沒有。
Hayagrīva: 我們的流程是將材料對半分,我和 Satsvarūpa 各負責一半,這似乎運作得不錯。
Prabhupāda: 沒問題。但首先,作為編輯,你們應了解這些結論。有困難時,你們可以商議解決,若解決不了,就問我。就是這樣。
Satsvarūpa: 哦,我有一個問題。引用你未翻譯的 Vaiṣṇava 文獻,如 Caitanya-caritāmṛta 或未翻譯的篇章,這樣合適嗎?
Prabhupāda: 什麼?
Satsvarūpa: 引用非你的翻譯。比如我們想在文章中引用。
Prabhupāda: 其他翻譯指什麼?
Satsvarūpa: 有時我看到 Caitanya-caritāmṛta。Śilavatī 寫了一本關於神像崇拜的書,引用了 Caitanya-caritāmṛta 的長段。我不知道這是否正宗。我知道文獻正宗,但翻譯是否……
Prabhupāda: Caitanya-caritāmṛta?他寫了書?我沒看過。
Satsvarūpa: 不,我是說有些 奉獻者 寫文章,說「如 Caitanya-caritāmṛta 所述」,引用某學者的書,好的 Vaiṣṇava 文獻,但翻譯可能不好。
Prabhupāda: 不。Caitanya-caritāmṛta,Navina-candra Rāya……你是說那個……
Brahmānanda: 那套六卷本?那沒問題?
Prabhupāda: 沒問題。那是翻譯,沒問題。
Brahmānanda: 那是我們用的,不是別的……
Prabhupāda: 那是單純的翻譯。但 Caitanya-caritāmṛta 現在在我們的 TLC 中呈現。那是我們的結論。Navina Rāya 的翻譯有時有些小缺陷,但不嚴重。
Hayagrīva: 內容上,你的文章我們可以放幾篇?這是我們最重要的貢獻,比如放一篇你的論文或演講,會不會太多?
Prabhupāda: 不管什麼文章,每篇不超過兩三頁印刷版。這樣很好。如果文章數量多,我們要印多少頁?
Hayagrīva: 我們會印更多頁,對吧?
Brahmānanda: 有討論……如果用我們自己的印刷機,可以多加八頁,總共四十頁。但我們可能繼續用日本的 Dai Nippon,頁數可能不增加。
Prabhupāda: 增加頁數有什麼直接利潤?有什麼特別優勢?
Satsvarūpa: 更多閱讀材料。讀者花錢買到更多。
Prabhupāda: 沒關係。我們要做生意人。他們應該花更少錢得更少。(笑)我們要取悅 Krishna,不是顧客。如果不加價,為什麼要多印頁數?不管在我們自己的印刷機或日本,都有額外勞動和精力,但沒多賺錢。所以沒必要。
Satsvarūpa: 但,Prabhupāda,問題是你的文章可以放超過一篇嗎?還是只一篇……
Prabhupāda: 不,只一篇。每個人一篇,不多於一篇。但我們的活動新聞……
Hayagrīva: 不多於兩篇還是一篇?
Prabhupāda: 不,多於一篇不行。
Hayagrīva: 你說兩三頁,也許四頁?
Prabhupāda: 四頁,夠了。不超過四頁。
Hayagrīva: 有《Krishna Book》的摘錄……
Prabhupāda: 不,已經做的就算了。現在遵循這方針,一篇……
Hayagrīva: 你的書摘錄可以嗎?
Prabhupāda: 哦,我的書摘錄或我的文章,是一回事。沒區別。你們寫的也是我的。所以都沒問題。(笑)
Hayagrīva: 都是你的振動。
Prabhupāda: 是的。但應分成不同名字。(笑)就像……
Hayagrīva: 我想連載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的 Brahma-saṁhitā,在三四期《Back to Godhead》中,或我們自己印成小冊子,哪個更好?
Prabhupāda: 不,如果在《Back to Godhead》刊登,就按部分,三四頁連載。Bhaktisiddhānta 的……文章排序時,先 Guru Mahārāja 的 Bhaktisiddhānta,然後我的,依此類推。
Hayagrīva: 這樣好吗?
Prabhupāda: 如果你引用 Bhaktivinoda Ṭhākura 的,應放首位。就像 guru-paramparā,敬拜時先敬自己的靈性導師,然後他的導師。但文章排序相反,先 Bhaktivinoda,然後 Bhaktisiddhānta,然後我,再我的弟子,這樣。
Kīrtanānanda: 為什麼不為 Bhaktisiddhānta 的 Brahma-saṁhitā 寫些註釋?
Prabhupāda: 什麼?
Kīrtanānanda: 為 Bhaktisiddhānta 的 Brahma-saṁhitā 寫註釋。會很好。
Prabhupāda: 註釋?
Kīrtanānanda: 是的,有些人難以理解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Prabhupāda: 是的。如果我有時間……我的時間很有限。即使難懂,讓他們反覆讀。他們會明白。為什麼要改變?讓 Bhaktisiddhānta Sarasvatī 的原貌呈現。每次不要超過一兩頁。他們的頭腦會困惑。(笑)是的,Guru Mahārāja 講話時,至少我的頭腦很困惑。(笑)即使他用孟加拉語講,也很難懂。他從很高的層次講話。但我想聽他。就是這樣。即使我不懂。他欣賞這一點,(笑)「這男孩不走,他聽。」這是我的情況。開始我聽不懂他講什麼,但我渴望聽他。他注意到這點,對我很滿意,說「他想聽,不走。」這是我的方針,「讓我聽,即使不懂,也聽。」就是這樣。實際上開始我聽不懂他講什麼。所以 Bhaktisiddhānta 的寫作不易懂。但我們應試著反覆讀,那振動會幫助我們。這是超然的振動,不是每個人都能懂。只要用心接受那振動,就能進步,不一定要完全理解。就像睡著的人,有人叫他。他睡著時不懂,但不斷叫,他會醒來。因為振動在那裡,不是他睡著時明白這聲音是什麼。同樣,我們應接受 Krishna 及其真誠代表的超然振動。這會喚醒我們。不一定要全懂。
Satsvarūpa: Prabhupāda,編輯中有兩種大寫字母政策。一種是盡量少用大寫,另一種是多用大寫。比如你的《Nectar of Devotion》用很少大寫,Balarāma 用「he」是小寫。但另一種是用大寫,Krishna 的 Hands、Feet、Who 用大寫 H、F、W。哪個……
Prabhupāda: 不,不,不。不要用那政策。不太好……
Satsvarūpa: 少用大寫更好?
Prabhupāda: 是的。我覺得。你認為呢?
Hayagrīva: 我認為提到 Krishna 時,應總是用大寫「H」。
Prabhupāda: 特別是。對,特別對 Krishna 可以。
Hayagrīva: 如果想對 Rādhā 用大寫「S」。
Prabhupāda: 但 Balarāma 與 Krishna 無異。
Satsvarūpa: 所以祂用大寫「H」。
Hayagrīva: 所以祂是大寫「H」。但這樣就多了。(笑)
Prabhupāda: 不,不。限制在這三個。夠了。
Hayagrīva: 限制在這三個。
Prabhupāda: 或 Viṣṇu。是的,Viṣṇu。
Hayagrīva: 提到 Christ 或 Buddha 的化身呢?
Prabhupāda: Buddha 用大寫,Jesus Christ 用大寫。
Satsvarūpa: 是的。但像「He」指 Buddha、「Who」……
Hayagrīva: 不,「He」。
Prabhupāda: 不,可以用……
Satsvarūpa: 小寫。
Prabhupāda: 是的。
Satsvarūpa: 像 Krishna 的「pastimes」、「entourage」、「will」。
Prabhupāda: 不,小寫。
Satsvarūpa: 小寫。
Prabhupāda: 是的。
Hayagrīva: Krishna 的所有物,小寫。
Prabhupāda: 小寫。
Satsvarūpa: 祂的手腳,小寫。
Brahmānanda: 蓮花腳?
Prabhupāda: 是的。
Satsvarūpa: 蓮花?
Prabhupāda: 是的,全小寫。只限名字。
Hayagrīva: 代詞,Krishna 的「who」,不用……
Prabhupāda: 不,不。用小寫。
Hayagrīva: 謝謝。這讓大家都頭痛。
Prabhupāda: 不。最好讓一切穩妥但慢。我們想讓《Back to Godhead》成為神之科學的權威代表。將來人們可能參考它,所以我們要小心、完善地做。這很重要,《Back to Godhead》。如果我們的運動被認可為科學的 Krishna意識 運動,這《Back to Godhead》將被視為權威經典。所以我們要這樣準備,絕不引入不確定的東西。這是我們的方針。實際上這就是《Back to Godhead》的定位。
Satsvarūpa: Prabhupāda,關於詞彙表?我準備了一個詞彙表……
Brahmānanda: 那是給書的。
Satsvarūpa: 哦,這是……
Prabhupāda: 詞彙表?
Satsvarūpa: 給《Īśopaniṣad》。Hayagrīva 認為定義中說教太多。比如 bhakti 的定義,我不該說「Bhakti 是最高瑜伽形式」。我不知道……我沒用你的話,但不該多說教,我以為那是對的。
Prabhupāda: 詞彙表應盡可能簡短。
Satsvarūpa: 盡量簡短。
Prabhupāda: 是的,同時傳達意思。
Satsvarūpa: Vaiṣṇava 哲學的結論。那是絕對意思。
Prabhupāda: 是的。不應描述定義,那不是詞彙表。詞彙表應簡明扼要,但帶出意思。
Hayagrīva: 我們可以用你在印度印的《聖典博伽瓦譚》的詞彙表作為模板嗎?
Prabhupāda: 《聖典博伽瓦譚》?
Hayagrīva: 第一卷末有詞彙表。那是那種詞彙表嗎?
Prabhupāda: 是的,我給了詞彙表。你可以遵循那原則。每本書末加詞彙表、索引,會有分量。
Hayagrīva: 我記得那很簡潔。定義很短、簡要。
Prabhupāda: 一件事對某人簡單,對另一人難,但你做好自己的事。另一件事:我的 博伽梵歌 全翻譯和同義詞的手稿在哪?
Hayagrīva: 有幾份手稿。我看過的那份在 Columbus。
Prabhupāda: 全稿?
Hayagrīva: 完整手稿在那。
Prabhupāda: 我們要準備下次出版,修訂擴充,用同樣格式:原 詩節、音譯、同義詞、翻譯、註釋。
Hayagrīva: 英文同義詞。Pradyumna 在準備……
Pradyumna: 我已開始第一章。
Prabhupāda: 我們第一本印刷是《Nectar of Devotion》。然後,如果可能,《博伽梵歌 如是說》,修訂擴充。
Satsvarūpa: 《Īśopaniṣad》比《Nectar of Devotion》還早。
Prabhupāda: 是的,《Īśopaniṣad》已經……然後《聖典博伽瓦譚》。至於《Krishna》,在《Nectar of Devotion》後,若我們自己的印刷機印,可以印。若 George Harrison 捐款,我可能立即在日本印。
Devotee: Haribol。
Brahmānanda: Jayadvaita 說……
Jayadvaita: 紐約還有一份《博伽梵歌》原稿。
Prabhupāda: 哦,你有?
Jayadvaita: 是的,除了前兩章,其他都在紐約。
Prabhupāda: 前兩章可能在 Janārdana 那。但 Hayagrīva 你有全稿。
Hayagrīva: 是的,我看過那份。紐約那份沒人看過。
Jayadvaita: Rāyarāma 編輯過一些,但可以繞過,回到原稿。
Prabhupāda: 缺什麼,問我。我會提供。
Hayagrīva: 我沒缺什麼。但我想看看那版本。
Jayadvaita: 那是錄音機錄的。所以……
Hayagrīva: 我想對照我那份,逐章檢查。Macmillan 出版的《博伽梵歌 如是說》翻譯有些改變,你喜歡那些翻譯嗎?
Prabhupāda: 你認為哪個更好,就用哪個。可以遵循 Macmillan 的。
Hayagrīva: 那是第二……很好,我認為很好。
Prabhupāda: 是的,可以用那翻譯。加同義詞、音譯。
Hayagrīva: 我們有所有註釋,全部包括,沒什麼刪除。
Prabhupāda: 沒問題。
Satsvarūpa: Prabhupāda,我有個問題,只關於我,但很重要。一年前你寫信說編輯進度慢,要我多注意寺廟管理。所以……
Prabhupāda: 是的,管理,你為什麼不讓 Giriraja 做寺廟管理?
Satsvarūpa: 我已經做了,但我還是實際在管。我讓 Murāri 做管理,但我還是……我沒多少時間編輯。人們總來,我到處跑。我沒編輯,很難過。
Prabhupāda: 不,不。他們必須減輕你的負擔。你可以給指示,但實際執行應由……Pradyumna 在那,他也可以做。任何擅長管理的人都應負責。寺廟管理不應由你直接做。你給方針,「這樣做。」就夠了。你有太多其他事要做。你要創造。如果沒有好管理者,你要培養管理者。這是最重要的,創造。(笑)我們大學有個經濟學教授 Mr. Kidd,總責罵我們。我們是學生,他是教授。「你們不能獨立,不能管理。你們只能像驢子一樣幹活,但給你幾頭驢子,你管不了。」他這樣說。「別喊獨立,你們還不是國家。」他這樣說。他經驗豐富。英國人走後,印度政府管理不好。他說的我有時想起。(笑)我們要培養好管理員。每個部門都要有助手。如果有人病了或不能工作,有人得頂上。
Brahmānanda: 這樣我們也能擴展。
Prabhupāda: 是的。總要有助手,培訓助手。你的編輯,你可以培訓。Puruṣottama 可以幫你,Gaurasundara 也可以。
Satsvarūpa: Jayadvaita 已經……
Prabhupāda: 啊,Jayadvaita。所以你要培養助理編輯。
Hayagrīva: 我們的流程是,有人從錄音機打字。你一直在做這個?
Satsvarūpa: 是的。
Hayagrīva: 到目前 Satsvarūpa……
Prabhupāda: 錄音機打字可以在 Detroit 做。Bhagavān dāsa 在這,他願意幫忙。
Satsvarūpa: 有件事……看似簡單,但聽你的聲音很難。
Prabhupāda: 這需要練習。開始可能犯錯,但練熟後就對了。你不能避免這點,也不能改變我的聲音。
Satsvarūpa: 不,但我能聽懂。
Kīrtanānanda: 是的,但你不能永遠打字。
Brahmānanda: 我們學會了,別人也可以。
Satsvarūpa: 你剛寄了《Krishna》錄音帶。我該自己做還是給 Bhagavān?
Prabhupāda: 不,先測試他,看他能不能聽懂。(中斷?)
Hayagrīva: 錄音機錄音。
Jayadvaita: 是的,你檢查副本。
Hayagrīva: 錄音後,檢查手稿。我以前做過。
Brahmānanda: 我在紐約也有錄音機,Prabhupāda。
Prabhupāda: 那是我的。
Brahmānanda: 不,我還有另一台,也可以打錄音。
Prabhupāda: 錄音帶可以分發。各中心有錄音機,他們可以做。
Satsvarūpa: 然後把副本寄給我編輯。
Prabhupāda: 是的。
Hayagrīva: 我也有錄音機,可以寄給 Śyāma dāsī。
Satsvarūpa: 是的。
Hayagrīva: 寄之前錄音,這樣可以檢查。因為我沒時間檢查。
Prabhupāda: 是的,錄音不花多少時間。
Hayagrīva: 不,有人可以幫你。
Prabhupāda: 你可以錄音。這樣管理。我們要培訓很多事。得巧妙處理。
Hayagrīva: 錄音打字後,Satsvarūpa 初編,我再檢查……
Prabhupāda: 是的,你編他審,他編你審。最後編輯要檢查兩次。錄音機後,他檢查,然後你檢查,或你先他後。就是這樣。
Hayagrīva: 是的,Pradyumna 負責梵文。
Prabhupāda: 是的。印刷部門就這樣。
Hayagrīva: 然後 Jayadvaita 負責排版。
Prabhupāda: Jayadvaita 和其他人。
Satsvarūpa: Pālikā 和 Arundhati。
Prabhupāda: 我聽說你們每天排版五十頁?
Jayadvaita: 不,不是五十頁。昨天排了四十頁手稿。
Prabhupāda: 全完成?
Jayadvaita: 是的,完成。
Prabhupāda: 很好,很鼓舞。即使每天三十頁,也很好。
Pradyumna: 他們會更快。Śyāma dāsī 和 Arundhati 在 Columbus 每天打十四小時,至少二十頁,現在……
Prabhupāda: 你負責排版。你還是 Jaya-govinda?
Jayadvaita: 主要是我。
Prabhupāda: 好,每天至少三十頁完成。這樣我滿意。可以嗎?
Jayadvaita: 可以。
Prabhupāda: 是的。最大書四百頁,每天三十頁,十五天完成。
Jayadvaita: 三十手稿頁等於三十書頁?
Prabhupāda: 三十書頁。不,手稿頁是什麼?我不懂。
Jayadvaita: 打字出來,我們做了大約……
Prabhupāda: 我要可拍照的完成頁。
Jayadvaita: 是的。
Brahmānanda: 你說一頁是指……
Jayadvaita: 他指打好的副本。我做了四十頁。《Nectar of Devotion》大約 580 頁……
Pradyumna: 這些四十頁。
Prabhupāda: 好,十五天多少頁?
Satsvarūpa: 450。
Prabhupāda: 二十天,一個月一本書?
Hayagrīva: 我編輯每天最多四十頁。
Prabhupāda: 不,不。不要太匆忙。慢慢來,穩妥最好。
Brahmānanda: 一本書一個月。
Prabhupāda: 不,你們說「一本書一個月」,過去六個月只是理論,沒實現。現在紮實做,兩個月一本書。行嗎?
Jayadvaita: 是的。
Prabhupāda: 你說都行。(笑)總之……
Brahmānanda: 今天,Pradyumna,你編了多少頁?
Pradyumna: 今天不多,昨天五十頁。
Prabhupāda: 我希望在離開前看到《Nectar of Devotion》完成,開始另一本書。
Jayadvaita: 第二部分……我們完成第一部分,現在開始第二部分。
Prabhupāda: 第二部分是什麼?
Jayadvaita: 描述 Krishna 品質的部分。
Pradyumna: 排了多少手稿頁?250……
Jayadvaita: 260,總共 574 頁。
Pradyumna: 快一半了,進展很快。
Hayagrīva: 你想要我先做《Nectar of Devotion》,然後《Krishna》,再《博伽梵歌》,按這順序?
Prabhupāda: 是的。一切順利,bṛhat-mṛdaṅga 部門?主要 saṅkīrtana 隊。他們在各城市是次要的。你們這隊是主要的。你們在一個地方,工作比他們多千倍。要這樣編輯。水在哪?
Brahmānanda: 在供奉,Prabhupāda。
Prabhupāda: 好,好了……
Satsvarūpa: 美術部門有問題。
Prabhupāda: 美術,是的。
Satsvarūpa: Jadurānī 問他們進度太慢?她想知道是否太慢。他們準備了三十幅畫。
Prabhupāda: Jadurānī 應有助手。她一個人做不了。
Satsvarūpa: 你之前提過助手。Jāhnavā 看到信說:「那我要畫畫。」助手就是她們都畫。Śāradīyā 也開始畫。你說的助手是什麼?
Prabhupāda: 助手是在她指導下工作。
Satsvarūpa: 與她並肩作畫。
Prabhupāda: 是的。我給些想法、草圖,Jadurānī 指導……
Satsvarūpa: Jadurānī 說只有她、Muralīdhara、Devahūti、Baradraj 畫得好,Jāhnavā 和 Śāradīyā 不行。我不知道。
Prabhupāda: 她們可以練習,不是實際工作。她們在不同地方。
Brahmānanda: Baradraj 要來波士頓。
Prabhupāda: Baradraj 很好。如果他願意,可以多做。
Satsvarūpa: Muralīdhara 很好,也產出。Devahūti 好,但不產出。
Prabhupāda: Devahūti 走了,不然我會跟她談。
Brahmānanda: 是的,我不知道她地址。她不常來寺廟。我會聯繫她女兒,看能不能拿到地址。
Kīrtanānanda: Mādhava-lati 呢?
Prabhupāda: 是的,她畫得好。
Kīrtanānanda: 她今天穿了莎麗,Prabhupāda。
Prabhupāda: 什麼?
Kīrtanānanda: 她今天在寺廟穿莎麗,看起來很好。
Prabhupāda: 莎麗?
Kīrtanānanda: 是的,她穿莎麗,很漂亮。
Prabhupāda: 不,她很好,有才華。
Satsvarūpa: 她可以做助理畫家。
Prabhupāda: 為什麼不讓人娶她?如果有人想,她會穩定。我認為她需要結婚,會滿足。
Brahmānanda: Nayanābhirāma 想娶她。
Prabhupāda: 那為什麼不問問,幫她結婚?是的,她會穩定。我認為她需要結婚。
Satsvarūpa: 美術還有個問題,畫的主題有沒有批評或需要改變?完成的畫需要改嗎?
Prabhupāda: 這些畫是一流的。
Brahmānanda: 那幅一等嗎,Prabhupāda?
Prabhupāda: 不。
Satsvarūpa: 問題在哪?
Prabhupāda: 問題是 Krishna 的身體……為什麼畫那麼大?Vrindaban 的居民為什麼小?
Satsvarūpa: 祂應在前面,其他人在後。但畫得不好。
Prabhupāda: 對,Krishna 沒展示巨大身軀。祂就是這樣舉起的。
Hayagrīva: 祂看起來巨大。
Prabhupāda: Krishna 可以展示巨大身軀。否則祂怎麼舉起?
Kīrtanānanda: 這些很好。
Prabhupāda: 是的。
Brahmānanda: 這幅你喜歡嗎,Prabhupāda?
Prabhupāda: 這幅不錯,但……
Kīrtanānanda: 小牛看起來像狗。
Prabhupāda: 是的。
Satsvarūpa: 所以要重畫。
Prabhupāda: 是的。
Prabhupāda: 這幅沒問題。你看?可以拍這樣的照片。Krishna 在拍牛。
Satsvarūpa: 這幅好。
Prabhupāda: 是的。
Brahmānanda: 我們直接複製這幅?
Prabhupāda: 是的,為什麼不?
Hayagrīva: Gurudāsa 有一些很棒的畫,來自幾百年前出版的書,《博伽梵歌》和 Nṛsiṁha 的木刻,很有藝術性,可以寄給你看看是否認可,是否複製。
Prabhupāda: 不,任何形式,木頭或石頭,除非有崇拜安排……可以保留,但我們的任何形式都要崇拜。
Hayagrīva: 這些是照片,圖片。
Prabhupāda: 哦,圖片。沒問題。
Satsvarūpa: 是的,完了。
Prabhupāda: 好了。分發 prasādam。先再唱一次 Hare Kṛṣṇa。(結束)